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腐殖质组成是表征土壤化学性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在某种程度对评价风沙土的发育过程具有意义。采集了不同气候区沙地沙漠苔藓生物结皮层样品,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和光密度法测定了苔藓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和胡敏酸吸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指数的增加,苔藓结皮层有机质含量由14.93 g·kg-1降低到9.89 g·kg-1,腐殖酸总量由5.1 g·kg-1降低到2.0 g·kg-1,胡敏酸含量由2.9 g·kg-1降低到 0.7 g·kg-1,富里酸含量由2.2 g·kg-1降低到1.3 g·kg-1,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HA/FA)由1.32降低到0.54,E4/E6比值则由4.28增加到5.83。苔藓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及胡敏酸吸光特性具有地带性变化趋势,并影响着生物结皮层及流动风沙土的发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闫德仁  闫婷 《中国沙漠》2022,42(1):66-70
归纳总结了内蒙古防沙治沙技术发展历程,并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了群众经验总结阶段、试验与观测研究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新发展阶段等4个阶段。重点介绍了8项典型沙障固沙技术和4项治沙造林配置模式等具体内容,展望了产业治沙技术模式、沙障新材料及其铺设装备以及沙障+乔灌草疏林型配置技术模式等流动沙地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新时期林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社会对林业生态功能需求的变化 ,林业生产建设的中心正在逐步由过去以木材加工为主转向以植树造林、森林管护 ,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因此 ,林业建设及植被恢复是一项难度极大的生物工程、生命工程 ,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所以 ,在进行林业和植被恢复建设中 ,必须遵循两个基本的自然规律 ,即生态适应性规律和植被的地域分布规律 ,否则 ,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影响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甚至给国家造成无法祢补的损失。新世纪 ,国家投巨资进行林业生态建设 ,特别是整合后林业“六大重…  相似文献   
4.
浑善达克沙地风蚀坑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德仁 《地理科学》2016,36(4):637-642
风蚀坑是沙质草原固定沙地活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持续活化的结果将导致沙漠化扩展和生态环境恶化。采用实地测量方法,测定了129个风蚀坑走向、长度、宽度等形态指标。研究表明: 研究区风蚀坑形态特征受NW、SW和W 3个风向的综合影响; 风蚀坑走向呈WNW-ESE(112.5°)走向,有74.5%的风蚀坑走向(100°~120°)与SW风垂直,和W风呈20°左右的夹角,并影响风蚀坑的几何形状特征; 按风蚀坑长宽比值所反映的几何形状,可划分为卵圆形、长条形、狭长形和带形风蚀坑;依风蚀坑的地表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碟形、梯形、沟谷形、杯形和坡形5种风蚀坑。  相似文献   
5.
直压立式纱网沙障对近地表输沙量及风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评价直压立式纱网沙障对流动沙地的固沙效果是其应用的前提。采用阶梯式集沙仪和HOBO风速仪野外测定了纱网沙障的输沙量及风速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设置纱网沙障后,0~10 cm或0~20 cm高度范围内,带宽2、3、4、5 m带状沙障输沙量分别降低91.4%或89.7%、97.0%或96.4%、98.1%或96.7%、85.9%或84.2%;而2 m×2 m、3 m×3 m、 4 m×4 m、5 m×5 m网格沙障输沙量分别降低92.1%或91.2%、70.4%或65.6%、65.3%或65.2%、39.9%或30.0%。与对照相比,10、30、50 cm高度,带宽2、3、4 m带状沙障平均降低风速分别为26.7%、17.3%、11.8%,2 m×2 m、3 m×3 m、4 m×4 m、5 m×5 m网格沙障平均降低风速分别为55.3%、30.4%、23.0%。综合考虑,设置带宽3~4 m带状或网格纱网沙障能够满足工程固沙减少风沙危害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 一、防沙治沙,发挥科技的主力军作用 内蒙古林科院沙漠防治研究所的前身是治沙研究室,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沙漠治理研究开发机构,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望。治沙所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以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等现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沙漠生物土壤结皮(BSCs)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力变化特征,以库布齐沙漠不同演替阶段BSCs(对照样地、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BSCs中细菌、固氮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以及土壤酶活力变化,探讨不同演替阶段BSCs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BSCs演替等级提高,优势细菌由蓝细菌门(对照样地:36.1%;藻结皮:46.9%;藻藓混生结皮:30.7%)转变为变形菌门(藓结皮:36.2%);优势固氮菌由伪枝藻属(藻结皮:80.2%)转变为斯科曼氏球菌属(藓结皮:60.6%);真菌担子菌门丰度(藻结皮:1.0%;藻藓混生结皮:5.0%;藓结皮:13.5%)随BSCs正向演替逐渐提高。藓结皮中细菌、固氮菌和真菌特有OTU数量较对照样地、藻结皮和藻藓混生结皮分别提高1.8~8.3、1.9~33.0倍和1.8~33.0倍;沙漠BSCs正向演替阶段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顺序为固氮菌>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参与碳、氮循环的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力(P<0.05)。随着沙漠BSCs演替...  相似文献   
8.
生物模块沙障是一种新型沙袋沙障,同时具备防风固沙、局部土壤改良和植被建植功能.区别于其他沙袋沙障,生物模块沙障外包装为黄麻纤维,内部除填充风沙土外,还添加了玉米芯和羊粪.为了解生物模块沙障的局部土壤改良功能,从土壤微生物角度出发,测定和研究了生物模块沙障内部及周围土壤空间内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生物模块沙障内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三者总数量分别达到了2.41×107 cfu·g-1、4.51×107 cfu·g-1、1.19×107 cfu·g-1及8.11×107 cfu·g-1,而对照仅分别为1.56×106 cfu·g-1、3.01×106 cfu·g-1、1.26×106 cfu·g-1及5.83×106 cfu·g-1;生物模块沙障内部3种微生物及三者总数量均高于其覆盖的下方土层,下方各土层3种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未设置沙障区;在生物模块沙障迎风侧50 cm至背风侧50 cm区域,3种微生物总数量大小顺序为沙障放置处 > 沙障背风侧20 cm处 > 沙障迎风侧20 cm处 > 沙障背风侧50 cm处 > 沙障迎风侧50 cm处,在此防护区内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平均值分别是流动沙丘的19.56、24.47、8.39倍.生物模块沙障设置5年后,其内部3种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周围土壤,说明生物模块沙障对周围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依然存在潜力.  相似文献   
9.
闫德仁 《中国沙漠》2012,32(2):564-567
根据内蒙古第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并结合森林固碳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了内蒙古沙区森林资源的特点,并计算了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沙区林地总面积1 097.06万hm2,森林总面积为323.82万hm2;沙区林木总蓄积量为3 633.15万m3,占内蒙古林木总蓄积量的2.67%;沙区林木总固碳储量为1 574.26万t,其中,乔木林总固碳储量为1 044.72万t,灌木林总固碳为205.35万t,根系(乔灌木)总固碳325.91万t。各沙地林木总固碳储量占沙区林木总固碳储量的96.19%,沙漠林木总固碳储量占沙区林木总固碳储量的3.81%。  相似文献   
10.
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等级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闫德仁  杨文斌 《中国沙漠》2006,26(5):698-703
沙漠化土地治理等级评价指标研究就是对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分等定级,进行质与量的界定,为科学治理、评价、合理利用和监测提供标准,同时,也是建立防沙治沙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和有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植被覆盖率为主导因素,以主要建群种的生活型、结构配置、生物结皮和土壤发育等作为辅助性指标,分别制定了我国不同气候区沙漠化土地治理程度指标。体现了指标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对评价我国防沙治沙成果和监测沙漠化土地动态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