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在新水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形变化与洪季水动力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以1999-2008年为研究时段,基于1999年地形建立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复演珠江三角洲地区"08·6"洪水,并与"08·6"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河网地形变化对洪季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形整体下切加强了河道行洪能力,在遭遇洪峰30年一遇的"08·6"洪水时洪水位整体下降,三角洲顶部马口站洪水位最大降幅达到0.9 m;②河网内潮差和潮汐传播速度增大,潮区界上移至马口、三水以上;③西江河网地形下切幅度大于北江河网,地形不均匀下切导致河网节点分流比改变,西江河网洪水期分流增加2%,马口站和天河站洪峰流量增幅分别接近1 500 m^3/s和1 000 m^3/s;④西江马口站分流比随上游洪水流量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地形不均匀下切导致其变化梯度增大。珠江三角洲近年地形的不均匀下切,是近年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特别是河网腹地洪水灾害有所减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水文》1984,(1)
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平原水网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5%(包括湖泊、河网面积)。其水情与地形特点是: (1)河网湖荡密布,河流纵横交错,无一定的流域界限,难以拆算当地水与过境水。 (2)涵闸调蓄,机泵排灌,流域进、出水量转换频繁,难以率定地表水量的重复利用程度。 (3)上游来水控制,下游潮(湖)水顶  相似文献   

3.
河网水流智能模拟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城市河网缺乏足够的实测资料和河网水动力学模型模拟速度慢的特点,提出将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与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方法结合,建立河网智能模型。模型中,利用河网水动力学模型提供神经网络所需的信息,遗传算法用于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将该模型应用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河网中,智能模拟结果与经过实测资料验证的河网水动力学模型的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河网智能模型精度与水动力学模型接近。同时实时性较好,可用来预测河网水位变化特性,也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一种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4.
平原河网区域来水组成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琰  陈方  程文辉 《水文》2003,23(2):21-24
对于一般树状分布河网,上一级河道总是汇入至下一级河道,位于河道下游断面的流量总是由其上游汇集而至。但对于平原河网地区,特别是人工控制建筑物众多,又受潮汐影响的地区(如太湖流域),河网错综复杂,水流方向不定,要跟踪某个断面的水流去向,或某个河段的水体、断面流量是从哪里汇集而来的,非常困难。但这样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对其很感兴趣。例如从常熟枢纽引长江水流进入望虞河后,流向何处?河网各断面流量中或各河段水体中常熟枢纽引江水量占多少比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估计常熟枢纽引江的效果和影响范围。因此,平原河网区域来水组成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平原河网区域来水组成原理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地区洪水预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干旱地区的特点是降水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下垫面条件也与湿润地区有很大不同,从而使洪水预报工作较为困难。其难点主要是:下渗能力分布不均;制约下渗率的表层土湿计算;河网汇流中的渗漏损失计算;降雨分布不均问题等。探讨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设计暴雨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艳  林荷娟  刘敏 《水文》2016,36(5):50-53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河网密布、水流流向往复不定,不存在流域出口控制断面,太湖流域设计洪水一般根据设计暴雨采用流域产汇流模型间接推求。因此,设计暴雨成果将直接影响流域防洪规划、工程设计、风险图编制等多项工作,其可靠性关系到流域的防洪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开展了太湖流域设计暴雨修订计算,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设计暴雨成果对比分析,并针对设计暴雨过程推求采用的不同空间分配方法,进行成果的合理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分析洪涝灾害对防洪体系现状的影响,做出相应的防洪减灾措施,以浙江省台州市灵江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基于Saint-Venant方程的水动力学耦合模型,对河道溃决洪水过程进行实时仿真模拟。综合考虑研究区域地形、气象、水文资料、水利工程、下垫面条件等因素,在一维河网模型和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耦合衔接中,最大程度还原真实地形中河槽内外的水流交互淹没,借助研究区域内典型台风暴雨资料,率定验证本文建立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检验后的模型可实现灵江下游沿岸城市不同量级设计洪水及历史洪水的实时淹没过程模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复杂地形条件情况下流域洪水实时演进过程达到了较高精度,在水系沿程典型断面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不超过0.1 m。  相似文献   

8.
分形理论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系统地论述了分形理论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水系河网结构和流域地形地貌及其演变,河床表面形态,降水时空分布,洪水时空变化,径流过程和土壤水下渗等.概括了当前在应用中的特点:活跃思想和方法创新,同时指出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大量资料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9.
刘海洋  陈俊合  欧素英 《水文》2004,24(5):10-13
针对北江中下游流域的特点的复杂性,建立了以水力学方法为主的河网一维及对无资料区间采用水文学方法为辅的洪水计算耦合模型,同时说明了区间洪水的作用。经“97·7”典型年洪水验证的结果表明,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安婷  董增川  程琳 《水文》2007,27(2):63-67,53
本文具体介绍了一种结合DEM和实际数字河网确定流域排水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引入了链表的概念,在利用流域实际数字河网从流域的出口向上游搜索的过程中,对于湖泊水库等宽度大于一个栅格的河网地区建立链表,通过图的遍历来确定有河网流过的栅格的水流方向。并对无河网地区进行相应处理,保证无河网地区流向的合理性。这样提取的河网可以保证是连续的,提取的模拟河网与实际河网的吻合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洼地和伪洼地的判别。经过黄河流域的算例验证,表明该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1.
城市暴雨积水过程的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城市排水系统产汇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文学与水力学相结合途径,建立了城市地面积水数学模型。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暴雨造成的城市地面积水的量级、面积、深度和历时,并借助GIS的功能动态地演示地面积水的涨消过程,为制定城市防汛减灾对策和措施提供水情及涝情信息。  相似文献   

12.
广西城市治涝标准的合理性及其统计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绍光  杨梅庆 《水文》2003,23(5):34-37
城市排涝泵站的设计是堤防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其设计标准的高低对投资和排涝效果影响极大,标准过高浪费资源,过低抽排能力不足,解决不了排涝的问题,但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规定的标准。就广西的排涝标准而言,地级市为雨洪同期20年一遇(P=5%)最大24h暴雨洪水在24h内排干,县级市则相应降低。利用概率组合原理,对广西采用的雨洪同期分析法推求的治涝标准的合理性及其统计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不但成果基本合理,而且统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山洪影响调查成果为基础,评价了昌江芦溪河段受洪水影响的程度,建立了水位预警指标体系和水文预报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昌江芦溪河段洪水影响机率不到5年一遇,罗村最典型,个别年份重复受灾,属典型的山洪影响威胁区;以既有水文站点为基础,建立了水文站点的水位与上下游村落淹没基础信息的量化关联,形成"1对N"的预警关联体系,标定了集合对象的成灾水位(75.50m),分析结论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研究了昌江流域产汇流规律,建立了预报模型。本文的评价思路与预警体系构架方法可以作为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际应用的参考,对各地正在开展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对新疆水循环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思  黄云  许有鹏 《冰川冻土》2006,28(4):500-50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地区降水量、冰川数量、径流量、地下水位等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61个国家水文、气象站点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的降水量、气温、冰川、径流量、湖泊水量、地下水位的变化资料分析,探讨了新疆水循环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降水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全球水循环速度加快引起的.通过分析新疆高山冰川的变化,试图揭示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对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洪水频率分析HSPPC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复合随机点过程为依据,针对洪水风险率HSPPB模型之不足,结合洪水的超定量多次选样序列,探讨了一类新的洪水频率分析模型——HSPPC模型.结合长江中上游百余年的实测洪水和近千年的调查历史洪水资料,用HSPPC模型对某水利枢纽工程的洪水频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HSPPC模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洪水频率分析模型,与传统的模型相比,在应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雷晓云  张丽霞  梁新平 《水文》2008,28(1):43-46
塔城地区独特的地形为西来水汽的输送提供了条件,从而形成了众多中小河流,而中低山带季节性积雪的消融又使河流呈现出春汛汛的特点,使得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对塔城地区水资源配置极为不利,开展径流量的预测研究,将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文章以塔城地区乌拉斯台河为例,根据其年径流量(1966-1995年)序列的长期变化特征,利用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提供的许多有关神经网络设计、训练以及仿真的函数,实现BP网络对年径流量的预测研究.从模型的检验来看,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报精度,并且拟合效果较好,说明这种预测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用油水相对渗透率确定镇泾油田长6储层的产液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水相对渗透率可以精确刻划出油、水二相流体在孔喉中的流动情况,通过阿尔奇方程准确求取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建立适合镇泾油田的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并运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通过回归法,用实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求取琼斯方程中的区域参数,最终建立适合本区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用测井数据可以进行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并且完全满足评价储集层的产液情况。由此建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解释模型,可以进行镇泾油田长6储层的油、水层的划分,并对油、水分异不彻底的储层进行测井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香港九龙大坑东地下蓄水方案(Tai Hang Tung Storage Scheme-THTSS)是香港西九龙渠道改善二期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解决香港九龙繁华拥挤、人口稠密的商业中心旺角一带的洪水淹没问题。THTSS即是在经常洪水淹没区域(大坑东和界限街水渠交接处)上游足球场下面建立一个100 000 m3的地下蓄水池。本文建立了一个能处理明渠缓流和急流、封闭管道有压流、侧流堰和渠道汇合处过渡流于一体的一维水力数学模型,用1:22正态物理模型恒定流下的结果进行验证。数值模型计算了在50年一遇暴雨下,非恒定洪水在不同的侧流堰方案下的流动过程。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选择最佳的地下蓄水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大坑东地下蓄水方案确实能加强旺角地区地洪水控制能力,并能通过50年一遇暴雨的洪水。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1991年洪涝及今后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同生 《水科学进展》1993,4(2):127-134
1991年太湖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湖西及流域北部的降雨强度以及太湖最高水位均高于1954年,给苏锡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阐述了1991年降雨和洪水的特征,分析了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并对今后的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洪水风险分析按照典型设计标准洪水进行计算的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防洪管理需要,为了提高洪水风险分析的实时性以及适应洪水演进的动态性,设计了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分析框架。在本框架中,先采用一维和二维动态耦合水动力学数值方法耦合溃堤模型,然后在樵桑联围防洪保护区建立洪水演进模拟模型,通过灵活处理模型计算边界条件以及动态设置溃堤功能,计算不同设计标准洪水发生时,堤防出现单一溃口或者组合溃口后保护区内洪水演进过程。按照上述框架开发了樵桑联围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图编制与管理应用系统,并利用历史洪水资料开展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008-06洪水马口站、三水站、大熬站、甘竹(一)站的实测最高水位和模型计算最高水位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10、0.10、0.09、0.04 m,均满足洪水模拟精度要求。利用模型计算了西江发生200年一遇的洪水情况下,江根堤防出现溃口后的洪水流量及溃口内外洪水水位变化过程,模拟溃口宽度168 m,最大溃口洪水流量达到5 190 m3,分析了堤防溃决后3、6和24 h洪水漫延导致村落淹没情况,结果表明其满足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