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面水文过程与大气模式的耦合及其在黑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面过程模式对陆面水文过程有比较详尽的描述,然而,目前的陆面水文过程只考虑了垂直方向的水分运移,比较适合平坦地区的模拟,而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区只考虑垂直方向的水分移动是不够的,尤其是目前随着计算机条件提高,分辨率越来越高,地表水以及土壤水的侧向流动成为山区水文过程必须考虑的部分。同时,目前的陆面过程模式中的径流量是作为诊断量处理,不参与运算。针对以上问题,对Noah陆面过程模式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地表积水和积水蒸发、坡面汇流方案、次表面流方案,并且将Routing模块通过次网格过程与大气中尺度模式MM5耦合,发展了高分辨率大气—水文耦合模式。运用发展的高分辨率大气—水文耦合模式,对黑河流域中上游2003年6月23~25日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陆面水循环过程对大气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陆面水循环过程对近地层大气影响很大,首先影响了土壤的湿度与蒸发,进而对边界层稳定性,云结构、云水、雨水含量产生影响,对区域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不仅与气候、生态、水资源密切相关,而且影响我国气候格局和东亚大气环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近20多年已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进展.从干旱区陆面热力和水分过程特征、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及其参数化公式、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理论、干旱城市大气边界层特征与污染机理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领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并且,认为科学试验的代表性、复杂下垫面的影响、尺度转化、地表能量不平衡、极端天气过程的相互作用、水分过程的复杂性等问题是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研究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陆地—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陆地和大气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仅陆面分布与地表过程对大气变化有着响应过程,而且陆面物理过程、地表特征分布对大气过程也有着重要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分布极不均匀,是水资源变化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与脆弱地区。这里,由于海拔高度起伏造就了以水为主线的上游山区冰雪、冻土—中游森林、绿洲—下游戈壁荒漠的多个自然景观带共存的内陆河流域,是开展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理想场所。文章集中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冰雪/冻土与大气相互作用、降水异质性、人类活动影响以及尺度等问题,阐述了流域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热点,指出发挥各学科优势,将大尺度的大气过程与中间尺度和小尺度的陆面水文/生态过程结合,建立流域尺度大气—水文—生态过程真正的双向耦合模式,不仅研究气候变化对陆面水文、生态的影响,同时探讨陆面小尺度过程对大气的反馈机理,探索流域尺度的水循环过程和驱动机理,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土壤冻融条件下的陆面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冻土是全球中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带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它对全球以及区域性气候、水循环、水平衡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土壤冻融条件下的陆面过程正是这种影响的重要环节,介绍了土壤冻融条件下陆面过程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在大气环流模型(GCM)中引入水文陆面模型以来陆面过程研究的迅猛发展,对现在国际上正在进行的考虑冻土的陆面过程研究项目,如陆面过程参数化比较计划的第二阶段第五期PILPS(2E)以及美国NASA的寒区陆面过程实地试验计划也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冻融条件下陆面过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区域尺度近地表气候要素驱动数据研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小多  李新  钞振华 《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2):1314-1324
区域和流域尺度的陆面、水文和生态模拟与同化,都需要高分辨率的大气近地表层风、温、压、湿、辐射、降水等资料作为驱动。介绍了流域尺度驱动数据的重要性,对现阶段大气驱动数据的制备方法进行评论,总结了降水、辐射、气温和其他近地表要素的若干产品,探讨了北美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欧洲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和中国西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中大气驱动数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制备流域尺度驱动数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西部复杂地形的高时空分辨率驱动数据制备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雍斌  张万昌  刘传胜 《冰川冻土》2006,28(6):961-970
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如何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与陆面过程模式的双向耦合,并将其有机嵌入大气模式中,是未来大气环流模式(GCM)和区域气候模式(RCM)发展和完善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和水文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水文模型和陆面过程耦合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模式耦合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未来工作的研究要点.最后,探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在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中的地位与意义,并展望了陆面水文过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海山  杜新观  孙悦 《地学前缘》2022,29(5):382-400
陆面作为大气运动的下边界,通过动量、热量及物质交换与大气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陆面过程被认为是影响天气气候的关键过程之一。关于陆面过程对气候的影响已经开展了大量较为深入的研究,相比之下,针对陆面过程对天气的影响研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陆面过程与天气研究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陆面基本要素、下垫面构成、陆面诱发的局地环流3个方面,回顾了土壤湿度、地形、土地利用、山谷-平原环流等要素和过程对强对流、暴雨、台风、高温热浪等天气事件影响研究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需要指出,尽管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关于陆面过程对天气,尤其是极端(高影响)天气的影响及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进而从陆面过程的角度来理解重要天气形成、发生和发展的机理,从而为数值模式发展和天气预报业务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孟现勇  王浩  蔡思宇  龙爱华  殷刚 《水文》2017,37(6):15-22
水文模式在较长的发展阶段由简单的概念模型逐步演变复杂的分布式物理模型,大气学科的各类气候模式在近年来迅猛发展同时也逐步带动了水文学的发展。从大气、水文两个学科发展角度纵向开展研究,通过分析以往研究成果认为,虽然大气、水文模式在其各自的发展已经到达了较为完善的地步,然而其相互耦合并取长补短的优势并未发挥。在探讨大气、陆面及水文模式发展的基础上,选取XJLDAS(Xinjiang Land Data Assimilate Datasets)大气陆面同化系统,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Version 3.5)公用陆面模式及快速汇流模式RAPID(Routing Application for Parallel computation of Discharge)作为关键耦合对象,利用以上耦合系统对新疆精博河流域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研究分析,认为:XJLDAS+CLM3.5+RAPID模式可较好地重现流域地表径流年内分布状况,然而,由于陆面参数化方案选取等原因,研究区径流量出现一定偏差。此外,在本研究中发现,陆面模式径流汇流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将这种偏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进行大尺度水文模拟时,需要在考虑在研究区相关地理特性(如地质构造、地表覆被)基础上进行模式相应改进,以最大限度的重现大尺度径流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个降水再循环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兰  陶诗兰 《水科学进展》1997,8(3):205-211
陆-气相互作用是当今水文科学界和大气科学界共同瞩目的一个前沿课题。为寻求陆-气相互作用的某些信号,在长江流域的主体区域上建立了一个降水再循环模型,并分析了这一区域降水的不同水汽来源。依据再循环降水率这个反映陆面过程对当地气候影响的定量指标,得出了一些很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互补关系最初以陆面蒸发对大气蒸发能力的线性反馈作用为基础,指能量输入一定的情况下,陆面蒸发量与大气蒸发能力随陆面水分供应条件变化发生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互补"变化,基于互补关系能够利用常规气象数据进行实际蒸发量的估算.目前互补关系被拓展为描述陆面蒸发与大气蒸发能力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规律的一种本构关系,提出了3种广义非线性蒸发互补关系:韩松俊等的S型函数公式(2012年),Brutsaert的多项式公式(2015年)以及Crago和Szilagyi在多项式公式基础上提出的对自变量进行动态标度的方法(2016年).3种非线性互补关系采用不同的边界条件,对陆面水分条件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处理思路,反映了对陆面蒸发与大气蒸发能力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不同认识.通过梳理广义非线性互补关系的发展历程和争论,分析争论背后认识和研究思路的差异,以期为蒸发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文循环的生物圈方面(BAHC)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项目之一。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中最早建立起来的概念,但是认识到生物圈在水文循环中的作用却是近几年来才有的。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在水文循环通路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在陆面和大气间进行的,即通过能量和水分在陆面-大气界面上输移的物理过程不断地进行着交换,且具有正反两  相似文献   

12.
全球尺度水文学:陆地表面过程模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尺度水文学的研究是正在发展扩大的领域,它吸引了来自气象学、气候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本文评述了最近几年美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及进展。包括五方面内容:大气环流模式中陆地表面水文过程的表述;这些表述对全球水文因子如降水的敏感性分析;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气候研究;旨在改进陆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理论的野外试验;以及应用遥感资料探索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西部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王澄海  师锐 《冰川冻土》2007,29(1):73-81
利用1998年5月1日至9月18日狮泉河自动气象站(AWS)的观测资料作为强迫场,运用改进的陆面过程模式CoLM(Common Land Model),对青藏高原西部的陆面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高原地区的陆面特征.在高原西部地表能量平衡过程中,感热通量占主要地位,潜热通量较小,但在高原西部的湿季,潜热通量也是不可忽略的.在5月及6月初表层土壤频繁的发生水分相变,使土壤在相变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释放潜热.降水及土壤表层频繁的冻结-消融使地表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有效辐射中的感热、潜热的分配,即Bowen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到对大气的加热及大气水汽输送情况,大气状况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地表蒸散及土壤持水能力,使土壤水分状态和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黄土高原陆面过程及其观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强  王胜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2):167-173
总结了国际上陆面过程及其试验研究的现状,分析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探讨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并且,对如何开展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发展的基础上,从裸土蒸发、植被蒸散、土壤水传输、排水和径流等五个方面详细综述了陆面模式研究中对水文过程的参数化。目前陆面参数化方案中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陆面水文过程参数化的关键问题包括:土壤分层、土层厚度、根带分布;参数的代表性和移植;观测资料;径流的参数化。分析了径流在陆面模式中的重要性,及目前陆面模式中对径流参数化存在的不足,介绍了部分陆面模式对径流的模拟研究,讨论了未来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评估两类模式对陆面状态的模拟和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夏季土壤变干过程,利用观测系统模拟试验,比较离线的陆面模式(LSM)和耦合大气边界层的陆面模式(SCM)对土壤温度、湿度和地表热通量等陆面状态的模拟,然后借助数据同化方法,评估2类模式对陆面状态的估算能力.结果显示:2类模式除对地表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的模拟差别较大外,对其余量则较小;只同化表层土壤湿度观测时,LSM对土壤湿度和感热通量的估算好于SCM,对土壤温度的估算则相反,而对潜热通量估算的差距很小;同时同化表层土壤温度、湿度观测会使地表热通量的估算差距增大;最后对2类模式不同表现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上述数值模拟和同化结果:当用某一类模式的模拟结果或同化产品为另一类不同模式提供初边界条件时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避免出现输入量引起的模式状态量间的动力不协调现象.  相似文献   

17.
陆面过程模式对不同土壤物理性质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宇  吕世华 《冰川冻土》2001,23(3):270-275
使用NCAR陆面过程模式(LSM)和荷兰Cabauw1987的大气观测资料,考察了在11种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陆面过程模式所模拟的地表能量及水分循环的差异。结果表明,粘土含量较高的土壤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蒸发量和径流量都比较大,而在含砂量高的土壤中,水分大量的下渗,蒸发量和径流量小,从而到地表热通量的分配,在不考虑大气反馈的情况下,各种土壤造成的差异主要出现在春季的4、5月份。  相似文献   

18.
陆面蒸散量观测方法比较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面蒸散是陆面水分平衡的主要分量,也是地球系统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但陆面蒸散量测量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利用LOPEX试验区内陇中黄土高原定西陆面过程综合观测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在参考对照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量的基础上,对蒸渗计法、涡动相关法、彭曼方法等3种方法观测的陆面蒸散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各观测...  相似文献   

19.
冻土过程参数化方案与中尺度大气模式的耦合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将发展的冻土过程参数化方案与耦合了NCARLSM陆面过程模式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相耦合,对包括我国北方,蒙古国,东西伯利亚的高纬度地区进行了模拟.模拟时间选为北半球季节冻土生成的10月份.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该区域的冻土分布,并且对大气模式中海平面气压场、气温场的模拟改进显著.  相似文献   

20.
蒸散发对降雨径流预报的精度往往起决定作用,但目前尚不能可靠地量测,其计算方法也比较粗糙,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现就一种流域蒸散发计算方法作一探讨,以供有关部门参考。一、蒸发能力、陆面蒸散发能力在流域蒸散发计算中,区分燕发能力和陆面蒸散发能力的概念,有助于分清各种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计算,继而计算流域蒸散发量。蒸发能力。它是仅由大气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