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践教学是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一环。本文探讨了"GIS原理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套面向卓越GIS工程师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并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考核模式改进了课程设计的考核形式,对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革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近几年来在遥感科学与技术新专业设置、科研建设成果、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介绍了摄影测量与遥感重点学科今后三年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四川测绘局雷方贵局长因在航测遥感专业领域具有深厚学术理论研究并积累了遥感摄影测量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质量、经济管理等各方面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 ,在成都龙泉国家测绘局数字化生产基地建设及对外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此前他先后被西南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聘为兼职教授。雷方贵局长的光荣应聘将为我国遥感摄影测量专业在生产、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上产生与时俱进的作用并带来积极影响。雷方贵局长先后被武汉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中国测绘报》记者@崔耀宇  相似文献   

4.
大类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遥感概论课程作为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大类的六大平台课之一,迫切需要综合考虑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全面完善的教学内容。本文调研了国内多个遥感基础类课程教学内容,从内容、体系、逻辑和实践4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对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贯穿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应用的全链路,并建立了全面完善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数字摄影测量》课程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针对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的具体要求,探讨了《数字摄影测量》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并设计了一套以产出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提出的改革措施对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革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依托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形成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2018年11月19-23日,武汉大学在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带来的最新科技成果,给出了答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创建于1956年,目前由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组成。2012年,武汉大学获得  相似文献   

7.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GIS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和上机实践操作的熟练掌握。为适应地理信息化遥感学科及行业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遥感专业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本文针对GIS专业遥感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对实验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大纲、内容体系、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考核方式等提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实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李刚  潘励  潘斌 《测绘科学》2014,(5):161-164
实验课程创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土地利用遥感变化检测综合实习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在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体现在设计性、开发性、探索性与研究性实验环节相结合;而考核机制的创新体现在实习考核与实习总结相结合、科技论文撰写与成果验收答辩相结合。通过本实习课程创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20-23日,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承办的"第18届中国遥感大会"在金秋武汉美丽的东湖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大会精英集聚,高规格、高水平,盛况空前.中国遥感大会得到了国际遥感界的关注,国际光学学会(SPIE)、亚洲遥感协会(AARS)和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作为国际协办组织支持了本届大会的召开.  相似文献   

10.
胡瑞敏教授 ,男 ,196 4年 1月出生 ,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中国图形图像学会青年理事 ,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湖北省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于 1984年、1990年和1994年分别获南京邮电学院学士、硕士和华中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底进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师从我国著名遥感信息学家李德仁院士 ,从事多媒体信息处理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武汉大学多媒体…  相似文献   

11.
赖旭东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4):168-169,174
《激光遥感》课程是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面向本科学生提供LiDAR技术的学习和实践。针对教学大纲和LiDAR技术特点,分析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重点,提出了课程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GPS技术具有实时导航、定位准确的特点,遥感影像能提供快速及时的地理信息,它们当前还未广泛应用于地图的制作,本文尝试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应用来编制地图,进而探讨在制作过程中的数据处理、重点文物图的设计与编制等问题;并以制作武汉大学的重点文物图为例,来说明和分析这种制作方法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和具体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武汉市城乡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构架,分析了系统功能划分、数据库设计、网络与安全体系建设等问题,对遥感技术、GPS技术以及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倪金生 《测绘工程》2009,18(4):10-13,16
阐述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动态,探讨遥感技术在统计调查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投资项目遥感动态监测与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系统业务流程图和整体结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业务化系统建设的总体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磊  侯立春  陈昆仑  张志 《测绘科学》2011,36(2):116-118
基于武汉市江夏区1991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定量分析其11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构成、动态变化及转移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通过对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流向分析后得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驱动是导致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三类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胡俊  尤炀  施凤翔 《现代测绘》2012,35(3):43-44,47
摘要本文以高分辨率TM遥感数据为基础,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境内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采用遥感影像处理与定量分析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草原沙化治工程生态效益快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多源遥感数据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明 《测绘通报》2018,(3):117-121
传统工程测量在复杂地形勘测中容易受现场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作业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造成成果质量和效率均很难满足工程要求。本文以兴延路工程勘测为例,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机载激光雷达与卫星影像的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多源遥感数据在地物判读和地形采集中的优势,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成果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且在提供传统DLG成果基础上,还可以提供DEM、DOM成果。  相似文献   

18.
遥感类课程可以大致分为遥感专业类和遥感应用类。无论哪类课程,遥感实践教学都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针对遥感应用类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进行探讨,在调研了国内外遥感应用类课程实验内容设计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遥感应用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特点。结合笔者从事"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在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