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对象解译方法在遥感影像地物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芳  包世泰 《热带地理》2006,26(3):234-238,242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快速高效萃取有用信息这一遥感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探讨了基于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解译方法的遥感影像自动及半自动解译和提取的新思路.文中分析了面向对象解译方法在地物信息分类应用中的优势,并提出了基于此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尺度信息提取技术流程.具体结合广州市新白云机场开发区IKONOS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地物快速提取、自动分类的试验,并对解译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证明此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物分类中确实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矿山开发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传统的矿山监测方法已不再满足当今矿山发展的需要,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矿山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文中以国土资源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点矿区——宜昌磷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对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矿山开发的标志地物并建立解译标志,将解译结果进行野外调查验证,得出该研究区矿山种类共有11类,优势矿种是磷矿,有221个开采点或开采面,其中界内开采159个,越界开采17个,无证开采28个,以采代探17个,停产或关闭76个.将解译结果和历年参考数据进行对比显示,宜昌磷矿区矿山开发秩序良好,矿山数量有所减少,但界外开采和以采代探的情况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区矿山的监管,以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明确淤地坝的分布、规模等重要参数信息对流域水土保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陕北地区无定河流域高分二号卫星影像、野外踏勘及资料收集到的研究区淤地坝情况,对其进行预处理获取矢量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淤地坝解译标志。针对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淤地坝进行遥感解译,利用遥感及GIS软件实现淤地坝数目、淤地坝位置、水面面积、控制面积等主要信息的提取,获取淤地坝在定边、靖边、米脂、绥德、横山、榆阳、子洲和清涧8个县(区)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解译出疑似淤地坝图斑1257个,其中榆阳区60个,横山区85个,定边县65个,靖边县19个,米脂县470个,子州县99个,绥德县316个,清涧县143个。由此发现,淤地坝主要分布于无定河下游区域的绥德、米脂、子洲和清涧4县的沟道内,且沟道内多存在耕地或水域。将淤地坝分布情况与地形、年均降雨量、农业种植面积和地质灾害等进行比较分析,显示其分布状况与这些因素相关联,表现为沟壑纵横的区域淤地坝较多,农业种植面积较少的区域淤地坝较多,年均降雨量和耕种面积比值较大区域淤地坝较多。由此,总结其分布规律,为未来淤地坝的维护和修建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地区沙生植被遥感解译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桂琛  彭敏 《中国沙漠》1991,11(3):44-49
应用遥感技术解译青海湖地区沙生植被的影象物征,地面群落学调查结合的方法,将环湖地区沙生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其分布特点表现为:(1)沙丘边缘环带状分布;(2)沙丘间呈孤岛状分布;(3)沙堤带状分布;(4)湖水退缩后的沙地植被演替。为本区沙生植被的保护及沙化治理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TM影像在河西地区荒漠化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马立鹏  韩光庆 《中国沙漠》1996,16(4):401-406
遥感及其技术应用和卫星技术的发展为资源环境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章根据全国荒漠化土地调查要求及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影像特点,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12景、24幅TM影像色调特征及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荒漠化土地类型划分建立了图像解译标志,并详细阐述了TM影像解译程序。通过评价此次荒漠化土地卫星遥感调查中TM影像的特点及应用效果,充分表明了该现代技术用于此类工作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计算机遥感图像解译进行资源调查的方法———斑块边界自动矢量化辅以目视栅格图像校正法。解译的主要步骤包括 :建立解译标志、影像配准、数据分析、图像增强、监督分类、目视解译修正、草图输出、实地检验、栅格转矢量、结果输出等。笔者结合案例对每一步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取得了海岸带资源遥感调查蓬莱幅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林健 《西部资源》2014,(3):54-54
通过中——高空间分辨率、多——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形成了各尺度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为区域岩性、构造、蚀变带等的精细解译和解析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发挥了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中的先行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参加《遥感技术在新疆托里-艾比湖地区金矿资源的探测》课题,对西准噶尔地区优选出的四个找矿远景区进行红外细分航空飞行及其图象处理和地质验证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对雅玛图航区的构造、侵入岩、地层以及金矿化色调异常特征进行解译和分析.探讨本航区金矿化异常的展布特征和矿化类型及其金的成矿机理,圈定出三个找金远景区.从而为在玛依勒断裂带寻找金矿开辟了一个“窗口”,证明了利用红外细分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找金矿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遥感资源调查的计算机解译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计算机遥感图像解译进行资源调查的方法-斑块边界自动矢量化辅以目视栅格图像校正法,解译的主要步骤包括;建立解译标志,影像配准,数据分析,图像增强,监督分类,目视解译修正,草图输出,实地检验,栅格转矢量,结果输出等。笔者结合案例对每一步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海岸带资源遥感调查蓬莱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特点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侵蚀复杂多样。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特点作了全面论述,并对西藏自治区不同类型土壤侵蚀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较全面的分区评价。同时取雅江中游地区19个县作为典型区域,利用1999年1:20万TM遥感图像土壤侵蚀解译结果,对该典型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作了定量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多发区土地风蚀荒漠化诊断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林进  孙司衡  王君厚 《中国沙漠》1999,19(4):375-377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观测,确定植被盖度、裸地占地率和土壤质地3项因子为沙尘暴多发区风蚀荒漠化土地现状程度评价指标,并给出程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非荒漠化土地及各程度荒漠化土地在面积上的组成比例,给出区域性土地风蚀荒漠化总体水平评价模型;并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及阿拉善盟两地区的土地风蚀荒漠化总体水平评价验证,证明此模型可作为沙尘暴多发区任意大小区域土地风蚀荒漠化水平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源数据的山地地貌数字解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3S”技术与地学的结合,对传统地貌制图的编绘方法必然产生较大影响。遥感影像不仅作为地面调查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是一种可以根据需要缩放到所需比例尺的重要数据源;各种数据源的参考数据如地形图、植被图、地质图、土地资源图等均可以数字的方式在GIS环境中集成、叠加与运算,从而改变了地貌制图依赖于地形图进行多次综合概括的制图方式,使基于多源数据的遥感地貌信息定量解译成为可能。以青藏高原昌都幅遥感地貌解译为例,探讨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山地地貌解译过程中的使用方式和对地貌判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基于多源数据的遥感地貌解译方法,为全国1∶100万地貌遥感解译和地貌信息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岩墙地质体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明显表现地物的几何结构和纹理特征,从而使得在较小空间尺度上观察地物细节变化、进行大比例尺遥感制图成为可能。利用高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对新疆巴楚县麻扎尔塔格山地区的岩墙进行计算机辅助地质解译,共获得1227条岩墙。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得了解译岩墙长度、走向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76%的解译岩墙走向为NNW(135°~180°);QuickBird能够满足1∶2.5万地质调查的要求;通过地质分析综合解译结果获得了麻扎尔塔格岩体内部存在发育岩墙、岩墙形成应晚于内部的正长岩体的新认识。探讨并验证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中小规模地质体解译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源地区地域辽阔,土壤侵蚀复杂多样.近年来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以2000年土壤侵蚀调查的数据成果为基数.并与更新后的2005年数据成果比较,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侵蚀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较全面的分区评价.同时对作为典型区域的黄河源头区12个县的2000年1:10万Landsat 5 TIM假彩色合成影像,通过野外调查建它解译标志来分析该区植被覆盖状况,对该区典型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玉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4-14发生在青海省玉树的Ms7.1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方法,以坡度、坡向、高程、坡形、地貌类型、断层距和地层岩性为评价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计算各因子的信息量,分析地质灾害在各因子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各评价因子图层进行空间建模,将获取的信息量图划分为高度、中度、轻度三级危险区,通过遥感解译研究区实际滑坡分布,与危险性分布图叠加表明:本次研究得出的危险等级与实际的滑坡发生情况相吻合,为灾区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沪蓉高速公路西段线路工程地质遥感解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沪蓉高速公路西段路线走廊带是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区,喀斯特发育,存在一些重要的不良地质现象,如喀斯特地面塌陷和滑坡。该区在长期地壳运动发展中,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体随时间、空间(构造位置及边界条件)和构造运动方式的变化,在各种地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等级的线性构造形迹。在沪蓉高速公路西段勘察中,利用空间图像的光谱特征和几何图形特征,探讨遥感解译过程中对各类线性构造分布及其特征的识别、判别工作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17.
湿地遥感监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湿地质量退化, 数量减少, 湿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遥感技术在实时、动态监测其变 化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湿地遥感监测主要侧重于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识别, 从基于遥感监测的湿地分类系统、影像预处理、多分辨率(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时相 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信息提取方法(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等方面的国内外 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监测存在3 点不足及其未来研究的6 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秦勇智 《西部资源》2014,(1):102-106
采用SPOT5遥感影像,从土地调查实际出发,解译土地地类光谱特征,通过对地类光谱信息进行外业调查核实,修正初步解译结果,确认室内判读可信度,节省了外业调查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为今后土地调查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模型和分布函数,本文首先依据多年平均气温、地温和SRTM等数据对研究区域冰缘地貌的分布范围进行分别提取,并利用遥感数据和人工解译方式对其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定指标,利用SRTM数据对冰缘地貌次级类型(如起伏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等)进行了提取,从而完成研究区域冰缘地貌信息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冰缘地貌总面积约5.15×104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另外在东北部也有少量分布;通过提取,研究区域中最重要的冰缘地貌类型是冰缘作用的中起伏缓极高山,面积约0.82×104km2,分布范围较广。②冰缘地貌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气温和地温等有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提取的结果可为冰缘地貌的解译提供一定的参考;由于青藏高原气象站点较少,数据精度较低,自动提取精度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进行人工解译修正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TH-1、ZY-102C、ZY-3、GF-1、GF-2、YG14、SJ9)及国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P1、SPOT6)的数据特征和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界内开采图斑、疑似违法图斑)、矿山开发占地(地下开采硐口、井口/露天开采面、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矿山建筑物)、矿山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矿山遥感监测的主要地物目标特征,全面系统地建立了矿山遥感监测的解译标志。总结讨论了因影像的分辨率、时相的不同而造成的解译精度差异及对最终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