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东南部石臼湾及其附近沿岸地带,北起白马吉利——两城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全长近80公里,是一段较典型的基岩砂砾质海岸(图1)。它的北部为鲁东南基岩港湾式海岸,绣针河口区以南则为苏北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这段海岸与其以南以北的海岸类型比较,在海岸发育、海岸地貌类型以及海岸冲积  相似文献   

2.
鲁南海岸的范围,系指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这段海岸。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海岸全长70公里,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日照县范围(图1)。本区海岸从物质组成上虽属较平直的砂砾质、基岩港湾式海岸,但湾外目前已多被砂埙、泻湖围封,故也可视为砂坝、泻湖岸。  相似文献   

3.
鲁南海岸的范围,系指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这段海岸。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海岸全长70公里,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日照县范围(图1)。本区海岸从物质组成上虽属较平直的砂砾质、基岩港湾式海岸,但湾外目前已多被砂埙、泻湖围封,故也可视为砂坝、泻湖岸。本区海岸除南段绣针河口、北段两城河口和中段傅疃河口属河口三角洲型海片,石臼咀、奎山咀及岚山岬等处属海蚀型海岸外,其间的绝大部分岸段均属砂坝、泻湖海岸。  相似文献   

4.
根据1963年、1980年、1984年、1997年的历史地图和数字影像图以及2002年、2003年的现场岸滩地貌和岸线测量结果,分析了绣针河口附近岸滩现代岸线的变迁特征,并根据岸滩冲淤演化的特点,将岸滩分为5段,结果显示:东潘家村以北的沙丘海岸目前处于侵蚀后退状态,平均蚀退速率为6~8m/a;东潘家村至岚山头岸段为基岩海岸,除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外,岸滩变化是轻微的:1970年至1974年间低潮线后退40~100m,在岚山头岬角以西的王家庄沿岸,从1963年到1984年,海岸线后退了360~540m,岚山港建港以后,海岸遂稳定在现今人工海堤附近;绣针河口区河口海岸的动态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绣针河口至大新庄岸段主要为堆积性岸段;大新庄至韩口主要为侵蚀性岸段,自1963年至今一直处于侵蚀后退状态。修建人工堤坝和挖沙是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对岸滩影响的主要形式,人工堤坝的修建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海岸线的稳定,而挖沙将直接导致和加剧海岸的侵蚀。  相似文献   

5.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潮滩环境江苏海岸北起赣榆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北,全长了37.5公里,其中约667.5公里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历史上长江曾在今河口以北入海,黄河多次在苏北入黄海,给江苏海岸带来大量沉积物。江苏沿岸潮差较大(2—4米),潮汐作用强。潮滩发育完善,潮滩平均宽10—13公里,最宽36公里(弶港),平均坡度仅0.2%。潮滩呈明显的分带性,自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与沙质海岸地貌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半岛基岩沙质海岸北起胶莱河口 ,蜿蜒曲折 ,经烟台、青岛、日照等地 ,南达绣针河口 ,长2713km。这里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 ,经常出现强风天气并伴随大浪。1烟台沿海防护林的发展山东半岛基岩沙质海岸带的森林 ,由于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人类的砍伐和战争的破坏等原因 ,已所剩无几 ,除少数残疏林外 ,大部分为荒山、荒滩、秃岭。建国后 ,人民群众大规模地在泥沙质海岸上栽种海岸防护林 ,主要分布在日照、牟平、胶南、荣成、文登和蓬莱等地 ,主要树种是黑松、赤松、刺槐、紫穗槐和柽柳等 [1],其发展过程有3个。(1)垦殖期 :…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海岸自然条件优越,港湾众多,海岸线漫长曲折,西起无棣县大河口,南至日照县绣针河口,长达302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六分之一。因不同岸段所处自然地理条件各异,致使山东海岸地貌类型也复杂多样,既有典型的山地港湾海岸和平原淤泥海岸,又有绵亘数十公里的砂坝泻湖海岸以及迅速淤涨的黄  相似文献   

8.
1978至1979年间,为了选建石臼所深水港,在进行海岸地质地貌和海洋水文调查的同时,对山东日照近岸带北起两城-白马河,南至绣针河口约480平方公里海域作了重矿物研究。取样最大水深为17米。本文根据80个样品极细砂粒级(0.125~0.063mm)的重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9.
凌申 《海洋科学》1991,15(3):21-22
苏北海岸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岸,全长953.8759km。全新世以来,海岸线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本文从地质构造、海面变化、沉积特征、古沙堤等诸多方面探讨本区海岸线在全新世时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海岸环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南岛虱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为南海大陆架岛屿,中央为山地,临海为多种类型海岸,以处于动态平衡的海蚀-海积型海岸为主。海南岛主要是基岩岬湾海岸,潮汐属日潮型,东部与南部为不规则日潮混合潮。海岸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更新世初期,海岸属基岩港湾型,晚更新世构造运动频敏,使不少海湾底部抬升为阶地。构造抬升运动持续到全新世,使一些珊瑚抬升为高出海面数米的阶地。海岸类型按其成因与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基岩港湾海岸与砂砾质平原海岸。基岩港湾海岸分布于山地与丘陵临海处,砂砾质平原海岸(或为三解洲平原海岸)其表现形式多为沙坝与泻湖海岸,沙坝上叠置发育着海滩、沙堤或沙丘,随着海岸加积展宽或地壳上升,老的沙坝可抬高成为海积阶地。潮流作用对洪湾众多的海南岛的发育演变以及开发利用亦有重要作用。潮汐汊道港湾规模较大,水域面积达数十平方公理。  相似文献   

11.
山东海岸地貌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海岸自然条件优越,海岸线漫长曲折,西起无棣县大河口,南至日照县绣针河口,长达302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因不同岸段所处自然地理条件各异,致使山东海岸地貌类型也复杂多样。既有典型的山地港湾海岸和平原淤泥海岸,又有绵亘数十公里的沙质海岸以及迅速淤涨的黄河三角洲海岸。山东海岸地带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具有交通、渔业、盐业、农垦、水产养殖、潮汐发电和旅游等多方面的发展前景。从目前利用情况来看,发展的潜力还相当大。我们多年来,先后对山东半岛进行了部分岸段的海岸带调查。本文就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并参考其它单位有关资料,对山东海岸地貌特征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辽宁大陆海岸类型可分为基岩岸、砂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图1)。  相似文献   

13.
河口海岸底部边界层和细颗粒泥沙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时钟 《海洋科学》2000,24(11):26-30
水动力、细颗粒泥沙过程是淤泥质河口海岸变化的重要物理过程 ;并具有这样的特征 :强密度梯度、高度不稳定和非均匀流、高浓度泥沙、底床与流相互作用、难确定的底床/水界面。淤泥质河口海岸水动力、细颗粒泥沙过程的研究主要起因于:1)海洋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2)港口航道的建设、维持(整治、疏浚)、海岸防护工程实践等需要。就淤泥质河口海岸水动力、细颗粒泥沙过程而言 ,水流最重要的部分是底部边界层。为计算河口海岸水流中的底床切应力 ,必需考虑边界层。在淤泥质河口海岸底部边界层内 ,强劲的潮流、波致流可以引起淤泥底床沉积…  相似文献   

14.
1.江苏海岸带概况及海岸类型的划分江苏省海岸带位于我国沿海的中部,长江口的北侧,东临黄海,以季风气候为背景,处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并受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年降水量850—1080毫米,年平均温度13—15℃;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生产。海岸线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的启东咀,全长1039.7公里。海岸带资源丰富,根据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很多,可以利用的优势也不少,但最主要的资源,最突出的优势还是港口。纵观江苏的海岸,全在苏北,从绣针河口到长江口,1040公里的海岸线上,唯一能称得上“海港”的就是孤零零的一个连云港(严格说来南通港为河港)。而日本,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个港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缺少海港的海岸带正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先根据近岸地带重矿物的成分,将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的近岸沉积物划分为三个矿物区,绿帘石区、角闪石区及混合区(又可再分为榍石区、绿帘石榍石区),并总结出重矿物组成上有五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978至1979年间,为了选建石臼所深水港,在进行海岸地质地貌和海洋水文调查的同时,对山东日照近岸带北起两城—白马河,南至绣针河口约480平方公里海域作了重矿物研究。取样最大水深为17米。本文根据80个样品极细砂粒级(0.125~0.063mm)的重矿物组成、含量变化和相对比值以及矿物组合特征资料,讨论了日照近岸带的重矿物  相似文献   

18.
苏北沿海港口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洪全 《海洋科学》2000,24(1):52-54
HARBOUREXPLOI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JIANGSUCOAST江苏省的海岸线,北起赣榆县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岸启东市连兴港,全部地处苏北。大陆海岸线近900km,大多为淤泥质海岸,有滩涂700多万亩。目前,江苏仅有连云港一座大型海港,1996年实现吞吐量1583×104t。1997年底,江苏沿海海港货物吞吐量仅占全国2%(不含南通港),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随着“建设海上苏东”战略的实施,沿海掀起了加快开发和建设海港的热潮,在建和拟建的中小型港口有射阳港、陈家港。燕尾港、大丰港、滨海港、中山港、烂…  相似文献   

19.
赵子丹 《海洋科学》1986,10(6):50-54
海岸按其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岩质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多位于平原河流及大河河口附近,我国很多海岸是淤泥质海岸。这种海岸的基本特征是滩面宽广,坡度平缓、滩面的组成物质很细,且粘性颗粒所占比重很大。从淤泥质海岸波浪运动的动力特性来看,一是波浪在传播过程中的沿程衰减较快,这在我们六十年代进行水槽试验时就发现过。根据美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岩、人工、砂质和淤泥质海岸四种海岸类型,采用数据挖掘算法中的C4.5决策树算法对Landsat 8OLI多光谱影像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得出4种海岸类型中所包含的海水、陆地、植被、养殖区、淤泥、沙滩六种地物的识别规则;然后利用不同海岸类型所包含的地物类型差异,分别提出了基岩、人工建筑、人工养殖、沙滩、淤泥五种海岸类型的自动识别规则。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地物特征明显的人工海岸和基岩海岸,我们提出的海岸类型自动识别方法的精度可达到100%,而对于光谱相近的淤泥质海岸和人工养殖海岸其识别精度较低,大于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