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草系统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是指那些只生长在海洋中的水草,不包括咸淡水生的类型在内(最近通过判别分析,证明这样划分是正确的)。虽然海草是一个生态类群,而不是一个分类单元,但是搞清楚海草的系统分类,无疑是海草学研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海草是生长在热带到温带浅海中的显花植物,由海草构成的海草床生产力极高,为全球有机碳的重要汇集地,支撑着包括濒危物种儒艮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儒艮是海洋中的草食性哺乳动物,是海草床重要的标志性物种。  相似文献   

3.
海草是一类生长于海洋环境中的单子叶植物。细菌、真菌、微藻、古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栖息在海草器官及其周围环境中,对海草生长、营养和健康以及海草床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参考文献,简要介绍了海草床微生物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将来可能进行的研究方向。海草微生物组与沉积物和海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存在较大差异,其分布在离散且高度异质性的生态位,且该模式在广泛的地理尺度上保持不变,不是受海草种类和沉积物类型控制,而是主要取决于环境驱动与海草代谢。大部分海草核心微生物群落都参与硫循环。今后可采用模拟实验、生态模型、基因组、宏基因组、转录组与代谢组等技术方法研究海草床微生物的多样性、组成、功能、定植与病害等。此外,揭示海草床中微生物、海草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保护受威胁的海草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草是一类生长于海洋环境中的单子叶植物。细菌、真菌、微藻、古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栖息在海草器官及其周围环境中,对海草生长、营养和健康以及海草床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参考文献,简要介绍了海草床微生物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将来可能进行的研究方向。海草微生物组与沉积物和海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存在较大差异,其分布在离散且高度异质性的生态位,且该模式在广泛的地理尺度上保持不变,不是受海草种类和沉积物类型控制,而是主要取决于环境驱动与海草代谢。大部分海草核心微生物群落都参与硫循环。今后可采用模拟实验、生态模型、基因组、宏基因组、转录组与代谢组等技术方法研究海草床微生物的多样性、组成、功能、定植与病害等。此外,揭示海草床中微生物、海草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保护受威胁的海草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草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外近20年来在海草污染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这些成果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和石油对海草的影响。重全属时海草影响的研究重点.是重金属对海草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海草对重金属的富集等方面;农药对海草的影响研究.集中于其对海草的生理学和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海草对农药的耐性等;而石油对海草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事故性石油污染和石油分散剂对海草的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海草组织碳氮含量可快速响应外界环境影响,已经广泛用于海草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指示因子。2011—2012年对东楮岛大叶藻海草床进行4次采样调查,研究了不同季节海草组织碳氮含量特征,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大叶藻组织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草组织碳、氮含量有明显季节性变化。海草叶碳含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36.4%,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30.8%;而海草叶氮含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和5月,为2.73%和2.02%。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水温度对海草叶碳含量和根氮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海水及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营养盐对海草茎、叶中的碳含量和根、叶中的氮含量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东楮岛海域海草组织氮含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营养盐增加可能对大叶藻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保护东楮岛海草床,应严格控制该海域养殖海带过程中营养盐的使用,加强对海草床健康状况的野外监测以及环境因素对海草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全球海草的中文命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草(seagrass)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全球已知海草的种类有70余种,隶属6科13属;中国现有海草22种,隶属4科10属。2014年11月"第十一次国际海草生物学研讨会"(The 11th International Seagrass Biology Workshop)在三亚召开时,国内海草研究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并进行了统一命名。然而,国内中文文章在引用非中国海草种类时,同一种海草的中文名称不一致,或者同一属不同的物种以一样的中文名出现,或者用属中文名后接拉丁文方式表达。同时,国外海草的中文名也多以"藻"来命名,容易引起混淆。因此,有必要在中国海草"藻"名更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全球其他海草的中文命名,以利于国内海草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 近岸海域中除草剂被频繁检出。除草剂的残留会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潜在的威胁。本文回顾了近40年来除草剂对海草胁迫的相关研究工作, 总结发现:(1)光系统Ⅱ(PSⅡ)型除草剂在全球海草床中被频繁检出, 是研究最多的除草剂种类。(2)不同种类海草对不同类型除草剂耐受程度不同, 多种除草剂混合物可能会对海草表现出协同、加性或拮抗效应。(3)除草剂会与其他因素如高温、光照、重金属等共同对海草产生胁迫作用。(4)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现代组学技术可以更加灵敏、全面地阐释除草剂对海草的胁迫机理。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包括开展对重点海草床中除草剂残留的长期监测, 加强对新型除草剂、海草的不同生活史阶段以及多因素联合胁迫作用的研究。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海草与除草剂胁迫之间的关系, 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草植物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的起源虽则是在海洋,但海草却是二次下海的。海草属于单子叶植物,在植物界系统地位是很高的。因此,有关海草起源、分布的研究,一直是海草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草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宗岱 《海洋科学》1982,6(2):34-37
海草是只适应于海洋环境生活的水生种子植物。根据Arber(1920)和Hartog(1967)的见解,海草必需具备四种机能才能适应全海生生活:具有生活在盐介质中的能力;当完全为海水覆盖时,有完成正常生理活动和生殖周期的能力;具有一个很发达的支持系统;在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具备与其他海洋生物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海洋前沿     
《海洋世界》2021,(2):4-11
01“海草球”或可去除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海草草甸是最重要的海岸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各种各样的物种提供了苗圃生境、庇护所和食物来源;作为海岸线的保护屏障,有助于防止海岸侵蚀,过滤水中的污染物,并隔绝比热带雨林多两倍的二氧化碳。然而,由于海草相对平凡的外表,它的价值经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晓荻 《海洋世界》2004,(1):17-17
由于人们对海草缺乏注意,海草正在遭到严重破坏。这将影响到数百万人,以及众多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13.
海草对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海岸的库纳湾(Corner Inlet)潮滩环境中的海草带及沙滩的潮流流速、悬移质含量、沉积物组成的野外实际测量和分析,其结果表明海草对于潮滩的沉积作用具有很大的影响。潮滩中的海草足以使其底层的潮流流速减弱40%—60%、悬移质含量减少20%—35%。由于海草具有减缓潮流流速和阻碍底层细粒物质重新悬移的作用,潮滩中海草带的沉积物与其相邻的沙滩的沉积物相比较,前者含有较高的有机物质和细粒物质(淤泥和粉砂)。库纳湾的潮滩环境中,海草带往往出现于潮间带的上部和下部,因而,其潮滩沉积物的分布特征也随之表现出粗(沙滩沉积物)细(海草带沉积物)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重复更替。这种潮滩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潮滩沉积物的分布模式不相吻合。显然,这是与海草的存在及其对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海草在世界各海域已知有12个属,其中8个属在我国有分布。在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西沙群岛动、植物区系调查中,先后采到海龟草 Thalassia hemprichii ( Ehrenb.) Aschers.、喜盐草 Halophila ovalis (R.Br.) Hook.和无横脉喜盐草 H. beccarii Aschers.等三种海草,分隶于二属。 海草是一个热带性较强的类群,在已知的12个属中,有7属以热带为分布中心。分布在我国沿海的8属海草中,也有6属是热带性的(包括西沙群岛的2属3种),其中海龟草是纯热带种类,而喜盐草和无横脉喜盐草是热带一亚热带类型。 在我国,有关海草的研究甚少,本文首次报道西沙群岛海草。海龟草、喜盐草及无横脉喜盐草均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硫化物胁迫对海草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  赵鹏  张晓梅  周毅 《海洋科学》2020,44(11):123-131
硫酸盐的还原作用是沿海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厌氧矿化的主要终点过程,该过程会生产有毒的硫化物。迄今为止,在所研究的大多数海草中都发现了硫化物侵入植株组织内部的现象,而且在温带和热带区域已经发生过多起因为草床沉积物中硫化物浓度过高而导致海草大面积死亡的事件。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来硫化物胁迫对海草影响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硫化物对海草产生胁迫的环境条件主要有缺氧、缺铁、有机质富集以及高盐;(2)硫化物侵入海草组织的途径是由根部吸收进而转移到地下茎和叶片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硫化物在海草组织中最终主要以单质硫、硫酸盐以及有机硫的形式存在;(3)硫化物对海草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直接破坏海草的分生组织并进一步抑制海草的光合作用发生的,对海草的生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4)不同海草物种受硫化物的侵入情况不同,主要与海草物种的形态学和内部结构差异有关。最后提出三方面的展望,包括硫化物胁迫下海草组织、细胞层面的深入研究,分子应答机制的研究以及有效的海草床修复手段的探索。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海草与硫化物胁迫之间的关系,并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草植株移植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东  曾星  孙燕  张秀梅 《海洋科学》2013,37(5):100-107
海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1],也是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2],海草床具有非常复杂的群落结构,它为一些幼鱼和贝类提供重要栖息地及隐蔽保护场所[3],也为一些植食性鱼类、某些水鸟和一些大型动物如海龟(Chelonia my-das)、儒艮(Dugong dugon)等提供觅食场所[4-5]。同时,海草床还可以调节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氧、叶绿素、重金属和营养盐[6],减缓水流速度[7],对浅水水质的净化与底质的巩固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海草通过叶片及地下茎将吸收的氮、磷及可溶性有机物等释放到周围环境及水体中,供附生生物及其他生物利用[8]。并有研究表明,海草床在维持全球碳平衡和氮平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9],碳的固定率几乎可以和热带雨林相比[10]。然而,自20世纪以来,受人类活动频繁加剧的影响,海草床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严重衰退趋势,有些地区的海草床甚至已完全消失[8]。据统计,全世界海草的分布面积大约有17.7×104 km2,约相当于海洋面积的0.15%[11]。然而仅1993年至2003年就有大约2.6×104 km2的海草床消失,大约减少了15%[12]。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然而,高等植物海草在中国经常被冠以低等植物"藻"的名称。中国海草现有22种,隶属于4科10属,其中科名、属名和种名分别有3科、7属和16种是以"藻"命名的,易让人们把海草误以为是海藻(Seaweed),造成混乱,同时给中国海草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值此"第十一次国际海草生物学研讨会"(The 11th International Seagrass Biology Workshop)首次在中国举行之际,国内众多的海草研究专家得以共聚,有机会共同探讨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经过研讨,专家们形成一致意见,建议将这些被命名为"藻"的海草统一命名为"草",以期促进我国海草研究与保护的全面推进。随着未来中国海草种类与分布的深入调查,以后新发现的海草种类名称建议也统一命名为"草"名。  相似文献   

18.
海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水域, 是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组成部分, 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强烈影响, 海草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衰退, 因此开展海草资源监测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光学遥感在海草监测中表现出卓越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草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重点总结了研究内容、技术和方法, 论证了海草光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 旨在为我国海草光学遥感监测厘清适宜数据和可靠技术方法, 并指明潜在研究方向。同时也希望能为海草遥感监测提供借鉴, 并拓展海草资源科学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截至2015年我国近海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尚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2015~2021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船只走航、声呐探测、遥感等技术手段,重点对我国近海海草资源的分布面积、种类及主要威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据此提出我国海草床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海草床面积共为26 495.69hm2,可划分为:温带海域海草分布区和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分布区;我国现有海草4科9属16种。其中,温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17 095.01 hm2,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沿海,分布有2科3属5种,以鳗草(Zosteramarin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为优势种,其中唐山乐亭-曹妃甸海草床面积达9 025.56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9 400.68 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有4科8属12种,以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  相似文献   

20.
海草床是珍贵的“海底草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上世纪90年代,烟台曾分布有4种海草,尚不明确海草的分布现状。本研究结合了现场调查、声呐探测等手段,查清了烟台市莱州市至莱山区沿海海草的分布现状,发现了一处位于烟台市套子湾的面积为51.90 ha的鳗草-日本鳗草混合草床,并对鳗草、日本鳗草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烟台现存海草仅有2种,部分草床严重退化,亟需对现存海草进行保护与监测,以遏制海草的退化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