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不稳定斜坡体地形复杂、坡度大,表层土、石混杂,下部岩石裂隙发育,探测难度大,缺乏有效的物探手段精确圈定不稳定斜坡体的分布位置及空间赋存状态。用超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探测相结合,推断了不稳定斜坡的范围及空间赋存状态。工程实地勘查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地质灾害的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铁)路路基、隧道和桥梁工程等常常因地质灾害的存在而影响正常使用, 尤其是类型不明的不稳定斜坡, 明确地质灾害类型是影响不稳定体治理方案的首要任务。以宜巴高速公路铜矿岭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方法, 判明了铜矿岭不稳定斜坡类型。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该不稳定斜坡上部为残坡积物, 下部为反倾结构的粉砂岩; 结合位移监测数据, 判定该不稳定斜坡变形存在多个剪切滑移带, 但主要分布于松散堆积物内部, 综合判定该不稳定斜坡为深层蠕动变形体; 依据变形大小和变形方向变化特点, 最后将该变形体分为两个大区, Ⅱ区又可细分为2个小区, 并指出Ⅱ2区是未来防治的关键部位。研究成果为该不稳定斜坡后续治理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证明传统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与位移监测相结合是开展不稳定体类型判识, 确定边界范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延安市区斜坡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将其定量化,然后按不稳定、次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等四个级别进行了延安市区斜坡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评判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市区斜坡带的实际稳定程度。该方法清晰易用,能使较多的影响因素参与评判,是进行斜坡稳定性定量化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斜坡浅表层是各类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潜在破坏位置,坡面形态和坡体结构往往造成斜坡动力响应及破坏的复杂化。为探究不稳定斜坡浅表潜在滑动层动力响应特征与失稳过程,以芦山Ms6.1级地震触发的新华村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二维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斜坡潜在滑动层及坡面形态的动力响应特征并对其失稳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斜坡浅表潜在滑动层具有强烈动力放大效应;(2)微地貌对于潜在不稳定斜坡坡面的放大效应具有明显的影响,浅表潜在滑动层水平向及竖直向加速度在凸出部位的放大效应显著,凹陷部位相较于凸出部位放大效应较低;(3)研究揭示新华村滑坡在微地貌的作用下凸起地形呈现先于凹陷地形遭受破坏,其失稳过程分为震动放大局部震裂-凸出地形破坏-凹陷地形破坏-完全破坏整体下滑-重力堆积5个阶段。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防灾人员对地震诱发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认识,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25日至29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刘山青厅长一行到玉树结古镇地质灾害治理区进行为期四天的现场检查指导。刘山青厅长一行一下飞机就赶往玉树结古镇西杭不稳定斜坡治理区进行调研。在为期四天的调研工作中,刘山青厅长共检查了玉树结古镇泥石流施工治理的18个片区,查看了5处不稳定斜坡治理区,并针对玉树结古镇开展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
市州县传真     
正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10月17日15时14分,玉树州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地震发生后,厅党组高度重视,即刻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抽调厅系统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地质灾害排查组赶赴震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经初步调查,本次地震作用的破坏影响较小,未引发大规模的次生地质灾害,仅在震中区阿多乡引发1处危岩崩塌;同时在苏鲁乡麦玛寺北侧不稳定斜坡、杂多县北侧不稳定斜坡发生小规模崩塌现象,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1月23日,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规划设计院公司成功中标云南省2014年度省级立项地灾治理工程勘查设计项目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集镇泥石流不稳定斜坡项目。据了解,腊勐河每年雨季均有不同程度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冲沟岸坡坍塌致使沿岸不稳定斜坡逐年开裂,威胁腊勐河下游腊勐集镇所在地腊勐村1583人,威胁资产约3700万元。险情等级属特大型,地灾点规模属大型。河南省地环院总工程师郭东兴介绍,该地灾项目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为完成玉树结古镇23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任务,省国土资源厅在2011年10月下旬全面完成18条泥石流沟治理项目主体工程的基础上,紧抓玉树结古镇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程的中期评估和5段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不放松,全力推进玉树结古镇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9.
栾川县位于豫西南深山区,伏牛山北翼、熊耳山南麓。境内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不稳定斜坡发育,岩石地层复杂多样,熊耳群火山岩节理岩石风化破碎强烈;花岗岩分布区地势险峻、风化松散坡积发育;管道口群、栾川群千枚岩、片岩类分布区片理和软弱层发育;沟谷坡降大,松散堆积物发育,且南部位于伏牛山北坡降雨中心;矿业开发、道路修建对地形地貌破坏,形成一系列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7月15日,刘山青厅长一行赴玉树州结古镇检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先后前往禅古新村、结古寺、西杭水电站不稳定斜坡和当得隆沟泥石流等治理工程项目区实地检查,听取了各施工单位汇报,重点检查了项目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灵石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分析,认为地裂缝、不稳定斜坡、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为区内主要地质灾害;阐明了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提醒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要积极做好各项防治工作,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育特征 受地质、地貌、构造及成矿地质条件等因素制约,黑龙江省东部四大煤城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全省的矿山地质灾害绝大多数集中于此。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矿井涌水、瓦斯爆炸、冒顶、煤层自燃、不稳定斜坡、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质遗迹与地貌景观的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小店区位于太原市东南部,是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通过实地调查,查实了区内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地面塌陷、地裂缝、潜在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六类。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油藏及地球化学资料,对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转换斜坡特征及其对油气的垂向输导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揭示研究区发育了开放型、连接型和破坏型3类转换斜坡,已探明的油藏主要分布在转换斜坡附近或与其相连构造脊的圈闭内。3类转换斜坡对油气的垂向输导能力存在差异,破坏型转换斜坡的垂向输导性最强,与其相关的中浅层油藏储量大、充满度高;开放型转换斜坡的垂向输导性最弱,与其相关的中浅层油藏几乎不发育;连接型转换斜坡的垂向输导性则介于前两者之间。转换斜坡内微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其垂向输导油气能力的强弱,利用位移-距离法分析认为形成破坏型转换斜坡的应力最强,微裂隙最发育,导致其垂向输导能力最强。转换斜坡输导油气差异性的认识可为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为工作区,以地质灾害信息为提取目标,通过对SPOT5影像进行预处理、信息提取、野外核查和信息统计,初步掌握了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地质灾害现状。结果表明,万柏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68处,其中:地面塌陷及地裂缝26处,泥石流3处,滑坡地质灾害10处,崩塌灾害7处,不稳定斜坡22处。通过本次工作,为区域发展了解区内地质灾害信息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西斜坡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根据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和剖面,描述了该凹陷的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凹陷西斜坡构造演化阶段,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断层弧形弯曲,断层以小级别断层为主,断层组合以拉张型为主,断块圈闭发育;西斜坡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斜坡发育阶段(古新世阜宁期)、差异抬升阶段(始新世戴南期—三垛期)、逆冲褶断阶段(始新世三垛期末)、构造稳定阶段(新近纪和第四纪)等4个阶段;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差异性明显,古新世阜宁期和始新世三垛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较大,新生代整体持续西抬东降,有利于聚集来自斜坡东部深部凹陷的油气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正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辖区面积1612平方公里,人口36万,是豫南地质灾害易发区,因地形关系,切坡、削坡建房等,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城区、乡镇街道及边远山区,防控区域形成隐患点多面广。截至目前,新县已查出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人为造成的危岩体和不稳定斜坡等4大类107处,其中崩塌4处、泥  相似文献   

18.
歧口凹陷发育多类型斜坡构造,为地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富集区。板桥斜坡为歧口凹陷西缘受边界断裂控制的旋转掀斜型斜坡,斜坡内断裂特征复杂。在钻井及高分辨地震三维解释基础上,对板桥斜坡区内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板桥斜坡内部发育3组不同类型的断裂系,其组合类型、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具有显著差异。西侧的大张坨平行断裂系受控于差异伸展作用,缓岸带一侧发育一组平行排列的张性断裂,断裂走向与斜坡倾向垂直,形成断鼻背景上的单一斜坡构造;东侧的长芦羽状断裂系及高沙岭帚状断裂系形成受伸展走滑作用共同控制,断裂走向与地层倾向平行,形成顺向复杂断裂斜坡构造。斜坡区演化经历了初始裂陷期-旋转掀斜期-坳陷沉降期3个阶段,控制了斜坡区古地貌特征、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断裂活动特征的差异则控制了油气运聚特征的不同,早衰型断裂易于油气短距离运移在中深部富集成藏,继承型断裂两侧具多目的层立体含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 小型复杂断块圈闭已成为当前凸起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为了明确辽西凸起断块圈闭油气差异富集的原因, 利用三维地震、测录井、薄片等数据资料, 通过三维流线定量模拟的方法, 分析凸起斜坡区潜山顶面风化壳特征, 建立"壳-断"耦合油气运移模式, 刻画斜坡区油气优势运移路径, 从而明确风化壳运移对凸起断块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潜山历经多期构造运动, 且潜山岩性主要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太古界花岗岩, 岩性性质较脆, 易被风化剥蚀, 风化壳溶蚀孔隙及构造裂缝普遍发育, 且分布稳定, 形成斜坡区油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主要通道; ②斜坡中带受反向断层控制形成断隆构造, 油气沿风化壳的运移受斜坡断隆带遮挡, 形成"壳-断"耦合油气运移模式, 断隆带断距大小控制风化壳油气侧向运移能力; ③利用三维流线定量模拟的方法, 刻画出研究区四级油气优势运移通道, 明确不同级别油气运移通道对凸起断块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该研究成果有效指导辽西凸起油气勘探实践, 并填补了富油凹陷成熟凸起区油气成藏认识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宁市及周边地区发育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4类地质灾害761处,其中滑坡427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6%,主要由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组成,不同的滑坡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不尽相同,本文按滑坡发生、发展、滑动的过程将区内滑坡细分为黄土、新近纪基岩滑坡和古近纪崩坡积层滑坡两类,分别阐述了该两类滑坡成因机制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对各类滑坡的稳定性计算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