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密凹陷位于新疆东部三大板块的结合部位,内部构造复杂。本文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凹陷内四道沟构造Tk2层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该层古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可划分出2个应力集中区、1个应力异常区,其余为正常应力区;根据岩石破裂试验以及构造应力模拟计算结果,制定了该区裂缝的定量评价标准;依据该标准,预测评价出该区的裂缝发育的Ⅱ级区1个、Ⅲ级区2个,其余为裂缝不发育区。  相似文献   

2.
李光 《西部资源》2012,(3):164-167
铁矿石为钢铁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而我国铁矿石贫矿多,富矿很少,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足部分只好依靠进口弥补。该区地层区划:太古代岩石地层单位属华北地层大区(Ⅴ),阴山地区分区;中晚元古代及古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属华北地层大区(Ⅴ),晋冀鲁豫地层区(Ⅴ4),大青山小区(Ⅴ43—2);中新生代岩石地层单位属滨太平洋地层区(5),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阴山地层小区(511)。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凹陷、白云鄂博褶断束。矿区位于白云鄂博褶断束西段。该区经历了长期复杂多次的构造活动,构造线方向近东西,区域构造发育、构造形式、尺度多样,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变形均有显示。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凹陷区是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本文从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分析入手,结合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铀矿化发育特征,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中下侏罗统为主要找矿目的层、以古层间氧化带为主攻方向,以铀成矿有利的山地区为背景的蚀源区凹陷区为找矿的有利地段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4.
准格尔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之鄂尔多斯盆地东北边缘,煤田总的构造轮廓为一个东部隆起,西部凹陷,走向近似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本文揭示了准格尔煤田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区的基本特征,建立了5级赋煤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根据区域不整合面和区域构造应力转化面,将研究区含煤岩系划分为两个二级层序构造层序,分别对应于下部的太原组下段主体和上部的太原组—山西组;其中二级层序进一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揭示了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分析了准格尔煤田晚石炭—早二叠世各层序的聚煤规律,找出了各煤层富煤带中心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洞庭盆地临澧凹陷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澧凹陷为第四纪洞庭盆地西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居于武陵隆起和太阳山隆起之间.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对临澧凹陷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凹陷呈SN向,全长约55 km,宽5~10 km.受SN向雷公庙断裂和渐水断裂控制,凹陷中央形成断槽.凹陷分为南、北两段,其间前第四纪基底上凸.在凹陷北段,中央断槽内为最厚达270 m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其主体为含砾粘土与粘土互层,顶部为粘土、含粉砂质粘土;断槽东面自西往东依次为中更新世中期白沙井组(含粉砂质)湖相粘土和更新世残坡积层;断槽西面依次为白沙井组(含粉砂质)湖相粘土和中更新世早期新开铺组砾石层,后者组成基座阶地.在凹陷南段,中央断槽内中更新世早期-中期沉积厚100 m左右,顶部为湖相粘土,往下为冲积层;断槽东面发育白沙井组冲积砂砾层;断槽西面依次发育白沙井组和新开铺组,前者自下而上分别为冲积含砾砂层和湖相粘土,后者为冲积砂砾层并组成堆积阶地.根据地貌、沉积和断裂特征,重塑临澧凹陷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中更新世早期渐水由西部进入临澧凹陷区后向南汇入沅水,于凹陷南段形成冲积层;同时来自西面山地的次级水系于凹陷西缘形成砾石层.中更新世中期受两侧正断裂控制中央断槽开始形成并接受沉积,其中北段断槽形成相对封闭的湖泊,南段断槽为河流环境;与此同时,断槽西面相对抬升并遭受剥蚀,稍后南段尚形成白沙井组冲积层.中更新世中后期临澧凹陷南、北段均产生扩张并处于湖泊环境,于中央断槽和两侧边缘形成泥质沉积.中更新世晚期构造反转,临澧凹陷整体抬升、遭受剥蚀且地表粘土发生网纹化,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造成凹陷西侧水系更为发育.晚更新世因切割和剥蚀而形成丘岗地貌,并形成改造型或坡积型的褐色铁锰裂隙土.临澧凹陷的形成受控于区域伸展断陷背景,并可能与断裂走滑拉分有关.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一带因受武广高铁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中大量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诱发了多次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文章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法,按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各评价单元划分等级,将金沙洲地区划分为4个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其中,武广高铁隧道通过的中南部地区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隐伏岩溶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浔峰断裂(F3)、沙贝断裂(F4)及保利西子湾断裂(F5)3条断裂通过的东部地区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该区发育有不良岩土体,区内主要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东南部大塱山组和中部测水组非可溶岩地层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以埋藏型可溶岩分布为主,总体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小;西部丘陵地带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为非可溶岩区,不具备孕育地质灾害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7.
乌伦古凹陷构造沉积背景复杂,改造强烈,主要残留发育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地区,凹陷在重力异常图上存在三个异常带,中南部地区存在乌北和乌南两个石炭系凹陷。通过电法和地震解析,认为中南部地区石炭系高阻层下存在低阻层,重力约束反演显示是套低密度层,推测石炭系下部存在烃源岩层。综合野外、钻井及电测曲线分析研究,证实凹陷内石炭系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优选石油地质条件好的乌南凹陷为下步油气勘探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地测量、震源机制解、地震构造裂缝和第四纪活动断层等资料,对中国北部和东北部的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北部和东北部第四纪期间处于北东东一南西西压应力状态。中国北部和东北部的构造地貌发育和这种应力状态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长春南湖水的营养状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卢文喜  祝廷成 《地理科学》1999,19(5):462-465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以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作为评价参数,经过反复的尝试,构建了具有4层结构用于评价湖泊的营养状态的误差逆传播网络,其输入层有3个神经元,2个隐含层各有4个神经元,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将湖泊营养状态评价标准作为样本模式提供给网络,按照误差逆传播网络的学习规则对网络进行训练,经过39925次学习后网络达到预先给定的收敛标准,应用该网络对长春南湖水的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操作过程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东南极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是研究南极洲-澳大利亚晚白垩世裂解过程的关键部位,然而该地区的地质情况研究程度较低,特别是在构造-沉积演化方面。基于横穿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大陆边缘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对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区域性的两大不整合面,分别是土伦阶不整合面(tur)和始新世不整合面(eoc)。两大不整合面将研究区层序划分为三大构造层序:裂谷层序S3,后裂谷层序S2、S1。裂谷层序主要为裂谷期的火山碎屑岩,后裂谷层序多为半深海浊流沉积物如淤泥、黏土等。地震剖面解释发现,研究区不同部位构造变形及沉积特征差异显著,威尔克斯地西部S3较少发育,只在陆坡坡脚向深海盆地过渡的局部区域发育,而发育了厚层的S2、S1;威尔克斯地东部发育了厚层的S3,且S3内部普遍发育高角度正断层。阿德利地发育了一明显的裂谷地块——"阿德利地裂谷地块",其为裂谷作用下从大陆边缘裂离至深海区的海底高原,在其陆缘一侧可能发育了大型的控制断陷的正断层。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构造变形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南极洲-澳大利亚板块裂解过程中发生逆时针旋转,导致陆缘裂谷作用强度不均所形成。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在洋-陆过渡带(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COT)内发育了岩浆成因的基底凸脊,这些凸脊可能是在早期裂谷作用时,在地壳减薄最强烈处地幔物质上涌并遇水蛇纹石化的结果,并且导致了COT内的磁异常。  相似文献   

11.
在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分析该区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建立评价体系和分级标准。笔者选取评价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地下水质量级别、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程度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为本次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评价区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占评价区总面积的72.76%;评价结果对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黔西北阳关寨勘查地质勘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该勘查区的构造特征以及对煤层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勘查区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受燕山期应力作用的影响,形成的以NW向褶曲与断裂为主;勘查区的3条NW向褶皱改造了本区煤层的空间位置,形成了现如今该地区煤层埋藏起伏不平的埋藏形态,抬升了中部背斜轴部地区煤层埋深,有利于中部地区煤层的开采利用;勘查区内切割煤层的断层不仅限制了煤层空间发育位置,还改造了煤层的空间发育形态,破坏了煤层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斜坡非饱和带土体失水过程中干缩裂缝的发育规律,实验室条件下,将不同粒度组成的四组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样饱和以后恒温失水,获取裂缝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态特征,并计算分析其裂隙率和裂缝盒维数的变化规律;基于Image J软件计算裂缝发育稳定时被裂缝切割形成的块区个数和各块区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裂缝发育过程中,土样的裂隙率和盒维数呈上升的趋势,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裂隙率总体上符合三阶段变化规律;颗粒组分越粗,裂缝发育越缓慢,其盒维数越小,裂缝形态相对规则;裂缝发展稳定时裂缝块区面积分布范围越广,块区面积越不均匀,裂缝切割土样形成块区个数越少。本文仅主要考虑了土样颗粒组成对裂缝发育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取广泛发育于内蒙古扎赉特旗地区的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查明了该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确定了该区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火山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丰宁满族自治县六道沟排土场滑坡灾害对热力公司产生的安全威胁,本文对滑坡灾害特征和诱发因素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滑坡为人为堆积形成的推动式土质滑坡,前部滑坡区的崩滑、张拉裂缝发育,后部变形区的张拉裂缝发育,平台沿裂缝形成多级滑坡台阶.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可知,不同剖面滑坡的稳定系数均<1,说明该排土...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对堤围防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珠江三角洲2030 年海平面上升幅度约为30 cm 。按此,由水力学模型计算了24 个站最高洪潮水位的升幅, 以5 cm 和25 cm 等值线划分出影响很小区、影响较大区、影响最大区。由水文学方程计算了17 个站4 种重现期的最高洪潮水位升幅, 得知现有堤围的防御标准在影响较大区将降低半个等级, 在影响最大区将降低一个半等级。受影响的堤围长度为2 608 km , 维护工作量为1 752×104m 3, 需投资21 亿元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中古土壤淀积类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景波 《地理学报》1995,50(1):25-40
作者在西安附近发现了第1、4层古土壤的双层淀积和第5、8层古土壤多层淀积现象。资料表明,双层淀积、多层淀积和厚度异常大的CaCO3淀积层是土壤具多元发生过程或受后期淋溶的产物,它们常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壤期。第1层古土壤下部的两层结构均不属古土壤组合部分,该层土壤为中、酸性森林土壤。第8层古土壤特殊的厚层淀积代表了气候的多次变化和多个成壤期。第4、5层古土壤具不连续CaCO3和Fe2O3、Al2  相似文献   

18.
论山西褐土区农田土壤干燥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山西褐土区离石、忻州、太原、寿阳、临猗等地玉米、小麦农田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5个代表性样点12个剖面采集0~600cm深度土壤样品,研究分析不同季节土壤垂直剖面水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玉米、小麦等农田中普遍存在土壤干层,轻度和中度干层都有显现;季节性干层的存在是该地区农作物易于发生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晋中玉米地轻度干层发育到了600cm以下;晋南由于长期气候干旱,导致干燥化程度加重,轻度土壤干燥化也已发育到了600cm;晋西玉米地400cm接近轻度干化,晋北玉米地轻度干层也已达到600cm深度。农田季节性干层、深层土壤干层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田土壤的水循环;降水量少是本区农田干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农田生产力提高、植被密度和蒸发对临时性干层形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选择低耗水、深根系的旱地作物,同时合理密植、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灌溉等都是减缓农田干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汾河流域上游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汾河上游环境生态重点治理县静乐、娄烦和岚县的近30年主要人工林杨树、杏树林为例,在14个采样点分别取0~600cm深度共820个土壤样品,测得各取样点土壤水分数据序列,分析不同林龄以及不同植被在不同地点生长期内的耗水情况。研究得出:娄烦10a龄杨树林200~4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9.89%,娄烦20a杨树林地200~4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7.88%,岚县18a龄杨树林200~4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在7.27~8.83%之间,静乐30a龄杨树林阳坡200~57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9.02%、阴坡200~400cm为9.72%。表明:静乐、娄烦和岚县人工林各土壤剖面均存在干燥化现象,有中度或轻度干层发育。汾河流域上游人工林地干层发育具有普遍性,发育深度一般达到了600cm或更大深度。该区干层发育的自然现象,是降水量较少决定的。地形、植被等对干层发育有重要影响,梁峁地段人工林干层强于低洼冲沟地段,阳坡强于阴坡。从植被的适宜性角度提出汾河上游流域区作为生态建设重点地域,应遵循演替规律,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在轻度干层发育区可以发展较为耐旱、低耗水的人工林;在中度干层发育区应先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水分条件改善后再恢复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本研究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蔡曙光  李军  李冰 《盐湖研究》2001,9(4):41-47
在大约1mol·dm-3的盐酸水溶液中测定了K2O·MgO·6B2O3·10H2O的溶解焓。结合已获得的其它热化学数据,得出K2O·MgO·6B2O3·10H2O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2250.35±9.68)kJ·mol-1,并利用“基团贡献法”计算出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为-11103kJ·mol-1。从而计算出其标准摩尔生成熵和标准摩尔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