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山阳-柞水矿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中主要矿集区之一,以出露大面积滨浅海相-三角洲相中-上泥盆统刘岭群为特征;区内除出露有大面积的晚三叠世的花岗质岩体,还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小岩体/株/脉。空间上,山阳-柞水矿集区夹持于山阳-凤镇和商县-丹凤断裂之间,该盆地基底由北秦岭岛弧杂岩和山阳-凤镇构造混杂岩共同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山阳-柞水矿集区是南秦岭成矿带主要矿集区之一。从新元古代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山阳-柞水地区经历了洋壳俯冲和陆陆碰撞的构造演化,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矿化类型、矿化组合的Cu、PbZn、Ag、Fe、Mo、Au矿床。新元古代时期,由于洋壳的俯冲作用,山阳-柞水地区形成了与基性岩有关的钛磁铁矿;泥盆纪-二叠纪时期,古秦岭洋消减形成山阳-柞水弧前盆地的同时,也形成一系列沉积型Fe、Ag、PbZn矿床;三叠纪时期,华北、扬子板块全面碰撞并形成了与碰撞作用密切相关的晚三叠世斑岩型Mo矿和造山型Au矿;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则形成了碰撞后伸展环境下的矽卡岩-斑岩型CuMo-Au矿床。山阳-柞水矿集区内的各种时代和类型的矿床是秦岭造山带不同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对真实、客观的理解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柞水-山阳金铜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区内可划分出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相关的金、铜、银、铁、铅、锌、锑成矿亚系列,与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活动相关的钼、钨成矿亚系列,与泥盆纪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相关的碳酸盐岩容矿的铜、铁、铅、锌、银成矿亚系列等5个。归纳总结了矿集区金铜银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分别建立了夏家店金矿床、池沟铜钼矿床、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龙头沟金矿床、王家坪金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通过区内综合找矿方法、找矿模型的具体运用,进行找矿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找矿进展。在圈定的夏家店和风沟-西田家沟2个找矿靶区预测金资源量42 t、银资源量450 t、铅资源量4×104t。提出了研究区金铜银多金属矿床找矿预查选区、普查评价和详查勘探3个阶段不同的找矿方法技术组合,为研究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模型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冷水沟铜钼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内,是南秦岭晚中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冷水沟矿区内除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外,还发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但对于铜钼矿化与金矿化之间是否存在成因联系一直存在疑惑。本次通过对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中辉钼矿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中蚀变钾长石和绢云母分别进行Re-Os和40Ar-39Ar定年,以期能够通过成矿年代学研究来厘定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测试结果显示,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7.4±8.4)Ma,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中蚀变钾长石和绢云母40Ar-39Ar年龄约为144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铜钼矿体和金矿体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并与区域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冷水沟铜钼金矿床形成于晚中生代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变的动力学背景。同时,冷水沟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限定也表明南秦岭地区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金矿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瑞廷  冀月飞  成欢  刘凯  张启  李弦  任涛 《现代地质》2021,35(6):1487-1503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成矿条件良好。在长期找矿实践、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解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受EW向断裂或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与NE向张扭性叠加构造控制,寒武系水沟口组、泥盆系星红铺组与大枫沟组是金的赋矿地层。金矿体呈近EW向大致等间距展布,单个矿体在延伸方向呈透镜状、哑铃状、囊状等,具尖灭再现特征,构造叠加部位矿体厚大、品位较高。区内金矿床类型多为中-低温热液型、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夏家店等已知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区域断裂旁侧次级近EW向与NNE向断裂交汇部位、构造转折端、构造虚脱部位等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靶区。铜矿分布于山阳—凤镇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为主,构造热液改造型、隐爆角砾岩型次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赋存于燕山期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东西向三级断裂带附近是寻找铜(钼)矿的首选靶区。本次研究建立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成矿规律、成矿作用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特征系统分析,认为区内找矿潜力巨大,并提出了3片金铜(钼)成矿远景区,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图-包古图金铜矿集区锆石年龄及成矿特点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申萍  沈远超  潘成泽  潘鸿迪  代华五  孟磊 《岩石学报》2010,26(10):2875-2893
晚古生代,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广泛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哈图-包古图大型金铜矿集区。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量表明,含矿闪长岩体形成于312.3±2.2Ma~332.0±2.8Ma,矿集区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发生在石炭纪。哈图-包古图矿集区成矿作用有4个显著特点:(1)地幔流体活动强烈;(2)构造应力转化快速;(3)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岩浆成矿;(4)多种矿化类型集中发育等。哈图-包古图矿集区发育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和同期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铜金矿床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7.
铜陵矿集区内广泛分布的铁铜硫金矿床被认为与中生代发生的大规模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形成于140~150 Ma之间的晚侏罗世高钾钙碱性岩体是主要的成矿岩体。文章选取铜陵焦冲金硫矿区与成矿相关的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测得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28.0±2.2) Ma,表明铜陵地区除晚侏罗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相关的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外,还存在一期早白垩世与金硫多金属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4个中-晚石炭世岩浆锆石一致年龄(309~328 Ma)表明该区可能存在海西期的岩浆作用,但其规模、背景及与成矿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他2组继承岩浆成因锆石核的一致性年龄(1870~1931 Ma、600~808 Ma)表明铜陵地区与扬子克拉通一样存在明显的古元古代及新元古代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老君山矿集区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老君山矿集区产出南秧田、花石头、茶叶山等众多钨矿床, 是南岭成矿带西段为数不多的以钨为主的矿集区.由于受到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该矿集区的成矿年龄存在较大的争议.为此, 选择白钨矿Sm-Nd同位素体系测定了南秧田钨矿田中长石石英脉型矿体的年龄, 用白云母和黑云母Ar-Ar方法厘定了区域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变质围岩的变质时限.研究表明, 南秧田钨矿田中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矿体的形成年龄为159±14 Ma, 明显晚于印支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体; 两花岗伟晶岩及其围岩变质作用的时代分别为144~141 Ma和121~112 Ma, 说明老君山矿集区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热事件和成矿作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老君山矿集区受到区域花岗片麻岩和花岗岩产出特征的制约, 成矿时代分布与南岭成矿带一致, 存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3个成矿高峰期.而且, 老君山矿集区的成矿特点与南岭东段的钨矿床有一定的可类比性, 是"东钨西扩"的典型实例, 这可能与老君山矿集区遭受了较高的剥蚀程度有关, 暗示南岭西段的高剥蚀区是寻找晚侏罗世钨矿床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区阶段在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以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结合1∶100000航磁解译或1∶50000高精度磁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与激电/磁法剖面相互验证,以快速圈定靶区或矿化带;普查评价阶段在1∶10000~1∶2000地质填图、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基础上,通过1∶10000或1∶5000土壤正规网测量、高精度磁测或激电扫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光谱蚀变矿物填图、地物化综合剖面等方法综合确定含矿地段,依据工程验证控制进一步有效追索、圈连矿(化)体。通过这些找矿方法组合,目前已在山阳-柞水矿集区内发现池沟铜钼矿床、冷水沟铜矿床和白沙沟金矿点等。  相似文献   

10.
徐斌  蒋少涌  罗兰 《岩石学报》2015,31(3):701-708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处于钦杭成矿带东段靠扬子板块一侧,是扬子板块东南缘地区一个重要的锡多金属矿集区。目前该地区尚缺乏精确可靠的成矿年代学资料。本文应用LA-MC-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技术,对矿集区内尖峰坡矿床中锡石样品进行了研究,获得尖峰坡锡矿的206Pb/207Pb-238U/207Pb等时线年龄129.7±2.5Ma(N=31,MSWD=5.5),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为128.3±2.5Ma(N=31,MSWD=7.6),表明尖峰坡矿区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与已报道的彭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相一致。紧密的时间以及空间关系显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对形成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的大规模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对华南地区锡钨区域成矿年代学对比表明,扬子板块东南缘的锡钨成矿带均形成于早白垩世(146~124Ma),这与其北侧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鄂东南铜多金属矿集区的成岩成矿时代相同,而明显不同于南岭地区晚侏罗世(160~150Ma)以及滇东南-桂西北地区晚白垩世(98~76Ma)的锡钨成矿作用,说明扬子板块东南缘具有与南岭以及滇东南-桂西北地区不同的锡钨成矿背景,而应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统一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林积  李堂积  王丹 《现代地质》2019,33(3):469-475
大水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南缘,矿床中金矿化与硅化、去碳酸盐化和方解石化密切相关。硅化主要表现为石英或玉髓交代(白云质)灰岩,在石英中常见灰岩或白云质灰岩的交代残余碎屑,在石英颗粒内或裂隙中见有自然金颗粒,说明硅化、去碳酸盐化和金矿化是同步的;成矿期的脉状-网脉状载金方解石主要分布于硅化-去碳酸盐化蚀变带的边缘或附近裂隙中,说明方解石的结晶与金矿化同步或稍晚。对该矿床成矿期的8件载金方解石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定年体系研究,方解石的147Sm/144Nd值变化于0.069 489~2.243 873,143Nd/144Nd值变化于0.511 673~0.514 369,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189.4±1.4)Ma,代表了大水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大水金矿床的成矿时限与秦岭造山运动相关的碰撞型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此外,前人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黄铁矿Co/Ni比值及H-O同位素研究亦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与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因而本次获得的大水金矿床成矿年龄,在一定程度上为"大水金矿床的金成矿与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存在成因联系"提供了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嵩县黄水庵大型矿床是东秦岭地区典型的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之一。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内的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脉中,呈脉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区内辉钼矿主要呈浸染状、薄膜状、团块状分布于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脉中,主成矿期形成方铅矿-辉钼矿-石英-方解石的矿物组合。成矿围岩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硬石膏化等。对8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测得其模式年龄为(210.9±3.8) Ma~(207.9±3.0) Ma,等时线年龄为(208.4±3.6)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辉钼矿的w(Re)为(60.12~137.79)×10-6,指示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幔。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后碰撞伸展阶段,在此阶段,秦岭造山带发生了伸展走滑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上覆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碳酸岩岩浆携带成矿物质沿NW-NWW向深断裂带上升,在合适的地段成岩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西侧约0.5km处,二者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等方面均较为相似。该矿床共划分出5个含矿带,其产出位置受地层和构造联合控制。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以石英脉型为主。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期石英-碳酸盐阶段、主成矿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阶段。本次工作对主成矿阶段的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03.2±1.6Ma,表明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前人对区内金矿、岩浆岩和构造活动的研究认为,柴蚂金矿床是印支末期后碰撞过程中形成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东部地区主要金矿床开展了成矿年龄测定和硫同位素分析。获得该区黄金洞和大洞金矿床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2±13Ma和70±1.3Ma;同时获得黄金洞矿床矿脉硫化物δ34S均值为-6.3‰(主要集中在-4.8‰到-8.6‰之间)、大洞δ34S均值为-9.2‰(主要在-8‰到-10‰之间)、雁林寺δ34S均值为-1.2‰(主要在-2.6‰和6.1‰之间)。结合华南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江南造山带主要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440~400Ma、160~110Ma和~70Ma是该区的三个主要金矿化期;含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与变质水和/或岩浆水有关,但成矿晚期有大量再循环的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加入。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床具有与造山作用有关的浅成型金矿的某些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宁陕地区月河坪钼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属于夕卡岩型钼矿。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精确地测定月河坪钼矿的成矿时代。分析结果显示,5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的变化范围小,集中在189.8Ma和195.4Ma之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值191.4±1.6Ma,与等时线回归计算得到的年龄值193.6±3.5Ma在误差范围内相吻合。结果说明成矿时代为早侏罗纪,成矿作用属于中国北部燕山期大规模成矿期的一部分。结合已报道的成矿年龄资料,月河坪钼矿床可能形成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后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但有可能受到后期岩浆活动的改造和破坏。同时推测在南秦岭地区存在印支末期到燕山早期的成矿事件,这对于秦岭造山带尤其是南秦岭地区钼矿资源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天山东戈壁钼矿床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东天山找到的最大规模的钼矿床,钼矿资源量超过5×105 t。该矿床赋存于花岗斑岩外接触带中,矿石矿物以辉钼矿、黄铁矿为主,围岩蚀变以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电气石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为特征。其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成矿期和成矿期后两个阶段,成矿温度为140℃~380℃,盐度为0.88~21.33 wt%NaCl,成矿深度为1.76~2.87 km,指示东戈壁钼矿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浅成矿床。对主要钼矿体8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234.3±1.6 Ma,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东戈壁钼矿床形成时代的厘定对于提高该矿床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该区隐伏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之华北板块南缘,经历了复杂的碰撞造山过程,成矿时间跨度大,成矿强度高,成矿作用多样。复合造山过程和相应的成矿作用已被深入研究,但成矿系统的划分和叠加成矿作用尚需研究。本文将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发育的Au-Mo矿床划分为造山型Mo矿床、斑岩型Mo矿床、岩浆热液脉型Mo矿床、造山型Au矿床和岩浆热液型Au矿床5个类型,对应5种成矿系统:(1)造山型Mo矿床形成于250~227 Ma的同碰撞环境和227~194 Ma的后碰撞环境,为变质热液萃取壳源Mo成矿;(2)斑岩型Mo矿床形成于163~135 Ma的洋陆俯冲环境和135~116 Ma的岩石圈减薄环境,为岩浆热液携带幔源或壳源Mo成矿;(3)岩浆热液脉型Mo矿床形成于227~194 Ma的后碰撞环境,为岩浆热液携带幔源Mo成矿;(4)造山型Au矿床在三叠纪发生了预富集作用,主要形成于163~135 Ma的洋陆俯冲环境和135~103 Ma的岩石圈减薄环境,为变质热液萃取壳源Au成矿;(5)岩浆热液型Au矿床仅形成于135~103 Ma的岩石圈减薄环境,为岩浆热液携带壳源Au成矿。矿集区主要存在两种叠加成矿作用,即不同构造背景下多种成矿系统的叠加和同一构造背景下不同成矿系统的叠加。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科罗曼德尔半岛火山岩带是世界知名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省,也是新西兰最为重要的金银矿矿集区,在环太平洋成矿带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科罗曼德尔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要赋存于科罗曼德尔群中新世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角砾岩型2种。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大气降水特征,并显示有少量的岩浆水加入,成矿物质具岩浆来源特征,为石英±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亚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区内金矿成矿时代为16.3-2.0Ma,主要集中于7.0-6.0Ma之间,金矿的大规模形成与诺特兰德火山弧与科尔维一劳火山弧共同作用有关,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转折期,为金矿形成的高峰期。区内零星出露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矿化潜力。  相似文献   

19.
张涛  张德会  杨兵  张辉  喻晓 《地质学报》2015,89(2):355-364
西秦岭同德—泽库多金属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矿产集中区之一,位于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带的最西端。江里沟矿床是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江里沟铜钨钼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了5件样品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219.5±3.1~222.2±4.0Ma,等时线年龄为224.3±7.3Ma。矿区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岩石存在两个期次结晶年龄232±4Ma和214±4Ma,矿区花岗岩可能是两个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斑岩型矿床矿化晚于成矿母岩的特征,认为江里沟矿床成矿时代属晚三叠世,与矿区232Ma期次的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成矿晚于成岩约8Ma,成矿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是西秦岭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本次研究可以大致确定岗察复式岩体周边矿床成矿时限为243.8~214Ma,与区域西秦岭—东昆仑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和成矿时代一致,构成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西藏弄如日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第一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为确定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该矿床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花岗斑岩中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绢云母的加权平均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87±0.96Ma和19.70±0.30Ma。结果表明,弄如日金矿床金矿化的主要成矿时代为中新世。该成果的获得对于进一步认识弄如日金矿成因机制、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区域找金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