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2,(19):1-1
陈尔寿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地理教育事业,但他的精神永存。陈尔寿先生长期从事地理教育工作,是新中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泰斗之一,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献给了地理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
提到郑也夫先生,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言辞犀利、批判、直言不讳,或者是他在《吾国教育病理》前言第一句"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一个超龄愤青的双重愤懑之情。"中对自己的定义"超龄愤青"。但是,他绝非单纯地批判,《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便是从解析素质教育的概念出发,从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方面,"寻找真问题——解释其产生原因——寻求其解决之路"。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褚绍唐先生诞辰100周年。褚绍唐先生毕生献身于地理教育事业,在我国地理课程设置、教材编著、教学法研究、教学人才培养、地理学术团体的组织、教学刊物的编辑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学术思想、道德文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是由伯特兰·罗素著、张鑫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17年出版的一部充满着智者寓言和闪耀着理智光辉的世界教育名著。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是数理逻辑的奠基人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在他所关注的大众议题中,教育占据着极为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1.对教育方法的认识教育首先是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教育又是人文学,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教育还应该是美学,教师要对知识的呈现、交流方法进行艺术化处理,在美的享受中、在对知识的热爱中,与学生一起创造、享受幸福的地理课堂。2.对教育目标的理解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课堂是幸福的?这应该是教育者时时拷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来自对"钱学森之问"和他的幸福生活的考量。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开展的"三生课堂"教学改革是在中外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崭新课题。在生命教育发展到三生教育的背景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我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生课堂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向。早在1968年,美国践行生命教育的教育家华莱士提出,学校不应只是训练学生求职和求知,还应引导他  相似文献   

7.
春华秋实话耕耘——地理教育家褚绍唐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1998,(6):1-4
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老学者,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就是华东师大地理学系老教授褚绍唐先生。褚先生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从事地理教育工作,至今已经六十余载。在我国地理教育界、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就会交口称赞:褚先生人品佳、学问高、笔耕勤、著述丰.不仅是老一辈地理教育“园丁”的典范,而且也是新一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褚老。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4,(7):1-3,10
原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本刊名誉主编褚绍唐教授,因病于2004年6月17日与世长辞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为我国现代地理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地理教育家,失去了一位让我们永远尊敬和感念的恩师。褚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勤奋敬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伏案工作,倾其心血著书立说。他诚笃待人、高风亮节,深得同行和后辈学子的敬仰和爱戴,他是我国地理教育界的楷模。我们以沉痛的心情悼念褚绍唐先生,并特刊此文,表达我们的追思与怀念。  相似文献   

9.
2012年的秋天,莫言成功了,中国教育却沉默了。因为莫言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名校的光环,没有完整的求学生涯,对于此,莫言自嘲道“因为我读书少,所以想象力发达”。莫言读书肯定不少,他这里的读书少是说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少,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反思: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褚亚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学家和地名学家.他长期从事地理教育研究与实践,完善了中学地理教学法学科体系,创造性的提出地理教材"三系统"理论,提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深入教学研究,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并行的地理教育理论,他对地理教育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地理教育学的发展.他重视地名研究与管理人才培养,撰写专著力图构建地名学的基础理论,并对新时期地名管理,地名规划,地名商品化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生世界地理》是美国家庭学校(HOMESCHOOL)经典教材程之一。该书由百年私立学校卡尔弗特学校首任校长维吉尔·M·希利尔(Virgil Mores Hillyer)先生所写。他不断探索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同时,创建了一套著名的家庭学校课程体系。他认为历史是时间的纵深所在,地理是空间的广博所在,艺术可以安放孩子纯洁的心灵,三者是孩子们一生学识的基石。他一生游历过世界各地,同时又致力于教育事业,愿望是编写一套孩子们喜欢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读物,把自己的人生阅历通过浅显易懂的道理和文字传授给美国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2,(8):1-2,65
褚绍唐先生1912年4月1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今年是地理教育家褚绍唐先生诞辰100周年。 褚绍唐先生终身从事地理教育,先后在中学和高校任教,有数万名学生聆听过他的地理课。  相似文献   

13.
在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基于教育绅士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运用质性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家庭教育进城的不同模式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县域层面产生的教育进城现象是农村进城群体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家庭资本积累和家庭策略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教育进城模式,包括流动型教育进城、定居型教育进城和隔离型教育进城。2)教育进城由政府、资本、学校、个体等多方主体共同推动形成,其中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供给是教育进城的核心动力,市场参与的教育资本流动是农村家庭进城的重要驱动,家庭本位的教育再生产是教育进城产生的根本逻辑,共同促成教育进城的时空演进。3)县域层面产生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镇化的社会空间效应,但其不完整性同时导致农村进城群体的返乡和外流。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当代大学通识教育中,地理学具有提升人生品质、润泽人文情怀、培养综合能力、促进战略思维的独特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中,地理学已经初步表现出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还未能充分体现育人价值。面向通识教育的地理学,应当建构人的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体系,树立观念养成思维,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涵养德性转变行为,全面系统地纳入到通识教育基础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我们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理念需要转变,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全面实施和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其中,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化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佀永辉 《地理教学》2014,(24):30-3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公民教育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作为地理教师,不难发现公民教育和地理教育从内容上和目标上高度吻合,地理教育中蕴含了丰富的公民教育资源。本文从张明澍、杨东平教授的观点出发,介绍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最终目的。笔者以两个案例的研究过程作比较说明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研究价值、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对参加地理研究性课程的同学进行公民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调查,用数据证明地理研究性课程是加强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区教育空间布局不均衡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早在20世纪末,国外就对社区教育空间布局展开了研究,本文通过对国际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发现学者主要围绕社会学及教育地理学两大学科进行讨论。具体主题包括:从空间视角探讨社会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社区教育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异,社区教育空间不均衡与减贫、民族、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个体情感归属与社区教育空间布局的关系、社区教育空间的外向性、地理空间技术和方法在社区教育领域的应用。结合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国际研究的趋势,未来我国社区教育研究可以从社区教育对社区居民身份认同的空间塑造,对地方经济增长、社区民主、民族融合的影响;以及从时空演变的经纬度探寻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不均衡的原因,并科学地提供均衡配置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师范院校环境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师范院校滞后于中小学教育、环境类课程设置未形成常态、相关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及教学效果不佳、缺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因而师范院校有必要重建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环境教育学科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强调渗透教育,将环境教育实践纳入师范教育实践计划、落实环境教育的必修课地位、丰富课堂形式、鼓励与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9,(12):F0002-F0002
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校的生态环境教育特色突出,成绩卓著,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普通高中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基地、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节水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节水教育基地、徐州市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始于1985年6月创建的环境小记者团。30余年来,学校秉持环保理念,着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立足校园课堂,拓展家庭社会,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早在185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愉快教学”。他主张“教育要使人愉快,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富有情感色彩”,用情感、兴趣、意志、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求知欲.融合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理解、消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