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B.White和K.L.Keester用非偏振光观测过透辉石的室温谱;R.G.Burns用偏振光作了更仔细的观测;G.M.Bancroft等人也均作过观测。他们观测到的谱带最多的达六条,本实验除观察到与他们相似的谱带之外,还多了两条,一共观察到了十条谱带。 透辉石Fe~(2 )离子的自旋允许谱,也曾有人报道,但对它的自旋禁戒跃迁报道很少。本文对所观测到的谱,不采用多参量实验拟合的办法,而用赵给出的3d径向波函数,按点-荷模型,对透辉石在M_1位置Fe~(2 )离子的自旋允许谱和禁戒谱作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水热合成硅酸钡铜(BaCuSi_4O_(10))的光吸收谱和EPR谱。EPR测量表明,在硅酸钡铜中,Cu~(2 )离子位置有轴对称性。在这种对称性下,一般只能观察到三条Cu~(2 )离子的吸收谱带,但在BaCuSi_4O_(10)的吸收谱中却观察到了四条。这一矛盾用~2Eg激发态的动态Jahn-Teller效应来解释。本文提出的~2Eg和~2A_1g能级的相对次序与文献[2]的相反,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跃迁频率和g因子的计算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观测值一致。  相似文献   

3.
某些碳酸盐矿物中Mn~(2 )和Fe~(2 )离子的晶场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天然菱锰矿和菱铁矿的室温光吸收谱及其理论解释。 K.L.基斯特(Keester)和W.B.怀特(White)报道过菱锰矿的室温谱,勃列缅科和别良叶娃在低温(77—4.2K)下进行过测量;R.史蒂文森(Stevenson)还在4.2K温度下仔细研究过它在4060(?)谱区的吸收,并指出在该区域内谱的精细结构与磁振子激发和碳酸根的振动有关。本文的测量结果与文献[1]和[2]的相似,但对于两个样品(Rhch-2和Rhch-6),在紫外区观测到了更多的跃迁。  相似文献   

4.
巩鑫 《地质与勘探》2020,56(1):49-58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西北部雪龙山成矿带中,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主要包括望香台及滑石板矿段,根据矿床、矿体特征及详尽的镜下观察,将矿石类型划分为氧化矿、硫化矿及混合矿。氧化矿主要包括孔雀石及蓝铜矿,多分布在望香台矿段中浅部,是辉铜矿次生氧化富集作用的结果,出露形式多以混合矿产出;硫化矿主要包括辉铜矿及黄铜矿,且独立组成不同的矿物组合类型,分别为望香台矿段、滑石板矿段的主要矿石矿物。不同的矿石组合类型所含矿物种类、矿石结构构造不尽相同。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试,发现在硫化矿辉铜矿等矿物组合中,Cu品位越高,相应Ag品位越高,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而在硫化矿黄铜矿矿体中,Ag含量与Cu品位无相应关系;混合矿(辉铜矿、孔雀石及蓝铜矿)中此类关系更加显著。此外,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单矿物矿石及混合矿矿石中含有硫砷铜银矿、深红银矿、雌黄及雄黄等伴生矿物,而黄铜矿中矿物种类较为单一。综合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物组合类型认为,矿区中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等组合类型为含银矿物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磷铜矿在我国的产出地点在文献上尚未见报导,因此铜鼓塘找到磷铜矿是其意义的,它产出在湖南衡阳的红色盆地的南缘第三系底部红色岩系的浅色砂岩的铜矿床的氧化带中;矿床属沉积型含铜砂岩矿床,主要矿物为次生富集带的辉铜矿,以及少量的铀矿物,矿床氧化带非常发育。其中的含铜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水胆矾、赤铜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石墨、铜及若干个金属矿区的矿石标本进行实验研究,系统地观测了它们的时间谱和电流谱.根据实验结果,标本的时间谱和电流谱的阴、阳极优势情况有两种基本类型.以电化学理论为基础,对产生这两种基本类型的机理作出了解释,认为这与标本的可溶性与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根据谱的阴、阳极优势情况识别极化体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玉龙铜矿床表生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主要呈碳酸盐络合物的形成迁移。以孔雀石,蓝铜矿组合为主的次生富集带是在碱性,氧化的环境中形成的,所以它们相对靠近氧化带的上部及碳酸盐岩发育的地区分布。以赤铜矿,自然铜组合为主的次生氧化物富集带形成环境为弱氧化-还原,它们常靠近氧化带的中,下部分布。表生成矿环境中CO2含量高是玉龙铜矿床氧化带中黑铜矿极不发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总说现知的含铜矿物,共不下八十余种,但重要的不过十余种。在世界每年的铜产量中,约85%产自硫化铜矿,10%产自自然铜矿,而5%则从氧化铜矿物如孔雀石、蓝铜矿等炼得。  相似文献   

9.
宁夏香山砂(页)岩型铜矿,呈层状、似层状,主要产于泥盆系上统老君山组第二岩段(D3l2)上部.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辉铜矿、黄铜矿.铜矿石中伴生银.成矿部位为内陆湖盆边缘带,成矿环境为强氧化向弱还原转变的地球化学环境.通过探讨砂(页)岩型铜矿的成矿环境特征,提出了该区铜矿的找矿标志.该地区铜矿正在评价勘探,外围找矿正在深入开展中.  相似文献   

10.
岩矿的光谱特征是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岩矿的理论基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角度观测为岩矿的遥感精确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孔雀石粉末的多角度光谱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apke模型对孔雀石的多角度光谱特征进行精确描述,以确定孔雀石的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多角度光谱特征。研究表明,光源天顶角和传感器观测天顶角之间的关系对于孔雀石的单次散射反照率有着重要影响,样本的单次散射反照率标准差与其光谱之间整体体现负相关关系。根据这一结论,比较样品单位波长内各角度二向反射率和单次散射反照率标准差,二向反射率受到影响作用较小,故可以利用多角度条件下单次散射反照率波谱特征提高对孔雀石的遥感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石墨、铜及若干个金属矿区的矿石标本进行实验研究,系统地观测了它们的时间谱和电流谱。根据实验结果,标本的时间谱和电流谱的阴、阳极优势情况有两种基本类型。以电化学理论为基础,对产生这两种基本类型的机理作出了解释,认为这与标本的可溶性与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根据谱的阴、阳极优势情况识别极化体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锂霞石和锂蒙脱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研究的锂霞石和锂蒙脱石为作者等首次在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叶钠长石-锂辉石带中发现。论文对这两个矿物的产状、形态、物姓、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谱、红外吸收谱、差热和热失重曲线、光吸收谱和矿物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国外样品比较,该锂霞石的特征是肉红色,晶体细小,锰含量较高,光吸收谱显示Mn ̄(3+)的宽吸收峰;锂蒙脱石的特征是桔红色,鳞片状,Al_2O_3含量较高和MgO含量较低,红外吸收谱上OH吸收峰为3634cm ̄(-1),差热曲线上的放热峰为928℃,光吸收谱上Mn ̄(3+)的宽吸收峰强度大。  相似文献   

13.
查福标  谢先德 《矿物学报》1993,13(3):230-236
本文通过观测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过的硼酸盐矿物的红外光谱,并与喇曼光谱结果进行比较,讨论了红外光谱谱带的归属。结果表明,通过观测不同温度下加热过的样品的谱带特征有助于谱带的归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单斜辉石系列钠铬辉石-硬玉样品中Cr~(3+)偏振吸收谱的谱带强度、形状及位置的分析,提出:这类矿物晶体中Cr~(3+)应处于四角畸变D_4对称晶场的晶位。由此计算出的谱带位置和观测结果一致。说明了D_4晶位假设更优于Khomenko等提出的三角畸变C_(3v)对称假说。  相似文献   

15.
剪切带倾角尺度律与局部化启动跳跃稳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王学滨  潘一山 《岩土力学》2002,23(4):446-449
研究了剪切带倾角是如何依赖于岩样高度以及剪切带的不稳定性。建立了准脆性材料试件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模型,得到了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的解析解,且与实验结果比较相符。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倾角随着试件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值。笔者还对剪应变局部化启动、跳跃和稳定进行了理论分析,解释了实验所观测到的剪切带跳跃现象和砂岩岩样应变局部化较煤样滞后的原因。剪应变局部化是否发生跳跃,关键取决于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软化段是否存在拐点。对于没有拐点的情形,宏观剪切带图案不跳跃。局部化是导致准脆性材料试件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青铜文物腐蚀过程中的次生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于不同环境不同地方的青铜文物经矿相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在青铜文物腐蚀层中观察到次生矿物——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白铅矿和锡石。由上述矿物组成的腐蚀层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保护层。腐蚀层细分为红色赤铜矿层、绿色碳酸盐矿物层和黄色锡石层组成,其厚度小于1mm。青铜合金在潮湿条件下的腐蚀比在干旱条件下要严重,另外青铜合金是适用于作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系统中的废物罐的候选材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肃南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邀请 ,2 0 0 0年 6月初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项目组经实地踏勘和采样分析 ,在北祁连山纳木桥踏勘破碎蚀变带 3条 ,确认银矿化带两条。该银矿化带位于甘肃省肃南县大岔牧场纳木桥北山坡上 ,甘 -青 70 9公路由其南侧通过 ,交通十分方便。银矿化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 ,围岩为奥陶系细碧质火山岩。肉眼观察到的特征为硅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 ,新鲜面可见原生硫化物。1号矿化带 :出露褐铁矿化蚀变带长约 2 0 m,宽约 5m,产状为 1 70°∠ 78°,局部见轻微的孔雀石化现象。蚀变带中石英透镜体发育。2号矿化带 :出…  相似文献   

18.
金红石和锡石的喇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金红石和锡石及人工合成的金红石样品进行了室温下的喇曼光谱测定。每一粉末样品的喇曼图谱中都见有群论所预言的四条本征喇曼谱带。对于每一谱带的归属进行了说明。对单晶体的喇曼光谱测定说明,不同的入射和接受方向只对谱带的相对强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谢先德  查福标 《矿物学报》1993,13(2):130-136
本文利用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硼酸盐矿物,讨论了它们的谱带特征及其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具简单基团的喇曼光谱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归属,且与红外光谱结果一致,而同时具三、四配位硼的矿物,其配阴离子虽很复杂,各种谱带相互叠加,但仍可以对主要谱带作出初步的归属。  相似文献   

20.
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机理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描述了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的新机制。在岩浆及热液中,铜及铜合金可呈氢化物、羧基配合物及纳米粒子活性、迁移、富集形成自然铜矿床,或经以后的地质事件,长期、多次迁移富集,叠加形成富而大的自然铜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铜的硫化矿物被氧化分解,可形成亚铜的硫代硫酸盐及氯配合物,部分可形成铜的硫酸盐配合物迁移,由于硫代硫酸盐被氧化,亚铜岐化可形成高纯度的自然铜,但它易氧化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等,因此很难形成自然铜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