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根据博罗科怒成矿带东段约660km2内2269个水系沉积物样品的11项元素分析数据的因子分析,F1因子为研究区的主要成矿或示矿元素Ag、Pb、Zn、Cu、Bi、Sn组合,体现了主要的成矿作用和过程中的信息,F2因子为Sb、As低温活泼元素组合,F3因子为W、Mo高温元素组合。各因子浓度-面积(C-A)多重分形模型拟合直线一般为四段式,根据其拐点划分出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异常、局部异常和高异常区,其局部异常可以反映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基于F1主成矿因子的分形异常圈定出莱历斯高尔和可克萨拉2个主要的预测靶区。各预测靶区与区内已发现矿床的分布基本吻合,揭示因子分析各主要因子的分形异常在多元素综合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中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为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在勘查找矿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中位数+2倍绝对中位差和C-A分形法,对米拉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Cu元素及由R型因子分析确定的Cu+Au+Ag组合元素进行了异常分析,确定了阈值。结果显示C-A分形法能更好地识别异常下限,且C-A分形模型确定的Cu元素异常比Cu+Au+Ag组合元素能更有效地反映米拉山地区与铜矿相关的化学异常特征。进而对Cu元素进行了S-A多重分形滤波处理,筛选出背景场和异常场,为圈定异常区提供更精准的依据。借助S-A分形模型和中位数方法划分了甲类异常2处(驱龙、甲玛)、乙类异常3处(达布、拉抗俄、程巴)、丙类异常2处(普雄、甲布纳)。甲类异常区包含冈底斯最大的2个斑岩铜矿,异常强,具有四级浓度分带,异常面积最大,外围找矿潜力巨大。乙类异常区包含3个大中型铜矿,都具有四级浓度分带,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丙类异常区目前尚未发现铜矿,但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查明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成矿带北亚带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单元。为缩小找矿靶区,在常家山地区开展了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对采集到的1 141件样品中的Au、Ag、As、Sb、Bi、Cu、Pb、Zn、W、Mo 10种元素进行核密度估算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浓度高于全国水系和区域水系沉积物的平均值,表明研究区成矿潜力大。通过因子分析得到F1(Bi、Cu、Zn)、F2(Au、As、Sb)、F3(Ag、Pb)、F4(W、Mo)4个主因子。使用浓度-面积(C-A)分形模型得到各元素和因子的异常阈值,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相应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结合区域控矿因素和异常分布特征圈定出Hz1、Hz2、Hz3 3处综合异常,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显示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的趋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构造控矿特征明显,北西方向的礼县—闾井断裂是常家山地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4.
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目前已发现若干处铜、金矿床,具有很好的成矿潜力。成矿定量预测方法常被用于综合成矿标志信息,进行成矿远景区的定量预测和评价。本文首先结合多重分形理论-奇异性指数模型进行地球化学异常提取,之后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基于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构造、岩浆岩、地层与矿化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铜-金成矿预测模型;研究进一步基于新近的找矿成果,以已知矿床和新近发现的矿化点信息作为依据,利用证据权重方法对研究区铜-金矿化的远景区进行了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出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区内存在多个新的成矿远景区,可作为新的找矿勘探的目标,开展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滇东地区深层次Pt-Cu-Au矿化异常定量提取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宁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9,34(2):365-374
滇东地区是我国Cu-Au-PGE重要的成矿远景区.采用因子分析、地质统计学和多重分形S-A滤波等方法对滇东地区复杂地质背景下的不同层次的Pt-Cu-Au矿化异常进行定量提取与评价.结果表明: (1) 因子分析结果揭示滇东地区存在3种元素组合①Cu-Pd-Co-Pt-V-Cr-Ni、②Sb-As-U-Mo、③Pb-Ag-Zn-W-Sn-As-Au, 它们分别代表了位于扬子地块的二叠纪峨嵋山玄武岩、位于华南褶皱系含碳质的沉积建造和以有色金属矿化为代表的热液矿化元素组合特征; (2) 变差函数分析表明Pt、Cu、Au含量在NE向(9°~18.6°) 上变化最连续, 元素含量变化的最大变程范围约95km; 泛克里格法揭示了Pt、Cu、Au含量在区域上变化具有明显的裂控-岩控特征; (3) 多重分形滤波法则细致地刻画了滇东地区与矿化有关的局部异常特征, 有效地提取了Pt、Cu、Au隐蔽矿化异常信息, 其结果可作为圈定Pt-Cu-Au找矿靶区的重要依据; (4) 不同的数学方法可用以解决不同层次的地质成矿问题, 因子分析和地质统计学等线性方法可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揭示成矿元素及其元素组合在区域上的空间变化特征, 而S-A滤波等非线性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深层次局部矿化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河南洛宁石龙山金多金属矿预查区的找矿工作,在深入了解该区地质特征后,对此预查区进行了1∶10000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基于测量数据,利用元素变异系数、浓集系数及分形特征等方法对Au、Ag、Cu、W、Mo、Pb、Zn、As、Sb、Bi十种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各元素的空间分布与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区内Au、Ag、Cu、Mo元素成矿潜力较大。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将SPSS软件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划分出F1(As-Sb-Au)、F2(Cu-Zn-Pb-Ag)、F3(Mo-Bi)、F4(W)四组元素组合并做出因子得分异常图。根据因子得分异常分布的套合情况以及元素在区内的成矿潜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圈定找矿靶区5个,这为该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麻栗坡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W、Sn、Pb、Zn、Cu等主要成矿元素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而表现出多重分形结构特征。因此,采用传统的地质统计学方法提取异常显然不能客观地反映区域的成矿元素分布特征。本文引用了"C-A"多重分形模型来研究该地区成矿元素特征,并有效提取各元素异常下限值,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区内成矿潜力进行初步预测。实践表明,分形方法所提取的剩余异常与研究区的矿产分布较为相符,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成矿元素分布规律,为研究区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地解释评价异常是化探找矿取得成功的关键,传统的地球化学异常处理方法一般是以单一元素的含量值与背景值的差异来圈定异常,因子-泛克立格求异模型则建立在矿床主成矿期元素共生组合与地球化学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因子-泛克立格模型对津巴布韦东部奇马尼马尼地区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奇马尼马尼地区存在7种元素组合,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岩性组合,F4和F6元素组合异常可作为区内热液成矿指示标志,与东部塔卡金矿套合程度高。利用该模型圈定了5处找矿远景区,Ⅰ号远景区为铜镍金钛铁矿成矿有利区,Ⅱ号远景区具有与塔卡金矿相似的地球化学组合背景,Ⅲ号、Ⅳ号和Ⅴ号远景区则具寻找热液型金铜矿及多金属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贺兰山北段金铜矿产资源预测为研究对象,采用R型因子分析研究元素组合规律,应用含量-面积分形法研究地球化学异常并确定其异常下限,圈定元素组合异常和综合异常,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5处找矿远景区:哈尔木腾、柳葫芦沟-大麦里沟、树龙沟-麦子井金找矿远景区;梁根-牛头沟-其勒格金铜找矿远景区;达拉布盖钴镍找矿远景区。异常查证结果显示,梁根-牛头沟目前已控制3条工业矿体,为有利的金铜找矿靶区,其勒格已发现5处金矿化体,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SPSS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对硒山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进行统计分析,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区以Au、Ag、Sb、As、Cu、Pb、Zn异常为主,其中Au、Sb、Ag、As异常相关性最好,显示出中温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特征。通过R型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代表性因子(F1~F5),F1;F2、F3;F4;F5分别代表主成矿元素、尾晕元素、中、下部元素和头晕元素组合,相应的因子得分表明其在空间中的矿化强度。将各因子得分绘制成等值线图,结合本区地质构造特征,利用多因子叠加法在本区共圈定了两个主要成矿远景区(Ⅰ、Ⅱ),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西部石板井地区1∶5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各分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依据分区结果,结合北山区域成矿背景、工作区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的孔雀石矿化点,确定了Cu-Zn分区是有利的成矿地段,并与志留系公婆泉组变质安山岩有关,90%的孔雀石矿化点位于该分区中。通过对工作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合各分区中Cu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绘制了Boxplot对比图,分析Cu元素在各分区中的聚集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确定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西部石板井地区1∶5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各分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依据分区结果,结合北山区域成矿背景、工作区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的孔雀石矿化点,确定了Cu-Zn分区是有利的成矿地段,并与志留系公婆泉组变质安山岩有关,90%的孔雀石矿化点位于该分区中.通过对工作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合各分区中Cu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绘制了Boxplot对比图,分析Cu元素在各分区中的聚集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确定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13.
多重地球化学背景下地球化学弱异常增强识别与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焱  周永章 《地球化学》2012,41(3):278-291
为对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南段)庞西垌地区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异常识别研究与信息提取,利用含量-面积法(C-A)得出庞西垌地区成矿主元素的异常下限,得到各元素异常分布图,并与已知矿(床)点进行叠加分析,发现已知矿(床)点与C-A法分析得到的异常区基本吻合,可根据该异常区预测未知矿床,从而为该研究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为进一步从研究区复杂的地球化学背景中分离出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采用分形滤波技术(S-A)提取致矿异常。研究表明,S-A法可在C-A法揭示的区域异常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提取出与矿化有关的局部异常用以反映研究区的多重地球化学背景,S-A法可有效地使弱异常增强进而提取出致矿异常,为庞西垌地区探寻隐伏矿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蓝天 《地质与勘探》2018,54(3):563-573
本文通过在湖南国庆矿区开展地电化学方法测量工作,运用元素变异系数对国庆矿区地电提取测量的14种元素进行找矿潜力分析,得出Cu、Bi两种元素成矿潜力较大;通过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明确了14种元素的组合特征,划分了三个元素组合(即F1组合:Cr-Co-Ni-Zn-As-Mo-Sb-W-Pb,F2组合:Cu-Bi,F3组合:Au-Ag-Hg)。运用直方图解法、累频法、EDA分别计算研究区异常下限,并进行对比,显示累频法处理本区域地电提取数据较为合理。运用单点元素组合衬度累加法在研究区内圈定组合异常,根据异常的套合情况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个找矿远景区,为在研究区内寻找隐伏铜矿提供了线索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是地球化学勘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发现异常至关重要。以青海省兴海县某地区1:5万土壤化探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方法确定异常下限,绘制单元素及综合异常图;通过对区内各元素异常点赋值,构建元素复杂程度指标,并绘制元素复杂程度图,圈出7处元素复杂程度较高的地区,应用因子分析法绘制因子得分等值线图,从元素组合的方向分析复杂程度高值区的剥蚀程度并评价其找矿潜力。研究发现,因子得分等值线异常区与元素复杂程度较高区吻合较好,且与已知矿点套合程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在成矿预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结合异常特征及野外地质路线调查,圈定2处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峪地区位于甘肃崖湾–大桥金锑矿带,属于国家级整装勘查内,具有金、锑、铜等多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工作,在研究区开展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Au、Ag、Cu、Pb、Zn、Ni、Sb、Bi、Hg等9种元素原始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特征及元素的变异系数、浓度系数等方法,对9种元素基础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元素空间富集状态及分布趋势。结果显示,Pb、Zn、Sb和Au具有一定的找矿指标,利用SPSS 25对9种元素进行聚类及因子分析,共划分出F1(Ag-Pb-Zn-Sb)、F2(Au-Cu-Ni-Bi)、F3(Hg)3种组合元素,通过衬度异常法得出元素组合异常下限,根据软件Sufer 13对组合元素做出因子得分异常图,共圈定出4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缩小远景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西上富-甘坊地区位于华南成矿省钦杭成矿带北缘,区内地质条件有利于内生稀有金属成矿。本文在1∶20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通过对上富-甘坊地区开展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对研究区的锂等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运用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综合异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Li、Rb元素异常高值点多,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优越,成矿潜力较强。综合研究区已知矿化信息及岩浆岩、构造分布格架,优选出找矿靶区3处,为上富-甘坊地区找矿潜力分析、成矿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比勒提地区地处西南天山,是金和有色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通过该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水系沉积物测量,研究了该区成矿地质背景,总结分析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区;采用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法(面金属量法),选取研究区内的典型矿床布隆金矿和萨喀尔得铜矿为参考对象,对喀拉铁克金铜铅锌成矿远景区进行了Au和Cu资源潜力评价,估算得出Au潜在资源量309 kg,Cu潜在资源量38 168 t,表明该区具备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西藏班戈地区化探数据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理论为精细研究地质体的复杂性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已有研究表明元素含量在地球化学场中的分布具有分形或多重分形特征。应用元素"含量-面积"分形模型定量描述了西藏班戈地区8种微量元素的分形特征,其中W表现为低富集连续多重分形模式,其他7种元素表现为高浓集连续多重分形模式;应用"含量-面积"双对数分维数D值并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区内Au、Sn两元素有一定的成矿潜力;与矽卡岩有关的Cu-Mo-Pb-Zn-Ag等多金属均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其中Cu元素的成矿潜力最大、Mo、Pb、Ag等元素成矿潜力较好、Zn元素成矿潜力相对较差;区内W元素的成矿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搜集柴北缘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运用分形(多重分形)方法来确定荒漠戈壁景观区受风成沙影响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并利用C-A和S-A模型分别探讨了景观地区Au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表明,C-A模型在确定异常下限时有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S-A模型能够很好地排除背景场和干扰因素,缩小异常面积,突出弱小异常。基于该方法提取的异常元素区域能够较好地识别出绝大多数已知矿床,同时指示了值得作进一步异常查证的空白成矿元素异常区域,为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值得开展下一步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