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深水区探井少、不同流体AVO类型相近影响,利用常规P(拟合截距)、G(拟合梯度)、P×G、P+G等衍生烃类检测属性已不能有效识别深水区储层的流体性质,亟需寻找适合该区有效储层的烃类检测方法 .实际上,地震波在地下地层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吸收衰减现象,通过含气砂岩会产生低频增加现象,因此联合谱分解和AVO技术是解决深水烃类检测的有效途径.利用时频属性的峰值振幅和平均振幅,提出了能更好地描述流体性质变化的差异属性,可以增强深水区含气性识别的敏感度,在深水浊积岩储层烃类检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深水区烃类检测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2.
刘仕友  孙万元  邓勇  廖键  汪锐 《地球科学》2019,44(8):2603-2608
随着琼东南盆地勘探扩展到深水区勘探,勘探面临较大的水深差异的影响.不同目标含油气评价受制于埋深、水深差异影响,振幅属性可类比性差;仅用振幅类属性,比如亮点技术、反演技术,识别油气具有较大局限.以双相介质理论为基础,探究双相介质条件下含油气层地震波特征,发现含油气层的强衰减造成地震主频向低频移动的现象.应用匹配追踪和高分辨率Wigner分布时频分析方法,精确分析地震波经过含油气层前后频谱差异,应用频移特征属性进行含油气检测,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勘探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该技术不依赖于测井数据等因素,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明化镇组是渤海黄河口凹陷周边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在地震资料上,明化镇组的含油气层与部分水层均表现为强振幅的"亮点"特征,从叠后和叠前属性难以区分。文中以A油田为例,通过对油气层和水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采用频率域分频滤波与时间域振幅幂指数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即运用目标处理方法,得到含烃亮点属性剖面,剖面中的亮点直接指示油气,进而达到烃类检测的目的。对已钻井砂体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含烃亮点属性剖面与叠前属性对比,将A油田明化镇组的含油气砂体预测吻合率从69%提高到86%,尤其对该油田含水砂体的预测吻合率从63%提高到96%。不仅提高了时效,也基本解决了A油田油气层的识别及含油气、水层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造煤与煤与瓦斯突出密切相关,根据构造煤地质特点构建地质模型,依据黏-弹性介质中地震波场吸收衰减理论进行模拟正演。结果表明,构造煤导致高频地震信号衰减,产生频率、振幅等异常。研究区小波傅立叶变换分频解释技术显示:无论是原生煤还是构造煤,其频谱分解技术都可使反射波频率得到拓宽,但其在不同频率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且构造煤反射波高频成分衰减强烈;另外煤层厚度的增大,将导致反射波高频成分减少,低频成分增加。通过对研究区过井连线(inline2177)8煤层的频谱分解数据体的解释,确定了构造煤发育区与原生煤(或构造煤欠发育区)范围。根据与钻孔数据的对比,认为8煤层频谱分解的扫描频率在60~70Hz时,其低频分布区域与构造煤范围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AVO、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高频地震能量衰减等方法检测砂岩是否含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层状白云岩储层含气性检测并不清楚。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马五5白云岩的岩性和含气性变化,采用岩石物理分析、AVO类型分析、叠前反演、叠后能量衰减等多种地震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岩石物理参数交会图不能严格区分含气白云岩、不含气的含灰白云岩和含泥白云岩,但白云岩气层与灰岩和砂泥岩的参数差异较明显。通过截距-梯度交会图与正演模型相结合可以判断研究区白云岩属于第Ⅰ类和第Ⅳ类AVO异常,但因影响因素过多,因此不能完全依靠AVO类型进行含气性判别。在各种叠前弹性参数反演中,纵横波速度比反演以及泊松比反演可以较好地反映白云岩含气层厚度、分布与尖灭。分频能量衰减分析表明,含气段比不含气段的最高能量对应的频率会降低大约5Hz。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分频能量衰减检测白云岩是否含气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仲伟军  陈军  郭忠  马艳荣 《新疆地质》2012,30(1):116-121
地震频谱衰减属性可反映地层吸收性质、岩相和含气性,利用含气层段对地震波高频能量吸收强特点,可较好地预测地层含气层段[1].利用此项技术对车排子周缘的Sq1井区三维白垩系清水河组油藏进行含油气性检测,扩大该地区白垩系油气勘探领域.在此基础上,已发现多个白垩系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7.
WVD(Wigner-Ville Distribution)频谱分解把作为空间和时间函数的地震反射振幅转换为频谱振幅,从而将储层及物性横向变化展示出来。利用叠前WVD资料,据频谱分解原理建立模型,选择合适参数,进行薄储层含油气性检测。综合石油地质特征及叠后地震资料的多种地震属性分析,对有利目标进行评价,部署论证预探井位。从完钻井的含油气性预测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较好地解决了SM1井区白垩系清水河组气藏预测的精度问题,扩大了沙门子地区天然气勘探领域,降低了钻探风险。  相似文献   

8.
王潇  阎贫  于俊辉  王彦林 《地球科学》2021,46(2):621-631
近年来通过多道地震、浅剖及海底采样调查在东沙岛西南海域发现了大量喷溢甲烷的泥火山,通过研究泥火山可能会发现含气层,具有重大的油气资源指示意义.一条多道地震剖面显示,在该海域一泥火山MV3附近存在一个具有极性反转的埋藏背斜构造,其振幅绝对值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大.为探究该背斜是否含有烃类气体,开展了速度分析、AVO反演和频率吸收衰减分析.结果表明:该极性反转下方存在纵波低速层;该带在截距P及梯度G剖面表现为负值,在P、G交会图中落入第三象限,在横波反射率剖面中表现为正值,在泊松比变化率剖面中表现为高负值;该带高频成分快速衰减,低频成分相对增加.以上多属性特征预示着该带含气,可能与深部甲烷泄露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陇东黄土塬区施工的地震勘探成果,通过提取煤层反射波中的多种地震属性,与煤层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频谱属性与煤层厚度有较高的线性相关度。通过属性优选,利用频谱属性中的中心频率、振幅属性对研究区煤层厚度进行了预测。预测所获得的煤层厚度变化趋势与钻孔揭露厚度吻合较好,说明了煤层具有频率调谐作用,也说明了利用地震频谱属性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地层为典型的碳酸盐岩,主要储层为大-亚段。模型正演结果表明地层厚度与地震振幅强度存在一定关系。当地震波经过油气层时,其高频成分能量衰减较不合油气层时严重;谱分解技术利用最大熵谱方法,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其地震振幅强度表征了油气分布情况。振幅属性在J区块大安寨段的应用效果明显,既可以定性预测大-亚段厚度,也能预测油气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个简单的三层地质模型,正演模拟了煤层气赋存导致其与正常煤层之间多种地震属性的差异,如振幅属性、能量属性、频率属性与相位属性等。煤层中含气量的变化将导致各地震属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1大部分属性值表现为随煤层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均方根振幅属性、平均能量属性、平均波谷振幅属性、最小振幅属性等,其中平均波谷振幅属性、最小振幅属性等在煤层气含量超过30 m3/t后,属性值变化不大;2另有瞬时频率属性在煤层气含量为0~30 m3/t,属性值随煤层气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超过30 m3/t后,属性值呈跳跃式变化,变化范围不大。利用地震属性技术选取了平均波峰振幅、为瞬时频率、为最大振幅、弧长等4种属性对山西某区煤层气含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绝对误差一般小于3 m3/t,相对误差大多小于20%。  相似文献   

12.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是应用地震方法进行能源勘探的新领域。为研究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属性,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合成地震记录分析等方法技术研究,并对地震记录进行了有关地震属性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形成的地震反射波组具有主频较高、振幅较弱的特征,合成地震记录及实测地震剖面对应较好;在制作的流体模型中,储层顶界面反射波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斜率为正,底界面曲线斜率为负,固结骨架模型的曲线特征则刚好相反。在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剖面上,含水合物地层反射波的振幅和频率属性与地震剖面一致,在瞬时相位剖面上,含水合物地层反射波的相位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瞬时相位属性对水合物反映不敏感;高值区的能量半衰时对应的反射波频率相对较高,表明反射波通过破碎程度较高的含水合物地层时,能量衰减相对较强。该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陆域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地震波能量衰减与岩性、孔隙流体的性质有一定的关联,国内、外学者利用高频成分的频谱分析对储层含气性检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振幅高频部分的高吸收与岩石孔隙含气有关,低频部分的高吸收则可能预示着岩石孔隙的含水(油)饱和度。这里总结了国内、外利用瞬时子波吸收衰减技术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利用频率域信息进行烃类检测的基本原理。文昌气田的水层、气层在地震剖面表现为强振幅的亮点特征,利用频率域信息对文昌XX构造进行了目标岩性预测和含气性预测,预测效果经钻井得以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黄河口凹陷西洼沙河街二段为例,对研究区地震剖面进行90°相位转换,根据转换后的剖面岩性特征及地质背景概况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然后对比零相位与90°相位的正演合成记录,校准地质模型,并依据地震剖面振幅属性特征,对相位转换后的地震剖面进行属性提取,预测砂体的展布.研究发现,基于90°相位转换地震剖面建立的地质模型更具直观性,正演合成记录验证砂岩恰好对应于波谷,波形能清晰地展示出砂岩层的纵向轮廓,并且90°相位转换的地震波谷振幅值属性平面图能清晰显示出砂体的平面展布及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三维地震工区内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深,非均质性强,且无钻井资料。重点对奥陶系鹰山组三段—四段白云岩的串珠状地震反射体进行地质诠释。采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预测了储层平面分布规律,应用缝洞雕刻技术预测了裂缝和串珠体发育区,运用相干、曲率属性预测了断裂、裂缝的分布,联合应用频率衰减梯度、低频能量、平均频率和吸收系数等手段进行了油气检测。通过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价优选出有利勘探目标。基于上述工作部署的A井,在鹰山组三段灰质白云岩储层中获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证实了地震综合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渤海B构造含油层系主要集中在浅层明化镇组下段,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加快,几口探井在明下段II油组-V油组均获得了不错的油气发现,提高潜力砂体油气检测的精度,降低勘探井位部署风险显得越来越迫切。渤海浅层运用油水层频谱特征分析"高频衰减、低频增加"的烃类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勘探需要,为充分挖掘地震和测井信息,引入了对油水响应区分明显的电阻率曲线参与反演计算,同时利用地震分频属性反演方法得到地震低、中、高频信息,通过BP神经网络算法计算出不同厚度下振幅与频率(AVF)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测井目标曲线与地震波形间的非线性映射联系,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储层流体分布特征,提高研究区油气检测精度,在渤海B构造中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埕岛油田馆陶组发育典型的高弯度曲流河沉积。通过分频融合地震属性提取与优选、储层构型模式指导、动态响应特征约束等手段,对研究区海上稀井网条件下曲流带和点坝进行精细刻画。研究表明: (1)分频融合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提高了曲流带的预测精度,振幅类属性与砂体厚度相关性最好,以最大峰值振幅为最佳,相比原始地震属性,分频融合得到的最大峰值振幅属性更好地刻画了曲流带砂体边界与砂体厚度分布;(2)复合正韵律、砂体厚度大、紧邻废弃河道分布为点坝三大重要识别标志,与此相对应,点坝表现为高最大峰值振幅、高反演属性的地震响应特征,而废弃河道呈弯月状低振幅属性、“顶平底凸”的低反演属性特征;(3)在应用地震属性确定点坝位置的基础上,通过经验公式推算点坝跨度,可认知研究区点坝的规模,有效指导地下点坝识别,动态信息的约束也为点坝识别提供了依据。井震结合的曲流带及点坝识别方法可为相似油田构型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立视等厚层状吸收介质模型,计算地层吸收衰减特性,以此为依据给出了频谱均衡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框图。选择主频为200 Hz的雷克子波,理论计算原始地震反射波的特征参数(主振幅、主频率、频带宽度)。利用所设计的频谱均衡滤波器对原始地震反射进行滤波,能够有效补偿地层的吸收衰减,地震反射波的特征参数得到明显改善。时间从0.5~3.0 s,主振幅增强了20.55~30.40 dB,主频率提高了104~74 Hz,频带被拓宽了205~186 Hz,分辨率提高到2.9~13.9 m(分辨率提高了56%~67%)。  相似文献   

19.
延长油田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安单斜的中间部位,为研究天然气储层及储层中高含气分布区,2008年在延长油田区块内完成三维地震勘探344km2。本文对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吸收系数、频谱分解、振幅衰减等地震属性进行流体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幅衰减对含气层段异常响应相对敏感,吸收系数对高含气层段有一定反映。利用天然气储层各层段振幅衰减极大值,参考吸收系数剖面的高值层段,分析预测了三维区块含气概率高的平面分布区,2009年在预测的含气概率高分布区进行了探井验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一亚段(大一亚段)灰岩是元坝地区主要产气层。岩心、薄片、物性资料、试油、录井、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大一亚段灰岩主要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介壳灰岩平均孔隙度236%,平均渗透率为002×10-3 μm2,含泥介壳灰岩平均孔隙度为459%,平均渗透率为021×10-3 μm2。介壳灰岩为浅湖亚相高能滩微相沉积,含泥介壳灰岩为浅湖亚相次高能滩微相沉积。地震波形分类上,以介壳灰岩为主的高能滩微相为高连续低频中强波谷反射,以含泥介壳灰岩为主的次高能滩微相为高连续低频中弱振幅波谷反射。高连续低频中强振幅波谷反射和高连续低频中弱振幅波谷反射以SW-NE向分布于研究区中央地带。以伽马值大于46 API为门槛值剔除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得到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的伽马数据体。精细刻画了高能滩微相介壳灰岩和次高能滩微相含泥介壳灰岩的分布范围,新增天然气有利区面积518 km2,为元坝地区大安寨段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的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