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五”期间,作为新一轮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先后开展了太行山南段、北段、冀东及冀西北等地区的1:20万水文地质普查(修编)工作,在投资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为了加快普查(修编)工作的进度,提高普查成果质量,在水文地质普查前期开展了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工作,截止1990年,共解译完成水文地质普查单元4个,总面积近8万km2。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 1.水文地质遥感解译系列图件的编制,基本满足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对查明区域水文地质基本条件、规律的需要。系列图件包括水系及水文要素图、地貌图、地质…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我国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潜力,利用资源一号02C(ZY-1 02C)卫星数据对西藏札达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经调查发现各类泉点及泉群29处、各种大小不一的地下水溢出带14处、控水断裂3条、绿洲13处;划分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裂隙岩溶水、块状岩类裂隙水和冻结层水等6种地下水类型;并详细划分了第四系成因类型,进一步解译了松散岩类孔隙水的相对富水区、含水性一般区和相对贫水区。调查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前期工作,可大大减少野外工作量,为后续水文地质详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产ZY-1 02C星数据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资源一号02C(ZY1-02C)卫星数据为数据源,以GIS为数据处理平台,以遥感地质理论和水文地质理论为指导,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北京岩溶水资源勘查评价工程中。通过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和综合分析,优选了一处新的供水水源地,建立了适用于北方岩溶区的含水岩组和泉点的遥感解译标志,提出了基于GIS的水文地质分析方法,扩展了国产资源卫星数据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2003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已经启动,计划开展全国65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近郊区和部分县(市)(见附件1)的1:1万遥感监测。监测成果主要用于辅助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辅助土地变更调查,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现势直观基础图件等。为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确保遥感监测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在秦岭铁路隧道勘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根据勘测目的、工作区地形、地质复杂程度及经济效益,选择最佳遥感图像;工作中坚持用遥感技术指导地面调查,采用多片种图像及卫片、航片相结合的判释分析方法,按先宏观后微观原则进行详细解译;强调成果必须经现场验证的原则。按室内初步判释、野外验证、室内复判、编制图件及编写报告程序进行工作。取得成果有:1.在众多的越岭隧道方案中,推荐出最佳长隧道方案:2.提出了长隧道地区遥感地质应用模式;3.判释出断层113条,节理约4000条,不良地质232处。编制断裂、岩组节理裂隙、水系、水文…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西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1:1万基础测绘更新项目两者之间关联性,将地理普查成果服务于我省1:1万基础测绘更新,减少1:1万基础测绘更新的野外采集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红山幅1:5万区调中遥感的应用实践,笔者对遥感在1:5万区调中的工作方法,如编制解译图、选择最佳剖面位置、观察路线及观察点的布置、矿化特征的研究等方面的遥感应用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对在1:5万区调中遥感应用的效果也作了概略介绍,最后对在1:5万区调中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因其较高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手段。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调查工程,起着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作用。遥感影像解译是整个普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工作量巨大。目前,地理国情普查的遥感影像解译环节主要采用人工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面向对象分类的遥感影像自动解译方法,通过东莞市TM影像实验,总结该方法的解译特点,并介绍其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数据分类指标体系的异同,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服务城市规划总体修编为主要目标,构建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与城市总体规划数据转换的知识库,基于ArcGIS研制了相关转换插件,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向面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数据的转换,为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杜蕾 《测绘工程》2014,(6):46-49
遥感技术已成为快速、准确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手段,国情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遥感影像解译在整个工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即定时间的影像数据,结合测绘专业知识判读影像内容,总结两种影像解译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和影像特点,介绍两种解译方法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勘查项目《长江中下游及上海经济区航空遥感综合调查》于2月25日在北京通过部级评审。 该项目为一大型遥感综合调查项目,由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持,有16个单位、332人次参加工作,历时3年,完成了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矿产资源、区域环境、城市国土规划等38个研究课题。 项目应用综合遥感技术,编制了1:20万遥感地质解译图26幅、1:5万遥感地质解译图29幅、1:5万深部地质结构示意剖面图8幅;采用典型地段法、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找矿模型;应用遥感、航磁、地质综合方法进行了成矿预测。全区预测了以铜、金、多金属为主的…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重要的采集依据,关系着整个国情普查成果的质量。本文通过在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中遥感影像解译样本采集的实际经验对采集方法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遥感技术从基础图像制作、岩性及水系等专题信息提取、岩层产状判定、构造解译及力学性质分析等多个方面对基岩山区地下水进行勘查研究,最终在重点工作区圈定3个富水靶区,并结合野外勘查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利用遥感技术在基岩山区进行地下水勘查,能够为快速、有效地寻找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减少基岩山区地下水勘查中的盲目性,对改变基岩山区严重缺水状况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进一步核准地理国情普查各类成果内容的正确性,形成符合统一时点要求的普查成果,为下一步地理国情普查本底数据库、统计分析提供可靠数据,为今后开展常态化监测提供详实的监测数据基础。以丰县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为例,充分运用高分辨率传感器、POS无控制点测量和移动测量等遥感技术手段,通过航天、航空、地面一体化的对地观测形成了多源多尺度的影像数据。内业充分利用普查阶段收集的解译样本辅助内业解译,确实无法识别的区域则通过收集的其他专题资料明确已经发生变更的区域。再采用内外业一体化调查技术,内业预判、外业调查、补绘调绘的方法实施地理国情普查。在内业高精度遥感影像判读基础上,快速采集和编辑调查数据,既保证了普查成果的客观可靠,又保证了成果精度的精确统一。  相似文献   

15.
M数据在西藏活动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TM数据,通过建立各类活动构造的解译标志,及进行野外重点地区验证,快速、准确地对西藏地区活动构造进行解译。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调查方法周期长、费用高,许多地方不能实地调查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影像解译是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影像解译的结果直接影响作业质量、效率.本文选择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影像,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实践,分别采用目视解译、自动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三种方法进行解译,从解译精度、效率、应用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三种解译方法各具优势和不足,解译结果与影像质量、辅助数据质量、地形复杂程度、地物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在实际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须综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2月5日至9日中国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地质学会联合在南京召开了个国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遥感学术讨论会,会上发表了43篇论文,现将论文题目分列于一F: 1.城市环境结构的遥感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摘要)斑艺舫(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 陈饮峦(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室) 2.长江江苏段江岸崩坍的调查及预测黄家柱(江苏省地矿局遥感站) 3.遥感技术在宝成铁路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李景豪(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犯队) 4.引大济徨、济湖工程选线区的地质环境遥感解译及其应用 曹宏经文宏政(核工业总公司航测遥…  相似文献   

18.
将遥感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根据野外调查点中砂性土和黏性土在遥感影像上的反射光谱特征解译了潮白河中游冲积平原浅层沉积体的分布格局,利用钻孔岩芯验证了遥感解译结果,并综合面上和垂向规律分析了研究区的宏观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早期中低空间分辨率Landsat TM影像数据在识别地表岩性时效果较好,在B7(R),B4(G),B1(B)波段组合下砂性土与黏性土色调差异明显,颜色饱和度可以反映同种岩性粒度上的变化;利用钻孔浅层岩芯对遥感解译结果进行验证,两者基本一致;研究区表层沉积体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右堤外河漫滩、现代河床、左堤外河漫滩、古河道和泛滥洼地5个沉积体,其中古河道发育深度浅,以透镜体形式存在,河床及其两侧河漫滩、河漫洼地在20 m以浅继承性发育,各沉积体随着河流的摆动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9.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地质调查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应用遥感技术对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进行工程地质调查,采用解译卫星遥感图像与野外GPS定位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查明了路线走廊带的工程地质环境,重点分析了沙漠区、煤矿采空区和黄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评价了其对公路设计的危害,为榆神高速公路线路方案选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中,基础测绘成果特别是1:10000测绘成果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资料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将地理国情普查的方式方法以及最新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引入基础测绘中,提高基础测绘的生产效率,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