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针对国内地下水循环演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国内多侧重于地下水水循环的机理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研究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内的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其中包括基础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同位素及水化学条件的变化等。基于国外的模型,我国对部分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得水循环演化模型的刻画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地质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对象,在充分收集和整理该区地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地质要素,根据地表、包气带、浅层含水层系统的地质特征选取地形坡度、地表岩性、土壤环境质量、包气带渗透性、包气带厚度、含水层渗透性、含水层厚度、原生劣质水8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对各单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借助Mapgis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划定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分区,全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好及较好区占26.41%,中等区占29.69%,适宜性较差及差区占43.60%。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廊坊北三县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廊坊北三县工程建设适宜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敏感因子-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三县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大部分地区适宜或较适宜工程建设,占89.6%。埋深10~50 m的砂性土承载力普遍较高,可优先作为多层、高层建筑物复合地基或桩基的桩端持力层;埋深小于10 m的土体局部存在工程性质较差的填土、液化砂土,不宜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局部地区存在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加以重视;夏垫活动断裂发育地区不适宜工程建设,若线性工程开发利用无法规避此区域,采取措施缓解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对工程安全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交迭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对该区规划建设和港口防潮堤高程构成了威胁,因此,全面了解该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尤其是掌握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极其重要。前人在不同时段内应用GPS和水准测量方法对该区局部地段地面沉降开展了相应研究,但未对全区地面沉降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尚不能有效支撑区域规划建设及地面沉降防控管理。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PSInSAR遥感技术分析了该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其变化状况,并与水准测量成果进行了对比。认为多年来该区地面沉降现象明显,超过75%的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在寿光-广饶交界处、寿光-滨海开发区北部、寿光城区西北部和昌邑-滨海开发区北部等存在多个显著片区,且多年变化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区内存在16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9~168 mm/a,沉降速率超过40 mm/a的占比达到62%以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该区地面沉降受区域构造、地层结构、地下水开采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影响,其中地下水开采是区域地面沉降发生的主致因素,地面荷载加强了局部地段的不均匀沉降程度,区域构造和地层结构为地面沉降发育和加剧提供了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5.
雄安新区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支撑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编制,2017年6月至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雄安新区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典型示范区为例,探索了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雄安新区全区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建设场地稳定性较好,稳定场地和基本稳定场地占89.5%;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好,全区均适宜或较适宜工程建设,平均深度15~20 m、35~45 m、55~70 m的3段地层土体承载力普遍较高,可优先作为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复合地基或桩基的桩端持力层;雄安新区起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建议将70 m以浅地下空间分3层进行规模化开发利用,充分开发利用30 m以浅的浅层地下空间,适度开发利用30~50 m次深层地下空间,超前规划利用50~70 m深层地下空间;建议加强地下空间开发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统筹协调。局部存在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软弱土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由于其系统结构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土地沙化严重, 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植物-土壤水分关系作为土地沙化区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二者的转化过程对于了解植物吸水模式、确定生态修复的首选植物种非常关键。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北部为例, 基于雨季的大气降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 分析了主要植物的吸水层位、生态位宽度和水分竞争关系。结果表明, 柠条以吸收80~100 cm深度土壤水为主, 吸水比例最大可达87.7%, 油菜花以吸收0~20 cm深度土壤水为主, 吸水比例最大可达82.3%, 狼针的吸水层位与土壤含水率有关, 在含水率较高的深度吸水比例更大, 栉叶蒿的吸水深度较为均衡, 各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较大, 但部分植物间存在较强的水分竞争关系。本研究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区的植物水源来源识别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将遥感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根据野外调查点中砂性土和黏性土在遥感影像上的反射光谱特征解译了潮白河中游冲积平原浅层沉积体的分布格局,利用钻孔岩芯验证了遥感解译结果,并综合面上和垂向规律分析了研究区的宏观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早期中低空间分辨率Landsat TM影像数据在识别地表岩性时效果较好,在B7(R),B4(G),B1(B)波段组合下砂性土与黏性土色调差异明显,颜色饱和度可以反映同种岩性粒度上的变化;利用钻孔浅层岩芯对遥感解译结果进行验证,两者基本一致;研究区表层沉积体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右堤外河漫滩、现代河床、左堤外河漫滩、古河道和泛滥洼地5个沉积体,其中古河道发育深度浅,以透镜体形式存在,河床及其两侧河漫滩、河漫洼地在20 m以浅继承性发育,各沉积体随着河流的摆动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岩性光谱特征的雄安新区地面古河道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安新区地面古河道与河漫滩岩性分别以砂土和黏性土为主,两种岩性所含矿物成分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不同。将地表岩性调查与光谱采集分析相结合,捕捉了这两种岩性在遥感影像中反射光谱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古河道,并利用钻孔数据加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表层砂土和黏性土在TM影像B5波段的DN值差值最大,该波段可作为识别河道砂体的必选波段;综合考虑波段信息量、波段之间信息重复程度,R(4)G(5)B(1)组合下河道砂体的形迹清晰可辨;钻孔数据与遥感解译结果吻合,岩心揭露的古河道发育深度在3.2~8.7 m之间;研究区古河道总体较发育,河道宽度多在0.5~2.0 km之间,多处分叉和汇聚后呈辫状河形态,河网密度约0.26 km/km~2;钻孔剖面显示河道地势高于河漫滩,属条状高地型古河道,河道有"游荡"痕迹;古河道的发育位置控制着区内居民地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