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日本各建筑公司和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建筑物减震技术开发工作进入高潮。中部大学研究出用粘性体吸收晃动的建筑方法;户田建筑公司与三菱炼钢公司共同研制了节能型减震装置。目前,超高层建筑已不仅限于办公大楼,就连公寓大楼也是超高层的,因而如何减小地震时产生的晃动成了重大的课题。由于岸线开发扩展为全国规模,减震技术作为地基液化对策也是很必要的。因此,一些部门相继在研究所内设置振动实验室。中部大学研制出新减震建筑方法中部大学(爱知县春日井市)工程系副教授塜越勇等研究出了让沥青等“粘性体”吸收地震动能量并把建筑物的晃动控制在地表的十分之一以下的新减震建筑法模型。这一方法称作“粘性减震建筑法”,也可应用于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2.
日本研制出利用特殊钢材的减震系统日本大成建设公司研制出适应大、中地震的新的减震系统,其结构是把比普通钢材容易弯曲的特殊钢材加进柱子中。地震发生时由这种特殊钢材吸收晃动并抑制其它柱子的晃动。如果在柱和梁的结合部装上特殊钢材就可使已经老化了的大楼也能具有...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的减震技术和免震技术阪神大震灾破坏了医院和市政府等紧急时刻必要的设施,这大概就是没有建造即使在烈度7(日本气象厅标度)的大地震袭击下,,也不会倒坏的建筑物的缘故。目前,除建造可承受地震晃动的坚固建筑物的抗震技术之外,吸收和弱化建筑物的地震力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昭和壳牌石油公司把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三维减震系统引入该公司的电子计算机房。该三维减震系统是由负责城市开发咨询的开发设计公司研制的,可抵御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地震晃动。这是这种新减震系统自去年开发设计公司商品化生产以来,首次用于大型电子计算机房。目前,减震系统已进入日本这家石油公司南大井大楼的电子计算机房。该计算机房底面  相似文献   

5.
去年土耳其、希腊、墨西哥和中国台湾发生的大地震再次表明 ,构筑减震建筑对于减少地震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正在实验的一种减震装置能使地震峰值加速度降低一半 ,从而大大降低地震的破坏力。该大学的民用工程师们正在实验的一种减震装置叫电磁减震器。它由三块平行的金属板类似三明治那样构成 ,外层的两块金属板之间的一块金属板就在另外两块金属板之间来回滑动。建筑的每一层楼都装有传感器 ,以测量振动发生时建筑物晃动的情况。传感器再把测得的数据立即传输给电脑 ,电脑就会通过计算告诉应该接通建筑物哪一部位…  相似文献   

6.
日本熊谷组建筑公司与日本成型混凝土公司(总公司在东京,社长江崎,拥有资金12亿日元)共同开发研制出把减震装置放入用于楼房间壁的预制混凝土构件(PC)内部的“减震墙”。这种减震墙可使地震和台风时的楼房晃动减少一半。因为是与预制混凝土构件一起制造的,所以,可以大量生产,安装费用也不超过总工程费用的1%。今后这种减震墙将应用于熊谷组公司承接的楼房建设中。这种减震装置为板状,其安装方式是把装在墙壁上方的铁板夹起来。由于铁板是用螺栓与墙壁和钢筋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建筑物各部  相似文献   

7.
日本大林组建筑公司(总经理津室隆夫)4月22日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世界第一个可以适应微小振动乃至关东大地震级各种振动的“绝对减震系统”。即使遭受到烈度为5(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100伽)的地震的袭击,也能把晃动控制在5伽左右,使建筑内直立着的单根香烟不倒。就普通的建筑物而言,一旦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8.
零讯     
日本建立减震技术实验楼清水建筑公司以开发面向超高层楼房的减振装置和防止松软地基液化的新技术为目标,在东京江东区的技术研究所内建立了一幢实验楼。该实验楼内装有可产生各种振动的装置,以收集楼房晃动的数据。另外,还利用离心力制作了与承受土压力的地下状态相同的地基,并给以造成地基液化的振动,对地基的情况进行观测。实验楼为7层,高层部为减振实验楼,低层部为离心力实验楼。减振实验楼内装有可产生烈度4(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晃动的起振机和可使建筑物向楼房晃动相反方向晃动来抑制晃动的减振装置。建立该实验楼的目的是为了再现楼房各种晃动的情况,以开发节能型减振装置和面向超过1000米的超高层楼房的装  相似文献   

9.
为使电子计算机等免遭大地震的破坏,日本大成建设公司开始采用制止地震动在建筑物主体中传播的新减震施工法。该施工法采用的减震方式是给支撑大楼重量的支柱穿上摩擦小的合成树脂“鞋”,使其在不锈钢板上象溜冰一样滑动,来防止振动的传播。据说,与以往的减震施工法相比,新减震施工法的突出特点是,越是在发生强烈地震时越能发挥其效果,它能将大楼的晃动由过去的1/3减少到1/5。第一个采用这种新减震施工法的钢筋混凝土的4层大楼正在横滨市户塚区大成建设公司技术研究所院内施工,预计1988年6月底竣工。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一家公司最近开发出通过计算机立体绘图(CG)和加载力等的数值图像模拟地震时建筑物框架活动的系统。该系统除了可在计算机屏幕上用动画的形式确定地震微妙晃动与建筑物框架的关系外,还可在建筑物任何部位获得外力、变形程度和移动加速度等设计者所需的测定数据。此外,这一系统还可用于有效处理高大、特殊建筑物的庞大构造信息、开  相似文献   

11.
日本鹿岛建筑公司研制出了可在地震时自动调节柱和梁的刚性,而避开建筑物共振的减震装置。该装置称为“AVS(Active variablestiffening——可变刚性)减震系统”,并已首次应用于建在该公司技术研究所西调布实验场(东京都调布市)一角的“新大型振动台控制楼”。AVS 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①检测地震的计测传感器;②判别地震性质的地震动分析器;③选择建筑物刚性的控制用计算机;④使  相似文献   

12.
日本竹中工程公司、东急建筑公司与日本大学建筑系教授石丸辰治领导的研究室合作,开发出对提高建筑物居住性和大地震对策都有效的减震结构。减震结构需要在屋顶设置减震用的重物,但新开发的减震结构是把最上层居住部分作为“重物”利用,由于比以往铁板等专用重物增加了重量,所以提高了减控效果,还可有效地利用建筑物的空间。据说该结构除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高径比橡胶基底隔震储罐的频率特征,探讨储罐隔震体系3种不同振动频率随支座隔震频率变化规律.分析在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激励下,隔震体系各振型组分对地震响应(基底剪力、支座位移和晃动波高)的影响,以及响应峰值随支座隔震频率和阻尼比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基底剪力峰值与场地地震波频谱特性密切相关.支座隔震频率不能完全反映减震机理的实质,隔震振型频率是影响基底剪力的重要参数.在软弱场地上隔震储罐的减震效率低,有效隔震频率范围窄.晃动波高峰值是储罐自振特性和地震波频谱特性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隔震系统设计时需特别考虑晃动波高增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土-结构体系地震记录的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减震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简化的SSI模型,通过系统辨识确定模型参数。将上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的SSI减震效应分解为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同时还提出由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单独降低结构响应的方法。将2011年东北地震太平洋沿岸期间两栋中层建筑用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建筑物结构响应进入非弹性范围时,惯性相互作用的减震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5.
日本清水建设公司开发出可对地震引起的液化进行三维模拟的系统。液化是发生烈度大于5(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编注)的大地震时地面出现液体性状、建筑物等倒塌的现象。该系统可用大型计算机分析晃动发生时土地的微细动态,算出液化对建筑物的影响。也能估算液化对策所需的设施费用。该公司将以预定在填筑地上建设的建筑物为主要对象应用上述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6.
垫层桩基对上部结构减震的有效性已为1960年智利的强烈地震所证实。国内外对这一工程课题的研究多限于中间垫层对桩基或刚性建筑的减震作用。本文通过对使用中间垫层桩基的非刚性建筑物模型的正交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垫层桩基在强烈地震时对桩及上部结构具有明显减震作用的结果。文中并探讨了中间垫层对桩基和上部结构的减震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张立维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637-1642
高层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倒塌状况,严重影响人身安全,因此高层建筑物地震安全防护距离的预测至关重要。设计以基础数据库为核心的高层建筑物地震安全防护距离预测系统,通过高层建筑物基本信息系统采集高层建筑物高度、宽度、结构类型等基本数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到震害数据库系统中;地震危害模型分析系统依据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这些建筑物基本信息,分析地震危险性后,通过研究地震时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水平、底部及顶部先接触地面三种落地状态情况下,计算得到薄弱层和薄弱层上部结构高度的安全防护距离。实验验证在人工地震波作用下,利用该预测系统可有效获取实验小区高层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界定示意图,且其能够准确分析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物晃动时"飞石"安全距离,以及三种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物地震安全防护距离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范围,其预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一家建筑公司1992年1月9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了复合减震建筑方法,即把用于发生频率高的小地震的积层橡胶重新安装在过去用于大地震的减震装置上。当发生小地震时,主要是易在水平方向上变形的下部的积层橡胶发挥作用;当发生大地震时,则是过去的减震装置部分起作用。据说,采用这种复合减震装置在烈度为4的地震中,成功地将传给建筑物的振动控制在原有减震装置的约二分之一左  相似文献   

19.
日本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日本软地基的改良技术,用于建筑物的各种减震技术以及日本开展研究的现状,为我国防灾和建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采用质量调谐减震控制技术对厂房结构进行减震控制的方法。利用屋盖系统作为附加质量,屋盖支座采用夹层橡胶隔震垫,建立了厂房-TMD系统模型,并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多种地震动激励下的计算分析,探讨了厂房-TMD减震体系减震效果的参数影响及减震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质量调谐减震技术对单层工业厂房进行减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