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80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Cd在胶州湾水域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以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胶州湾水域,1年中Cd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0~0.48 μg/L,都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00 μg/L),整个胶州湾水域水质没有受到任何Cd的污染.在胶州湾水域只有1个来源:是湾口外的水域,整个胶州湾水域的Cd表层水平分布展示了海流输送Cd到胶州湾的湾口外、湾口以及湾口内的水域.海流的输入Cd的质量浓度为0.00~0.48 μg/L,胶州湾水域Cd的环境本底值为0.00~0.48 μg/L.Cd垂直分布展示了:在春、夏、秋季,Cd的表、底层都相近;Cd表层、底层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都形成了春、夏、秋季的一个峰值曲线.Cd底层水平分布展示了:在6、7、9和10月,Cd的底层质量浓度都是湾外高,湾内低.而且,在海流输送Cd的过程中,沿着海流进入了胶州湾水域的路径,Cd的表层质量浓度比底层质量浓度高,在海洋输送的路径周围水域,Cd的表层质量浓度一直都比底层质量浓度低.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5年4月、7月和10月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研究和分析胶州湾重金属汞的水质、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来源。结果表明:汞在胶州湾水体中的含量范围为:0.029~4.950μg/L,符合一类到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4月,在胶州湾整个湾内水域受到汞的污染,在湾的东部和北部近岸水域受到汞的严重污染,7月,受到汞的污染较重,在10月,受到汞的轻微污染。胶州湾汞含量只有一个来源:是由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的河流输送的,而且输送的汞浓度都非常高。汞表、底层分布的时空变化和垂直分布都表明了汞迅速沉降的重力特性,证实了汞的水域迁移过程和水域迁移机制。在胶州湾的整个湾内水域,受到汞的污染程度是由河流输送汞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2-04、06、07和10月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探讨和研究胶州湾重金属Hg的水质、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来源.结果表明:Hg在胶州湾水体中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06~0.049 μg/L,在胶州湾整个水域,没有受到Hg的污染.在胶州湾西南沿岸水域,地表径流直接输送Hg入海,其质量浓度都非常低;在胶州湾东部沿岸水域,河流输送Hg入海,其质量浓度相对较高.Hg的表、底层水平分布证实了Hg的水域迁移过程和水域迁移机制.Hg质量浓度的垂直分布展示了胶州湾表层水质受到陆地地表径流输送Hg的影响,而胶州湾底层水质受到累计沉降的效应.通过胶州湾Hg的时空分布,发现控制Hg的排放得到实施,输入胶州湾水域的Hg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6年4、7和10月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通过对有机农药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来源和季节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CH含量在整个胶州湾水域都非常低,在这1 a中都〈0.100μg/L,在胶州湾水域HCH含量都优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在HCH含量方面更加清洁;水体中HCH的表层含量已经没有季节变化,这...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8年4月、7月和10月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通过有机农药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来源和季节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CH含量在这一年中都非常低0.018 8~0.209 5μg/L,水质在HCH含量方面更加清洁。而且,水体中HCH已经没有季节的变化了。HCH的水平分布表明:胶州湾水体中的HCH既有地表径流直接输入又有河流输入,HCH来源是面来源,来源于陆地。HCH的垂直分布表明:HCH的表、底层含量相接近。而且HCH表层含量几乎都是低于其对应的底层,同时,水体中表层与底层HCH的水平分布趋势一致。在HCH水域迁移过程中,整个海湾的HCH含量最大值大于或者小于0.100μg/L决定着表、底层HCH的含量变化及水平分布的一致性。通过环境本底值的结构模型,计算得到胶州湾水域HCH的基础本底值为0.018 8μg/L,陆地径流的输入量为0.00~0.190 7μg/L,海流的输入量为0.000μg/L,环境本底值为0.018 8~0.209 5μg/L。揭示了HCH从陆地到海底的过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虽然HCH含量已经变化得越来越低,可是HCH含量却一直存在着。HCH从陆地到海底一直存在于水体中,可以随时沿着食物链在迁移和富集,时刻对人类身体和生活环境造成了威胁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1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As(砷)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As在胶州湾水体中的表层质量浓度范围为1.00~2.70μg/L,底层质量浓度范围为1.00~2.40μg/L。在一年中,胶州湾整个水域都未受到As的污染。在胶州湾水域,As的质量浓度来源于河流的输送,其质量浓度小于2.70μg/L。在陆地迁移过程中,在胶州湾周边地区的土壤、水体没有受到As的污染,进而使得胶州湾周边河流的As质量浓度也非常的低。在水域迁移过程中,在胶州湾,As的表、底层质量浓度都相近。在时间尺度上,夏季胶州湾的表层水体中As的质量浓度几乎都高于春季。而在整个湾内底层水体中,春季和夏季的As底层质量浓度都没有高低可分的。在空间尺度上,在海泊河的入海口的近岸水域,As在底层质量浓度中比较高。而在湾口的近岸水域,As在表层质量浓度比较高。这揭示河流的输送能力决定了底层质量浓度的分布和表、底层的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分布及迁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有机农药六六六(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年中,胶州湾水域夏季HCH的污染严重,而春、秋季污染较轻。在时空分布上,春、夏、秋季整个胶州湾水域的HCH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属于面污染源。HCH的表、底层含量都相近,水体的垂直分布均匀。整个胶州湾水域,春季HCH含量增加,夏季迭到高峰5.393~12.480μg/L,秋季降低到低值0.073~0.685μg/L,这与胶州湾的入湾河流的流量变化相一致。因此认为,农药HCH的使用导致胶州湾水域HCH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2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砷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砷在胶州湾水体中的表层含量范围为0.22~2.80μg/L,底层含量范围为0.84~4.48μg/L。通过水域水平分布的判断就能够确定从陆地向水域是否输送物质,以及输送的方式。在陆地迁移过程中,雨季决定了胶州湾水体中砷的含量变化。在水域迁移过程中,胶州湾水域无论有没有砷的来源,在湾中心都会形成砷的底层高含量区。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5年4、7和10月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通过对有机农药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来源和季节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HCH含量在整个胶州湾水域都非常低,在这1a中都<0.150/μg/L.通过HCH表、底层含量变化,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证明了作者提出的HCH的水域迁移过程.因此,在4、7和10月,土壤中残留的H...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铬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胶州湾水城铬污染较轻,大部分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到夏季没有受到污染。在时空分布上,春季,铬污染形成了明显的梯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从112.3μg/L降低到0.2μg/L。夏季,铬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表层水体铬的含量较低,范围在0.10~1.40μg/L之间波动。因此认为,1979年整个胶州湾水域的重金属铬属于面污染源。而且,当铬进入胶州湾海域后,很快吸附在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上,并被水流较快地带离胶州湾水城,几乎没有在胶州湾水域表、底层留下污染痕迹。  相似文献   

11.
陈豫  艾鸿  赵慧娟  杨丹枫  杨东方 《海洋科学》2015,39(12):112-117
根据1985~198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有机农药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含量大小、年份变化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985~1989年期间,水体中HCH的含量全部低于一类海水的水质标准,保持着一类海水水质。在HCH含量方面,在胶州湾整个水域,水质非常的清洁。HCH在胶州湾水体中的含量是很低的0.2095μg/L,就出现了胶州湾水体中HCH含量在年份的变化是振荡的变化,其变化范围为:0.002~0.2095μg/L。而且在一年中季节变化就没有了。然而,水体中HCH的低含量却是长期存在的,很难从环境中消失。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春、夏季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1981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机农药六六六(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胶州湾水域在夏季HCH的污染较重,而春季较轻.在时间分布上,在整个胶州湾夏季的表层和底层水体中的HCH含量几乎都高于春季.在空间分布上,胶州湾的东北部水域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的入海口,为湾的东北部近岸水域提供了河流输送的HCH.因此认为,污染源是面污染源,由入湾河流形成的.通过HCH的陆地迁移过程和水域迁移过程的分析发现,HCH的表层含量高,经沉降,HCH的底层含量就高,而且,HCH入海后沉降较快.根据HCH的表、底层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提出了在春、夏季的HCH在胶州湾水域迁移过程的模型框图,表明了HCH的运动轨迹,清楚的展现了HCH在春、夏季的表、底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石油烃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997~2004年胶州湾海域石油烃的含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几年胶州湾的石油烃浓度变化范围为0.03~430.00 μg/L,平均值为44.56 μg/L,其中82%属于二类以上海水.湾东部和东北部污染较重的区域石油烃的浓度较高.总体来看,1997~2004年之间,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变化不大,变化范围为28.52~50.94 μg/L,只有2003年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超过了50 μg/L.胶州湾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大致为8月份最高,其次是春季,最小的是秋季.石油烃与其它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石油烃与DIN和DIP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说明两者可能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79—1984年(缺少1980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HCH)的垂直分布,提出了六六六的水域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此过程出现3个阶段:从污染源把六六六输出到胶州湾水域、把六六六输入到胶州湾水域的表层、六六六从表层沉降到底层。在胶州湾,六六六的垂直分布按照时空分布来划分区域。在时间尺度上,一年中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在空间尺度上,把胶州湾水域分为3部分水域:湾内、湾口和湾外。通过不同的时空区域六六六的垂直分布,进一步提出了六六六的水域迁移机制,阐明了六六六垂直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重金属Cd在胶州湾水域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胶州湾水域,水质没有受到任何Cd的污染。在胶州湾和湾口水域只有两个Cd的来源。一个是来源于地壳岩石风化,通过陆地径流把重金属Cd注入胶州湾水域;另一个是来源于海底,经过海洋水流的作用把重金属Cd注入湾口水域。作者提出了重金属在水域的环境本底值结构:基础本底值、陆地径流的输入量和海洋水流的输入量,并且应用于胶州湾水域。作者认为在来源的迁移过程中,有陆地来源迁移和海底来源迁移。根据杨东方的水域迁移过程研究,陆地径流决定了Cd的表、底层质量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同安湾叶绿素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8年2月、5月、8月、11月对同安湾叶绿素a含量的调查,分析了同安湾叶绿素a的季节分布,并估算了初级生产力C的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春季的叶绿素a含量为全年最高,范围为2.68 μg/L~16.24 μg/L,平均值为7.22 μg/L,初级生产力C平均为4286.4mg/m2.d;夏季叶绿素a含量为1.03μg/L~5.40 μg/L,平均值为.3.34 μg/L;秋季叶绿素a含量为0.36 μg/L~1.50 μg/L,平均值为0.87μg/L,初级生产力C平均为32.84mg/mg.d;冬季叶绿素a含量为1.11μg/L~2.21μg/L,平均值为1.56 μg/L.本文还将此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以胶州湾海泊河口和李村河口为对象,研究了其沉积物中的汞向海水的释放.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沉积物汞向海水释放,平衡时海泊河口和李村河口沉积物汞的释放量分别为 0.070 5 ~ 0.117 μg/g 和 0.056 5 ~ 0.093 5 μg/g;汞的释放通量在前 2 h 最大,随后逐渐减小,通量与温度呈指数正相关.通过对汞释放的热力学分析,汞释放的反应热大于零,分别为 9.92 kJ·mol-1 和 9.98 kJ·mol-1,说明汞的释放是一个吸热过程;汞的释放是一个熵增过程;两个实验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分别为 2.34 ~ 3.22 kJ·mol-1和 1.19 ~ 2.20 kJ·mol-1,而且温度越高,ΔG0 越小,越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8.
李玉  俞志明  宋秀贤 《海洋科学》2009,33(11):55-59
2003年5月至2004年2月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根据海洋监测规范对采集水样的pH值、DO、COD、石油、重金属等化学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5月胶州湾海域DO,COD,石油和Cu,Zn,Pb,Cd,总Hg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6.63,1.51,0.038和2.58,24.86,1.05,0.096,0.043 μg/L;2003年8月DO,COD,石油和Cu,Zn,Pb,Cd,总Hg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61,1.27,0.026和3.9,20.5,0.77,0.13,0.041 μg/L;2003年11月DO,COD,石油和Cu,Zn,Pb,Cd,总Hg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7.27,1.86,0.016和4.02,16.55,0.63,0.093,0.06 μg/L;2004年2月DO,COD,石油和Cu,Zn,Pb,Cd,总Hg的平均值分别为:10.1,2.38,0.011和3.45,18.18,0.64.0.16,0.051 μg/L.海泊河口和黄岛轮渡水质已接近重污染;重金属Pb和Zn在部分海区受到轻度污杂;有机物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潮间带区海水中的汞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年秋对胶州湾潮间带海水中的水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日益增加的工业排污虽然对沿岸海水水质影响不大,但对潮间带的水质影响较大,往往造成局部区间水质超标好几倍(如总汞含量最高者为1.830μg╱L),致使该区受到污染,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和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甾醇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渤海湾和胶州湾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表明,所测定的8种甾醇类化合物在两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和分布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其含量为0~4.303 μg/g,渤海湾甾醇总含量为0.287~18.579μg/g,高于胶州湾0.084~10.584 μg/g.8种化合物中只有谷甾醇在全部样品中检出,而粪便甾醇仅存在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和有生活污水输入的近岸区域.而代表陆源高等植物来源的特征甾醇化合物豆甾醇和谷甾醇则在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分布较高.另外,根据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甾醇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和分布特征,可以很好地指示河流输入以及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对近岸海区的污染状况,从而可以作为近岸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