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堡金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控型矿体为辅,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详细的野外填图和研究表明,构造是其最主要的控矿要素之一。泥堡金矿区构造类型以断层和褶皱为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矿床受区域性的北东东向潘家庄断裂控制,但矿体主要受次一级的断层和褶皱控制,其中枢纽北东东向二龙抢宝背斜与北西向背斜叠加形成的穹窿构造是层控型金矿体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断控型金矿体主要受控于F_1逆断层,逆冲断层+上盘牵引背斜构造是泥堡金矿最典型的构造控矿组合样式。印支期造山挤压奠定了矿区北东东向的总体构造格架,燕山期叠加了北西向构造。F_1虽总体表现为逆断层性质,但在燕山晚期叠加了正滑运动,并形成了张性空间,有利于的成矿流体运移和金沉淀。根据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提出F_1北部的次级断层F_(1-1)及其上盘牵引背斜为金矿有利的找矿靶区,有待今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2.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对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和构造控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矿区构造线主要分为近NS向、NW向和NE向3组,其中NW向构造线控制了矿区的构造格架。构造变形主要经历了同生期裂陷、造山期挤压、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和岩石圈伸展等4个阶段。盆地裂陷期间(D2-T2)形成的同生断层为后续的构造活动提供了最初的构造薄弱面,并成为主要的热液通道;造山期挤压期间(T3)形成了矿区最为明显的近NS向和NW向大型倒转褶皱和逆冲断层以及配套的NE向右旋走滑断层;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期间(J1)形成走向NE的叠加褶皱,并在F2-F3"X"型断裂系上形成近EW向的拉张区,矿质沿着拉张的空间沉淀就位;燕山期(J2-K)岩石圈伸展,形成小规模的近水平逆断层。上述4个主要构造变形阶段与右江盆地的裂陷-闭合-坍塌的发展演化历史相吻合,成矿发生在由挤压向拉张过渡的构造体制转换阶段。造山期逆冲作用形成的构造闭圈和后碰撞造山期间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张性构造环境是矿质得以大量聚集、沉淀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构造成矿作用是锦丰(烂泥沟)金矿单一矿体垂向延深1000m以上的主要制约因素。构造成矿的观点将为在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带的深部找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滇西哀牢山老王寨金矿床控矿构造样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闯  杨立强  赵凯  刘江涛  李坡 《岩石学报》2012,28(12):4109-4124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带,老王寨金矿床是该矿带中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该矿床中金矿化的产出受NW向九甲-安定断裂和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联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老王寨-营盘山背斜两翼NW-NWW向层间接触带或脉岩与地层交界面等构造薄弱部位的左行剪切逆断裂带中。成矿前,区域NNE-S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导致轴向NWW的老王寨-营盘山背斜形成,背斜形成晚期在其两翼形成NW-NWW向的次级断裂。成矿作用过程中,在NEE-SWW向挤压构造背景下,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的转折端和两翼呈背驮式叠瓦状排列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为有利容矿空间。之后,构造体制转变为近SN向挤压,形成少量NE向左行剪切断裂,对已有NW向矿体略有破坏。走滑断裂是哀牢山造山带最具特色的构造型式,也是区域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样式,在老王寨金矿床主要体现为控制金矿化产出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大规模发育于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构造的两翼,对应于区域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晚期,印度与欧亚大陆斜碰撞导致的区域大规模走滑断层最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4.
新疆若羌县大青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青山金矿是产于石炭系炭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条带状构造是该地区石英脉型金矿的主要找矿标志之一,也是多期次成矿的表现形式.构造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具强隔水性特征的炭质板岩中的劈理构造是重要的运矿构造,晚于劈理、倾角小于劈理的北东东向逆断层是矿床的容矿构造.脉动式构造运动促成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形成条带状石英脉矿体.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著名的VHMS矿床之一,前人曾进行过详细的矿床模型研究。对于矿床下部脉状矿体大致呈层状平行于上部块状矿体的地质现象,前人曾提出"层状矿席+层控网脉状矿带"等模式。文章通过对呷村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后认为,呷村矿床在印支期形成之后,遭受到燕山期弧-陆碰撞造山的强烈改造,导致矿区地层直立并倒转,并在能干性弱的流纹质火山岩中普遍发生层内韧性剪切变形,使原先近于垂直层状矿体和喷气沉积岩的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被构造置换为紧闭褶皱状、无根褶皱状、透镜体状,并近于平行于上部层状矿体。构造恢复表明,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原始三维形态为不整合的筒状或漏斗状,与上部层状矿体组成典型的"下筒上层"的"双层结构"。根据脉状-网脉状矿体和层状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呷村VHMS矿床的双通道夹卤水池的矿床模型。该模型对矿区外围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厂河矽卡岩型铜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构造带保山地块北部,其展布受地层与褶皱-断层构造系统共同控制。本文对矿区地表外围以及深部坑道出露的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构造变形作用过程,总结构造成矿/控矿规律。研究表明,矿区至少经历五期构造变形过程:第一期SN向正断层为先存导矿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基本空间分布;第二期SN向纵弯褶皱及NE、NW向共轭断层,是成矿期控矿构造,直接控制了成矿流体贯入和聚集沉淀;第三期为NE-SW向断褶带,区域挤压隆升,矿体被改造并抬升至浅部;第四期NW向褶皱与第二期褶皱横跨叠加,形成穹窿构造;第五期为NW向阶梯式左行正断层,破坏矿体连续性。成矿过程中,硅钙面为后生矿床层状就位提供赋存条件,断层是矿液运移聚集的重要通道,背斜核部及西翼是矿体主要容矿空间,断层泥、泥岩层、断层上盘及辉绿岩等不透水层共同组成矿液圈闭。  相似文献   

7.
金山金矿产于赣东北断裂带的次级剪切带中,其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变质作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矿区金矿体的地质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的分析,认为金山金矿成矿期经历了两期韧性剪切作用,即早期由NNW向SSE的韧性推覆剪切,晚期沿NE方向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分别形成NW向超糜棱岩型矿体和NE方向石英脉型矿体,两期韧剪变形均发生在新元古代,对应于江南造山带在碰撞造山阶段和后造山伸展阶段的动力变质事件。成矿后,矿区先受到NW向的挤压应力场作用,形成NE走向的逆断层、NW走向的张性断层以及SN走向的左行压扭断层,之后转为NW向的拉张应力场,形成NE走向的正断层。金山金矿床的构造变形特征指示了赣东北断裂带活动的阶段性,赣东北地区在晋宁期经历了两期构造-岩浆-变质事件;加里东-印支期构造活动比较弱;燕山期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引起赣东北断裂带的再次活动。  相似文献   

8.
地震勘探资料对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赋存层位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东吴不整合面和广西不整合面显示良好。该地区卡林型金矿主要受冲断褶皱构造的控制。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卡林型金矿在冲断褶皱构造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即断层控制型金矿和断层伴生型金矿。在断层控制型金矿床中,断层 “上陡下缓”,为低角度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常发育不对称背斜构造,断层向下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大厂层”凝灰岩和东吴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间滑脱,金矿体产于低角度逆冲断层中,在浅部为脉状矿体,在深部渐变为缓斜穿层矿体。断层伴生型金矿床发育于由高角度断层引起的层间滑动带,呈似层状。印支晚期华南古特提斯洋的相继闭合是形成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主要冲断褶皱构造的主控因素。地震勘探资料揭示,黔西南中部还存在与已经发现卡林型金矿的冲断褶皱构造带类似的构造,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
河北金厂峪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厂峪金矿是我国华北板块北缘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产在晚太古宙褶皱绿岩带中,矿石类型主要包括含金钠长石脉和含金石英脉两种.控矿构造研究表明,在两期区域性褶皱作用下,形成的金厂峪复背斜及与之相关的北北东向挤压片理化带是金厂峪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在片理化和蚀变过程中围岩斜长角闪岩的Fe2O3、CaO、MgO等成分被明显带出,...  相似文献   

10.
挤压断裂构造样式地震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挤压构造的动力学为板块与板块碰撞形成造山带,在造山带一侧或造山带内部形成挤压型盆地,这些盆地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叠瓦逆冲、复合逆冲、多层次滑脱逆冲、多产状逆冲断裂构造组合。文中对与挤压逆冲有关的褶皱构造样式——断弯、断展、断滑褶皱构造进行了描述,指出在加强非背斜构造样式勘探的同时,也应加强背斜构造样式的勘探。油气资料显示80%~90%的油气生产来自背斜构造样式的油气田,面积大、幅度高的挤压构造是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白乃庙金矿断裂构造控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乃庙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组成,并受断裂及其破碎带控制,研究了白乃庙金矿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断裂构造趋势面与找矿及矿体在断裂中的富集规律,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交接部位。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是多种地质因素的复合,赋矿地层为多期变质变形的上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岩系;控矿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的斜网格状断裂系统,多期的构造—热事件使Au元素多次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天水花石山金矿床是甘肃东南部地区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本文通过该地区地质找矿成果,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特征、控矿因素等,认为金矿体主要分布于NW向构造带中。矿区近EW向、NW向区域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NW向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也是控制矿体的分布及规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矿床成因类型,提出了该类金矿床地质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河南嵩县东湾金矿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矿体形态呈脉状或透镜状.矿石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和蜂窝状等.围岩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成矿阶段可分为4段:(1)硅化(黄铁矿)阶段;(2)石英-粗粒黄铁矿阶段;(3)石英-细粒黄铁矿阶段;(4)碳酸盐铅锌阶段.各阶段自然金矿物生成顺序是: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硫盐矿物.文中利用构造叠加晕原理,建立了河南嵩县东湾金矿构造叠加晕模式,并利用该模式对东湾金矿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新疆康古尔金矿床时空四维结构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矿床时空四维结构模型是对矿床(体)与诸主要控矿因素时空配置关系的描述,它基于从时间演化的角度来考察矿体(体)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诸控矿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构关系,它是矿床模型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康古尔金矿床中矿体的形态空间展布及控矿构造型式、成矿阶段、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提出火山岩、韧性挤压变形带、同构造花岗岩体、晚期韧-脆性正断剪切带是矿床金成矿的四个重要  相似文献   

16.
红石山南金矿位于阿木乌苏-鹰嘴红山金、锑、铁、钨Ⅳ级成矿带中段南部,赋存于长城系古硐井岩群下岩性组,内部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发育.发育两条规模较大的含金构造蚀变带,金矿(化)体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斜列式排列.通过对红石山南金矿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成因,经类比金矿类型属“卡林”型.在综合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区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铜官山矿田金矿床类型和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官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铜矿田和铜产地之一,近年来又相继发现了一批金矿床,属于与铜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共生金矿床,主要有铁帽型和硫化物型。本文主要阐述金矿床的类型、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认为该区硫铁矿亚型和铁帽亚型金矿床均属于与燕山期中性-中酸性侵入岩具有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只是氧化、剥蚀与保存条件不同而以不同类型出露。金矿体的产状严格受铜官山倒转背斜不同部位地层岩石的产状及其层间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东峰顶金矿主要赋存于近SN向断裂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物(黄铁矿)-石英金矿石、褐铁矿-石英金矿石、褐铁矿金矿石等,矿石氧化率达86.2%,氧化矿石含金量高,以中粗粒表生自然金为主。成矿分原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原生热液成矿期具多阶段性,表生成矿期使金进一步富集。包裹体、铅和硫同位素、原生金成色以及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等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可能混有地下热卤水,是一种低盐度、中低密度的流体,成矿物质来自于基底老变质岩(矿源层),成矿温度在148℃~395℃之间,矿床形成距今年龄值约100Ma左右,属中温、中深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床形成过程为:矿源层中金的活化-热液中金的迁移、沉淀-表生作用下金的再富集。  相似文献   

19.
董汉文 《地质与勘探》2011,47(2):135-142
邓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内,矿区内出露地层以太古界胶东群和古元古界荆山群为主.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并较为发育,矿脉主要受其控制,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矿区内控矿断裂为与金牛山断裂同期的次级断裂.通过分析断裂构造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可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初步认为成矿期的主压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