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河断流对河口海域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知1972年出现自然断流现象以来,断流现象频繁发生,时至1997年更是断流13次226d,严重影响了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本文依据有关文献资料及河口海域鱼类多样性的特点;分析了黄河断流对河口海域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河干流长5464km,流域面积752443km2,流经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贫乏。20世纪50、60年代以前,由于人口较少,经济处于低水平运转的时代,水资源尚能满足沿黄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水的供需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下游断流日趋严重,成为制约沿黄流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黄河水资源问题不但给中、下游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多危害,而且危及河口及其邻近海区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环境和资源得不到协调发展。由于以前黄河口区的治理与开发很少考虑到黄河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对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因而给该区今后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陆地和海洋是通过大江、大河联系起来的统一有机体,但世界上因只顾治河、不顾海洋而贻害无穷者不乏其例。黄河是一条水少、沙多,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的河流,其水资源利用率高达60%左右,为世界大河之最。大量提水、引水造成下游严重断流,给黄河口及其近海区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带来了灾害性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资料,对关于黄河水、沙通量变化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解决黄河断流、全面开发利用黄河,也为实施河口及其邻近海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季节性入海径流所携入的淡水、泥沙及营养物质,与渤海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因而形成了黄河口及邻近水域多种经济种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然而,近代黄河尾闾不断变化,加上近年来黄河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上游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断水断流,导致了冲淡水和营养盐来源短缺。研究表明,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渤海,乃至黄海生物资源动态及其可持续性(乐肯堂,1995;乐肯堂等,1995;沈志良等,1989; Yang et al.,1993)。在过去的20年内,许多研究人员曾进行过多次渤海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朱鑫华(1996,1998)曾就20世纪80-90年代进行的两次调查资料对渤海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因子分析,指出渤海3湾的鱼类群落演替呈现较不稳定性格局。本文结合以上调查及其相关研究项目,以1982-1985年的周年调查资料为本底资料,重点研究黄河口及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生态密度结构特征;结合20世纪90年代现场比较调查资料,分析生物资源对黄河水、沙等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福建沿岸海域石首鱼科鱼类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捕获石首鱼类16种,其中春季捕获石首鱼类10种,夏季和冬季均捕获14种,秋季捕获12种.不同航次捕获的石首鱼类占所有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为10.43%~23.23%,平均15.7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分别为81.49 kg/km2和3 663.06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均以秋季最高,分别为130.02 kg/km2和5 702.64 ind./km2.闽东沿岸海域、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闽中沿岸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石首鱼类的全年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70.75、96.23、22.54和84.57 kg/km2.在各种石首鱼类中,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资源密度和个体密度最大,其次是丁氏(Wak tingi).叫姑鱼的相对重要性指数最高,为871.01,仅叫姑鱼为优势种.与近20 a前的调查资料相比较,石首鱼类的渔获量占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升高,但资源密度显著下降,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开发强度的继续增加,以利于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河入海径流变化条件下河口附近海域盐度扩散特征,以更好地保护河口海域生物资源多样性,本文以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的长序列实测径流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近海水动力模型FVCOM,分析径流变化对黄河口海域盐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黄河口与莱州湾之间存在顺时针的环流系统,在余流作用以及涨落潮方向的影响下,黄河冲淡水长期向莱州湾扩散;丰水期黄河冲淡水几乎影响了整个莱州湾,27盐度锋可以到达莱州湾中部,27等盐线的表层包络面积为2 665.61 km2,占莱州湾的1/4左右,枯水期低盐度水只有向南扩散的趋势,27以下的低盐度水集中分布在黄河口门附近,27等盐线的表层包络面积只有199.65 km2;5月份,随着入海径流量增加,27等盐线扩散的范围、距离、方向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在对近海生物资源有迫切保护需求的情景下,适当减少其他用水户供水量以增加入海生态径流量,可以有效改善黄河口海域附近的盐度情况,为生物资源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影像资料和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广利河口海域悬沙分布特征和黄河口入海泥沙扩散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在一般天气情况下,广利港海域工程海域含沙量比较低(<0.1 kg/m3),黄河口泥沙向南直接扩散距离为10~20 km,对工程区无直接影响,但是在大风天气下,广利河口附近海域含沙量会增高至0.5 kg/m3以上,黄河口入海泥沙扩散向南可达30~40 km,最远可达小清河口,对工程区则有一定的影响;从广利港海域含沙量、底质特征、冲淤性质上来看,黄河口泥沙扩散对工程区是有限的,造成航道和港池淤积的主要泥沙来源为风浪和潮流作用下就地泥沙的搬运输移;黄河入海泥沙呈减小趋势,黄河改由“清8断面”入海,黄河入海泥沙浑水主轴线与广利港的距离增加,对工程区的影响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流概况及其输沙作用初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讨论了渤海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洋动力状况,潮流和风暴急流是输送黄河入海泥沙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渤海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洋动力状况,潮流和风暴急流是输送黄河入海泥沙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输运及海底冲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水下三角洲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垂直平均二维沉积物输运数学模型,结合潮流和沉积物资料,模拟研究了沉积物输运机制和海底冲淤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垂直河口射流的潮流决定了本区沉积物净输运的总体格局,风应力对悬浮泥沙和推移质泥沙运动也起到重要作用。潮流底应力和活动层厚度分布表明,黄河口门和埕岛油田附近海域是潮流底应力和活动层厚度高值区,为沉积物活跃区,海底稳定性弱,易于侵蚀再搬运。冲淤计算表明,埕岛油田附近海域为冲刷中心区;现在河口水下三角洲在断流时为冲刷区,正常行河时则转为淤积区。  相似文献   

10.
金秉福 《海洋科学》1998,22(5):70-71
1 山东省海洋空间资源概况1 .1 渔场数量、面积及主要鱼类主要渔场有莱州湾、烟威、石岛、青海、海州湾、连青石等 ,总面积 5 0 0 0 0 n mile2。渔区分两个 :一个是渤海湾渔业区域 ,面积约 2 70 0 0 km2 ,各种鱼类约 10 0种 ,主要经济种类有小黄鱼、黄姑、鲅鱼、鲐鱼、带鱼、鲆鲽鱼、鱼是鱼等。另一个是黄海渔业区域 ,10~ 14m以内等深线海域面积 1400 0 0 km2 ,鱼类 2 0 0余种 ,主要经济种类有小黄鱼、大黄鱼、带鱼、叫姑、真鲷、鳗鱼、青鱼等。近岸渔场是山东省渔业生产的主要作业区。包括 :( 1)黄河口附近渔场 ,主捕小黄鱼、鳓鱼等 ;( …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  陈沈良 《海洋科学》2011,35(7):61-66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水深数据,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研究区湿地面积与黄河入海沙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初期,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呈快速增长之势,但滩涂面积变化较复杂,1996年实施清8出汉工程后,低潮线至水下-2,-5和-6m湿地...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和退化的自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损失和功能退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黄河入海水沙是形成滨海湿地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减少,新生湿地的形成速率变小;波浪、潮汐、风暴潮、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导致了滨海湿地的损失,湿地的面积呈减小趋势.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导致滨海湿地土壤严重的盐碱化和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13.
The 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y(Coilia nasus) is a high-value commercial fish. Estimating the spawning site or hatchery origin and habitat is essential for its conserv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habitat use and lif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C. nasus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We investigated the environmental signatures of strontium(Sr) and calcium(Ca) in the otoliths of the collected specimens using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additionally, we examined their gonadal mat...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地区湿地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东  李日辉 《海岸工程》2001,20(3):33-38
黄河口地区湿地的形成、分布规律与黄河流路的频繁改道及海洋侵蚀作用紧密相连 ,构成湿地形成和消亡的重要因素。黄河口湿地的保护中存在不少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所以要加强科学研究 ,建立数据库 ,对湿地进行动态监视和模拟。黄河口区的湿地保护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江、黄河沉积物物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众多学者用不同方法对已知的长江和黄河沉积物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获得区分两者的有效指标。由于两河物源区物质成分的差异和所处气候带不同造成的后期风化的不同,其沉积物在化学元素和矿物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运用这些差别来判识陆架海区物质来源的问题则复杂得多,目前仍处在不断探索之中。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归纳总结,提出应尽量运用多个指标进行物源判识。  相似文献   

16.
黄骅港地区潮滩过程与港口选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骅地区潮滩过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区潮滩发育主要受黄河泥沙的控制,黄河从本区或其附近入海期间是潮滩迅速淤涨期,当黄河远离本区时,潮滩便开始退缩进入调整期。目前本区潮滩过程的主要物质是潮滩本身的沉积物。漳卫新河的来沙是本区的主要物源。本潮滩的潮下带宽达9km以上,破波带外界在约4.0m水深处,港址选在泥沙活跃的破波带内是值得商榷的。建议港口建设应尽量避开破波带.  相似文献   

17.
Trends i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pawning of pilchard Sardinops ocellatus and anchovy Engraulis capensis during the period 1971–1985 we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anomalies outside the spawning area. Shifts in the locality of peak spawning of anchovy often coincided with that of pilchard, although sometimes anchovy were slower to respond to an environmental change. With negativ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ies spawning shifted northwards, whereas with positive anomalies spawning took place both in the north and farther south. With a transition from negative SST anomalies early in the spawning season to zero or positive anomalies later in the spawning season, the impact on anchovy and pilchard spawning differed. Anchovy spawning was either reduced or absent during the negative phase of transitional seasons, thus avoiding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Pilchard, on the other hand, were spawning mainly in the north during the negative phase of the transitional seasons, but also in the south during the zero to positive phase. The shifts in spawning locality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anomalies outside the spawning area imply that explanations for such shifts need not be sought in changes in biomass or age structure or in the fact that stocks may be genetically different, all theories previously advanced.  相似文献   

18.
黄河农场地区地下水入海量FEFLOW软件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黄河农场地区的降雨、蒸发、地表径流、灌溉和地下水水位常规观测资料,构建了该区的水文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黄河农场地区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用实测资料来识别此模型,运用模型估算出研究区2层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入海量,进一步分析地下水中的营养盐物质,得出研究区营养盐入海量。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下游的黄河三角洲分布有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该区域特殊的地质地貌决定了其生态多样性,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保护。文章立足于我国现有湿地保护政策和湿地面积缩小的现状,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可着重围绕其岸线变化、冲淤速率、地形地貌等开展研究,并采用减压分洪扩充法等治理修复方法扩大湿地面积,为推动黄河流域及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