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善邦传     
李善邦教授(1902—1980年)是广东省兴宁县叶塘镇田心乡人一生致力于中国地震事业,对广东新丰江水库地震工作甚为关切。 善邦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叶塘小学和兴民中学。1925年在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回乡在兴民中学当教务主任兼物理、数学教员,校长罗鸿诏因在中山大学任教,实际校务由李主持。 民国十七年,国民党“清党”期间,兴宁县县长廖桐史“干预校政,禁止学生集会结社,责令学校除保留学生会外,其余社团一律停止活动。县警闯入教室、宿舍检查没收进步  相似文献   

2.
正当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向四个现代化奋勇迈进的时候,中国地震科学创始人之一的李善邦先生于1980年4月29日不幸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们万分悲痛。李善邦先生是从事中国地震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现代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磁测量等工作的先驱。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发展中国的地震科学事业贡献了一生。早在青年时代,李先生就参加了外国人在上海徐家汇设立的观象台工作,目睹了外  相似文献   

3.
李善邦教授(1902年—1980年),广东兴宁县人,是我国地震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者;五十多年来为我国地震科学事业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他的勤恳的治学精神给我们地震科研工作树立了光辉榜样。李教授1926年毕业于前南京东南大学(即南京大学)物理系,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找不到工作,即回广东兴宁县在中学教书,1929年原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要开展地震观测,请李教授主持这项工作;当时法国耶苏会在上海徐家汇设有一地震观测台,所里派李教  相似文献   

4.
中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李善邦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4月29日,终年78岁。李善邦是广东省兴宁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做过中学教员,后来到地质调查所工作,负责筹办地震台站开展研究工作。1930年在北京鹫峰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第一个地震台,并按照国际觇定印发月报及专报与世界各地震台交换。他还负责鹫峰地震研究室的工作。后来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委会付主任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我国著名的地震学家、一级研究员李善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零时四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八岁。李善邦教授于一九○二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田心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二五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解放前曾担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地震研究室主任,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六年,先后到过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德国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所、耶那地震研究所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考察和担任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地震学家李善邦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他从事地震科研50年,为我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从农家弟子到书生李善邦于1902年农历九月初一出生在广东省兴宁县田心村一个祖祖辈辈务农的家庭。他6岁开始读书,1920年考进了南京东南大学。他努力苦读,经常在煤油灯下钻研到深夜。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25年,李善邦在东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经多方托人谋事,终于在一所私立中学任教。那时南京城正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学生不来上课,学校收不到学费,教员的工资也发不出。北伐军占领南京后,他的饭碗又被打破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秦馨菱是我国地球物理勘探的先驱者之一。抗战初期便随李善邦在湖南、川西、贵州等地从事野外地球物理探矿。新中国成立后为开拓我国地球物理探矿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他还是我国最早的地震学家之一,抗战前夕便开始在鹫峰地震台担任李善邦的助手。抗战期间协助李先生在四川北碚重建了地震台。那是当时我国唯一的自建地震台。他一贯积极倡导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50年代便将无线电等技术引进地球物理实验、仪器中。60年代初期,为了开拓火箭、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8.
1990年12月17日,在为纪念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台建台60周年的活动中,我荣兴地被邀请,参加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看到我国地震事业六十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于1931年2月5日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来到鹫峰地震台工作。首先见到李善邦先生,他当时是地震台的主任,也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创始者。1930年他在北京西郊的北安河村西鹫峰山坡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台上的工作条件很差,一切从零做起。开头难!开头难!我深有体会。从查文献资料到安装调试仪器以及杂项事务几乎全是他自己动手。李先生本不是学地震专业的,但在旧社会为了生活,而转搞地震研究,他面临新课题的挑战,苦钻地震学专业,很快就掌握了工作原理及仪器的构造使用,在他的艰苦努力下,鹫峰观测台才有了初期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华严寺     
华严寺在山西大同市西部。殿宇嵯峨,高耸于周围民居之上,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始建于辽,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研究室主任、数理学博士叶琳娜·柳比莫娃教授于1985年4月22日逝世。她是苏联理论和实验地热学领域的带头人,也是苏联最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之一。她的名字是与开拓大陆和海洋地热研究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柳比莫娃于1925年出生在莫斯科,曾在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受高等教育。苏联著名数学家  相似文献   

11.
通远坊地震台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远坊地震台位于陕西省高陵县的永乐店,是我国大陆建台较早、工作时间较长的台站之一。笔者作为国家计划委员会复核西安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工作组成员,于1953年10月前往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0月7日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创始人之一、名誉理事长傅承义教授80寿辰。为了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学风,根据傅承义教授的学生及同事们的要求,我会于10月6日上午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热烈朴素的祝寿活动。 傅承义教授是我国现代地球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与先驱者之一。数十年来,他站在地球物理科学前沿,高瞻远瞩,推动了我国地球物理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卢如平  徐三见 《地球》2011,(12):106-107
台州府城墙始筑于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扩建干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古城墙虽然规模不大,但西南两面沿江而筑,北面侬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是中国现代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康哲民同志是我国解放以后最早一批地震观测战士之一。1953年我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为配合国民经济建设,中国科学院有计划地铺设一批地震台。康哲民同志,于该年底赴兰州建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1,(7):75-75
有色金属华东地勘局(简称华东有色地勘局)诞生于1955年,是我国专业从事固体矿藏和能源勘探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既能进行地质勘查又能承担国家“973”等高端科研项目的队伍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佘山地磁台的前身为徐家汇地磁台,于1874年由法国天主教士设立,从此开始了该台的观测事业;1909年迁至江苏省昆山县东南的陆家浜,改称陆家浜验磁台;1933年又迁至松江县佘山,建立佘山地磁台,并于1950年12月12日由我人民政府接管,其台名延用至今。该台于1882—1883年参加了由国际气象委员会组织的第一次国际极年活动,是全球创建最早并参加该国际合作的16个地磁台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臧敬  焦翠兰 《地球》2012,(4):156-159
2009年,影迷们通过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大片《2012》,记住了一个奇艳诡谲的神秘之地——美国黄石公园。它是美国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于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它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这是一片广袤而洁净的原始自然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荒野,是保存于美国48个州中少有的大面积自然环境之一,它以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而著称于世,其神奇"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大黄石生态系"是地球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温带生态系。而黄石公园则处于整个"大黄石生态系"的核心地区。6000万年以来,黄石地区在地质年代里多次发生地震和火山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质》1989,11(2):16
生平简介:翁文灏原名存璋,号咏霓、悫士,1889年生于浙江鄞县,1912年毕业于比利‘时 鲁凡大学,获地质学博士学位,旋即返国,历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师、教授、该部地质调查所矿产股长、代所长、所长等职务。1971年病逝于北京。 翁文灏先生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长期、多次担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会长(理事长),他是我国现代科学、特别是地质学、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和奠基  相似文献   

19.
1 台站简介兰州观象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于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甘肃省内陆续布设的4个台之一。1954年1月22日甘肃省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地震记录图在兰州地震台诞生了,从此揭开了甘肃省地震事业的序幕。1956年我国为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建立了7个综合性的地球物理观象台,兰州观象台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刘家坪上,台址是前苏联的著名地震学家果什科夫,基尔诺斯与新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亲自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家外国专家局设立的“友谊奖”1993年度评选活动于1993年9月下旬揭晓。长期在我国各地从事教育、科研等项工作的外国专家共40余人荣获该奖,美国地震仪器专家布里泽尔(Brian Brizzell)先生是其中之一,并应邀来京参加了1993年的国庆庆祝活动。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