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心距离0.3AU以内形成的磁流体慢激波在向行星际空间传播过程中,通过向上游发出快压缩波而不断减弱.所发出的快压缩波经非线性变陡转化为快激波,形成由原慢激波和新生快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强度不断减弱的慢激波将逐渐演变为准切向间断.这可能是在1AU附近很少观测到慢激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特征线方法和激波装配法,对磁流体中间激波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 2→4型中间激波通过向下游发出后向慢压缩波使下游态磁场减幅,通过向上游发出前向快压缩波使上游态磁场增幅,以致2→4型中间激波迅速经导灭激波向慢激波转化;所发出的前向快压缩波经非线性变陡形成快激波。(2)1→3型中间激波首先通过向下游发出前向慢稀疏波而很快变成1→3=4型临界中间激波,并瞬间转变为由前向快激波和前向2→4型中间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其中,2→4型中间激波可在其前导快激波的下游传播较远的距离,有可能为 IAU 附近的飞船观测到,但最终导灭激波转变为慢激波。  相似文献   

3.
慢激波的演化受其上游介质性质的制约,在等离子体热压与磁压之比β值和离子、电子温度比Ti/Te大于1的介质中不利于慢波变陡形成慢激波。由飞船HeliosA,B探测资料看出,在日心距0.3-1.0AU区间只有慢速太阳风流中存在有利于慢激波形成的条件。但理论计算和飞船观测指出,在快激波下游流场中β值和Ti/Te都增大,因而在上述区间不论何种流速的太阳风中当有快激波经过后其下游流场内很难形成慢激波。  相似文献   

4.
上游参数空间的激波连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各类激波特别是中间激波的特性与上游阿尔文数、激波角和气压-磁压比的关系,阐明各类激波在上游参数空间的连接方式.主要结论是:当上游阿尔文波速大于声速时,慢激波和快激波可通过三种基本方式相互连接;当上游阿尔文波速小于声速时,激波连接只限于慢激波和中间激波之间.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混合激波的结构和演化规津.  相似文献   

5.
上游参数空间的激波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Rankine-Hugoniot关系出发,采用阿尔文数A1、激波角θ1和气压-磁压比β1作为上游参数,导出了参数空间中激波区边界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各类激波在参数空间的分布范围和相互关系;指出只有当上游背景阿尔文波速超过声速时,才有可能通过中间激波实现快、慢激波之间的空间连接和时间演化.  相似文献   

6.
从Rankine-Hugoniot关系出发,以激波切向磁场ξ、上游激波角θ和等离子体β值为参数研究各类激波解的特性及相互关系,阐明各类激波强度随介质β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指出:(1)在ξ<-1的Ⅰ型中间激波区和ξ>4的快激波区存在双解;(2)慢激波可以直接和中间激波连接,但不能和快激波直接连接;(3)各类激波强度(用激波密度比衡量)随β值均有变化:Ⅰ型中间激波上支随β值增加而下降,下支则上升;Ⅰ型中间激波和慢激波都随β值增加而下降;快激波双解区上支随β值增加而下降。下支上升;快激波在1<ξ<4区间的解随β值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7.
行星际高速流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一维时变模型,对高速流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高速流前沿演化成为由前向快、慢激波和后向快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高速流固有的低密度特征显著减弱前向慢激波的强度,并阻止后向慢激波的出现.2.高速流尾沿产生以快模为主体的前、后向稀疏波,它们对高速流前沿形成的快激波对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MHD激波能量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MHDRankine-Hugoniot关系出发,导出激波下游磁能、内能和动能相对上游的增长因子,它们依赖于上游的激波角、等离子体β值和激波强度.对这些因子分析得出:1.由于行星际存在大尺度螺旋磁场,使激波而不同部位能量转换率不同,导致激波面西侧为强磁场区;2.磁能、内能转换与介质流速无关,动能转换与流速呈线性关系;3.在激波驱动过程中,能量通过后向激波输入到前、后向激波间的相互作用区;4.行星际激波能量转换以法向动能为主,随着激波向外传播介质β值不断增大,法向动能增长因子不断减小,致使激波和太阳风介质的相互作用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9.
行星际中间激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行星际空间可能存在由各类激波连接而成的混合激波,其组成部分的连接方式和时间演化遵循“慢激波-导灭激波-中间激波-导生激波-快激波”链式规则.中间激波将作为混合激波的必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日球电流片的附近,其阵面凹向太阳.上述结论已初步为观测证实,并对行星际激波的三维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行星际速度增幅扰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维理想MHD模型,分别在日球赤道面(二维二分量模型)和日球子午面(二维 三分量模型)内研究太阳风中纯速度增幅扰动的演化. 结果表明,该扰动在向外传播的过程 中逐渐演化为双重激波对,即由4个激波组成的激波系统. 该4个激波按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 为后向快激波、后向慢激波、前向慢激波和前向快激波. 双重激波对在子午面内相对扰动源 中心法线基本对称,而在赤道面内则不对称:扰动源中心法线西侧双重激波对结构更为明显 ,所跨经度范围宽于东侧. 初步分析表明,行星际磁场的螺旋结构是产生日球赤道面内双重 激波对结构东西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HeliosA,B飞船1974年至1980年的太阳风探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速度间隔太阳风质子温度径向变化指数在太阳不同活动期的变化,以及不同太阳活动期间内日球行星际激波强度分布的变化.结果指出,在0.3-1.0AU区间行星际激波可能是太阳风加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太阳活动高年可能起着主要的作用.激波MHD数值模拟也从量的方面表明激波加热太阳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试验粒子方法研究了在考虑等离子体湍动的情况下带电粒子在准垂直激波中的加速, 在计算中, 我们采用组合模型来拟合等离子体湍动. 计算结果表明, 在存在等离子体湍动的情况下, 粒子可横越背景磁场运动, 从而被激波反射的上游粒子在到达下游后可被等离子体湍动散射回到上游, 并再次被激波反射并加速, 这样的过程可重复很多次, 因而粒子可被加速到很高的能量. 我们还研究了激波角, 粒子的初始能量和等离子体湍动的强度, 以及相干长度和两种湍动组分强度比与加速粒子的能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ntroductionStudyonseismicsourceprocesinshorttermandimminentstagebeforeearthquakeisaconcernedprobleminrecentseismologicalfie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近年来我国39个较大地震的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主震应力降、主震后波速比负异常的关系。提出了以震后波速比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将余震活动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的看法,并阐述了不同阶段余震的不同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