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六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烃、束缚烃和石英颗粒包裹体烃的分步分离和抽提,并对每类烃的不同馏分进行GC-MS分析。根据所分析样品的成岩作用序列,结合样品的结构特征,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链烷烃的研究表明,研究区正构烷烃峰型为单峰型,碳数分布广,具较弱的奇碳优势。烃类的母质类型显示为Ⅰ-Ⅱ型干酪根,形成于开阔水体条件下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Pr/Ph比值、CPI值,在不同赋存状态烃中差异比较明显,大体上从游离烃、封闭烃、胶结物烃、束缚烃到包裹体烃有减小的趋势。结合其族组分特征,反映了油气演化的阶段性及其成藏期次和油藏微观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六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烃、束缚烃和石英颗粒包裹体烃的分步分离和抽提,并对每类烃的不同馏分进行GC-MS分析.根据所分析样品的成岩作用序列,结合样品的结构特征,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链烷烃的研究表明,研究区正构烷烃峰型为单峰型,碳数分布广,具较弱的奇碳优势.烃类的母质类型显示为Ⅰ-Ⅱ型干酪根,形成于开阔水体条件下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Pr/Ph比值、CPI值,在不同赋存状态烃中差异比较明显,大体上从游离烃、封闭烃、胶结物烃、束缚烃到包裹体烃有减小的趋势.结合其族组分特征,反映了油气演化的阶段性及其成藏期次和油藏微观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3.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中烃类包裹体进行镜下观察、描述,利用压碎抽提法对烃类包裹体进行色谱—质谱分析,并与白垩系油苗、三叠系油砂及源岩抽提物进行对比,目的是探讨其来源。包裹体油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29ααα甾烷20S/(S+R)、C32αβ藿烷22S/(S+R)比值基本达到平衡值,利用甲基菲指数计算的镜质体反射率参数介于0.64%~0.82%之间,显示包裹体中石油烃已接近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物质来源及沉积环境参数,ααα20R甾烷百分含量C27>C28相似文献   

4.
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其油气属未熟—低熟油气。除了油藏埋深浅、地层时代新、为自生自储同生油藏外,还具下列特征:油气生成温度低,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53~115℃;处于低演化阶段,储层中主要的包裹体类型是纯液态烃包裹体及纯液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烃类成分中重烃及丁烷含量高,重烃平均占总烃的52.14%,丁烷平均占总烃的14.46%;流体压力高,估算的流体压力范围是10.0~40.5MPa;盐度较高;还原环境;古地温梯度高,为3.830℃/100m等流体特征。研究结果为该坳陷油气成因及识别未熟—低熟油成油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5.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沿石英愈合裂隙呈带状分布,部分在石英颗粒边部分布或切穿多个碎屑颗粒;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四种类型,其中烃类包裹体呈三期发育,荧光下多为黄色—蓝白色,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呈不连续分布,峰值主要集中在130~150℃范围内。根据流体包裹体的特征、产状及均一温度,综合分析认为,中新统储层主要发育三期烃类流体充注和一期CO2流体充注,其中第二、第三期烃类流体充注为主要成藏期,CO2流体充注发生在天然气充注晚期。结合埋藏史与热演化史可知主要成藏期为1.9 Ma~1 Ma,对应新近纪上新世莺歌海末期—第四纪更新世乐东期。  相似文献   

6.
大分子烃类拉曼光谱特征及在烃包裹体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曼光谱分析发现,无论大分子烃类含碳数如何不同,分子结构如何复杂,大分子烃类的拉曼谱图有很多相同性,即烃类的拉曼谱图只受烷烃骨架、环烷基和苯环等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四类大分子烃类的拉曼谱图:烷烃类、复杂烷烃类(以环烷基为主)、结构平坦相连的芳香烃类和结构复杂的芳香烃类。烃是石油的主要组分,因此,被包裹在矿物中的石油——烃包裹体的拉曼谱图也只有四种:发强荧光烃包裹体、含沥青烃包裹体、含低碳数芳烃包裹体和烷烃包裹体。激光拉曼对烃包裹体组分有个总体特征的体现,用激光拉曼分析烃包裹体组分中具体烃的种类是不科学的。但通过烃包裹体的拉曼谱图特征,可以研究烃包裹体组分特征、古油藏成熟度及油气演化程度等信息。  相似文献   

7.
柳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顶板流体包裹体包括盐水、液态烃、气液烃和气态烃4 种类型,主要分布于砂岩石英加大边、
石英微裂隙和灰岩粒屑重结晶方解石、裂隙溶孔充填方解石中。根据包裹体热力学特征,可将山西组流体类型划分为低温
低盐流体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划分为低温混盐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流体类型反映了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和后期地
表淡水沟通的叠加影响。根据包裹体的类型、荧光特征和热力学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期烃类注入
发生在中- 晚三叠世,烃类产量较少;第二期烃类注入发生在早白垩世,气态烃包裹体数量多,生烃强度大,是本区主要
的生烃阶段。  相似文献   

8.
塔中117井储层烃包裹体研究及油气成藏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一个烃包裹体视为一个小小的“油气藏圈闭”。若已知油气藏烃组分,应用 PVTpro4.0油藏烃类流体相态平衡软件,可以获取油气藏圈闭的组分 PVT 相图及捕获压力参数。本文首先对 TZ117井盐水包裹体和烃包裹体进行观察分析,将TZ117烃包裹体分成三期,然后在-170℃条件下利用喇曼测定烃包裹体中烃组分的相对含量,并输入 PVTpr04.0油藏烃类流体相态平衡软件中做出烃包裹体 PVT 相图,确定烃包裹体捕获压力。根据烃包裹体捕获压力,恢复三期烃包裹体形成时的深度,结合 TZ117埋藏史,研究 TZ117井油气成藏史。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裂隙充填的方解石脉中含有大量多相态烃类包裹体,包括固体沥青+液态油+气态烃3相包裹体、气/液比差别很大(最小仅为5%,最大超过70%)的液态油+气态烃二相包裹体以及纯液态油包裹体、盐水+液态油+气态烃3相包裹体等。岩相学观察表明,这些不同相态烃类包裹体是被同时捕获形成的共生不混溶包裹体,气/液比不同的烃类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分布范围较小(74 ℃~117 ℃),综合分析认为它们是在沸腾状态下被同时捕获的。不同相态烃类包裹体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不同,表明其烃类成分的差异。油/源对比研究表明烃类包裹体与长8油层的原油均来源于长7烃源岩。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延长组长7油层组厚层烃源岩层在埋藏热演化和油气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过剩压力,在早白垩世油气形成高峰阶段达到顶峰,鄂尔多斯盆地在晚白垩世抬升和剥蚀产生的卸载作用导致延长组长7烃源岩层在超高压下破裂,其中积聚的石油因压力突降而沸腾并沿裂隙排出并运移进入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成藏。  相似文献   

10.
蒋越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99-67z1100
正烃类物质的生成、运移及聚集发生于包含地层水的流体环境下。含烃流体本身富含来自烃源岩的各种有机酸、酚类、无机酸(CO_2及H_2S)油气。其化学性质明显的不同于非含烃流体。故而含烃流体的运移和聚集过程中将与岩石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包括烃类包裹体在内的特征成岩产物,因此通过研究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产物,有助于了解沉积盆地古流体活动特征,揭示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盐山-庆云地区具多凸多凹、地质条件复杂、多向供油(气)的特点。油气化探异常发育不平衡,具有成带分布、局部富集的特征。西部主要的轻烃(CH4)异常强,东部则是重烃(C2H6、C3H8)异常最发育,由西向东轻烃逐渐下降,重烃不断增加,非烃指标(Hg、△C)异常与重烃异常基本相拟,Ks、Fe^2 异常规律不明显。根据烃类指标的分带性,轻、重烃异常规律和富集特征划分为气显示带,油显示带和油气显示带。中部地区的即油气显示带是油气最有远景的地段。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存在明显的、东西方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带,异常区带有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和分布有序等特征,是地下油气信息的反映。从化探烃类指标浓度变化、比值特征和三维荧光图谱特征等方面对异常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区的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对异常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化探异常的形成与盆地中部的大型东西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气聚集区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天然气的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原油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朱扬明 《地球化学》1996,25(1):10-18
塔里木不同类型原油的芳烃分布和组成有较大差异。陆相原油的萘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1.41-3.07%)较少;菲系列、联苯系列(平均值20.4%)和二苯并呋喃系列较丰富;萘系列中有较高的1,2,5-三甲基萘和1,2,5,6-四甲基萘。海相原油中二苯并噻吩化合物含量高(7.70%-31.24%)。这反映出两类原油成油母质的沉积环境和生源的差别。芳烃成熟度指标表明,这些原油相当的R0值在0.6%-1.1  相似文献   

14.
应用遥感技术预测油气勘探靶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目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油气遥感方法用于预测油气勘探靶区。本文简单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重点对遥感影像中的线一环影像构造异常和烃渗漏异常所表现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最后对遥感技术在预测油气勘探靶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本文根据羌塘盆地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测试资料,对流体包裹体的组合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定量地分析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相地层油气运移的期次,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相地层存在三次油气运移期。这为该区的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气形成的力化学作用--油气地质理论思考之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传统油气地质学认为构造作用主要控制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和油气的运移聚集,而烃类形成演化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构造活动对有机质直接成烃的力化学作用在成烃过程中举足轻重,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在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结合高分子力化学分析,阐述了力化学作用的基本特点,沉积盆地中应力分布、成烃力化学作用方式、反应类型、影响因素和实验证据以及力化学作用与油气分布,以推进油气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气化探沉积物样品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国内海上油气化探沉积物样品中烃类指标的检测技术现状,涉及样品的采集、轻烃和重烃的检测技术以及现场分析测试技术。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今后海上油气化探沉积物样品中烃类指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莺-琼盆地具有高温、超压以及强烈的流体活动等独特的流体动力学特征。综合利用研究区的地质、地球化学、钻井及地层测试等资料,对莺-琼盆地的温度场、压力场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活动热流体有利于促进有机质的热演化和烃类的生成;超压对有机质的成熟起抑制作用,从而可减缓超压层段内有机质的成熟速率,拓宽生烃窗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莺-琼盆地在独特的流体动力学背景下的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有机岩石学及其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有机岩石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特.点,系统的论述了这门新兴学科用于确定烃源岩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研究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芳烃分析在油气化探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宋继梅  胡刚 《物探与化探》2003,27(2):97-100
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指纹特征,分析钻井岩屑的荧光光谱,可以判别是否含油气或煤;分析油气样品的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可以推断油气是海相或陆相成因;根据荧光光谱的非油气特征,可以辩识污染或干扰.恒定能量同步荧光光谱技术能够消除拉曼光干扰,用于芳烃及石油分析,优于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是油气化探中有应用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