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文在收集整理分析中国大陆1902—2014年132次板内浅源地震事件的相关数据(包括震级、发震时间、地点、断层类型、地震矩、地表破裂长度、余震分布长度、波谱反演得到的震源处破裂长度等)的基础上,给出了震级与震源破裂长度和余震分布长度的经验公式,并对震级与破裂长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  相似文献   

2.
应用故障树分析的方法,对华北平原地震带地震空间分布函数进行重新厘定。应用断层破裂长度与面波震级、地震矩、矩震级之间的关系公式确定华北平原带各潜在震源区的地质因子;应用最大似然法、贝叶斯预测方法和地震活动度方法确定各潜在震源区的因子;综合考虑各因子情况,建立动态概率安全性评价的空间分布函数故障树,计算得到华北平原带潜在震源区的空间分布函数,并由新的空间分布函数计算了实验场地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北海道大学阿部胜征(KatsuyukiAbe)于1979年提出用潮位计观测地震海啸波的最大振幅来测定海震震级,其标度简称为M_t,t 是海啸英文字的第一个字母。他先以某些验潮站观测到地震所产生海啸波的最大振幅与按金森博雄(Hiroo Kanamori)所定义的矩震级 M_W 建立一个定震级的公式M_t=log H+B,式中 H 是海啸波的观测最大振幅,以米为单位;而 B 是依赖于震源地区和观测台站的震级起算函数,阿部胜征使用了14个已知 M_W 和海啸振幅 H 的地震观测资料以制定起算函数 B。在建立了这个海震震级的公式之后,即可利用  相似文献   

4.
易桂喜  闻学泽 《地震》2000,20(1):71-79
为了定量评估南北地震带不同段落的长期地震危险性,引入了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式。在详细地震复发行为的基础上,沿南北地震带划分了39个震源区。利用其中27个震源的多轮回复发资料初步建立起时间-震级可预报统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震源的地震复发表现出较好的时间可预报行为以及相对较弱的震级可预报行为。以时间可预报模型为基础,对所有震源区未来地震的复发概率进行了估算,同时,用震级可预报模型对未来地震的震级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地震和地震构造等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公元1300年以来MS≥6.5级地震的发震断裂的基本参数.利用1966年以来隆尧、海城、渤海和唐山等有仪器记录的地震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地震烈度Ⅷ度区长轴长度与余震区长轴长度的回归关系式及震级与震源体破裂长度的回归关系式.用余震区长轴长度代替震源体的破裂长度,从而给出各次地震的震源断层破裂长度.利用地震测深的地壳结构构造剖面、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壳内低速层和地壳上部的构造、盆地构造与居里面分布和已知地震震源分布等资料推断了震源破裂的上下界.基于一定的合理假定推导出了断层滑动角的估计方法,并应用于本研究区,得出了各次事件的断层滑动角.  相似文献   

6.
震源断裂规模与震级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震源参数(震源断裂规模)与震级的定量关系必须考虑震级的物理含义。本文利用我国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前后的151个小震(1.5≤M_L≤3.9)和国内外58个浅源的中、强震(4.4≤M_s≤8.2)资料,得到了一组稳定的、互相一致的震源断裂参数与震级M_L和M_S的函数关系。由此讨论了常用震级M_L、M_S与m_b之间的关系。 新的震源参数与震级关系表明,震源断裂规模如断裂长度、面积或错距等与面波震级M_S和近震震级M_L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能量达到一定阈值时震源断层面宽度在孕震层内达到饱和的观点。由此观点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得到中国大陆大震的下限震级为7.1,相应的孕震层厚度为20km。在具有同样介质强度条件下,推得不同断层面宽度情况下震源体线性尺度与震级的关系式。研究表明我国浅源地震震源断层面宽度和长度是互补的,因此震源断层面积A、镨动幅度D和地震矩m_0与震级的关系在整个震级范围内(M=5—8.5)具有统一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潜在震源区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地震学报》1994,16(3):346-351
在合成地面运动时程曲线时, 需要确定地震动的持续时间。确定该参数需要知道对场点起主要作用的潜在震源区的震级和距离。在讨论地震烈度区划的远场和近场问题时, 也需知道对场点起主要影响的地震的震级和距离, 本文首先推导了由地震带地震震级分布函数和地震空间分布函数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地震震级分布函数的公式, 并建立了潜在震源区内在地震烈度超过给定地震烈度值情况下的震级与空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 并据此导出了计算潜在震源区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的基本公式。文中以华北地区的几个场点为例, 给出了几个估计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的例子。结果表明, 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不但与场点和潜在震源区的几何关系有关, 而且与给定超越概率的烈度值Id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取库尔勒地震台2008—2015年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体波震级进行对比,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震中方位,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可知,库尔勒地震台计算震级相对偏大,其中mb平均偏差为0.1455,mB平均偏差为0.1941;震源深度在0—96km时,mb和mB震级偏差接近平均值;当震源深度h>96km时,测定震级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本一致;地震发生在第三象限时,台站测定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交城断裂带北段最大潜在地震发震概率评估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太原市目标区交城断裂带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对活动断裂上的古地震资料进行的系统、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建立了反映该断裂地震地质特点和运动学属性的复发模式和概率模型.引入震级-地表破裂长度、震级-震源破裂长度、震级-断层破裂面积以及震级-地震矩的经验关系进行震级估计,最后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交城断裂带北段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复发模式的建立兼顾了泊松和准周期两种模式,利用专家意见法组合相应的Poisson模型和BPT模型,计算活动断裂最大潜在地震的复发概率.结果表明,交城断裂带北段潜在地震最大震级为Ms7.2级,而未来50a、100a、200a发生Ms7.2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2.1%、4.0%和7.9%.  相似文献   

11.
作者依据地震震级与空间联合概率分布模型,讨论了地震带震级概率分布与潜在震源区震级概率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地震带内地震震级概率分布服从截断的指数分布,则带内必存在震级概率密度不服从截断指数分布的潜在震源区。这一结论与实际地震资料的统计结果和地质学研究中提出的“特征地震”的概念是一致的。作者认为,在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区划和其他工程地震研究工作中必须考虑潜在震源区的震级概率分布和地震带震级概率分布之间的制约关系,以正确确定每个潜在震源区的震级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在确定潜在震源区中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裕明 《地震地质》1992,14(3):275-278
在确定潜在震源区中如何应用地震和地质资料是编制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利用地震和地质资料来勾划地震带和潜在震源区的范围和方向,以及确定本底地震和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关中及邻区地震的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通过波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了陕西省关中及邻区地震的震源参数,建立并探讨了震源参数与震级ML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区震源破裂长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云南地区1965 年有台网记录以来主震震级 M S≥4 .9 的地震序列中选取51 个序列,根据直接余震的平面分布统计得到震源的破裂长度,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了3 种震级范围的破裂长度与主震震级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论确定地震震源深度的地震宏观方法及其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基于在近场震源不能视作点源的认识,分析导出了相当于线、面源幅射场的深度公式,进而对源的类型不予作假定,将源指标的几何扩散率n作为待定参数,导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且普遍化的震源深度公式。该公式的诸种解法中,以计算方法较准确,精度高;作图求解有较直观的优点,但准确性差,精度低;图算法仅作为获取粗略值和考察数据的均匀性用。用该公式对我国发生的一些不同震级的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计算,经对比,效果很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初步研究了这些地震的震源几何学,并且首次给出了宏观地震震源深度测定值的标准误差。  相似文献   

16.
地方震尾波由地壳横向不均匀性而产生的反向散射波组成。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尾波随掠过时间的衰减特性,结合地震矩对数和地方震里克特地震级的线性关系,导出利用任一掠过时间的震尾来计算的尾波震级Mc公式。它的简化形式可以和持续时间震级的表达式近似一致。尾波震级可作为持续时间震级的一种广义形式,它是直接从震源地震矩导出的震级标度,从而为解释持续时间震级物理基础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应用于丹江地震台的资料,得到丹江口及邻区的尾波品质因子和介质函数以及地震矩对数和震级的期望关系,同时得到实用于该台的持续时间震级和简化尾波震级公式。  相似文献   

17.
谱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地震参数。在地震预测和工程地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谱震级测定还可得到地震辐射的能量,再通过和标量地震矩的比较,可以估计地震震源处的视应力,而视应力也是震源物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考虑到我国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本文尝试利用单台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谱震级的测定。选用CDSN昆明地震台(KMI)记录的近震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图垂直分量上的P波,采用 Duda等人提出的谱震级的测定方法,改进并提出了一种能够利用宽频带波形资料,直接用速度谱值测定地震谱震级的方法。所得谱震级结果与ISC给出的Ms震级对比后,发现相差不大;所得的能量结果与NEIC用远震体波测得的能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用同样的方法,将来还可对不同地区更小的地震进行谱震级的测定,这无疑对地震学的进一步研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频GPS峰值地动位移的震级标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地震学地震震级公式和目前连续GPS研究震级标度的成果,使用国内外M_W5.9~9.1的17个地震事件的高频GPS测站的峰值地动位移数据,构建了新的基于GPS峰值地动位移(PGD)的震级标度关系。依据新建立的关系和实际数据分析认为,GPS峰值地动位移的震级标度关系适用于M_W5.6以上大地震的震级计算,并得到不同震级的地震使用该标度关系的震源距适用范围,提出使用场地校正项和震源辐射与传播路径校正项修正基于GPS峰值地动位移的震级标度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1913年至1981年华北地区29次地震的171组烈度线资料,进行回归统计,求出烈度衰减公式为I=e~1.511+0.192Ms(a~2+h~2)~(-0.112)I=e~1.486+0.193Ms(b~2+h~2)~(-0.116)依此可以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确定的不同烈度区的长轴半径(a)、短轴半径(b)的长度(km),结合该地区的正常震源深度(h)标度历史地震的震级.用近代仪器测定的100次地震震级,检验以烈度衰减公式标度的震级,其相关系数为0.97,而标准离差仅为0.22级.本文对华北地区明清时期的46次历史地震震级作了重新标度.  相似文献   

20.
震源参数与地震震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位错模型震源理论,利用18个云南地震(5.27≤m_b≤6.09) 和40个世界浅源的中、强震(6.2≤m(pv)≤7.6)震源参数,进行震级对震源参数的一元线性回归、二元线性回归和函数拟合,结果表明:震源断层平均错路与宽频带体波震级存在着确定的线性关系;而断层长度、面积、地震矩和应力降等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与震级有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