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北大巴山区震坦-志留系地层中黄铁矿的硫、铅同位素资料,为阐明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二点认识:(1)在震旦纪裂陷早期,^206Pb/^204Pb平均比值为17.66,表明其裂陷深度已达到了下地壳范围;在寒武纪裂陷晚期及移离早期,平均比值为19.03,表明裂陷在上、下地壳附近;在志留纪的移离晚期,平均比例为20.08,表明此时裂陷深度在上地壳之内。(2)黄铁矿的δ^34S,由裂陷早  相似文献   

2.
广州-佛冈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佛冈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类岩体ISr为0.7016 ̄0.7391,Nd同位素T2DM值在1.17 ̄2.27Ga之间。广佛地区极可能具有统一的属华夏古陆一部分的元古代基底,其Nd同位素T2DM值为2.11 ̄2.27Ga。具低T2DM值(1.17 ̄1.35Ga)的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的存在,表明广佛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有一定的地壳增长,相应花岗岩岩体的成岩物质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其中燕山晚期的地  相似文献   

3.
扬子板块西缘晋宁期格宗、东谷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εNd(t)值(-0.82~+2.54),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35~0.7045),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444~17.695,15.403~15.566,36.671~37.181,δ18O值为9.01‰~10.11‰。它们与扬子板块其它边缘(北缘、东缘、东南缘)晋宁期花岗岩的同位素组成特征相类似,都是扬子古大陆板块之古岛孤或古活动大陆边缘非成熟地壳的产物。从扬子板块东缘、西缘、北缘到东南缘,晋宁期花岗岩同位素组成的微小差异显示其物质来源中幔源组分含量依次减少,壳源组分含量依次增加。扬子东南缘西南端的广西摩天岭花岗岩则是古大陆边缘相对较古老成熟地壳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黔中沉积磷灰石的硫碳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其英  封兰英 《岩石学报》1996,12(4):594-597
本文研究了黔中磷块岩中磷灰石的结构硫同位素组成。磷灰石的δ34S值为34.2‰~42.4‰,它高于同期海水的δ34S(约34.2‰),也高于共生的成岩黄铁矿的δ34S(15.4‰~19.8‰),表明磷灰石形成于富有机质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硫酸盐还原带的最上部,其间同时伴有大量硫酸盐细菌的还原过程。磷灰石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3.63‰~1.0‰),表明它含有微生物有机质分解演化而来的CO2-3,而磷灰石比胶结白云石更富集轻同位素则反映出沉积阶段生物作用的影响比成岩阶段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冀西北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包志伟  赵振华 《岩石学报》1996,12(4):562-572
水泉沟碱性正长岩杂岩体侵入于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中,岩体主要由碱性长石正长岩、角闪碱长正长岩、正长岩、石英碱长正长岩等组成,属碱性岩系列,在岩石的石英颗粒中见有熔融包体的存在。岩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平滑的右倾模式,无明显的铕异常。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6.457~18.286、207Pb/204Pb=15.270~15.472、208Pb/204Pb=36.539~37.393,石英的δ18O值为8.0‰~8.5‰,(87Sr/86Sr)i≈0.705,岩石的tDM为1.6~1.9Ga,εNd(t)为-7.45~-13.1,明显大于区域基底的εNd(t)值(-20±)。以上结果表明,岩体为上地幔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岩体角闪石39Ar-40Ar年龄327Ma,为海西期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浙江西裘矿区新元古代火山-热泉活动强烈,矿石Cu:Zn:Pb原子百分比与火山岩和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矿床δ^34S值为-6.5‰~2.8‰,δ^18O值为8.14‰~22.32‰,铅同位素示踪主要为下地壳铅;矿石具较高的As、Sb、Bi、Ga、Zn、Ba等含量;具较低的Al/(Al+Fe=Mn)比值,Zn(Pb+Zn)比值接近1,均表现出火山-热泉沉积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义兵  胡霭琴 《地球化学》1999,28(6):515-520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定年方法,精确测定了西天山前寒武纪天窗花岗片麻岩的结晶锆石年龄为798Ma,它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结晶时代。花岗片麻岩具有较高的IAS值(1.17 ̄1.55)和LILE、LREE含量,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4-0.38)和Ba、Sr、p、Ti、Nb、Ta的亏损,表明源岩为成熟度很高的陆壳物质。其负的εNd(t)值(-4.4 ̄-6.4)和较高的初始^87Sr/^86Sr  相似文献   

8.
铜矿峪铜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地研究了铜矿峪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得出铜矿床形成的pb-pb年龄为21亿年;矿床形成温度为350℃,压力为4×10 ̄7pa~1×10 ̄8pa;Logfo_2:为-31~-31.88,logfs_2为-5~-8;pH值为3.6~6.4;硫化物的δ ̄34S值为-4.5‰~0.2‰,δ ̄34S为+10‰;方解石的δ ̄13C为-4.89‰~1.1‰,δ ̄13C为一4.28‰,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李石  王彤 《地球化学》1994,23(1):80-90
本文首次对桐柏山花岗岩类的Pb、O、Sr同位素进行研究。其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是204Pb=1.400(1.389-1.411),206Pb/204Pb=17.148(16.847-17.438),207Pb/204Pb=15.428(15.378-15.484),208Pb/204Pb=37.886(37.583-38.296)。与邻区花岗岩类相比,基本相当于胶东地区。全岩矿δ18O=8.48(7.49-9.37)。87Sr/86Sr(i)=0.7090(0.7064-0.7138)。这些数据结合岩石矿物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属Ⅰ型或同熔型。铅同位素组成揭示本区大地构造可能归属华北地台。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与组合及其岩石化学特征等,将中国东南中生代大陆边缘分成陆缘火山(岩浆)弧(Cva)、陆缘弧后(间)火山盆地带(Abv)和裂陷火山(岩浆)带(Rv),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Sr、O、Pb和Sm、Nd同位素组成特征。Cva具较低的ISr和δ18O值及变化较大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高的εNd值;Abv具较高的ISr和δ18O值及较稳定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低的εNd值;Rv则具较低(较稳定)的ISr值和P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较大的δ18O值与εNd值。由此推断,Cva和Abv的岩浆均为陆缘亏损地幔与上地壳成分混合形成(前者地幔成分居多,后者以地壳成分为主),Rv的岩浆则具陆内交代-亏损地幔与较多的下地壳物质混合源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托云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碱性橄榄玄武岩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本区玄武岩以低Sr、Pb和相对高的Nd同位素值(^87Sr/^86Sr为0.703554 ̄0.703884;^143Nd/^144Nd为0.512838 ̄0.512904;^206Pb/^204Pb为18.0063 ̄18.4720;^207Pb/^204Pb为15.4411 ̄15.5060;^208Pb/^204Pb为37.  相似文献   

12.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蔡家营矿床是大型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脉型铅-锌-银矿床。其硫化物的δ^34S值为2.2‰-7.8‰,同世代共存的10个硫化物对的Δ^34S值表明,Fe-(Zn、Pb)-S系统的硫同位素非平衡分馏占主导,硫是岩浆(为主)与老变质岩层硫的混合来源。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的δ^18OSMOW和δDSMOW值(‰)按混合模式计算表明,成矿流体为混合的岩浆和大气降水,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尔后则变为以大气降  相似文献   

13.
夏杖子金矿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矿石中自然金有显微金和次显微金两种状态,金的成色为835~929;矿石包裹体成分主要以H2O为主,另含有CO2、K+、Na+、F-、Cl-和SO2-4等离子;矿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34S为-23.38‰~-14.47‰,δD为-91.7‰~73.1‰,δ18OH2O为5.68~6.25‰,206Pb/204Pb为16.411~16.615,207Pb/204Pb为15.228~15.256,208Pb/204Pb为36.268~36.356;矿石、脉岩和岩体具有相似的REE、K、Rb、Sr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床中金的富集与成矿构造、围岩蚀变、矿化期次和矿石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晚期(105.4±7.2Ma),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硅铝壳中下部太古代结晶基底,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最后对矿床的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找矿方向,认为夏杖子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尤其是矿床深部  相似文献   

14.
云南岔河铜矿成矿时代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学  邵树勋 《地球化学》1995,24(2):180-187
早元古界岔河变质岩中铜矿石黄铜矿的Pb-Pb等时线年龄为951±36Ma,属于晋宁运动早期的成矿作用。矿石稀土分配模式与围岩相似,二者均以富轻稀土为特征,Eu轻微亏损,矿床成因与含铜变质岩系有关。黄铜矿的δ34S值分布范围为-12.47‰--5.32‰,平均值为-8.93‰。含矿岩系形成于近海开放体系中。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区域地层Cu、Mo、S的丰度较高,比泰勒的地壳丰度值高3-10倍。Cu在矿化过程中,变质作用和构造控制有重要意义,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形成浸染状矿化和石英硫化物脉。该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15.
焦家式金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矿体赋存于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类岩石断裂带内,呈破碎黄铁绢英岩化浸染状矿石。矿体中均伴有富含金的成矿前、后中基性脉岩。成矿作用包括乳白色块状黄铁矿石英和(或)伟晶石英脉阶段、含金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三个阶段石英δ ̄(12)O值平均为12.4‰、13.2‰和14.4‰。计算的石英δ ̄(18)O_(H_2O)值平均分别为4.7‰、3.5‰和3.5‰。三个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水δD_(H_2O)值平均分别为-73‰、-80‰和-92‰。经反演计算,提出成矿流体是中生代大气降水(δ ̄(18)O=-15.5‰,δD=-115‰)与5km以下深部中基性岩在350~400℃时,有效W/R比值从0.01至0.05之间交换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庞春勇 《矿产与地质》1995,9(5):368-374
总结了典型折矽卡岩型铜矿床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我国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岩体(^87Sr/^86Sr)i一般在0.706 ̄0.710变化,岩体为幔壳混合源型。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均匀、稳定,特别是铀铅,^206Pb/^204Pb=17.075 ̄18.100,^207Pb/^204Pb=15.337 ̄15.635,比值变化小,而^208Pb/^204Pb比值变化稍大,矿石铅源主要来自成矿岩体。矿石δ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未成熟褐煤抽提物中,高等植物生源化合物的同位素值在全煤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27.0‰)的±2‰范围内,表明相似成煤植物对这些化合物的贡献,或者其成煤植物经历过相似的生物合成分馏效应。所检测的萜烃类按同位素差异分为两组:二萜类(δ13C值-25.0±1.4‰)和倍半萜类(δ13C值-25.9±1.5‰)平均较全煤样富集1~2%。13C,而奥利烷-乌散烷-羽扇烷型衍生物(δ13C值-29.0±0.8‰)平均比全煤样减少1~2‰13C。C15~C35正烷烃δ13C平均值-32.4±0.6‰,据此表明C17~C22和C22~C33正烷烃的同位素值与上述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与全煤样相比较,该煤样抽提物的藿烷衍生物13C值则减少8~34‰,标志在成煤过程中甲烷的细菌循环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铜厂铜-铁矿床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其成矿模式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找矿实践. 利用黄铜矿Re-Os同位素对该矿床进行定年,并利用LA-MC-ICP-MS技术对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等硫化物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5件黄铜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84±34 Ma(MSWD=8.7),表明铜厂铜-铁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 铜厂铜-铁矿床上部铜矿床中黄铜矿(+9.75‰~+13.1‰)和黄铁矿(+9.22‰~+13.9‰)的δ34S值略高于下部铁矿床中黄铜矿(+8.66‰~+10.9‰)、黄铁矿(+8.85‰~+11.0‰)和磁黄铁矿(+7.93‰~+9.28‰). 计算得到早期成矿热液的δ34S∑S值约为+10.6‰,晚期成矿热液的δ34S∑S值约为+12.3‰,说明矿床硫是地幔硫混染海水硫形成的,热化学还原在海水硫酸盐还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铜厂铜-铁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新元古代晋宁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导致勉略宁地区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含Fe、Cu的初始矿源层;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持续的裂解和裂陷形成勉略海槽并导致强烈的岩浆活动,富含挥发分及硫的岩浆热液混合海水硫,并从细碧岩中萃取Fe、Cu等成矿物质,早期成矿热液在铜厂地区深部形成铁矿床,随着磁铁矿和硫化物的沉淀,成矿热液演化到晚期阶段并沿断裂构造带向上运移,在铜厂地区浅部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营俊龙 《铀矿地质》1998,14(2):96-101
本文应用Sr,Nd,Pb同位素演化示踪获得:华南各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同位素演化受区域古陆(基底)变质岩、早期改造衍生体和再循环陆壳制约;铀成矿同位素组成具有地壳来源性。燕山期大陆边缘增生作用,导致陆内下地壳岩浆活动及拉张裂陷等地壳运动,促成铀的迁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张成立  金海龙 《岩石学报》1999,15(3):430-437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具相同的混合地幔源区。前者的(^87Sr/^86Sr)i=0.6905 ̄0.7061,εNd(t)=-1.9 ̄5.0,Δ^208Pb/^204Pb=35.49 ̄190.26,Δ^207Pb/^204Pb=4 ̄85,Th/Ta低,La/Yb变化大;后者的(^87Sr/^86Sr)i=0.6487 ̄0.7075,εNd(t)=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