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以小水铀矿床为例,探讨了下庄矿田"交点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小水"交点型"铀矿床矿石主要由沥青铀矿、方解石和萤石等矿物组成,方解石产于矿脉两壁,萤石和沥青铀矿沉淀于矿脉中间部位;(2)沥青铀矿年龄为71.8~75.2 Ma,与围岩基性脉岩(120~100Ma)之间存在较大的矿岩时差;(3)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δD为-124.44‰~-97.08‰,δ18OSMON为7.40‰~11.02‰,具有幔源同位素组成特征;(4)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矿石与辉绿岩表现出相似性,与下庄花岗岩则具有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下庄矿田小水"交点型"铀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矿化剂来自地幔,铀源可能直接来自与辉绿岩具有相似源区性质的富集地幔;推测铀的沉淀成矿与富含CO2、F、H2S、U等组分的超临界态成矿流体在临界点附近发生沸腾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
粤北下庄矿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矿产地。以新桥下庄断裂带为界,下庄矿田的东、西部"交点型"铀矿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交点型"铀矿化表现为铀矿床多、规模大且品位富,如335,336,338,339等矿床;西部"交点型"铀矿化则多为矿化点,且数量少、规模小、品位低,如明珠湖铀矿点。以东部第三辉绿岩组(下庄石示下辉绿岩组)中东部的336矿床和西部的明珠湖铀矿点为例,从岩石化学特征、矿物组合特征、岩石蚀变特征、断裂构造、热液活动特征以及铀矿化特征等方面,对下庄矿田东、西部"交点型"铀矿化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造成下庄矿田东、西部"交点型"铀矿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区断裂性质、规模,热液活动强度与活动期次的不同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下庄矿田是我国花岗岩型富铀矿床的主要产地之一,竹筒尖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地区。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阐述了竹筒尖铀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三位一体"的特殊地质环境是控制区内铀矿床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十红滩铀矿床地浸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原地浸出采铀技术的基本要求,论述了适合于地浸开采的铀矿资源评价条件。在论述十红滩铀矿床矿体、矿石及水地质和水地球化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其与美国和前苏联满足铀矿床地浸开采的资源评价条件进行对比,认为十红滩铀矿床的地浸地质条件不是十分理想,但属于地浸开采范围,需要在地浸地质工艺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黄沙铀矿区位于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青嶂山复式岩体中南部。矿区发育NE向、EW向与NW向3组断裂构造带及NW向辉绿岩脉,铀矿化产于构造带与辉绿岩脉重接、斜接与反接复合部位,该部位是"交点型"铀矿化赋存的有利场所。断裂构造带、基性岩脉、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控矿因素,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此外,通过与下庄"交点"型矿床对比认为,黄沙铀矿区"交点"型铀矿化与下庄矿田类似,且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竹山下铀矿床是粤北下庄铀矿田内大型铀矿床之一,铀矿化类型为"交点"型和硅化带型。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竹山下铀矿床4种不同类型黄铁矿进行元素含量分析及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交点"型矿石中黄铁矿相对富集Pb、 Cu、 Co、 As、 Ni、 Se、 Bi、 U、 Sb、 Zn等微量元素;"交点"型铀矿化形成于中深部高温环境,成矿热液具有地幔流体特征,成矿过程硫来源与该区花岗岩中黄铁矿的硫来源一致或者相似,花岗岩中的黄铁矿可能为该期成矿事件的产物;竹山下矿床在垂向上表现出越往深部硫逸度越低的特征;"交点"型和硅化带型中黄铁矿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成矿热液来源,且与辉绿岩中黄铁矿配分曲线相似,表明该区成矿热液具有深源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地质工作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凤民 《铀矿地质》2009,25(2):91-97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铀矿地质工作者建立的铀矿类型,指“产于未变质或弱变质海相碳酸盐、硅质岩、泥岩及其过渡型岩类中的铀矿床”。它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铀矿类型之一,现已探明了一批铀矿床,基本查明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化特征,积累了丰富的勘查经验。虽然其矿石经济效益较差,但仍是可利用的铀资源。基于碳硅泥岩型铀矿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为满足我国核电发展对铀原料的需求,应将碳硅泥岩型铀矿列入铀矿地质发展规划,按其经济性区别对待,分步骤开展相应的研究和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李德平  李建红  王志成  范少云  曹丽 《铀矿地质》2006,22(4):252-256,245
通过对硬岩型铀矿坑口堆浸法的工艺流程分析,总结出坑口堆浸成本由矿石开采费用、主要原材料费用等14项要素组成,并建立了地质经济评价模型。运用该经济模型编写的坑口堆浸地质经济评价程序,对资源铀矿田和鹿井铀矿田的部分铀矿床进行了坑口堆浸地质经济评价。静态评价结果表明,在坑口堆浸总成本中,矿石开采费用占了相当份额,其次是土建工程及设备设施摊销费用、原材料费用。利用该经济评价模型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可以进行辅助决策,帮助决策人员科学地确定某一开发成本下坑口堆浸的矿石平均品位。  相似文献   

9.
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子地区位于NNE向诸广-新兴铀成矿带与近EW向大东山-漳州大断裂复合部位,是华南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放射性高场区,既有"硅化带大脉"型铀矿产出,又有"交点"型铀矿存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在论述下庄矿田铀成矿地质环境、铀成矿特征及铀矿定位条件基础上,分析了湖子地区铀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是:① 6009号硅化断裂带,在其北段找硅化带大脉型铀矿,在其南段找"交点"型铀矿;②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和6009号带之间成矿部位,寻找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③NW向、近EW向辉绿岩脉与NNE向、NE向构造交汇部位(交点),寻找"交点"型铀矿.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年龄测定主要有铀矿物U- Th- Pb表观年龄、全岩(铀矿物)样品等时线年龄、铀矿物微区原位U- Pb年龄等方法。综合各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认为砂岩型铀矿床的铀矿物通常颗粒细小且缺少可供扣除初始铅的伴生矿物存在,除等时线年龄方法外,铀矿物的选取及初始铅同位素的扣除均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U- Pb等时线年龄方法的优点是可利用全岩样品分析数据及忽略初始铅的影响,但由于砂岩型铀矿床阶段性成矿的特点,时常会导致所得到的铀铅同位素数据在等时线图解中散乱分布无法成线或所得到的等时线年龄无实际地质意义等问题。本文主要是结合砂岩型铀矿床“幕式”成矿的特点,从改进砂岩型铀矿床等时线年龄拟合的理论基础入手,提出了利用“平行”等时线方法计算矿石最后一次富集成矿年龄的方法,并提出了利用238U- 206Pb等时线年龄、 235 U- 207 Pb等时线年龄、 206 Pb/ 204 Pb- 207 Pb/ 204 Pb图解及初始铅同位素组成等指标对成矿年龄地质意义进行综合判定的方法。以哈达图、蒙其古尔和扎吉斯坦三个铀矿床全岩样品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等时线年龄计算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方法可行,能够准确计算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年龄。“平行”等时线方法无需考虑铀矿石矿化次数及最后一次成矿时铅同位素含量及组成,在理论上可应用于其它类型铀矿床成矿年龄计算。  相似文献   

11.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地球科学》2021,46(8):2675-2696
近20多年来,我国在北方6大沉积盆地中陆续发现了系列大型和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丰富的资源量昭示了沉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促使铀汇聚的化学反应器.然而,盆地中的铀矿床类型远不止于砂岩型一种,它们一并构成了宝贵的盆地铀资源.将在沉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制约而促使铀富集形成的系列铀矿床,统称为盆地铀资源.充分考虑铀成矿作用的关键制约要素和矿床形成的发育时序,将盆地铀资源划分为同沉积型、不整合型和成岩型三大类13个亚类型矿床.在盆山耦合的构造体制驱动下,铀的变价属性是铀大尺度循环(汇聚与分散)的基础,这使得各种铀矿床之间既具有成因联系又能相互转化.我国已探明盆地铀资源的矿床成因类型、时空分布和资源量规模极不均衡,但是北方砂岩型铀矿床和南方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构成了盆地铀资源的主体,从而具有“一北一南”、“一陆一海”、“一新一老”的基本格局.目前,北方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勘查和开发的重点,然而铀储层结构和物质成分的非均质性极大,地浸采铀技术亟需革新以适宜多数砂岩型铀矿床的开发.同时,需要在新地区、新层位发现更多新类型铀矿床,还需要依赖技术研发盘活已发现的以南方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为代表的“超低孔渗”、“富有机质”、“深埋藏”的系列“呆矿”.   相似文献   

12.
陈秀法 《地质与勘探》2021,57(6):1191-1202
非洲铀矿资源丰富,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利用铀矿资源的重要来源地。通过分析非洲259处已知铀矿床(点)的地质特征与勘查开发现状,揭示非洲铀矿资源具有分布集中、规模巨大、矿床类型多样等特点,砂岩型、古石英-卵石砾岩型、侵入岩型是最重要的铀矿类型,非洲铀矿主要分布于卡普瓦尔克拉通、新元古代褶皱带的达马拉褶皱带和西非活动带伊勒姆登大型盆地,成矿作用明显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制。不同类型矿床成矿时代具有各自特征,古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全部形成于太古宙,侵入岩型铀矿床大多形成于元古宙,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时代跨度大,从元古宙到新生代均有产出。近十年来非洲新增铀储量27万吨。建议国内企业抓住机遇,以侵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为投资重点,加强在纳米比亚和尼日尔等铀矿资源国的勘查开发合作。  相似文献   

13.
权晓莹  刘春花  赵元艺 《地质通报》2019,38(6):1071-1079
格陵兰矿产资源丰富,但尚未大规模开发,现已逐渐成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热点地区。格陵兰的矿产勘查资料易于获得,但中文资料匮乏。中国铀矿类型主要有岩浆型、热液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总体上"小、贫、散",超大型与大型铀矿床很稀缺。为缓解中国铀矿资源的紧缺状况,推动中国企业在格陵兰"走出去",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评价了格陵兰的铀矿资源潜力。格兰陵主要的铀矿成因类型是砂岩型、砾岩型、脉型、侵入岩型、火山岩型和交代岩型6种。可确定5个找矿远景区,其中A级3个,B级和C级各1个,建议中国企业重点关注A级远景区。格陵兰政府对于铀矿开采的禁令已经解除,铀矿资源可利用性评价良好,值得中国企业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铀矿床尤其是砂岩型铀矿勘探和开发的迅速发展,砂岩型铀矿沉积学的概念应运而生。铀矿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铀的成矿作用、形成环境、含铀岩(层)系特征,以及沉积作用控制下铀的富集机理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综合了铀矿地质学、盆地分析等学科的内容,具有较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砂岩型铀矿沉积学是铀矿沉积学最典型的代表,它以盆地分析、砂岩型铀矿地质学为重要理论平台,结合沉积学技术方法,具体研究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质来源、成岩作用与铀的预富集、沉积物的结构构造与渗透性、沉积体系与含铀岩系分析、流体作用与后期改造、层序地层与铀的空间分布、铀富集因素与沉积和古气候环境,沉积作用因素与砂岩型铀矿预测,以及管理信息化的三维可视化建模等。以新疆伊犁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等地区代表性砂岩铀矿为实例,从铀矿聚集与沉积物形成—演化过程、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体系分析与铀矿聚集、层序地层学与铀聚集作用等方面分析了铀矿沉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认识。同时对铀矿沉积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砂岩铀矿“大规模成矿作用”和铀的“超常富集”关键地质环境、含铀岩系沉积与铀的空间分布、多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将是铀矿沉积学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由于铀矿沉积学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其涉及沉积学学科的方方面面,因此有理由相信,铀矿沉积学未来可能作为沉积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将得到更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经济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德平  顾连兴  周青生  李顺初 《铀矿地质》2002,18(4):242-249,201
本文从原地破碎浸出法采矿工艺流程出发,对322铀矿田碎裂蚀变化岗岩型铀矿床(点)的各项成本要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原地破碎浸出经济模型,引入了铀浸出率和回收率高速系数。利用原地爆破筑堆试验及一系列铀矿柱浸工艺试验获得的原地破碎浸出经济分析参数及经济评价模型对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进行了经济评估。  相似文献   

17.
赣杭铀成矿带大洲矿田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孟才 《铀矿地质》2001,17(2):90-96
本文全面总结了大洲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铀矿特征,分析了溶浸采矿条件,论述了大洲铀矿田溶浸采矿的可行性,并指明应用溶浸采矿技术重新评价赣杭铀成矿硬岩型铀矿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华南长江铀矿田内“交点型”铀矿化类型,对书楼丘矿床中位于基性岩脉与硅化碎裂岩交切部位的沥青铀矿开展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元素成分研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果显示,书楼丘沥青铀矿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71.3±1.1 Ma;微量元素以富集W、Bi、Mo等亲硫元素,亏损Nb、Ta、Zr、Hf、Th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微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总量较低,Eu呈现明显的负异常,与富铀围岩长江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暗示其铀源可能主要与长江岩体关系密切,与脉型铀矿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的对比及ΣREE-(U/Th)、ΣREE-(LREE/HREE)N图解指示其为低温、中低盐度热液成因,δCe值指示沥青铀矿的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矿床内“交点型”铀成矿作用主要受南雄断裂80~60 Ma期间拉张活动、产铀长江花岗岩体和基性岩脉的共同控制,进而在交切的构造部位形成了铀矿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李建红  罗毅  王明太  孙志富  周青生 《铀矿地质》2001,17(3):168-173,149
本文从矿床的地质评价入手,对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铀的存在形式,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矿床溶浸天然地质条件研究;通过对低品位、大块度的铀矿石进行柱浸工艺试验,获得了一系列溶浸工艺参数;归纳分析出高昔、牛尾岭矿床的矿石灰第2类有利溶浸类型;提出常规采治法、原地破碎浸出和堆浸相结合的采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万洋山—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带,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受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深部构造控制。岩带内北东、北北东、东西、南北及北西向五组线型断裂构造及规模不一的中心型环状构造发育。铀成矿的时空分布,受中生代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汇区的宏观制约。矿床定位与中心型小环状构造交切及不同方向的线型断裂交叉密切有关。矿源既来自铀源层和花岗岩,也来自上地幔岩浆源。区域内地质-成矿事件复杂,经过了槽、台、洼三大演化阶段。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动次数最多,最强烈。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地洼阶段中晚期,即白垩-第三纪。铀成矿以内生热液(热水)为主,叠加有后生淋积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