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GIS的济南泉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不同时期的航天遥感图像,编制各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在ARC/INFO和ARCVIEW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问信息库。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大小、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济南泉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济南泉域内耕地面积迅速减少,而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在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应做到合理监测。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的土地遥感影像图进行分类。利用2005年和2016年济南市区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济南市矢量边界文件,对济南市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通过目视解译,建立合理的训练样本,再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制作济南市的土地利用分类图,根据分类结果对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今后的济南市土地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建议[1]。  相似文献   

3.
以2005年和2006年两期SPOT影像,结合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宁波市江北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精度的遥感影像几何校正和相对辐射校正方法,在对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基础上,叠加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提取,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验证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威海的城市发展是滨海城市的代表,利用Landsat MSS/TM/OLI影像采用面向对象SVM分类技术提取了威海市1985—2015年7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计算了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的协方差矩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对象的SVM分类方法精度较高.2)近30年威海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大.3)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近3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三峡库区1975年、1987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各期土地利用图。以各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图件,利用G IS技术,分析了三峡库区各期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库区的耕地、林地和草地都在减少,库区近30年建设用地和河流水面的增加最为明显。同时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指数、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来总结三峡库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多种特征指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了解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可以进一步指导库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GIS与SPSS集成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遥感、专题地图及自然与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吉林省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专题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对引起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提出土地优化利用策略,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变化图谱,计算土地利用强度等指数分析银川市三区2009-2018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8年,研究区耕地减少最多,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长明显;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方向呈东西-南北走向;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以稳定型为主;城镇村...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9—2019年河西走廊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动态度、核密度等要素,对河西走廊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河西走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标,基于县域尺度研究了喀斯特山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了贵阳市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类型、变化剧烈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贵阳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耕地,1990~2010年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明显减小;②1990~2010年贵阳市各县域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增大趋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水平上升;③贵阳市各县域土地利用的开发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贵阳市市辖区、清镇市、息烽县、修文县和开阳县。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的特殊性,提出了县级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余姚市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依托,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并对该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实例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无锡市城镇用地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提取无锡市城镇用地变化的空间信息,分析无锡市城镇用地变化的特征及其动力机制,探讨了无锡市城镇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各种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纹理特征提取城市用地信息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玉芳  刘定生 《测绘科学》2005,30(4):46-47,56
就利用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提取城市用地信息做了初步探索。计算灰度共生矩阵四个纹理特征量,选择建筑用地与其它地类的纹理特征统计量差别较大的特征,用于提取建筑用地信息。通过计算选择了对比度纹理特征,对该特征图像进行分类、密度分割及后处理,得到城市用地信息。通过精度评定证明了纹理特征用于分类可以提高分类的精度,并能提高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环境影响的遥感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斌  秦军 《四川测绘》2009,32(3):110-114
利用多时相、多分辨率的Ouickbird和SPOT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对遥感图像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自动发现,结合野外调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实践表明,对遥感图像的信息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对于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统计插值分析了济南市主城区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AQI的风险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在时间上呈逐年降低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态势;季节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在时间上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在空间上则呈现出春季和冬季东南低北部高、夏季整个主城区均低、秋季南低北高的分布态势;月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呈现出典型的“U”形分布特征,最高值为1月和12月、最低值为8月;各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远大于单因子的影响力,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水量的交互作用对济南市主城区AQI的影响力最大。研究显示,济南市主城区AQI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年均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玏洋 《测绘通报》2017,(10):95-99
根据1995、2000、2005、2009、2013年Landsat影像,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平行六面体、最大似然、最小距离、马氏距离)进行解译,利用高分一号影像对不同解译方法进行评价,确定最优解译方法。利用最优解译方法解译得到升金湖保护区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景观格局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其水域面积、图斑数、破碎度等要素,得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对近2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的研究,为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地变更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结合广东省多年来积极探索建立的适应自身需求的变更调查工作机制,开展年度变更调查实践,总结项目组织实施、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对重点变更类别提出了具体操作办法,对今后进一步高效、精确地开展土地调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哈尔滨市区2000年TM遥感影像和2005年TM遥感影像及其他辅助资料,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矢量化和人工解译,获得详细土地类别的布局信息,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功能,分析研究区域土地类别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和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进行分析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的研究主要内容之一。元胞自动机(CA)模型是一种通过定义局部的简单的计算规则来模拟和表示整个系统中复杂现象的时空动态模型,其"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强大的复杂计算功能及高度动态,使得它在模拟空间复杂系统的时空动态演变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CA模型通过与其他模型相结合,在综合考虑各种限制因素和转换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反复迭代综合空间分析与非空间分析,模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模型。本文首先提出了CA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应用的背景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CA模型的构成原理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与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CA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发展趋势及今后研究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GIS具有数字关系严密、信息量大、可扩展性、信息获取自动化等特点,广受行业界推崇,发展迅速,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部门和领域。本文通过介绍利用VB6.0与中地软件MapGIS SDK平台开发的一项用于二调图件编制的程序,从而引导读者在工作中对程序开发的兴趣,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0.
应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统一要求,设计了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分层提取土地利用数据的方式,在ArcGIS中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然后经过数据转换,在LandSurvey中进一步编辑数据,建立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实时的管理和变更。最后对建库中的质量控制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