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江平原东方白鹳种群现状与人工招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三江平原是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2004-2007年通过在三江平原开展大规模的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和保护的实施措施,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但部分地区对东方白鹳的了解和保护程度还不够,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宣传、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十多年未见的东方白鹳,日前再次现身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监测调查,此次发现的东方白鹳共有86只,同时还发现有白琵鹭30只、小天鹅120只。据了解,东方白鹳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009年调查表明,全世界仅有东方白鹳野生种群为30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和环保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5月发布)》列为濒危(EN)动物,属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期间的2个越冬期,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物种的数量一般都在12月达到最高,而10月由于候鸟刚刚迁来以及翌年3月已有部分候鸟迁离,故这2个月份鸟类数量相对较少。保护区的9个湖泊中,沙湖是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而大湖池是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监测发现蚌湖已成为白鹤和东方白鹳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将该湖划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加强白鹤等濒危物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2015年6月1~28日,在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采用全日制观察和瞬时扫描方法,通过在野外观察和反复观看远程实时监控录像,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后期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方白鹳繁殖后期,一天内,成鸟的静栖、理羽、觅食、警戒、行走、修巢和其它行为所用时间占全天时间的比例分别为26.49%、10.82%、39.73%、1.89%、13.71%、3.53%和3.83%;雏鸟的静栖、站立、理羽、进食、行走和其它行为所用时间占全天时间的比例分别为40.08%、25.25%、16.88%、1.04%、14.75%和2.00%;东方白鹳的静栖、觅食等行为存在明显的节律性;成鸟和雏鸟的休息时间为20∶00至翌日2∶00,成鸟每次觅食时间长度为1~2 h。研究发现,每天的16∶00~18∶00是东方白鹳成鸟离巢觅食的主要时段,18∶00~20∶00是雏鸟进食的主要时段,该现象可能与鱼类等食物的活动高峰和雏鸟夜间维持体温能耗较大等原因有关。另外,还发现50日龄雏鸟有模仿成鸟收集树枝和加固巢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湿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基础上及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水分—生态耦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及评价模型,并运用预案研究方法和景观生态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评价思想,预测和评价了黄河口湿地不同补水方案产生的生态效果,重点研究了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指示性物种适宜生境条件与湿地补水后的生态格局变化。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具备东方白鹳及丹顶鹤等保护性鸟类的繁殖和越冬的潜在生境条件,但其生境质量并不十分理想,通过湿地补水,作为珍稀鸟类重要栖息地芦苇湿地面积从现状的10000hm^2增加至22000hm^2,生态承载力大幅提高;研究在统筹黄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保护需求后,推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保护的3.5亿m^3黄河补水量及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6.
2014年和2017年冬季,将红碱淖湿地原遗鸥繁殖湖心岛D、E半岛分别进行分割,使其重新修复成4个湖心岛。结果表明:2015年D岛成功繁殖200余巢,2018年和2019年分别成功繁殖2 600余巢、2 700余巢。2018年恢复后的E岛遗鸥尝试性筑巢几十巢,2019年成功繁殖遗鸥800余巢。通过湖心岛的生境修复,扩大了适宜遗鸥繁殖的湖心岛数量和面积,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助于缓解因湖心岛减少导致遗鸥繁殖数量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为实现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的恢复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东临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是黑乌两江汇合的三角地带。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栖息地。保护区内河流泡沼密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金雕、东北虎、雪兔、史氏鲟、鳇、莲、紫椴、水曲柳等近百种。  相似文献   

8.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和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遥感数据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近20年三江平原区域湿地景观结构动态,同时以位于三江平原中北部的富锦县为例,分析了湿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研究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近20年大面积减少,但减少的趋势有所遏制,其中1980~1996年湿地面积减少了51.33%,1996-2000年间较少了4.19%;湿地的破碎度加大,1986-1996年间,斑块数量增加了326块,1996-2000年间又增加了18块,斑块数量增加的速度明显降低.湿地图斑破碎度有明显减少的趋势,表明湿地开发由大片沼泽湿地的破碎性开垦,转向已有湿地的边缘围垦上;开发后的湿地基本上变为水田和旱田;三江平原湿地分布的质心也有向西南偏移的趋势.三江湿地的大面积开发直接影响着三江地区自然环境,区域气候由"冷湿"转为"暖干",使气温低的北部和积水深的东部的湿地进一步适合农业开发.三江平原湿地大面积减少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依靠其自身力量无法实现湿地恢复.文中就三江平原湿地如何保护和恢复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种群动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坡向分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长白山北坡岳桦(Betula ermanii)苔原交错带3个不同坡向(东北坡、东南坡、东坡)的岳桦径级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坡向在岳桦种群动态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三坡向的岳桦种群扩张和气温高低存在明显差异。14个生态气候指标与对应年份内繁殖且存活下来的岳桦棵数的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三坡向岳桦种群扩张是对气温变化的积极响应,但响应有差异:东坡>东南坡>东北坡。不同坡向岳桦种群扩张的差异是对气温变化差异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