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某建筑基坑工程临近既有地铁区间隧道。为明确基坑开挖、支护对地铁隧道的影响,验证基坑支护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本文采用PLAXIS有限元程序进行空间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工程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对相邻轨道交通设施的影响在允许范围之内,可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靖荣珍  何兴强  卢刚 《安徽地质》2004,14(3):215-216
非开挖铺管技术是在不开挖地面的情况下,准确而快捷地穿越城市道路、铁路、建筑物、河流等地段铺设和更换地下管线的一项新技术本文结合穿越合肥南淝河管道工程的实践,对非开挖导向钻进铺管施工枝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岩土钻凿工程》2008,(6):21-21
昆明道路“开膛破肚”备受市民争议。近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已原则通过了《昆明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协法》再次明确:城市道路在新建、扩建、改建完工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竣工后3年内原则上不得开挖敷设各类管线。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资助,由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共同组织和主办的“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讨会”于2007年10月8日至1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举办。国内外专家共做了25场次的学术报告,其中参会的美方专家共15人,进行了16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5.
《岩土钻凿工程》2010,(4):42-42
为加强市政设施的保护和管理,长春市制定《长春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1月1日起开始实施,2002年3月28日修改公布施行的《长春市城市道路和排水设施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6.
《探矿工程》2007,34(11):34-34
2007年10月10日,“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它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美国路易斯安娜工业大学美国国家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以及普渡大学联合共同成立的一个以非开挖工程及地下基础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中美联合学术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张锦高和美国普渡大学教授TomIseley博士为中心成立揭牌。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唐辉明教授任该中心主任,原国际非开挖协会主席Sterling博士、美国非开挖领域的创始人和开拓者Iseley博士以及美国德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海)非开挖技术与管线工程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于2009年10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上海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管道工程分会、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和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的美国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同主办。大会议题涵盖非开挖技术和管道工程领域的各方各面,是在中国举办的非开挖技术和管道工程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国际盛会。  相似文献   

8.
拉管阻力的预算对于非开挖工程中的设备选择、施工工艺的确定至关重要,也是关系到非开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影响拉管阻力的因素众多,综合考虑,选取摩擦阻力、泥浆粘滞力、弯曲阻力、扩孔钻头迎面阻力这几个主要阻力作为计算模型的参考因子,进行分析建模。通过与工程实例中实际的拉管阻力进行比较分析,验证计算模型结果的可取性。结果表明,实际的拉管阻力包含在模型计算结果的范围之内,这对非开挖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荣冠 《岩土力学》2007,28(Z1):479-484
在分析彭水地下厂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3DEC程序建立了3#机组部位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对地下厂房开挖支护全过程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围岩变形情况、应力状态、塑性区分布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反映:按基本计算条件,地下厂房开挖支护后,围岩整体稳定性良好。受开挖及结构面空间组合作用,上、下游边墙部位变形量在15? 35 mm左右;边墙变形主要发生在从其开挖往下的2?3级开挖步之内,从整个厂房开挖来分析,223.0?201.0 m高程开挖阶段对围岩稳定影响最重要;围岩稳定主要受层面、软弱夹层及贯通节理特性及其切割块体在开挖临空面的位置控制,局部分布的页岩本身变形及地应力因素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深基坑监测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梅 《城市地质》2015,(Z2):57-61
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的增多,深基坑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深基坑的施工安全,防止深基坑开挖影响周围建筑物、道路、设施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在基坑施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按照规范要求必须进行基坑监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深基坑监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及基坑周边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管道内衬非开挖修复技术已经引起了国内排水行业的高度重视,各种非开挖技术飞速发展,对于保护城市道路环境,维护城市公用行业功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部分排水管道破损十分严重,自身强度极低,大部分管道内部多处渗露,将水完全抽干十分困难,因此,新管道自身强度和如何带水作业成为摆在众多非开挖工法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长距离、高强度、可带水作业内衬修复技术在天津津塘路DN1500排水管道修复中的应用为例,对该内衬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植草沟滞蓄城市道路雨水的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分析植草沟的水文性能,优化其设计参数取值,通过植草沟滞蓄城市道路雨水的试验设施开展模拟径流试验,验证了SWMM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模拟植草沟滞蓄效果的可行性,通过模型情景分析提出了设施的优化设计参数,评估了设施对提高道路排水标准和长期径流削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WMM模型对模拟植草沟水文性能具有较好的精度,对较小的降雨重现期和边坡比,较大的滞蓄深度、植被覆盖率和面积负荷比,植草沟的滞蓄能力更强,建议其设计降雨重现期不超过10年,滞蓄深度为10 cm以上,边坡比至少为3,植被覆盖率为0.5以上,面积负荷比为5%以上。模拟北京某城市道路采用植草沟设施后,可将3年、5年、10年的排水标准分别提高到15年、20年、30年,在长达64年的运行中,植草沟几乎可消纳自身及汇水区域内所有径流,可为道路植草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岩土钻凿工程》2010,(2):34-34
同步碎石罩面是对公路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保障公路通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宝鸡公路管理局扶风公路管理段一直采用传统的热油热拌工艺对路面进行罩面作业。然而,传统方法需要开挖路面,这种“开膛破肚”式的养护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低。为有效提高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率,扶风公路管理段引进同步封层车、胶轮压路机等大型施工设备,使用非开挖技术,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罩面作业。利用非开挖技术进行罩面,无需对路面“开膛破肚”,且提高了养护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地下工程开挖导致地层沉陷,这种地质环境效应对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桥梁、水体、农用设施等都可能构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确保地下工程开挖对地面环境损害最小,提出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地下工程开挖决策设计的思路,并探讨了其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了实现地下工程开挖可视化决策系统的数据处理以及实现可视化的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据库E-R模型。  相似文献   

15.
樊朝金  李德文  邓春海 《探矿工程》2013,40(12):71-73,77
在深基坑开挖中,如地下承压水埋藏较浅,采用管井降水降低地下水位后,对管井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封井,确保地下水位控制在施工要求的范围之内。重点介绍了山东潍坊万达广场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及具有承压水头的减压井封井方案和封井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服务意识、非开挖技术和施工管理创新思维做了阐述,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论述了以服务意识为主导整合非开挖技术资源,可以使我们的城市基础管网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在污水处理行业中非开挖技术的使用情况,阿灵顿的得克萨斯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CUIRE)和非开挖技术杂志,对美国各地的市政府部门和污水处理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就非开挖铺设新管而言,市场有强劲的增长机会;微型隧道法仍是没有获得预期的欢迎;在修理/更换工作中,CIPP技术,爆管法及灌浆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技术。随着工程复杂性的增加和对这些技术的了解,预计在未来几年所有这些技术的使用将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在新疆公路局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伊犁养路总段工程技术人员对天山艾肯达坂防雪工程设计方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和补充,于同年12月按期完成了第一期工程施工:计各种类型规格导风设施6326m。开挖储雪场、筑高路基、加宽路面、修筑边坡等,用工程土石15万多方。1982年11月—1983年4月,进行了工程效应观测。观测项目除正常的气象和风吹雪运动规律之外,还有各种类型规格的导风设施的工程性能、土石方  相似文献   

19.
《岩土力学》2017,(Z2):349-359
为研究爆破开挖对围岩的损伤,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设施(北山坑探设施)开展了开挖损伤区(EDZ)的研究。对多个爆破回次开挖全过程进行了声发射监测试验,根据声发射撞击数演化特征,将爆破开挖围岩的损伤过程分为爆破损伤段和渐进损伤段,分析了声发射信号频率演化规律。根据两阶段信号参数特征分析了对应阶段微破裂机制,通过高频探地雷达圈定了开挖损伤区范围,发现各回次开挖损伤区的厚度与声发射撞击数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室内及现场试验岩石(体)的"蠕变"特征与声发射演化规律。分析认为,爆破后声发射演化特征是围岩渐进损伤过程的直接体现,渐进损伤在位移上表现为"蠕变"特征,声发射能有效地表征围岩的变形过程及其所处的损伤状态。研究成果对声发射现场应用表征围岩的损伤状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14年9月16日至18日,第12届系列非开挖技术展览会,2014年非开挖展会,在英国举行。本文对本次非开挖技术展览会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参展的主要非开挖技术公司、参展非开挖设备以及相关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