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寒武纪猴家山组石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背景,对宿州地区寒武纪猴家山组石灰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及其特征,探讨古海水及古气候条件,反演灰岩形成的海水稀土配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猴家山组石灰岩元素U,Pb,Sr富集,Nb,Pr,Zr,Hf明显亏损;稀土总量偏低(2.19×10-6~9.95×10-6),轻稀土略亏损,NdSN/YbSN值在0.35~1.28变化,轻重稀土分异微弱,石灰岩样品均具有程度不同的La正异常、Ce负异常和Y正异常;Mo,V等元素指示了氧化程度较高的水体环境,Sr/Ba,Sr/Cu反映了盐度较大的海洋环境和干旱的气候条件;猴家山组灰岩反演海水稀土特征与新元古代海水略有差异,与正常海水稀土组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2.
广西罗城二叠系茅口组灰岩及页岩夹薄煤层地层中,灰黑色泥晶灰岩呈透镜状散布于灰白色硅质岩中的现象普遍发育,地质特征与石香肠构造非常相似。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该透镜状灰岩稀土总量从2.81ug/g到6.97ug/g,平均为4.89ug/g。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中等强度的Eu负异常和Ce负异常。据化学分析,透镜状灰岩与硅质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两者应是同生沉积作用形成,是软沉积构造。碳酸盐沉积与典型海相沉积模式并不完全一致,有可能受到陆源泥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集皖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灰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并对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灰岩中稀土元素主要受控于古海洋,基本不受陆源物质影响;灰岩样品中稀土含量很低,平均为8.54×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为正常浅海沉积;海水稀土配分模式与灰岩相似,为重稀土亏损,灰岩和海水的Y/Ho、Y/Dy值呈正相关;海水具有较高的Y/Ho比、Ce负异常,且海水的δEuNASC值小于1,表明了新元古代海水与现代海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集了渤海湾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和盆内钻井岩心的泥岩及少量灰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测试样品稀土总量平均值为290.39 μg/g ,明显大于北美页岩组合样。各样品δEu为0.42~0.83,平均0.67,中度Eu负异常;大多样品Ce含量正常,δCe为0.51~1.22,平均0.97。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轻稀土段曲线明显“右倾”,重稀土段则较为“平坦”。灰岩及部分泥岩中Ce的负异常指示了晚石炭世本区陆表海的沉积环境特点,古海水为氧化环境。根据稀土元素的Eu异常及总的元素组合特点,判断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北缘的阴山古陆,母岩类型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地区广泛发育有下寒武统。利用ICP-MS方法系统分析重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富集层、炭质粉砂岩以及硅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总量为111.41×10-6~184.13×10-6,平均为138.83×10-6,相对其他地区黑色岩系较低;LREE/HREE=2.49~3.44,LREE相对富集,HREE亏损;δCe=0.39~0.46,Ce呈明显负异常;δEu=0.84~1.10,Eu异常不明显。δCe,δU,V/Cr,Ni/Cr,V/(V+Ni)表明该区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环境;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相关图解、Cr,Sb,As,Bi的富集以及U/Th等反映本区黑色岩系非正常海水沉积产物,明显受热水沉积的影响,同时还存在火山活动的影响,火山活动可能为热水活动提供了动力及物质成分。  相似文献   

6.
老东寨铅锌矿床是黔东南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中首次发现的规模达中型的代表性矿床,为该区域近年来重大找矿突破。但对该矿床的相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对该矿床闪锌矿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闪锌矿、容矿白云岩以及围岩地层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硫化物中Cu、Ga、Cd、Sb等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各类岩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主要矿石闪锌矿均具有弱的Ce负异常(δCe=0.62~0.89),部分样品出现了Eu负异常(δEu=0.45~0.86),另一部分样品出现Eu正异常(δEu=(1.22~4.46)),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重晶石的产出及分布情况,推断该矿床成矿环境经历了从氧化到还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辽宁弓长岭矿区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分析辽宁弓长岭二矿区混合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对混合花岗岩的成因研究表明: 主量元素中Fe2O3、FeO、MgO 和CaO 含量较低,K2O 和Na2O 含量较高; 微量元素分配曲线属右倾型,强不相容元素富集; 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呈明显的Eu 负异常,但Ce 的正异常不明显,为典型壳型花岗岩稀土特征。弓长岭二矿区混合花岗岩原岩为富铝的沉积岩,混合花岗岩为部分熔融成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罗平富乐铅锌矿区地层及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梁山组样品 ΣREE值25.91×10-6~108.40×10-6,δEu值0.35~0.73,δCe值0.64~1.35.具Eu负异常和Ce弱正异常;阳新组碳酸盐岩样品 ΣREE值0.82×10-6~6.75×10-6,δEu值0.15~0.97,δCe值0.22~0.62,具Eu负异常和Ce负异常;玄武岩样品 ΣREE值204.17×10-6~290.57×10-6,δEu值变化范围0.91~0.97,δCe值1.02~1.03,Eu异常和Ce异常不明显.峨眉山玄武岩、阳新组、梁山组岩石与矿石REE配分模式比较区别明显,暗示成矿物质并非这些地层提供另有其它来源;梁山组及含矿地层阳新组样品为轻稀土富集型,并具有Eu负异常,暗示地层可能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寒武系馒头组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采集皖北宿州地区馒头组的灰岩样品,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灰岩中的稀土元素受到陆源碎屑物与后期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较小.元素有明显的U、Ta、Sr元素富集,Ba、Nb、Ti元素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不含Y)范围为3.61~14.2μg/g,轻重稀土分异明显.Sr/Cu、Mg/Ca反映了古气候干燥炎热,偏碱性;Sr/Ba指示为典型的海相咸水沉积环境,水体盐度高;V/Cr和Ni/Co比值的结合,以及Eu、Ce二者负异常,均表明为较好的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土保存着喀斯特发展演化历史证据,同时也是喀斯特地区土壤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选取云 南石林地区的两处典型碳酸盐岩剖面为研究对象,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在风化层的迁移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 研究,为探究风化层的成因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 以Ti为参比元素的剖面迁移特征表明,两剖面的主量元素在成土过 程中有相似的迁移规律,多数表现为淋失;微量元素略有差异,富集淋失程度不一。(2) UCC 标准化蜘蛛图显示,相对于 基岩,风化层中的Ca和Sr均出现亏损;与UCC相比,Fe、Ti等元素轻微富集,Mg、Ca、Na、K、P等元素显示了强烈的亏 损特征。(3) 基岩与风化层的REE分布模式相似,但风化层的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间的分异较大而重稀土元素间的 分异较小,且SJC剖面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大于QST剖面;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SJC剖面的Eu为负异常,剖面 上部和下部出现Ce负异常;QST剖面Ce负异常,Eu明显负异常。(4) 元素含量变化和元素对Al-Ti、Al-Fe及Zr-Hf相关性 说明剖面上覆红土是下伏基岩风化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基岩存在很好的继承性,风化 层是基岩原位风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丘北大铁铝土矿含铝岩系为研究对象, 通过ICP-MS分析测试, 研究了含铝岩系与下伏灰岩、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丘北大铁铝土矿含铝岩系稀土配分模式曲线为向右倾斜的曲线, 与下伏马平组、黄龙组灰岩的稀土配分曲线相似, 而与峨眉山组玄武岩的稀土配分曲线相差较大; 灰岩具有较明显的Ce负异常和Eu负异常, 部分铝土矿和铁铝质岩具明显的Ce正异常和较明显的Eu负异常, 而多数铝土矿、铁铝质岩和铝质粘土岩则无明显的Ce、Eu异常。含铝岩系的稀土元素特征, 反映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下伏灰岩而非玄武岩, 同时也反映出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风化壳, 成矿物质搬运距离较近, 与海水的水合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2.
黔北桑木场背斜灯影组热液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刘金海  陈云明 《贵州地质》2013,(2):132-135,146
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了习水桑木场背斜核部铅锌矿赋矿热液蚀变白云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并初步探讨了白云岩化与铅锌矿化间的关系。铅锌矿体旁侧工程中白云岩样品的测试显示:有部分样品Zn含量超过200×10-6,具有矿化显示;全部样品∑REE很低(∑REE=0.82~5.96×10-6),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δCe=0.37~0.68),除个别有矿化显示的白云岩样品具有正Eu异常(δEu=1.15~2.40)外,其余样品均具有负Eu异常(δEu=0.56~0.80)。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全部样品均呈现轻稀土富集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白云岩化热液流体具有轻稀土富集及Eu和Ce负异常特征,而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本区铅锌矿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九星铁金矿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过渡带上,矿体产于甲路一段与二段间的翁浪—地虎滑脱蚀变带中,是一个小型规模矿床。电子探针、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发现,主量元素方面,磁铁矿中K2O、Mg'O、P2O5和Ca'O含量甚微,而Fe'Ot含量与Si'O2、A12O3、Cr2O3和V2O3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方面,V、Cr、Zn、Cu、Sb、W、Pb和Bi等元素富集;稀土元素方面,具有富轻稀土、Eu负异常(δEu均值为0.77)和Ce弱负异常(δCe均值为0.95)特征。相关参数的判别和对比结果显示,九星铁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环境从弱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过渡的过程,其成因属于热液型。  相似文献   

14.
详细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石炭系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样品稀土总量为18 86× 10 -6~ 6 2 0 4× 10 -6,变化较大 ,其中祁连地区REE总量为 76 49× 10 -6~ 6 2 0 4×10 -6,甘肃永昌煤山子剖面的稀土总量最高 ,新疆北部地区泥岩和灰岩 (泥灰岩 )的稀土总量均较低。各泥岩样品的轻稀土富集 ,Eu负异常 ,δEu介于 0 44~ 0 90之间 ,δCe部分为正异常 (>1) ,部分为负异常 (<1)。研究区样品的Sm含量与北美页岩样品相比为正异常 ,Dy出现负异常的样品较多。根据稀土元素δCe和Ceanow的变化 ,反映当时新疆北部地区水介质环境大部分为缺氧的还原条件 ;祁连地区为海陆过渡环境 ,部分为氧化条件 ,另一部分为缺氧的还原条件 ,这与其他相标志所显示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稀土元素组合及比值的变化 ,显示物源区母岩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混合来源 ,稀土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 ,重稀土配分曲线较为平坦 ,显示源岩为粘土岩、花岗岩和中性岩的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5.
安徽石台地区发育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岩石地层单元为下寒武统荷塘组和黄柏岭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色岩系稀土总量不富集,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δEu=0.81~2.32,平均1.1;δCe=0.52~0.97,平均0.77.剖面自下而上δCe值和δEu值规律变化,δCe值由大渐小再增大,但总体逐渐增大,δEu值总体变化则与之相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区早寒武世曾发生过一次明显的海侵-海退过程,黑色岩系为正常海水与热水混合沉积的产物,形成于缺氧还原状态过渡到半还原-弱氧化状态的过程中,沉积环境为干燥气候条件下相对较深的浅海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李松涛 《地质与勘探》2016,52(5):826-837
黔西北威宁地区香炉山铜矿床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三段(P3β3)顶部与宣威组(P3X)底部间的结合部位。本文采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区内玄武岩属高钛的拉斑玄武岩,主量元素物源区特征图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分配模式,Eu负异常以及log(δCe)-0.1表明矿床形成于还原环境;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了α+β-Zn-Cu合金矿物,化学分子式为Cu0.78Zn0.47Fe0.06。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铜矿床的形成不仅与火山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有关,而且还受到后期热液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贵州镇宁重晶石矿中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镇宁泥盆系重晶石矿中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硅质岩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δCe呈弱的负异常,δEu呈负异常到正异常,{La/Sm}N和{Gd/Yb}N值表明轻稀土分异强;通过∑REE、Ce/Ce*、Eu/Eu*、{La/Ce}N和{La/Lu}N参数综合分析,硅质岩沉积成岩过程中有明显的热水参与,...  相似文献   

18.
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及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该类萤石矿床在黔东北及渝东南一带广泛分布。本文对该萤石矿床的萤石单矿物及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萤石的微量元素仅Pb、Zn、Co、Ni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Rb、Sr、Ta、Zr、Nb、V、Cr、U、Th、Hf等元素含量仅为地壳值的0.01~0.05倍。稀土元素含量很低(∑REE=2.35×10–6~4.80×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3.12~6.33),具有Eu正、负异常(δEu=0.59~1.59)和Ce负异常(δCe=0.80~0.96)。萤石与赋矿围岩具有相近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均明显亏损Nb、Zr、Hf等元素,富集Ba、U、Sr等元素。萤石与赋矿碳酸盐岩都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明显右倾的REE配分型式。综合分析认为该萤石矿的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而碳酸盐岩围岩的F元素含量很低,结合萤石的微量元素及δEu、δCe值特征,暗示形成萤石的成矿流体经过了深部演化,成矿物质F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富F地层。  相似文献   

19.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采用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试了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砂泥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稀土总量在82 2×10-6~182×10-6之间,平均为144×10-6;w(LREE)/w(HREE)比值在4 54~10 02之间,平均为8 67,相对富集LREE;Eu基本为负异常,δEu在0 59~1 03之间,平均为0 73;δCe在0 92~1 09之间,平均为0 98,Ce正常或具微弱的负异常;(w(La)/w(Yb))N在8 23~11 61之间,样品的分布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样品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当时丽水凹陷为海陆交替的沉积环境,水介质环境为缺氧的还原条件,盆地类型应为稳定的克拉通盆地,物源区母岩主要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稀土元素是研究沉积岩的形成条件及环境特征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桂林寨底地下河系统中岩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的稀土总量(∑REEs)偏低,不同地层岩性间的∑REEs具有一定差异性,总体上信都组泥质粉砂岩(D2x)的∑REEs最高,其次为融县组(D3r)厚层灰岩和桂林组灰岩(D3g),东村组厚层灰岩(D3d)和额头村组灰岩及白云质灰岩(D3e)的∑REEs较低。整体上表现为重稀土元素相对于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且Ce具有较明显的负异常,而Eu无异常或异常不明显,不同于碎屑岩的轻稀土相对富集、Eu负异常、Ce无异常或异常不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为氧化-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可为定量化判别岩溶区碳酸盐岩形成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