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后的信息(主要是观测值改正数,又称残差),进一步检验和评定十类方向观测值的权选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这是评价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计算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目的,本文给出以下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联合平差中的方差分量估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天文大地网与GPS空间网联合平差从大的方面分为空间网与地面网两部分。空间网主要是GPS点的三维地心坐标及协方差阵 ;而地面网又涉及到多类观测值 ,主要包括方向观测、导线边、天文方位角三类观测值 ,且各类观测值又分为不同等级的观测。空间网与地面网之间、地面网不同类观测之间及同一类不同观测等级之间的权比不正确将直接影响平差结果 ,因此 ,各类观测值的最佳权匹配就成为联合平差的一个关键。本文就Helmert方差分量简化算法及Baumker简化公式用于联合平差中方差分量估计问题进行讨论 ,并用我国天文大地网 1万点的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实算、比较、分析 ,以确定联合平差中方差分量估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天文大地网与空间大地网联合平差工程试验区的数据处理,对垂直角粗差探测,尺度和方位系统误差参数估计,各类观测数据权的确定进行了深放研究,文章最后给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4.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地壳形变改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情况,将中国大陆划分成不规则的曲线网格.利用高精度GPS网平差得到的GPS速度、地震矩张量和活断层滑动速率。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求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利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模型。研究分析了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中是否需要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值进行形变改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天文大地网观测点坐标需要改正,但不需要在联合平差中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数据(边长、方位角)进行改正,可以省去天文大地网约30万个观测量的地壳形变改正工作。  相似文献   

5.
参加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的各类三角锁网的水平方向共组成了94545个三角形,评定这些三角形的闭合差是检验和评定观测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就三角形闭合差的限差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的联合平差方案的要点是,先将天文大地网和卫星多普勒网按原定方案分别单独平差,然后将天文大地网和多普勒网的公共点的单独平差成果进行联合平差。在联合平差时,将公共点上的大地经纬度作为随机参数(即信号),以在天文大地网平差得到的这些点的经纬度值及其方差,作为信号的先验期望和先验方差,而以多普勒网平差得到的这些点在美国的 NWL—10D 地心坐标系统的坐标值作为相关观测值,列出它们的包含信号和另外几个参数的观测方程式,然后按最小二乘配置法进行平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多普勒网与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提出了下列几点建议:(一)在两个网各自单独平差的基础上,分别求定两个网公共点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二)两个网的公共点上,将多普勒定位求得的坐标值看作为对天文大地网中相应点坐标值的虚拟的相关观测值;(三)用分阶段平差方法(Phased adjustment)进行两个网的严格平差;(四)用带有先验权的参数平差方法,使在联合平差中同时兼顾两个网的定向和尺度因子的信息;(五)对两个网的三维和二维的联合平差步骤和有关公式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关耀辉 《测绘通报》1992,(2):3-6,33
在具有多类观测值的控制网平差中,各类观测值的先验权是否正确给定将直接影响控制网平差的质量,本文论述网的质量与定先验权误差间数学关系,提出采用先验与验后单位权观测值中误差一致的原则来确定各类观测值的权比,从而达到定权合理,提高平差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参加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空间网与地面网,都经过了单独平差。获得了各自的坐标平差值及协方差;天文大地网平差后也形成坐标平差值及协方差。从理论上讲联合平差可采用坐标及协方差参与平差或观测值直接参与平差,前者平差模型比较简单。但由于二者  相似文献   

10.
正确地分析天文大地网误差,是正确评价天文大地网质量的基础。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后,出现“方差比”检验过大,而平差后点位精度却很高的现象。什么原因引起方差比过大呢,是系统性误差,还是其它原因。本文从方向相关性和起算数据误差的影响两  相似文献   

11.
CH950078关于我国天文大地网精度的若干分析/易传良∥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编辑部.—1993,(2).—5~9简述了间接平差中能对大规模网同时考虑观测误差和起始误差影响的精度估算新方法;计算分析了几类典型图形中起始误差与观测误差影响的比例关系;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分析了我国天文大地网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精度为±2.0m。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统一的天文大地网的布设,开始于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末基本完成。我国天文大地网是按逐级控制的原则进行布设。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沿经线和纬线方向布设一等三角锁。全国一等三角锁全长近80000km,构成100多个锁环,包括近5000个一等三角点。在青藏困难地区,采用相应精度的一等导线代替。全国一等导线全长10000km,包括500多个一等导线点。其次,在一等三角锁环中布设二等或三等三角网,在困难地区布设导线网,使我国天文大地网构成一个以三角网和导线网混合组成的全面网。参加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一、二、三等三角点和导线点的总数约为50000个。按最小二乘法处理如此规模的大地网,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数据处理中的主要数学模型、大规模稀疏矩阵的有效解算方法,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算法进行地面网的方差分量估计,并用该方法对我国天文大地网的观测数据及空间网数据进行联合平差,得出全网平均点位的点位中误差为o.11m,点位精度95.5%优于0.3m。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是一项大规模的测量数据处理工程,解算的未知数众多,为了便于检查原始观测数据粗差以及验证地面网与空间网的权匹配关系,需要进行单区平差数据处理研究和计算。本文主要讨论单区平差数据处理中的主要模型、大规模稀疏矩阵有效的解算方法并用软件加以实现,用此软件对5000点的实验区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建和它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国家大地测量的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它主要包括建立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以及前者与国家天文大地网的联合平差等,以实现国家3维地心坐标系统的坐标框架。这个项目的主要特点有:①涉及多个学科,如经典和空间大地测量学、天文测量学、重力测量学、近代数据处理理论和技术等;②处理的数据量大、种类多,如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有2600多个测点,46000多条独立基线,天文大地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联合平差所需解算的未知数多达15万个;处理的数据几乎包含了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和GPS测量等各类测量的成果;③所处理数据的施测时间跨度长,如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三个子网的施测时间各不相同,前后从1988年到2000年历时12年,而天文大地网的施测时间是在上一世纪的50至70年代;④处理数据所覆盖的国土面积大,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及天文大地网覆盖了我国整个大陆及部分沿海岛屿,而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则扩展到香港、澳门以及南沙等地区;⑤处理数据需顾及的因素多,如需分析近70年来我国大陆板块运动、板内运动、局部地壳运动和新旧大地测量基准、新旧天文系统、和不同历元对上述这些大地测量观测数据的影响及其统一归算。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首次将我国不同部门、不同时期施测的多个平面(2维)和高程(1维)分离的大地控制网通过空间大地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科学的整合为全国统一的整体的国家3维大地控制网,将原来大地测量中所采用分离的几何与物理参数,进行了科学的统一的整合;②首次将我国非地心大地坐标框架整体的科学的转换为地心大地坐标框架;③首次将我国大地坐标框架的地心坐标精度由±5 m提高15倍,达到了±0.3 m;将我国重力基本点的精度由±25×10-8ms-2提高近4倍,达到了±7×10-8ms-2;④首次将海量数据由原来采用的最小二乘平差经典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为最小二乘平差,抗差估计和方差分量估计相结合的现代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了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3-1]大地控制网中各原素的误差起算元素和推算元素 大地网的精度,总是从网中边角等元素的误差大小来衡量。大地网中元素可以分为两类:起算元素和推算元素。大地原点的座标、三角网锁中实际测量的边长、由天文观测并经过化算(见第二讲)得到的拉卜拉斯方位角等都属于起算元素。以起算元素开始,通过网锁中角度(观测值或平差值)陆续推算而得的边长、方位角、座标等等则称为推算元素。推算元素是起算元素和网中角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在国家GPSB级网完成之后,利用GPS水准、天文重力水准与重力大地水准面3类数据确定我国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3类数据的误差传播规律,给出了联合平差模型,并用一模拟网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大地基准——中国大地坐标系2000(CGCS 2000)及其框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陈俊勇 《测绘学报》2008,37(3):269-271
简要介绍2008年7月1日启用的中国地心坐标系统2000 (CGCS 2000)的定义及其采用的大地测量基本常数,并对CGCS 2000的坐标框架进行了评述:它应该是高精度,涵盖全部陆海国土,动态,具有方便用户的密度和分布,它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家级连续运行站网和国家高精度大地控制网这两部分组成.目前的框架由2000国家GPS大地网和它与全国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的成果构成,可以满足近期的需求.采用CGCS 2000后将引起中国境内地面奌的大地经纬度值、高斯平面坐标值、地图上点间的方向和长度值等的变动,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变动值和应对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重复计算可靠性矩阵QvvP的逐次递归快速算法的观测值自动定权方法。试验证明,在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只要在迭代过程中逐次对各类观测值进行验后权估计和修正,迭代收敛时,虚拟的自检校观测值和漂移误差改正参数的权可被惟一确定,而真实观测值如地面控制点坐标、GPS摄站坐标和GPS天线偏心分量的权却随先验权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尽管如此,区域网平差仍能得到一致收敛的解,并且不会因此增加太大的  相似文献   

20.
多历元大地网络合平差必然涉及地壳形变影响及改正问题。本文给出了3种可能采用的地壳形变改正模型,包括:点位形变预改正模型、观测值预改正模型、已知点强约束平差改正模型,通过对这些改正模型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业已证明,不同历元的大地网联合平差的形变改正可以通过固定高精度、现势性好、基准意义明晰的GPS空间大地网的点位坐标,从而实现多历元大地网坐标系统的统一。对于我国大规模的国家大地控制网而言,如此可省去约40多万个观测量的形变改算工作。文中给出的模型及其分析将为我国大地网联合平差的形变改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