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海晏地区进行山洪气象灾害普查,确定其风险区域和级别,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地图,建设监测预警系统等措施的开展,提升海晏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强降水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增强这些区域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气象》2012,38(11)
中华气象谚语大观 这是一本以提供资料为主、兼顾科学普及和应用研究的气象谚语书。书中共搜集全国各地气象谚语四万余条。这些谚语被分为灾害、天气、气候、天体和光象、海况、农业气象、节气、物候、民间节令和干支、人体和行为等共十大类。在每一大类之前,简要叙述了谚语的相关科学知识。该书适合气象工作者、地理工作者、气象爱好者、文教工作者、农林牧副渔和图书馆藏等部门参阅使用。  相似文献   

3.
徐家恩 《气象》1980,6(11):18-18
我们曾对“农历十月廿五有雨,来年雨水好;无雨,来年雨水不好”这条谚语进行了多年验证,建立了年降水量趋势预报指标,经几年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在验证这条谚语时,我们除了统计分析本站的历史资料的拟合率和预报准确率外,还用邻近的处于102—103°E、24—25°N范围内的7个县站和省台、地区台共9个点的资料进行了验证。虽然这些点的拔海高度相差较大、但验证结果都较好。当我站历年十  相似文献   

4.
朱振全 《气象》1981,7(10):5-6
天气谚语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在我国气象站、哨天气预报及长期天气预报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对它进行深入地总结提高却很不够。下面仅就几年来的工作和了解,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谚语中的问题 1.在分析研究和应用天气谚语时,有的未经验证和分析就拿来使用,致使预报效果不稳定。我们知道,天气谚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的地区性、季节特点以及由于语言形式造成人们对含义理解不够具体等问题,就要求在应用之前,对它进行调查、分析和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烟台地区苹果产区1994—2016年共23a的气象资料与红富士苹果始花期观测资料,根据气象因素对苹果发育期影响的物候学原理,选取与始花期相关的多个气象因子,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苹果始花期预测模型。利用数据回代验证及2017年的资料预测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况吻合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始花期的实际情况,可以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相似文献   

6.
气象谚语对预测未来短时天气形势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对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积累观测经验也有一定的好处.从气象谚语的定义、分类、在观测工作中的作用和应用等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对“不得春风难得秋雨”这条天气谚语用本地气象资料验证,结果表明,春季风多,秋季降水量大,存在着较好的隔季相关,在实际预报中应用较好。1验证将3—5月10分钟平均风速大于10m/s的风日作为一次大风过程(不管风向),统计1970—1995年,26年中平...  相似文献   

8.
矫梅燕 《浙江气象》2013,34(1):1-3,10
党的十八大在谋划"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提出,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这些高瞻远瞩的精辟论断为我国气象服务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气象防灾减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气象谚语》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60多万字,32开本,定价14·20元。本书由全国气象部门8位作者历时10年之久完成。书中搜集了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古今各类气象谚语近2万条,并有6万字的文字说明。本书集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可谓中国气象谚语之大全。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工具和史料书,很适合于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10.
“未到惊蛰先响雷,四十五日暗天门”是一条天气谚语:运用1966~1980年丰顺县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扣验证,并自1981年以来,经10多年的使用.其准确率为7/8。作为中长期预报,具有一定使明价值,现重作整理,供作参考。1弄清天气谚语的含义3月份的倒春寒天气,是造成春插育秧烂秧死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因此,做好春寒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重要课题之一。“未到惊蛰先响雷、四、‘五日暗天河’早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谚语中雷是指出现在惊蛰日前的初雷。略是指惊蛰日后多出现阴寒(雨)天气。雷与暗的因果关系,初雷出现在惊蛰日之前,则…  相似文献   

11.
章正英 《气象》1979,5(2):13-15
在县站的予报中运用群众经验时,应针对不同的予报对象,抓住实质,深入验证,灵活运用。现谈谈我们验证天气谚语的几点做法: 一、验证天气谚语要研究其内在联系 保定地区流传着很多关于偏东风与降水关系的谚语。如“偏东风,雨祖宗”;“东风不转,阴雨不断”;“雨后东风雨更凶”等,到底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如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气象谚语在观测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昕 《四川气象》2004,24(1):57-58
气象谚语对预测未来短时天气形势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对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积累观测经验也有一定的好处。从气象谚语的定义、分类、在观测工作中的作用和应用等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冻煞樟树脑,晒煞沿山稻”,是鄞县地区普遍流传的一条天气谚语,它的含意是:腊月天气奇寒,预兆夏季干旱。我们以这条谚语为线索,用本站1954—1972年19年资料,分析验证腊月冷暖与夏季少雨干旱天数的关系,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发现两者关系较好,可以用来作预报。  相似文献   

14.
中专气象统计教学方法初探薛琳(兰州气象学校730021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气象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我国的天气谚语可以说是大量气象现象统计规律的总结。近30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得大量资料有可能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处理,统计方法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泛流传着许多气候谚语。它们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同自然斗争的经验结晶。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性。对于这些谚语需要我们用当地资料加以验证,将其适宜的拿来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有气象资料对0905号热带风暴"苏迪罗"路径变化特点、经过北部湾北部海面时,带来北海地区的风、雨量级较小的天气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原因,对提高预报热带风暴准确性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孙玉桂  盛家荣 《气象》1980,6(12):17-18
“冻大水大”这条谚语在淮河流域广为流传,谚语的含义很清楚,如果冬天气温低、结冰厚,则汛期雨水多,发大水。 为了验证这条谚语,我们首先依据史料,对淮河一千五百年来16次封冻进行了分析,发现16次封冻均伴随沿淮、淮北发大水,从而证明这条谚语在历史时期还是可靠的。然后,我们根据本站历史资料,用多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0—2014年宁波市气象观测资料和2011—2014年6—8月宁波市中暑病例资料,基于现有中暑气象等级,通过对气象因素和中暑事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分位数法建立了新的中暑气象等级。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第45、第70和第85分位数对宁波市日最高气温和炎热指数进行了新的等级划分,并结合中暑事件与高温持续时间对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进行了改进,将宁波地区中暑气象等级分为可能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和极易发生中暑4个等级。对改进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验证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标准更适合宁波地区,由气象条件和中暑实况确定的高温中暑等级基本可反映人体中暑的风险,对实际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更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裁云  邓传芝 《气象学报》1965,37(3):328-332
本文是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流行的一条谚语“冬在头,雨水早”的验证,得出了一条预报西双版纳地区和昆明5月份雨量的指标;又根据这条谚语,找出了环流前后制约的若干关系。这种关系,不但为谚语提出了解释,而且可用来作云南省的雨季开始期和5月份雨量的预报。而这种预报,对决定云南省水稻的种植面积,以及各种农业生产措施的安排,都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鲅鱼圈地区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3a的鲅鱼圈地区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和2005年3~4月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鲅鱼圈地区各类型风速廓线出现频率比较均匀,而且由于地面粗糙度较大,因此风速廓线指数比平原地区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