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fterEffects是影视合成软件,可以给影视节目加上各种特殊效果,也可以将各种影视片段艺术化的融合到一起,用好AfterEffects可以极大地美化影视节目,这对于气象节目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曦  罗应刚 《青海气象》2006,(2):66-67,97
After Effects不尽人意的地方之一,便是文本功能的欠缺。在After Effects6.0中,Adobe将文本功能从特效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After Effects6.0文字工具与文字特效相比有很多改进之处,利用它可以自动建立文字层并随时把文本转化为遮罩,同时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文字间的硬切、调整文字路径。除此之外,After Effects6.0文字工具还增加了局部文字选择与控制功能,使得文字动画更简便、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由于暴雨常具有和危险性,难以及时拍摄到暴雨灾害的现场画面,本文基于大气降水粒子的物理特征,采用Maya、Reanlflow、AfterEffects、Premier等软件运用刚体碰撞、流体、粒子等动画技术,对暴雨及其引发的城市积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进行影视模拟,初步建立了相关技术流程及技术指标,可用于指导气象灾害类科普影视节目的制作,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12月20-23日济南市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气压场、温度对数压力图以及单站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雾是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根据大气稳定层结的状况及变化,可以判断大雾天气的有无及生消时间;近地面逆温和低空逆温同时存在,表明大气层结非常稳定,近地面逆温有利于近地面层水汽积累,低空逆温使近地面层水汽不易扩散而聚集,有利于近地面层维持潮湿,持续几天出现大雾;连续几天大气层结都处于稳定状态,地面风力很小,这些都限制了近地面层的水汽向外耗散,底层相对湿度较大,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级联控制算法解决多无人艇(USVs)系统的分布式轨迹跟踪问题.这种控制算法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基于采样信息的分布式估计器,主要用于估计领航者的期望轨迹;第二层是每个无人艇的本地控制器,主要是结合滑模控制与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在系统具有欠驱动、参数不确定性和扰动等因素的情况下,使其状态跟踪期望轨迹的本地估计值.为了求解上述跟踪控制问题,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与级联系统理论,推导得到了所有无人艇位置状态收敛到期望轨迹的充分条件,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9年6-8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地表辐射观测资料,近地层大气温度、湿度和水平风速的三层梯度观测资料,以及热通量的涡动相关观测,比较了变分法估算的地表热通量与涡动相关观测值间差异,评估了不同相似函数对变分法估算地表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分法估算的地表热通量在时间变化趋势上与涡动相关观测值一致,但在中午前后时段还存在数值大小差异.不同相似函数对变分法估算热通量的影响不一样:当层结不稳定时,其对热通量估算的影响较大;当层结不稳定变弱时,影响会显著变小;当层结稳定时,影响非常小,与观测误差相比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探空和热带网格资料的合成方法,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阶段的强度突然变化各时段进行了角动量收支分析。主要结论是:角动量输送可以作为热带气旋台风阶段强度变化的诊断工具;台风中层850—300hPa大的角动量输送对台风强度变化起着重大作用;台风的海面摩擦耗散非常巨大,以致于流入层的角动量输送不足以抵消摩擦汇项,台风的突然增强需要中层大的角动量输送补尝,以及中高层之间明显的反气旋性风切变加速。   相似文献   

8.
贺建林  王介民 《高原气象》1997,16(3):258-264
利用相似性理论,假设在稳定层结下近地层的垂直风速方差σW是高度Z的弱函数,推导得到了近地层的σW/U*与Z/L的函数关系式。该式可以解释稳定层结下的σW/U*非常数等事实。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进行了理想场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水汽和潜热释放对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影响以及其在背风波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潜热释放对大气层结分布的影响要远大于水汽对大气层结分布的直接影响,如果没有潜热的释放,水汽对背风波的发展和演变的作用非常小,而潜热释放可以使湿层结稳定度急剧下降,迅速破坏原有的层结分布,使这个区域出现非拦截的强烈的垂直运动,波动的崩溃更加迅速和明显。但需要说明的是在试验中,将数值模式里控制潜热释放的参数设为:0、1/2、2的假定情况,则在实际的大气运动过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容易产生严重气象灾害,而雷达可以为强对流天气提供高时效的监测信息。针对当前雷达业务系统仅提供单站预警,且强天气识别算法缺乏本地优化等问题,研究了全国雷达预警信息组网集成技术,为大范围监测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提供及时高效的参考信息;通过对全国高空站3年0℃层高度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雷达监测冰雹等算法的0℃层高度应在3~6km范围动态调整,提出了雷达强天气预警动态本地化等综合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质控前后统计分析表明,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雷达预警的虚警率,虚警剔除率可达到95%以上;与雷电观测资料的检验结果显示,质控后的雷达预警信息与雷电分布具有较好的契合度。将基于上述组网集成与质量控制的综合技术应用于2016年6月23日盐城龙卷强天气监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层土壤温度模拟及其检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陆面过程模式(BATS)土壤温度模拟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利用气象站资料模拟土壤温度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扩散方程模拟多层土壤温度,可与观测站的资料直接比较;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季变化、日变化。冬季下层土壤温度高于上层土壤温度,夏季上层土壤温度高于下层土壤温度,上下层温度的转换时间大约在3月份和10月份,这与实测土壤温度的年变化非常一致;模式较准确地模拟了各层土壤温度垂直方向变化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2.
广东致洪特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广东1949年至1994年发生的12场造成较大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的致洪特大暴雨基本上可以分为3类,并具有不同的环流和物理量特征:西北江并发洪水的特大暴雨一般发生在前汛期,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灾情重,暴雨期间环流稳定,锋面降雨系统完整,暴雨层结不稳定面积大;沿海诸河及小支流洪水致洪暴雨多发生在后汛期,暴雨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雨强大,暴雨主要是由于热带气旋的入侵而造成,只在暴雨区附近有明显的层结不稳定,对流现象非常强烈;造成东江及其它主要支流洪水的暴雨则可能是锋面雨也可能是热带气旋雨,稳定度指数及分布状况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微物理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层状云由于在水平上较为均匀, 可以用一维模式来模拟其云微物理过程。因此, 本文使用一个包含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一维层状云分档模式结合地面Doppler雷达、 PMS观测资料, 对2007年7月1日吉林省一次锋面抬升引起的层状云降水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详细地刻画了水滴、 霰、 雪花和冰晶粒子谱分布、 含水量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与变化, 并定量分析了该例中冰晶层、 混合层和暖层中凝华、 凝结、 碰并等微物理过程对粒子谱型的影响, 以及冰晶层、 混合层和暖层对地面降水的贡献率。结果表明, 在该例中, 冰晶层对混合层的播撒以直径D<300 μm的小冰晶粒子为主。从混合层播撒D>100 μm的水滴粒子以及未完全融化的冰晶粒子对暖层中小云滴粒子的碰并收集作用较强, 同时, 一部分降水粒子在暖层内可通过随机碰并机制产生。三层云对降水的贡献分别为3.5%、 38.5%和58%。三层云中若缺少混合层, 地面降水仅为0.475 mm/h, 谱宽920 μm, 且雨滴粒子数浓度较高; 若无暖层, 降水时间滞后, 雨强增加缓慢, 地面降水达0.807 mm/h, 雨滴粒子谱宽达1500 μm; 无冰晶层时, 降水强度与三层俱全时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降水及雨滴谱的改变非常微弱。  相似文献   

14.
探空记录在整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工读数的误差和PC——1500计算机查取气压值“取整”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手工整理时不易出现的矛盾记录. 在某特性层与某规定等压面层非常接近,但又不完全重合时;在最大风层的时间与某特性层(或某规定等压面层)的时间很接近时(ΔT≤0.1分钟);在最大风层的时间与某特性层(或某规定等压面层)的时间完全相同,但在两次气压符号读数不一致的情况下;在零度层与某规定等压面层(或特性层)很接近时;在终止层的气压符号与上  相似文献   

15.
零度层是指温度为0℃时的气层.零度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次,特别是对航空飞行更加显得重要.它是分析飞机积冰高度的重要因素;另外对高山雪线高度和洪水预报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探空值班时选择零度层必须认真细致. 零度层只选一个,当出现几个零度层时,只选高度最低的一个.地面层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南宁市出现了持续数日的间歇性空气轻微污染过程,本文从大气环流形势、天气条件、贴地层逆温等方面对南宁市这次间歇性空气轻微污染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造成这次南宁市空气轻微污染过程的一些初步结果。造成南宁市这次空气间歇性轻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南宁市的高空为西北或偏西气流影响,地面受冷高压或高压脊控制,天气以晴天为主,地面风速小,湿度低,且持续出现贴地层逆温、轻雾和霾,大气层结非常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导致南宁市的空气间歇性轻微污染,其中大气环流和贴地层逆温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利用瞬变扰动分析的原理,提供了一个可以客观判定海雾发生时天气类型的方法。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对环流形势、散度和垂直速度以及温度湿度的垂直廓线等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低空(1 000 hPa)为低压扰动下发生海雾(L型海雾)的环流和物理量场基本特征,并与高压控制下海雾(H型海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L型海雾位势高度负异常扰动主要表现在低层,其平均值为-65.66 gpm,向上逐渐减弱;2)L型海雾在发生时其逆温强度小于H型海雾,雾层较厚,雾层上空湿度仍然比较大,而H型海雾雾层上空有比较明显的干层;3)L型海雾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1 000~950 hPa为辐合伴有弱上升和下沉运动,第二层950~850 hPa为辐散伴有弱下沉运动,第三层850~500 hPa为逐渐加强的上升运动;H型海雾为两层结构,1 000 hPa为辐散伴有弱的上升和下沉运动,950~500 hPa为一致的下沉运动;4)概率密度统计分析进一步定量表明了L型和H型海雾发生时垂直运动以及相对湿度在各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结论对黄海西北部夏季低压环流形势下海雾的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正心  肖洁 《气象学报》1984,42(2):129-138
采用一个准地转两层波谱模式,进行了在热力强迫作用下阻塞的非常定演变过程的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说明了实际阻塞形成、维持及崩溃过程的一些典型特点。本文并用大量的控制性试验,探讨了波动与强迫源的非线性共振、强迫源对阻塞位相及强度的控制作用、各类平衡态稳定性等阻塞形势动力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95GHz云雷达对一次冷锋云系结构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毅梅  周毓荃 《高原气象》2012,31(4):1129-1138
利用安徽寿县W-Band云雷达(95GHz,波长3.16mm)、地面微波辐射计、探空和地面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11月5-7日一次冷锋云系的云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雷达的多普勒速度可以初步确定粒子相态和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雪晶或雨滴;在0℃层附近有回波暗带产生,这主要是由于波长为3mm的雷达对雪晶的衰减较强以及粒子的非Rayleigh散射引起的;云雷达观测可以清楚地识别混合云中的融化层。冷锋云系发展、演变过程及结构非常不均匀:锋面前部,在5~7km之间有一水凝物含量大值区,不断有长大的冰雪晶下落,使云底逐渐下伸,触地后产生间歇性阵性降水;降水过后,5km左右有一相对干层,上部为高层云,下部为散乱的多层云结构;冷锋临近,云层冷区没有水凝物含量大值区,回波强度较弱,暖区2km以下是干冷的东北气流,限制了雨滴通过暖雨过程增长,导致锋面降水强度较小,持续时间短。锋面后部4~7km高度,由于冰雪晶沉降,相对湿度较小,云层分裂成两层云;冷锋过后,出现了较强的降水,这主要是由暖雨过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11月15日出现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利用ECMWF集合预报产品对该大雾天气过程的预报进行了解释应用。诊断结果表明,该次大雾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辐射雾。14日傍晚到夜间,江西省北部地区转处冷高压控制,阴转晴,冷空气和地面辐射共同造成的冷却作用明显;大雾发生时的逆温层高度大约在981 hPa;1—3 m/s的风速有利于形成较厚的冷却层;地面相对湿度大,水汽充足。通过对ECMWF集合预报的气温、地面湿度、地面风速和天空总云量预报产品的释用,可以在大雾出现的前日判断出江西省西北部地区同时满足辐射雾出现4个条件(水汽、晴空辐射冷却、微风、近地层的稳定层结)的概率最大,因此出现大雾的可能性最大;江西其他地区不能同时满足4个条件,出现大雾天气的可能性很小。随着对集合预报产品的不断深入挖掘,可以进一步提高集合预报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