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单向”(one—way)方法进行正压原始方程套网格试验。粗、细网格均采用空间分解准拉格朗日格式和由廖洞贤等提出的与此差分格式一致的内边界条件(即方案二)。试验结果表明,用方案二作出的24小时细网格预报,与按半动量格式和粗网格直接给细网格提供内边界条件(即方案一)所得的结果相比,去除了在流出处出现的不稳定,系统的流入、流出也较好。这两种方案再加上Davies“松弛区域”的方法(分别为方案四,方案三),其结果与上述类似,且方案四比方案二还要好些。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单向”(one—way)方法进行正压原始方程套网格试验。粗、细网格均采用空间分解准拉格朗日格式和由廖洞贤等提出的与此差分格式一致的内边界条件(即方案二)。试验结果表明,用方案二作出的24小时细网格预报,与按半动量格式和粗网格直接给细网格提供内边界条件(即方案一)所得的结果相比,去除了在流出处出现的不稳定,系统的流入、流出也较好。这两种方案再加上Davies“松弛区域”的方法(分别为方案四,方案三),其结果与上述类似,且方案四比方案二还要好些。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个全球谱模式和一个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作了异模式嵌套的初步试验。对异模式嵌套的方案流程,细网格模式边界值晚新的时间间隔及细网格模式的起步时间作了初步研究,发现无论采用物理量本身还是其倾向值作衔接,效果均不错,边界值更值的时间间隔既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粗细网格同时起步或用粗网格模式12小时的预报场作为细网格模式匠初始场,两者预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尺度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M5模式中有多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可供选择,粗细网格采用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常用的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粗细网格进行不同配置,对辽东半岛大暴雨过程进行试验发现:细网格信息可以通过嵌套边界向外层传递,影响外层预报结果。细网格选取GR方案比选取AK、BM、KF方案模拟效果好很多;细网格参数化方案不变,粗网格取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细网格的模拟结果差别不大。但选取一个好的参数化方案对细网格的模拟结果会稍有改进。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对热带气旋中心进行雷达定位时,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将雷达屏幕上的气旋中心描绘到雷达底图上,再套用细网格读出气旋中心的经纬度。这种方法有两点不足:1.操作时间长,尤其是遇上疑难定位则需多次重复上述操作,2.定位误差大,产生原因有:①从屏幕描图到雷达底图产生的误差,②雷达底图本身的地图投影造成的位置偏差和底图的印刷精度,③手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2013、2014(1-10月)年的EC细网格2 m气温预报资料,通过双线性插值方法对黑龙江省83个站点进行插值,得出EC细网格模式对于日极端气温的预报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模式本身对于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高于最低气温,预报误差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但不同的起报时间对误差的影响并不明显。EC细网格模式的预报误差符合正态分布,具有可订正性。  相似文献   

7.
再论不等距差分格式的计算紊乱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荣凤 《大气科学》1987,11(2):221-226
不等距差分格式中存在的计算紊乱问题在文章[1]中已有较好的研究,那里比较了三种构造不等距差分格式的方法,给出了“超高频”条件的表达式,并指明:当出现“超高频”条件时,波不能穿透“界面”,由细网格一侧传到粗网格一侧,而在细网格一侧产生完全的伪反射.但该文没有分析所有可能的情况,本文再用物理分析和数值试验的方法对该文未曾分析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果有:1.在特殊情况下,即在频率等于临界值时,理论和数值试验结果都表明,不仅在细网格一侧有伪反射,而且在粗网格一侧还有放大的透射波.2.当区域中布多种网格时,不  相似文献   

8.
王达文  朴致淳 《气象学报》1983,41(1):115-120
数值预报中的套网格方法,国外已经用于实际业务工作。套网格有二种方式:一种是粗、细网格分别计算,在积分过程中细网格的边界值由粗网格的预报值不断更新,它只存在一个方向的影响;另一种是粗、细网格分别预报,不仅细网格的边界值取自粗网格的预报值,同时细网格的预报值还要传递给粗网格,即存在着二个方向的相互作用。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第一种方式的套网格。针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系统如台风等,还设计了移动型套网格模式。  相似文献   

9.
四年来,北方暴雨预报科研工作取得的进展主要有五个方面: 1.建立了各省市的暴雨预报流程和北方暴雨预报流程。实现了天气-统计-动力方法相结合,使暴雨预报研究成果向综合运用和业务化迈进一步。 2.各省市普遍建立了本地区的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在业务使用中初见成效。 3.大多数省市开展了暴雨短时预报业务,同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为这项业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技术方法。 4.在业务中应用了中尺度滤波等诊断分析方法;充实了北方暴雨形成的物理图象和概念模式;用细网格模式对暴雨个例的试报也取得了成效。 5.最近四年区域性暴雨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1980—1982年平均为41%,1983—1986年平均为59%,预报服务比较成功,起到抗旱防洪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太原市历史上10次城市积水过程资料和2005年8月16日典型暴雨沥涝个例为基本试验数据,在37°47’-38°00’N、112°28’-112°36’E试验区域内,剖分为1×1km^2的规则网格,中心城区再一分为四,网格面积为0.25km^2,共计477个规则网格。分别把细网格雨量法、二次曲面法、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面...  相似文献   

11.
利用ECMWF细网格、GRAPES_GFS、GRAPES_MESO、SWC_WARM四种数值模式降水资料,以及四川省气象台智能网格格点降水预报产品,对遂宁地区2020年7月发生的六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24h时效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数值预报模式对遂宁地区的降水预报均有较大偏差,预报值普遍偏小1~2个量级;SWC_WARM针对暖区暴雨的落区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锋面降水过程中,ECMWF细网格模式的参考价值更大;而GRAPES_GFS和GRAPES_MESO的偏差最大,对暴雨的指示性较差;四川省气象台的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还需要本地预报员对落区和量级进行进一步订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双向套网格模式的变格距差分计算方案。该方案在不同格距的网格区采用不同精度的差分格式,它自然地连接粗细网格,避免了一般套网格方案在粗细网格相重合点上进行的重复计算。用解析法和数值试验证明了:它与其它一些变格距差分格式相比,对短波的穿透能力有明显改进,虚假的反射也较小。应用该方案建立了正压原始方程双向套网格模式,并采用空间分解和时间分解计算方法。这不仅使二维问题转化为二个一维问题,而且二维套网格也可简化为一维均匀网格和一维套网格两部分,从而使计算和程序简化。用理想场为初值所做的一系列数值试验表明,该模式中的波可以自由进出粗细网格区,计算稳定。最后,还用该模式做了台风路径预报试验,给出了一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ECMWF细网格(0.25o×0.25o)数值预报产品投入新疆天气预报业务化应用。本文通过对ECMWF细网格模式LSP大尺度降水预报产品在2012年前冬3场暴雪天气中的预报效果分析检验得出:LSP预报的暴雪量值总体偏小,提前1 d较提前2 d的预报效果有所改善,较早时次的预报结果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暴雪预报的开始时间偏早3h左右,结束时间相对准确;LSP累计降水量级检验提前2 d和分级降水检验提前12 h的暴雪预报准确率较高,空报率较低。在观测站点相对密集的成片暴雪天气中,LSP预报的暴雪落区和量级较为准确,零散暴雪点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差。检验分析结果可为ECMWF细网格降水预报产品的释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业务人员制作北疆暴雪天气的定点、定时、定量预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多层大尺度预报模式中嵌套移动性细网格的方案。通过在大尺度预报模式中增加诊断分析,实现条件性控制调用细网格,使嵌套细网格计算更为合理。经过对多个实际暴雨个例的数值模拟试验表明,采用这种预报方案能够改善数值预报的结果,对于监视暴雨和反映暴雨中尺度系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有限元法在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方面的应用很广。最近几年也有人从理论上探讨有限元法在数值天气予报中应用的可能性。例如工作。 我们用有限元法求得一层辐散相当正压涡度方程的有限元方程(离散化方程)。所采用的网格是不均匀加密的矩形网格(图1)。从计算的结果看,计算是稳定的,而且总的  相似文献   

16.
四维资料同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崇银  袁重光 《大气科学》1978,2(3):238-245
四维资料同化是近年来气象科学上的一个新课题,为了探讨一些基本问题,本文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进行了高度观测资料的更新和同化的初步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将测站的实测资料内插到网格点上,再用这种资料作更新或四维资料同化可以减小观测误差的影响,避免所谓排斥现象;四维资料同化方案中需要有气压场和风场间的调整。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四维资料同化方案,用这种方案对观测资料进行同化,得到某一时刻的分析场,再用这种分析场作初值与直接用该时刻的观测场作初值分别作数值预报,其预报结果是前者比后者明显地好,进一步说明了四维同化工作有其重要意义,不但使用非定时的气象观测资料需要四维资料同化,而且在四维同化基础上可以改进数值预报。  相似文献   

17.
不等距差分格式的计算紊乱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曾庆存  李荣凤 《大气科学》1982,6(4):345-354
本文用物理分析方法研究不等距差分格式和大小网格相配套的格式中存在的计算紊乱问题,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当扰动由粗网格进入细网格时,在粗网格一侧将产生二倍格距的寄生伪反射;若扰动由细网格进入粗网格,在细网格一侧也产生上述的寄生伪反射;而且当振动频率较高(“超高频条件”)时,波动能量几乎全部变为寄生伪反射波,产生严重的计算紊乱。因此设计计算格式时,必须注意避免形成“超高频条件”。文中还比较了三种构造不等距差分格式的方法:(a)坐标变换法(b)加权平均法(c)Isaacson法。指出:当不出现超高频条件且波长>6δs时,三法都可给出较小的寄生伪反射率,而以(b)法为最优。但当波长较短且无超高频条件时只有(b)法才能给出较小的寄生伪反射率。  相似文献   

18.
EC细网格温度预报在贵阳地区的释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贵阳8个站点02时、14时整点气温对EC细网格2013年7—11月的2 m温度不同时效的预报分别进行检验,并对升温、降温、平缓天气3种不同天气背景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对贵阳地区的2 m温度预报质量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呈波动性变化,预报时次及预报时间一定时,预报质量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降低;预报时效相同时,对夜间的气温预报质量比对白天气温预报质量高,两者准确率相差达10%以上,EC细网格对贵阳地区修文、白云的预报质量最好,对花溪、乌当预报质量最差。当本地出现升温时,EC细网格预报质量较好,出现降温时,EC细网格预报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自由表面海洋环流模式的正、斜压模分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华 《大气科学》1994,18(3):310-319
大气物理研究所海洋环流模式(IAP OGCM)特点之一是消除“刚盖”近似,引入海面起伏作为模式的预报变量。为此,需设计有效的时间积分方案,以克服模式中所保留的表面重力波对时间步长的苛刻限制。本文给出了适应过程中流场正压和斜压模分解算法。研究表明,把海洋模式适应过程进一步分解为与海面起伏相联系的正压模和与密度不均匀分布相联系的斜压模,用不同的时间步长数值求解,计算效率可提高数倍以上。文中用四层IAP OGCM在北太平洋区域定量地比较了节省计算时间的有效性,并给出数值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地表作为大气模块的下垫面,为大气模块提供边界条件,地形对于模式结果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陆面过程模式在陆面同一网格内的次网格单元采用相同的大气强迫量,没有考虑次网格地形对网格内大气强迫量的影响,这关系到模式对气象要素和陆气交换量的模拟水平。本文在陆面模式NOAH处理次网格单元的同时,将输入的大气强迫量根据其与地形高度的关系进行修订,提出新的次网格地形的参数化方案,并引入到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中进行数值试验,通过3组数值模拟试验,与未改进的方案和细网格方案分析比较,探讨新参数化方案对WRF 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越复杂区域,次网格地形的影响越大。本文引入的新陆面次网格地形方案对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以及青藏高原南部的地表气温的模拟有较大改善,模拟的地表气温在大范围区域内都更贴近细网格方案。虽然新陆面次网格地形方案和细网格试验都对温度的模拟结果都有改善,但新陆面次网格地形方案对降水的模拟改善甚微,而细网格试验对降水模拟却有改进,这是由于细网格试验在陆面和大气网格都进行了细化,而新陆面次网格地形方案只考虑了陆面次网格的影响。具体来说,新陆面次网格地形方案对温度的模拟结果改进是通过改变地表向上长波和地表感热实现的。而细网格试验由于同时细化了大气和陆面的空间网格,对降水和温模拟的改进是通过综合改变地表能量平衡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