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连昌  姬金生 《岩石学报》2000,16(4):535-541
东天山古尔塔格金矿带位于塔里木地块东北部晚古生代阿齐山-雅满苏岛孤带的北缘。金矿庆主要类型有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和浅成热液石英脉型金矿,从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均一温度、流体盐度、压力及气液相成分等资料,可将该金矿流体类型划归为浅成热液和中深成热液两类。浅成热液类表现为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低盐度,低压力,低CO2/H2O和Na^+/K^+比值,中深成热液类表现为包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是我国陆相火山岩区的重要金矿之一。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复合部位的东北缘,矿体主要分布于团结沟斜长花岗斑岩接触带部位的隐爆角砾岩带和黑龙江群变质岩的层间裂隙中。斜长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中发育3类包裹体:熔体包裹体、原生的L-V包裹体(及少量的L-V-S包裹体)和次生的L-V包裹体。玻璃质熔体包裹体相当于酸性殘浆的成分(SiO2达69.5%~73.8%),其捕获温度大于800℃。石英斑晶中次生L-V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10~350℃、盐度5%~7%NaCleqv,代表了次火山岩浆热液的特征,与黄铁矿-早期白色玉髓状石英阶段中Q1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很接近,而盐度略高于白色玉髓状石英Q1的。乌拉嘎金矿的金成矿可划分3个成矿阶段,发育盐水溶液包裹体:(1)黄铁矿-早期白色玉髓状石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4~355℃,集中在190~330℃,盐度为1.3%~8.2%NaCleqv,密度为0.53~0.88g/cm3。(2)烟灰色玉髓状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9~196℃,集中在170~190℃,盐度为2.2%~3.2%NaCleqv,密度0.79~0.92g/cm3。(3)碳酸盐-石英阶段,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270℃;盐度0.5%~2.9%NaCleqv。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贫CO2的盐水体系为特征,与国内外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十分相似。石英斑晶中熔体、流体包裹体及其共存反映了次火山岩浆活动晚期,由硅酸盐熔体通过不混溶产生含矿的盐水溶液的可能,说明了金成矿与斑岩的成因联系,乌拉嘎金矿应该属于陆相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准噶尔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中富硫型的阔尔真阔腊金矿、贫硫型的石英滩金矿进行了流依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气液相成分、H、O 同位素、矿体围岩及脉石英包裹体 C 同位素、矿体中黄铁矿等 S、Ph 同位素等系统地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本区该类型金矿成矿流体一般温度低、盐度低,来源主要为循环的大气水、矿石中黄铁矿的 S、Pb 同位素均为深源,暗示金的深部来源:矿体石英包裹体中 CO_2的δ~(13)C 为低于-10‰的有机碳,反映了本区年轻的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地层参与了金的成矿。此外,本文首次提出了富硫型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成矿流体中有侵入岩浆热液参与,深部有多金属成矿远景;贫硫型石英滩金矿没有侵入岩浆热液的参与,成矿仅与火山古热液活动有关,其成矿较单一。此外,阔尔真阔腊金矿中低温流体活动较强,金矿化也较强:石英滩金矿低温流体活动相对较弱,金矿化也较弱,也体现了该类型金矿床低温流体活动的越强烈,金矿化越强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总被引:30,自引:27,他引:30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脉状金矿体的形成经历了三期流体成矿作用,第一期形成乳白色石英大脉,它构成了矿脉的主体,流体的性质为富H2O热液,但无金的成矿;第二期(成矿期)流体为中低盐度CO2-H2O-NaCl热液,它叠加在了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成矿期内热液的温度、压力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原因;第三期热液又转成低盐度的富水流体,形成石英-碳酸盐脉体,金矿化微弱。  相似文献   

5.
贵州从江地虎-九星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江地虎-九星金矿床是产于变质岩中受剪切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对这些金矿床典型剖面中的石英脉所含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均一温度、盐度以及成分的测试,并结合对矿床地质、构造背景的研究得出:地虎-九星金矿属于中低温、低盐度热液型金矿,表明热液活动的强度较大,多来源热液的汇集,成矿热液部分来源于深部,也有有大气降水热液的加入。  相似文献   

6.
罗定盆地南缘的金矿脉石英和方解石中发育液相、气相和气液两相3种类型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为主。气液包裹体的气液比为5%~25%。包裹体盐度w(NaCl)为0.9%~10.6%,多数>5%,属于咸水-卤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显示,金矿有两个成矿阶段:第一阶段形成温度为172℃,第二阶段形成温度为122℃。氢氧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金矿形成于低温、浅成-超浅成环境,成矿热液可能经历了减压沸腾过程。金矿的成因类型属于浅成-超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7.
文峪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深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金石英脉中矿物包裹体的研究,探讨了文峪金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指出文峪金矿是在地表较浅部位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母液为低盐度Na-Ca-Cl-CO2系列热液流体。运用了包体测温和包体化学成分以及盐度、密度等资料,对该矿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认为文峪金矿深部有富金矿体存在,具有广阔的找矿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夹皮沟地区夹皮沟群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及夹皮沟和二道沟金矿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发育水溶液相、含 CO_2相及 CO_2相等三类包裹体,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 NaCl-H_2O-CO_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157.2℃~440℃,盐度1.8%~11.6%NaCl eqv,流体密度0.54~0.96g/cm~3;变质岩中以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为260℃~480℃,盐度为36.5%~54.8%NaCl eqv,流体密度为1.06~1.17g/cm~3,反映了变质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高密度均匀 NaCl-H_2O 热液体系。成矿流体与变质流体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并非来自太古代变质热液。结合新近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和测年数据,认为本区金矿成矿流体以来自岩浆热液为主,矿床成因属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哈西金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哈图—萨尔托海金成矿带的西延部分,是该成矿带内一个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金矿。为确定该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本文对成矿阶段含明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及其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成矿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数量众多,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富CO2三相包裹体,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范围为226 ℃~325 ℃,盐度范围为2.24%~9.34%,密度范围为0.72~0.88 g/cm3;群体包裹体色谱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液相成分富含Ca2+、SO42-、Cl-等离子,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还有少量CH4、N2等气体。综合分析,哈西金矿成矿阶段的流体为一套中温、低盐度、低密度、受到了古大气水混入的岩浆后期热液,成矿后又伴随着多期次的热液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小于赞金矿床石英中存在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8~237℃,主要集中在130~180℃。测得的冰点温度范围为-0.1~-6℃,对应的盐度为0.18~9.21 wt%Na Cleqv,密度范围在0.82~1.04 g/cm3,在分析的过程中所测得的数据包括均一温度、冰点温度以及密度都在较低值区域分布。通过阿希金矿、加曼特金矿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认为小于赞金矿可能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甘肃天祝干沙鄂博稀土矿床产于霓辉正长岩和霓辉正长斑岩中,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和板状。成矿过程可分为岩浆期、岩浆-热液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为主要成矿期。本矿床中的包裹体有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含子矿物H_2O包裹体和含子矿物CO_2-H_2O包裹体7类,并以富含流体-熔体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为显著特征。包裹体组合从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H_2O包裹体的变化,反映本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岩浆→岩浆+热液→热液的演化过程。岩浆期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80℃;岩浆-热液期均一温度为191~700℃,盐度为5.26%~22.24%,属中低盐度,成矿压力为68~95 MPa,相应的成矿深度为2.6~3.6 km;热液期均一温度为129~225℃,盐度为0.35%~7.73%,为低盐度。从岩浆期到岩浆-热液期再到热液期,温度逐渐降低,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热液期,属中高温、中深成岩浆-热液过渡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小于赞金矿床石英中存在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8~237℃,主要集中在130~180℃。测得的冰点温度范围为-0.1~-6℃,对应的盐度为0.18~9.21 wt%Na Cleqv,密度范围在0.82~1.04 g/cm3,在分析的过程中所测得的数据包括均一温度、冰点温度以及密度都在较低值区域分布。通过阿希金矿、加曼特金矿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认为小于赞金矿可能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福建邱村金矿的矿床成因,对围岩蚀变、矿石矿物成分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围岩蚀变研究表明,金矿化与石英(玉髓)-伊利石-黄铁矿-碳酸盐矿物组合相关,为一套典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银金矿中金含量为62%~69%,银含量为28%~33%,金的成色平均为674。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含金石英脉中以富液相两相包裹体为主,偶见少量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0~250℃,盐度为0.5%~3.0%Na Cleq。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水为主。上述结果均表明邱村金矿床应属于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文峪金矿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 ,文峪金矿成矿温度 180~ 45 0℃ ,为中高温热液。成矿压力 1.0×10 5~ 1.4× 10 5k Pa,根据静岩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 3.6~ 5 .2 km。包裹体盐度特征显示出成矿场内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 ,混合的地表渗透水所占比例约 10 %~ 15 %。文峪金矿成矿过程中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下降及由此导致的 CO2 - H2 O不混溶现象。文峪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与文峪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部岩浆热液。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5.
包裹体研究表明,河南鲁山黄土岭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低温度、高硫、富HCO3^-和Cl^-及碱金属离子的热流体。包裹体类型有CO2,CO2-H2O及H2O三种,它们在矿物中共生,并且各自的密度、盐度有区别,表明包裹体捕获时流体发生过沸腾作用,有过相态分离。包裹体水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热液以变质水为主,混有一定量的岩浆水与雨水。沸腾作用、相态分离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CO2包裹体大量出  相似文献   

16.
北山金窝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小菲  刘伟 《岩石学报》2006,22(1):253-263
金窝子金矿床为于甘肃北山中成矿带。包裹体测温研究表明,从成矿初期到主成矿阶段,石英捕获了H2O—NaCl,H2O-CO2-CH4-NaCl,或H2O-CO2-NaCl体系的流体。大脉型金矿成矿初期,热液成矿流体由高温中盐度H2O-NaCl-CO2-CH4四端元组份混溶的均一相热液流体;石英-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捕获两成分和温度都不相同的热液组份:低盐度、富水溶液、较冷的热液和高盐度、富挥发份CO2、CH4和水蒸气、较热的热液。主成矿阶段石英捕获的两类型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相差近100℃,而且富挥发份流体盐度相对于贫挥发份流体盐度高,上述特征表明主成矿期3号脉大规模金成矿并非流体沸腾作用结果。网脉型金矿(210号脉)黄铁矿-石英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成矿阶段石英捕获的地质流体的温度-成分特征无明显差异,均捕获了两种组份不同、成矿温度一 致的地质流体(高盐度富水溶液流体和富堤盐度CO2+CH4流体),与许多金矿的流体不混溶金成矿机制矛盾。  相似文献   

17.
吉林延边闹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闹枝金矿床地处延边—东宁金矿带西段,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体内的石英脉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及含金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金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少量的含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3.5℃~375.9℃,盐度为3.4~8.13 wt%NaCl;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16.5℃~431.6℃;含NaCl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3.9℃~393.2℃,盐度为38.21~45.3 wt%NaCl。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可能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矿床成因属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获得成矿流体性质如温度、压力和成分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于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流体包裹体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液矿床的流体研究中,并且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本文选择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海底热液及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型)和造山型金矿5种典型热液矿床,通过总结其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温度、盐度及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对不同类型矿床中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加曼特金矿床矿脉中石英、闪锌矿、方解石内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分析,计算得出流体的盐度和密度;同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对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曼特金矿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图谱上显示仅有H2O峰,成矿流体属NaCl-H2O体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80~260℃,盐度在0.17%~12.52%,密度为0.49~0.97 g/cm3,初步认为该矿床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显示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黄泥坪金矿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龙门山复合造山带内的后龙门山造山带。根据石罐子、柳树坪和汉树沟三个矿段金矿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试结果,黄泥坪矿床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1.90℃~344.46℃、盐度为4.58%~7.89%、流体密度为0.67g/cm~3~0.77g/cm~3、压力为15.82 Mp~22.67 Mp,成矿热液具高温、低盐度、低密度和低压力的特征。通过拉曼光谱进行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气相成分主要由CO2,H2S,CH4和N2组成,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其物质组成与变质热液特征相似。通过含金石英脉氢氧同位素分析,δ~(18)O_水变化范围为10.77‰~11.57‰,δD值为-67.3‰~-68.8‰,具变质热液特征。综合对沉积盖层及基底火山岩金背景值分析,认为黄泥坪金矿的矿源层为刘家坪火山岩、通木梁群火山岩。结合成矿流体及矿床特征,认为黄泥坪金矿为韧性剪切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