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断裂构造研究进展对工程地质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体和岩体结构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而系统地解析体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是认知岩体结构,抽象和概括岩体工程地质模型的突破口,因此,重视和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必将会对岩体工程地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与工程地质研究相关的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思维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方法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74年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L.Müiller教授曾以《工程地质学的今天》为题论述过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间的关系等问题。著者现在又以《工程地质的今天》为题阐述了:(1)工程地质学研究领域应该扩大,它不仅应该为具体的工程建设服务,而且要扩大到包括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开挖、堆积作用在内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治,它已成为与资源、能源探查相并提的地质学两大实践课题之一——防灾;(2)今天的工程地质学研究必须从第一环境研究出发进行第二环境预测,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已经是不可分的;(3)工程地质学今天的任务不仅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应包括与地质体工程活动有关的设计、施工及地质体改造等整个领域,即地质工程领域。著者认为今天的工程地质应该向地质工程方向发展,确切些说可称为环境地质工程;(4)本文明确地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论》是工程地质学或环境地质工程研究的基础理论;(5)文中还论述了岩体改造的原理、方案和技术。最后还概括地论述了2000年时中国工程地质学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3.
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有着独特的工程环境特性和工程地质性质。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课题,是近年来为适应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介绍了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进展,指出应将珊瑚礁体作为工程岩体,进行工程地质环境区带划分及各区带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分析礁岩体结构特征和礁体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礁体工程适宜性、地基及其环境与工程活动相互关系。针对珊瑚礁岩土的土力学特点,加强珊瑚礁颗粒破碎机理及其对工程地质性质影响机制的研究;建立能够代表珊瑚礁应力—应变特性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 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 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 增加自觉性, 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由三十多位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共同完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学》 ,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工程地质学》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四十余年来的工程地质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展现中国工程地质学面貌与特色的理论专著。全书分 4部分 ,共 2 6章。第一部分———工程地质条件 (第 1章至第 8章 ) ,分章论述了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 ,这些要素如岩体、土体、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等本身都自成学科 ,内容广泛。在这里压缩成章论述清楚 ,是很不容易的 ,也可看出本书内容之丰富、文字之凝炼。尤其是第 2章论述工程地质条件之形成 ,更…  相似文献   

6.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创建人为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谷德振教授,其代表作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1979)。该学科是在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它是工程地质学和岩体力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化的结果,是地质研究和力学分析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及其成生演化的基础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理论解决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与构造现象和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二者的研究目的虽然不同 ,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相同的 ,即都是地质构造 ,所研究的又都是地球变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及其各类效应。文中讨论了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之间的基本关系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对工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深部构造、浅部构造以及表层构造动力学特征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构造结构面、构造应力场与岩土体稳定性的关系 ;活动构造与工程建筑安全性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与崩滑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学工作大多涉及系统工程问题,综合集成应是必需的技术路线.多元知识,即多学科的综合集成道路已得到普遍共识.作者提出,工程地质学需要发展大成综合理论,即多源知识的综合集成.钱学森在研究复杂巨系统中考虑到推理、经验和实测信息的集成,并称之为大成综合(Meta-Synthesis).本文从工程地质实践出发,指出大成综合...  相似文献   

9.
该书以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为对象,以代表当代科学前沿的系统工程原理为基础,融地质学、工程物探,水工建筑、岩体力学、岩体水力学、遥感和计算机技术诸多科为一体,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以最合适的勘测工作量建立坝基、地下洞室和人工岩质边坡的地质-数学模型并进行优化设计,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工程地质的理论与研究方  相似文献   

10.
开展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工作,需要以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为基础。目前,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尚未形成统一的编图技术标准,无法满足工程地质编图的需要。通过总结国内外工程地质编图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原城市群北部城镇规划区1:5万工程地质调查与编图”工作,以焦作市幅为例,编制了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探讨了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编制方法,并对编图目的、主题表达、工程地质分区、工程地质层划分和图面配置提出新见解。1: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表达的主题为工程地质综合特征,工程地质分区是该主题的具体反映; 依据宏观工程地质条件,分别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层)、岩土体结构或变形强度、地壳稳定性或活动断裂(地震)、不良地质现象或地质灾害等特征差异性进行工程地质分区; 以工程地质层作为基本的制图单元,依据《GB/T 50218—20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进行工程地质层划分,图面尽可能反映工程地质特征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每个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水文地质要素、内外动力地质现象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综合工程地质图由主体平面图、镶图、剖面图、钻孔综合柱状图、工程地质特征说明表及图例组成,图、表或图例配置要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质工程人才培养角度,重点分析了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技进步和地质工程所面临的发展实际,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阐述了地质工程素质人才教育所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Groundwater is a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agent. Moving groundwater may change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ause geological hazards. Theref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geo-environment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hydrogeologists, geotechnical engineers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sts. In general, three main typ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with several special processes for each one. These types include physical interaction, with processes of lubrication, softening or weaken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bound water, chemical interaction with processes of ion exchange, dissolution, hydration, hydrolysis, corrosion and oxidation-reduction, and mechanical interaction with processes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hydrodynamic pressur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affect the deformability and strength of rock or soil masses. The geological process, engineering activity and heat can change the geo-stress field, recharge, throughflow and discharge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The consequenc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groundwater flow and geo-stress change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eanwhile, the interaction processes can induce geological hazards, such as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landslides, flooding of mines, ground engineering hazards, instability of dams, the collapse of cavities in carbonate and evaporate rocks, land subsidence and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there is general awareness that uncertainty,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are key elements of site investigation, there has previously been little comprehensive attempt to formalize these factors in the site investigation process. In modern design, rock engineering is considered as a system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key variabl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variables within the system as a precursor to design. Then, questions concerning (i)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characterize the system, (ii) the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this information, and (iii) the influence that this has on decision making, naturally arise and need to be addressed. We consider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c concepts in a rock mechanics context. Examples are then given, concentrating on the ideas of information received in sequential phases of site investigati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rock-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calar and vector quantities using discontinuity frequency as an example. In the concluding section, there are recommendations for making improvements to site investigation using inform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a new generalized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developed with a focus on parameter interac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veloped to apply to complex reservoir systems. Most critical in man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s to find which model parameters and parameter combin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cision variables.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parameters used in reservoir modeling, e.g., geophysical,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Some parameters are continuous, others discrete, and others have no numerical value and are scenario-based. The proposed generalized sensitivity analysis approach classifies the response/decision variables into a limited set of discrete classe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 if the parameter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s the same in each class, then the model response is insensitive to the parameter, while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response is sensitive to the parameter. Based on this simple idea, a new general measure of sensitivity is developed. This sensitivity measure quantifies the sensitivity to parameter interactions, and incorporat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se interactions can be asymmetric for complex reservoir modeling. The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using a case study of a West Africa offshore oil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配合宣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对宣城市进行了地质调查。在总结分析了宣城市的基本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对大量钻孔原位测试和岩土样品实验室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宣城市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把宣城市分为:漫滩区(Ⅰ)、河间地块区(Ⅱ)、丘陵波状起伏区(Ⅲ)和低山、丘陵区(Ⅳ)4个工程地质区。又根据每个地质区的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把4个地质区详细划分成11个亚区,并对每个分区和亚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场地特征进行了阐述和评价,为宣城市的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谈工程地质的学科价值与学科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成因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我国近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增大,埋藏加深,地质条件更复杂,由此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表现出显著的新特点,即研究对象大、深、动、热凸现,工程地质过程水、岩、温、化耦合,已有理论遭遇挑战,工程地质过程研究需要扩充。工程地质学科近期需要加强地质体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地质动力过程研究,以及地质环境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力学、工程科学的结合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并重的模式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忠 《第四纪研究》1996,16(2):97-104
文中阐述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依存关系,指出了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地质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两个重要生长点。工程活动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人们对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认识程度,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同时,必须对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对工程竣工后运营期间在建成的工程活动作用下对地质环境改变趋势及结果进行预测,为预防地质环境恶化和塑造人地和谐的地质环境提供依据。为了认识地质环境特征和进行环境工程地质预测,作者提出了地质环境模型概念。根据地质结构及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活动断层、地应力、地下水、地表水等),以及作者的实践经验,在文中概括列举了5大类19种不良地质环境模型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降低公路工程造价是公路建设决策、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山区地质条件复杂,重视公路工程地质选线工作,深入现场调查,充分发挥遥感、物探、钻探等勘察手段在公路上的应用,是降低山区高速(高等级)公路工程造价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