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总结了小窑采空区和塌陷区的地球物理特征。采用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物探手段,对北京门头沟地区浅埋区小窑采空区和塌陷区进行勘查。分析总结物探勘测成果,布置相邻钻孔分别对异常区和正常区域进行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空区的物探勘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空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采空区的探测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介绍了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对采空区探测的各种物探方法从重、电、震、放、综合物探等方面进行分类和介绍,有以往使用的老方法,也介绍了采空区探测中使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郝喆 《地质与资源》2019,28(4):394-400
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获取地质环境的破坏现状和采空区特征.按相关规范要求,预测小窑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剖析采空区残留空洞的稳定性,评价采空区的活化潜在威胁,分析采空引起的覆岩三带发育特征,剖析采空区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获取相应地表变形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4.
吴彬  李远强  张国华 《城市地质》2015,(Z1):101-105
目前采空区探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对于老采空区,往往无矿产勘查资料和历史矿产开采资料,地质调查远不能准确固定采空区范围,只能依靠地球物理探测工作来确定采空区范围.深度和边界,之后用钻探验证。对于浅部小窑采空区,目前常用电磁类方法有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本文通过分析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探测采空区的成果案例,总结了浅采空区电磁异常特征。通过对比分析自然条件下地层和采空区地层的电磁场特征,研究判定采空区边界和深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郝喆 《地质与资源》1992,28(4):394-400
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获取地质环境的破坏现状和采空区特征.按相关规范要求,预测小窑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剖析采空区残留空洞的稳定性,评价采空区的活化潜在威胁,分析采空引起的覆岩三带发育特征,剖析采空区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获取相应地表变形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6.
综合勘探阶段的实际情况、探测深度和探测精度等因素,探讨了物探方法的选择及其组合特点,归纳了各种物探资料对应的小煤窑采空区的异常特征。通过单一或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地质调查及钻探资料,可划分出小煤窑采空区的发育段落并指导钻探孔位的布置,部分或比较宏观地解决了小煤窑采空区的勘察问题。同时,根据物探资料可对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李希乐 《吉林地质》2020,39(2):88-91,99
该文阐述了在石城崮铁矿采空区的勘查中,采用高精度磁测及瞬变电磁法两种物探方法,根据本测区岩矿石及采空区的物性差异,分析采空区磁异常特征、视电阻率特征,对铁矿采空区的位置、深度、产状进行了初步推断并设计钻孔,经验证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利用高精度磁测可圈定目标磁异常的地表投影,利用瞬变电磁可圈定目标体的深度及倾向等。通过以上综合物探手段为本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设计及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龙泉科技大厦位于多个小煤窑开采范围之内,该区开采资料不全、采空边界不清晰、煤层多及厚度变化大。综合采用物探、钻探及钻孔成像技术开展采空区探测研究,各探测手段相互验证,基本查明了勘探范围内不同煤层低阻异常区,有效探明了煤矿采空区位置和分布范围。在确定采空区范围、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空区注浆设计方案及注浆关键参数。注浆治理后通过高密度电法、波速测试及钻探验证等进行了综合检测,结果表明:通过注浆处理,已减小甚至消除了采空区地面剩余变形造成的采空地面塌陷灾害的影响,注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众多的资源整合矿井中存在着大量未知采空区,由采空区诱发的水害、火灾、顶板突然垮落等灾害事故,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地表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以鄂尔多斯等地采空区精细物探勘查实例,对比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浅层地震法等4种物探方法的适用性,建立了煤矿采空区探测的技术方法。讨论了采空区煤柱稳定性评估方法及采空区地表新建建筑物稳定性评估方法,并采用实例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为采空区隐患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采空区隐患提出了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技术、采空区顶板崩落治理技术及露天剥离治理技术,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采空区致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为煤矿开采、采空区地表利用、灾害控制提供了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勘查、评估及治理一体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采用综合物探手段探测煤窑采空区的方法原理。通过物探工作,划分了采空区塌陷所产生的裂隙带、塌落区、变形区及其裂隙中所形成的富水岩性,达到间接探测煤窑采空区的目的。通过对比前后两次物探资料,对桥墩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可为后续的整治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画子山地区隶属于赣东北塔前-赋春成矿带,其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深部成矿条件优越等特点。在复杂的地质条件情况下,对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可较为客观的反映地下深部信息。而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研究前提,首先对画子山地区的岩石标本进行物性分析。基于物性分析结果,在画子山地区针对性的布设两条(8 线和11 线)重力、磁法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然后结合地质、物性、钻孔等资料对综合剖面进行解译,解译得到重力高值和低阻异常区是由矿化引起,磁异常带由蚀变所引起。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剖面反映出地下的高密度体、高磁性体和低阻高极化体的分布规律,圈定出找矿的重点区域为万年群牛头岭组上段地层的西南方向,为画子山地区的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魏虎  屈有恒 《铀矿地质》2010,26(4):244-250
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带主要地质单元(岩石)的电性、密度、地震波阻抗等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地面γ能谱测量、土壤氡法、瞬变电磁测深、浅层地震勘探等方法,在这一地区找铀矿的应用效果综合评价后,认为本区具有开展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物性前提。孔雀河斜坡带北部盖层产状平缓,具有冲积扇-河流相沉积体系,且有放射性元素富集的迹象,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以2004年内蒙古乌达地区1:5000大比例尺的直升机航空电磁、磁综合测量资料为基础,结合地面煤田地质、物探、遥感等资料,对内蒙古乌达地区的航空磁场特征、航空电磁场特征与地下煤火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下煤火划分标志,并对该区的地下煤火分布和燃烧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圈定.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勘察的物探方法选择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龙 《物探与化探》2003,27(2):150-154
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多年冻土是一个关键问题,开展物探工作时,会遇到较非冻结区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勘测对象,因此,选择合理的工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论述了目前开展的各种物探方法的优劣,给出了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勘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结果.实践证明,开展综合物探是勘探多年冻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连山关-祁家堡子地区岩体接触带为区内一条重要的控矿构造带,为探测其走向以及深部展布特征,按从已知到未知的类比分析原则,通过对音频大地电磁法(以下简称AMT)与土壤氡测量成果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厘清了岩体接触带的物探异常特征,为后续方法的选择以及钻探工作的布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物探方法在研究三峡库区滑坡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滑坡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指出了滑坡中的物性参数分布和滑坡产生的地球物理异常都和稳定边坡有明显的不同,为用物探方法研究滑坡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对物探方法在滑坡时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用实例说明了物探方法可以成功地用来研究滑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预测滑直过程;对三峡为哎应用物探方法研究滑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辽西地区干旱缺水问题,通过卫星遥感与地面物探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研究了水文地质信息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并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研究区地下水赋存规律,还可探测到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水文地质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缩小地面物探工作区的范围,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地下水探测的工作效率及其准确性。此外,通过对电测深电阻率值的定量分析表明,当探测到的九佛堂组岩组电阻率介于18~22Ω·m之间时,该处富水的可能性极大,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在九佛堂组中物探找水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在智利第一大区HNX矿区通过物化探手段进行找矿,取得了良好效果,高精度磁法发现断裂34条,综合物探剖面解析了矿化蚀变与断裂构造关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11处综合异常,通过异常查证发现5处矿化集中区,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物化探异常在智利北部特殊景观区寻找金属矿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加拿大航空物探发展的现况,并以新斯科舍省悉尼铜钼多金属矿为例,介绍了大比例尺航空物探在勘查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通过收集矿区区域航磁以及部份地段的地面高磁,以资料的处理、融合、分析为手段,以地质为依据,利用已经掌握的地质规律,建立测区内可能有的几种地质模型及地球物理模型,划分出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岩体,并圈定了有价值成矿的靶区,为地质勘查和找矿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中的重要灾种之一,查明滑坡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对分析滑坡形成机制、评价滑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高密度电法引入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滑坡地质调查中,在区内四方碑滑坡、塘角1号滑坡和麻柳林滑坡进行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并结合钻孔资料对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测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地球物理探测工作,通过数据反演与分析,可获取滑坡体地层结构及滑移面;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通过对比解译,可弥补单纯依靠钻孔信息来确定滑移面形态的不足;3个典型滑坡区地球物理实测资料揭露滑坡体和滑床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表现为,由崩坡积物、第四系粉质黏土以及含水碎石块组成的滑坡体电阻率低于40 Ω·m,而由砂岩与泥岩组成的滑床电阻率高于40 Ω·m,高密度电法对基岩滑坡和土质滑坡都能获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