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的地学数据共享是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分析地学数据特点、共享现状、现有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架构、基本原理、应用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地学数据共享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以期地学机构能够借助区块链技术更好地管理数据资产、推动地学数据共享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开发模式很难将多源、异构的地学数据集成起来。本文建立了以SOA为.基本架构、分层的油气资源评价服务体系结构,使用Web服务对已有的数据访问组件和地学计算组件进行封装和发布,与新开发的地学Web服务组件一起由WSM统一注册和管理,使用BPEL进行灵活地流程设计满足不同评价的业务需要,通过门户等多种客户端工具调用评价服务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应用结果表明,采用SOA实现了地学数据和应用一体化集成与共享,迭到了油气资源评价系统要求,为地学系统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4.
自然风景资源是地球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等各层圈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特殊价值的国土资源;是一种供人们游览,观赏,度假,修学求知,探险猎奇和科学考察而具吸收力的土地资源,地学扩大服务领域,旅游地学要为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构筑大旅游体系作出贡献,由此,提出江苏旅游地学有待研究的3个方面:(1)全省旅游资源的系统调查,编制全省旅游资源分布,区划系列图件,旅游层圈线带大旅游发展的科学区划;(2)针对江苏旅  相似文献   

5.
地学数据库是地调成果数据资料的汇总和集成,是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体现.随着地学信息资源的不断积累,以应用为目的的多源数据信息的集成开发和利用将是推进国家地质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更好地为地调科研和社会大众服务.阐述了地学多源数据的产生,并对多源数据的集成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通过GIS软件实现多源数据集成的技术基础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原  于飞 《地球学报》2017,38(2):299-303
本文阐述了地学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发展趋势,结合经济学原理重点从办公OA系统、藏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展陈方式的多样化、科普资源的共享和定制化几个方面探讨了公益性地学博物馆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公众接受度和满意度,克服地学知识相对专业的特点,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地学模拟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与地学过程分析密切结合,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与数据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前者试图通过使用各种数学方法模拟地学随机现象,并对这些不良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地学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后者运用计算机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在三维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学解译、空间分析、地学统计与预测、三维图形可视化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计算可视化、分析可视化、过程可视化、结果可视化和决策可视化,并用于地学分析。回顾了地学中计算机三维地学建模技术、地质统计学和地学非线性现象模拟方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加强地学模拟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 办刊宗旨《贵州地质》是贵州省地矿厅和贵州省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公开发行学术季刊 ,是贵州地学界的一个学术园地。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我省地学进展和科研成果。它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为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促进国土资源调查、勘查开发、地质环境保护 ,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为加速地球科学和勘察技术的现代化服务。2 主要内容《贵州地质》主要刊登我省地学及其相关边缘学科科研新成果 ,包括基础地质、矿床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规划与整治、农业地质、旅游地质、遥感地质 ,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  相似文献   

9.
1 办刊宗旨《贵州地质》是贵州省地矿厅和贵州省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公开发行学术季刊 ,是贵州地学界的一个学术园地。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我省地学进展和科研成果。它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为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促进国土资源调查、勘查开发、地质环境保护 ,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为加速地球科学和勘察技术的现代化服务。2 主要内容《贵州地质》主要刊登我省地学及其相关边缘学科科研新成果 ,包括基础地质、矿床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规划与整治、农业地质、旅游地质、遥感地质 ,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经济建设、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地学发展的需求分析,提出了进行精细地质研究的必要性,诠释了精细地质的概念及其技术体系。认为精细地质是以先进的技术方法和高灵敏度的测量仪器,对地质体进行精确细致的研究,形成先进、精确、实用的成果,达到提高地学科研与调查水平,高效服务经济建设的目的。精细地质的技术体系包括遥感、物探、化探、钻探、同位素测年、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通过空中地表地下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调查,完成对研究对象的精细研究。通过物探、遥感、同位素测年、化探等核心技术在国内外精细地质研究中的发展应用状况分析,以遥感技术为例,阐述了进行精细地质调查研究的可能性,展望了精细地质在矿产资源勘探、地学研究、环境保护、国防建设、地质灾害调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举世瞩目的地球科学研究之关键地区,它直接关系到若干重大地学问题的解决,吸引着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地学工作者反复进行大量的科学考察、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质矿产部自1981年起开始编辑出版《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地学信息技术和GIS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QT结合OpenGEL技术建立基于3D WebGIS月球地质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二维成果管理系统、发布系统与三维月球研究3个子系统,实现改善月球资料信息使用效率、信息化程度与多源空间数据共享。将中国探月计划所获取的月球地形地貌、岩层、土壤、资源、环境及各种相关数据资料与研究成果,以及国外包含数据、文献、报告等月球探测的研究最新成果集成在一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月球地质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该信息系统既包含管理和服务功能,又提供面向科研、决策的信息服务与科学的分类管理、快速检索和联机查询的功能。地质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综合管理月球地质资料与集成数据资料成果的汇总能力,将为中国探月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七五”期间,我国地学工作者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地质找矿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分散在各种刊物、专著中。为了使大家对“七五”期间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重大和重点项目的成果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以促进“八五”的地学科研、生产工作,自本期起开辟《“七五”重大地学项目主要成果》栏,以飨读者,愿这个栏目的文章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以水利枢纽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工程地质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流程,认为工程地质数据是一种典型的大数据。可以通过地质语义及数据库技术提高数据的有序性和共享性,通过地质语法、模式、CAD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提高二维地质制图的效率与规范化,提高工程区地上、地下地质结构的直观性与地质分析的洞察力; 通过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与挖掘技术,提高地质监测分析与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网络技术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和数据共享的方便性; 通过双C模式对工程地质数据及各种分析进行简洁有序的集成,从而对传统工程地质数据从采集到归档管理这一传统主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达到促进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学模拟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三维地学模拟中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三维地学模拟技术以及三维地学模拟软件的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发展趋势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郧县恐龙化石分布地区古地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郧县梅铺-带晚白垩世地层以盛产恐龙化石闻名于国内外,在大量地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给出了该区的古应力方向,为该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科学考察研究中心、地学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官方研究机构开展系统化的大数据研究已近10年,为研究美国地学大数据发展现状,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官网发布的由其主导的LCMAP计划的研究现状及相关软硬件设施情况等具体信息,深入了解美国科研方面的运作模式,总结可在非地学领域通用的科研项目运营技巧。同时,对比中美地学大数据应用领域的现状,提出我国在地学大数据建设方面的问题、改善思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地学中的若干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洪超 《地球科学》2011,36(2):347-354
对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在全球冰川监测、局部断裂带提取、滑坡监测和稳定性评价以及海岸线提取和海岸侵蚀等方面的应用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作为一种新型的对地观测手段,激光雷达(含星载、机载、车载和地面)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测绘扩大到包括文物保护在内的诸多其他应用领域.所综述的激光雷达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4个应用方面,是传统地学研究中与全球变化和人居环境最为密切的方向.分析表明,激光雷达技术在这些研究方向中的应用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看当代地学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等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探测技术获得的丰富资料,并吸收相关科研成果,由欧美科学家联合创立的新的全球构造模式。它的诞生标志着地学发展史上一场革命,并对当代地学理论研究发展趋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互联网的信息呈指数级增长。Internet提供了一个知识和信息来源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学习者通过浏览器在网上查询获取并组织地学信息资源,能够极大地提高获取地学资源效率(刘兹恒,1998)。这就对科研工作者的科技查新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海量的信息资源当中去伪存真,就成了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的首要难题。搜索引擎是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新事物,在国内外都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尤其是中文环境下的数字研究成果很少,但它可以通过对国外同类文献的检索来丰富它的内容。如(http://china.sciencemag.org/)就是中文的《科学在线》,其中有关于世界若干有名刊物的链接。由于它涉及到的领域很多,包括图书情报、计算机及通信科学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因此目前对于国内的地学搜索用户是很有帮助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