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76年以来,为解决工业供水问题,在河北一个100平方公里地区内,打了80多眼水井。水源井取水层段集中在400—820米深处,按三套井网分段开采。第一套井网(浅井组),深度400—500米,开采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层。含水层总厚度30米左右,主要由含砾细砂和中细粒砂组成。第二、三套井网(中深井组和深井组)开采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上段含水层。含水层主要由细砂岩,中细-粗砂岩组成。第二套开采井网深度500—650米,取水层段总厚30—45米。第三套开采井网,深度650—820米,含水层总厚25—60米。深层地下水开发后,水位急剧下降,而经常开采的井数还不到总井数的一半。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为水文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现就两年来开采实践,提出我们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矿井不断延深,地热研究就日趋重要。陶庄煤矿垂直深度500~600米的250采区工作面温度高达29~30℃,超出了煤矿保安规程规定的上限(26℃)。几年来,该矿先后在十四个不同性质的钻孔内测了地温。最大测温深度达900米。该矿测量地温曾先后采用过水银温度计、DZW-11型井温仪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制的半导体测温仪。长期观测表明,该矿常温层深度在30米上下,常温层之上,曲线随季节而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深度不断增加。一般老矿井开采深度在600~800米左右,最深达1000米。有些新的矿井第一开拓水平已深达500~600米。按正常地温梯度计算,采矿向深部发展,温度越来越高,矿井气象条件逐渐恶化,有的矿井气温高达30~33℃。这将直接危害工人健康和生产率的提高。当前地温问题已成为我国煤矿生产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1979,(6):35-35,34
一、钻孔涌水概况某无烟煤矿区109/ZK5孔开孔层位为上二叠统龙潭煤组C7煤层,终孔层位为30米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钻孔深度382.14米。施工中除孔口下有φ146套管9.5米外,均为裸眼。终孔孔径100毫米。钻孔钻至42米开始涌水,随着钻孔延深,涌水量越来越大,曾钻完一段作一次扬水试验,三段扬水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随着采掘工业的迅速发展,寻找、追索深部矿体的任务日益突出,开采深度也逐步增加,不少矿山的开采水平已达-500—-600米,勘探深度也达-700—-800米。因而地温问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并且愈来愈引起国内外采掘工业的重视。因此,  相似文献   

6.
铜川矿区早二迭世的河流冲刷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川矿区含煤地层为早二迭世山西组(P11)和晚石炭世太原统(C3)。山西组在矿区内主要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Ps1)厚约40米,上段(Ps2近已划归石盒子组)厚约20米。此两段的岩性有相似性,即各段上部皆以粉砂~泥质岩为主,下部则以粗碎屑岩为主。下段底部砂岩被沿用为煤系地层中的标志层,称为K4,本组中含煤1~3层,仅3号煤层局部可采。   相似文献   

7.
新疆某地区古地温地质模式与生油期推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两年前,新疆石油勘探部门在BZ隆起地区约5000米深处钻出了原油。从地质上判断,本区的生油层可能是中、上石炭系。上述事实提出了一个问题,埋藏深度很大的古生界地层产出了原油,本区的古地温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8.
湖南安化县某锑矿区Ⅰ组脉中存在着一个200余米直径,延深600多米的柱状矿化富集段。富集段出现在前寒武系板溪群五强溪组浅变质岩系中,位于雪峰隆起带北缘。区域马家溪、岳溪压性断裂与矿区中的一对扭性断裂及锑丰度高于地壳丰度93至186倍的五强溪组上段,正好构成了导、储、源的成矿有利组合。矿床属热动力构造改造层控型辉锑矿床。  相似文献   

9.
湖南大岭勘探区,位于永耒矿区北东端,走向长12公里,倾向平均宽约2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煤系地层厚404米,为上二迭统龙潭组,分上、下两段,上段厚180米,含煤11层,主要可采煤层为1、5、61、62煤层,局部可采为612和63煤层;下段厚224米,不含可采煤层(图1)。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冻土地温空间分布,有助于探索冻土活动层厚度的变化特征,为冻土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藏铁路昆仑山至尺曲谷地段多年冻土覆盖区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理加权岭回归克里金(GWRRK)方法对该区域2001年7月至9月的地温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揭示了该区域多年冻土融化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多年冻土地温总体表现为山区地温低于平原和盆地地区地温;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5 m的深度区间内温度变化较大,平均温差为10.3 ℃,而在5~15 m的深度区间内基本保持不变,平均温差仅0.2 ℃。通过将GWRRK方法与具有外部漂移克里金(KED)方法和地理加权岭回归(GWRR)方法的模拟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的模拟精度优于后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泰州地区TZK10孔沉积物的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学为基础,重新厘定了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结果显示,下更新统和中更新统的界线位于84.45 m,第四系与新近系的界线位于205.23 m,根据沉积速率外推获得该钻孔的底界年龄约为3.4 Ma。通过钻孔间的岩石地层及磁性地层对比,将启东组上段修订为启东组,启东组下段修订为海门组的上段,海门组的上段和中段合并为海门组的中段。结合已有的钻孔资料,总结了长江三角洲北翼早更新世地层的特征,沉积物以细颗粒的黏土为主,局部段为砂砾层,早更新世研究区经历了河流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泛滥平原的演化过程;埋藏深度为160~200 m的砂砾层可作为区域上海门组中段的标志层,沉积时代为1.77~1.9 Ma。  相似文献   

12.
葛毓柱  钟建华 《地质论评》2017,63(4):927-940
灵山岛早白垩灵山岛组发育丰富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野外踏勘船厂、灯塔和千层崖三个剖面,根据沉积外观可分为变形层段和非变形层段两个部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在变形层段和非变形层段均有发育。其中,变形层段中可见褶皱变形、变形层理及大型负载构造。非变形层段可见火焰构造、同沉积布丁构造和同沉积微断层。研究发现,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尺度大(厚度可至十多米,长度可至数百米),侧向连续性好;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尺度小(厚度仅几个厘米),侧向连续性差。且变形层段和未变形层段厚度统计数据表明,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砂岩厚度无必然联系,而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多出现在粒序砂岩层底部或旋回砂岩层变厚过程中。沉积环境表明,非变形层段和变形层段为一深水低角度斜坡沉积产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发育形态和数量受到斜坡地形的控制。结合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触发机制为地震,而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触发机制为负载作用。锆石测年数据表明灵山岛组与上覆流纹岩沉积时间相近,因此地震活动可能与岩浆侵入或早期火山喷发活动相关。此外,汇总早白垩世重要事件,发现灵山岛组沉积、变冷事件、恐龙迁移、海平面变化和同位素偏移具有时间一致性,因此推断这些事件可能共同对应了早白垩世一次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短期灾难性事件(如早白垩世缺氧事件)。  相似文献   

13.
本区炒米店组上部出现了厚达几十米的白云岩夹灰岩层段,按地层清理对“三山子组”的定义;以连续的大套白云岩出现为其底界,这段地层不属三山子组,应归炒米店组。然而,不但这里的三山子组白云岩均含燧石结核,炒米店组顶部的灰岩也含大量的燧石结核和条带。于白云岩夹灰岩之层段发现大量的头足类化石,其时代属早奥陶世,该段地层可与区域上的三山子组a段下部和b段相对比。这是鲁西地区寒武-奥陶系剖面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季节融化层导温性能及地温峰值滞后等自然因素对多年冻土上限深度的影响。还通过地表面的热效应和气温脉动的研究,讨论了多年冻土上限深度的小区域特点和未来期望值。提出了适合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计算多年冻土上限深度的半经验公式。由于主要依据是地温的分布和传导特征,故称之为“地温法”。  相似文献   

15.
王建  汤国璋  王星华 《岩土力学》2007,28(11):2396-2400
多年冻土区昆仑山隧道浅埋段出现渗漏水后,浅埋段的地温特征成为治理病害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2004年3~5月份的地质观测资料,分析浅埋段的地温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追溯隧道工程施工前的地温状态,从而得出该隧道浅埋段2#冲沟存在一个未被冻结的通道;隧道工程对周边地温产生较大影响;最大冻结深度约10 m,最大融化深度不超过4 m。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6,(2)
富县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包含多套含气层段,最具有开发价值的高产层段位下石盒子组盒8段、山西组、本溪组,但不同层组之间的产气量差异明显。利用测井、录井、试气、矿物薄片等资料,对储层物性,岩石特征,成岩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上古生界主要含气层段的成岩作用已普遍进入晚成岩A阶段,高产气层主要储层特征表现为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并发育裂缝。储层非均质性是含气层段产能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存在明显的深部超压系统(4400m以下)。通过对超压段地质、钻井、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发现,超压段多为砂、泥岩互层,泥岩段大多几米到十几米厚,孔隙度在8%以下,已经过充分的压实,进入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远大于1.2g/cm~3,砂岩、泥岩段同时具有高声波时差和低电阻率特征,井旁地震速度具有异常低值特征,超压顶面形态不规则,穿层分布,并且宏观上往往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经过分析,欠压实以及煤层不是超压带低速的原因,烃类生成尤其是天然气生成对现今超压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地温测量是一种新兴的勘探方法,我队先后在平顶山、登封、荥巩、新密煤田进行煤田地质勘探的同时也随之作了地温工作,现仅就地温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作一简单总结。1 测温方法及测温资料校正 1981年前我们使用的井温仪误差大,所测地温资料仅供参考。1981年以后采用中科院研制的野外测温仪(精度±0.1℃)及我们自制的YM-1直读式测温仪(精度±0.2℃),所测温度读数精、分度细,资料准确可靠。根据钻孔内温场稳定的时间,我们做了稳态测温、近似稳态测温及简易测温;为了查明不同层段的地温梯度等,我们还在少数孔中做了分层近似稳态测温、分层简易测温。测温方法是从上往下点测。在恒温带观测段及特殊层段点测的间距为2m,其余测温段为10m。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层具有埋藏深度大(3 000 m)、优质页岩段厚度薄、地层倾角变化快、微幅构造和微断裂发育等地质特点,传统地质导向技术难以准确识别纵向上甜点的靶体位置,水平段钻井过程中面临较高的靶体脱靶和出层风险。三维地震资料能够给水平井的侧钻和入靶提供导向,并通过地震资料指导水平段钻进。本文以四川盆地南部复杂地区页岩气水平井地震跟踪为例,介绍基于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三维数据体的水平井地震导向技术新思路:以高精度成像资料为基础,考虑区域速度场背景,地质约束速度建模确保精准入靶;同时开展目标区块实时各向异性深度偏移处理,提高储层钻遇率;钻井过程中地震实时跟踪,有效帮助钻井地质导向,为钻井工程提供预警和调整方案。实钻表明:面向开发和工程需求的页岩气复杂构造区水平井地震导向技术,可有效提高水平井的有效储层钻遇率。  相似文献   

20.
江西新余龙潭组官山段发现早二叠世(竹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皇化矿区位于江西新余县城北19公里,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剖面与丰城、乐平一带相似,即龙潭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官山段、老山段、狮子山段及王潘里段,厚458米。官山段上部以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下部以粉砂岩为主,偶见石灰岩夹层。老山下亚段以粉砂岩为主夹煤三层,上部为泥灰岩,产Edriosteges等腕足类,中亚段为灰黑色泥岩,产Anderssonceras等菊石,上亚段为粉砂岩夹细砂岩,产Konglingites等。狮子山段以细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