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碳同位素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七十年代起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碳稳定同位素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同些应用主要包括确定源油的形成环境与形成时代;进行油/油、油/源对比;判别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关进行对比;判断天然气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的混源型,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为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主要来自长7油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对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利用生物标记化合物,着重讨论了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内陆盐湖相地层中的油源对比问题.主要应用甾烷的母源参数与成熟度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和油/岩综合指纹类型曲线对比法.查明了这组同时代但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各有其相应成熟级别(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的源岩.表明它们是不同成烃演化阶段的产物.研究证明,迄今柴达木盆地所找到的石油,大部分是低成熟的,而成熟和高成熟的油气资源还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青油田高斜73断块油藏原油为生物降解的重质油,明显不同于高青油田开发区油藏的原油,在分析高青油气田成藏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油陷类型及油源层演经入手,综合运用地球化学的原油-油源岩原油-原油对比方法,得出高斜73断块油藏的原油来自博兴洼陷沙四段油源层,为老区新块的油气藏探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柯克亚气田的油气成因复杂,对原油和可能烃源岩的分子标志物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凝析油中检测到3-甲基甾烷,不含4-甲基甾烷,富含重排藿烷和C30-未知萜烷,表明油源主要来自于二叠系源岩。柯克亚的天然气重烃含量高,属湿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天然气氩同位素和成熟度特征均指示混源气特征,通过气源判识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源岩,部分来源于侏罗系源岩。天然气的乙烷δ13C值明显重于凝析油全油δ13C值,揭示柯克亚地区凝析油和天然气分属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6.
柯克亚气田的油气成因复杂,对原油和可能烃源岩的分子标志物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凝析油中检测到3-甲基甾烷,不含4-甲基甾烷,富含重排藿烷和C30^-未知萜烷.表明油源主要来自于二叠系源岩。柯克亚的天然气重烃含量高,属湿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天然气氩同位素和成熟度特征均指示混源气特征,通过气源判识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一二叠系源岩,部分来源于侏罗系源岩。天然气的乙烷δ^13C值明显重于凝析油全油δ^13C值,揭示柯克亚地区凝析油和天然气分属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7.
南阳和辽河特高含蜡盆地原油中生物标记烃类和油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的分布,查明了大民屯都是同源成熟油,而南阳则有低成熟油存在,后者可能生于门限深度附近,且未被源岩进一步降解产物昕稀释;基于南阳不同成熟度原油的油源对比效果指出,利用甾烷系列的综台指纹较萜烷更佳。作者认为南阳三种原油成熟度低于相应源岩,可能是由于源岩与储层在块断中的差异沉降,从而引起差异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东台拗陷下第三系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苏北盆地东台拗陷下第三系原油和生油岩,包括生物标志物分布,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和生油岩干酪根类型.油样分成四种类型.生物标志物参数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可以有效地判别原油的成熟度。油源对比表明,阜宁组四段和二段的暗色泥岩是主要构生油岩。本文讨论了低成熟生油岩及其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景廉  朱炳泉 《地学前缘》2000,7(2):345-351
对辽河油田源油、有机质的Pb,Sr,Nd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原油、有机质的Pb,Sr,Nd同位素资料的分析表明:在辽河油田,仅有极少部分原油与老乡经三系有机质热解有关,大部部分原油为地幔流体与古生界、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壳-幔相互作用而生成,另一大部分则为地幔流体的CO,CO2与H2的费托合成反应生成。油源对比表明:老第三纪以下的古生代前陆盆地有更大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孤南洼陷低熟油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山东省济阳坳陷东部的孤南洼陷及其周边近百口井油样的分析,从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色质谱、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4个方面总结了孤南洼陷低熟油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植烷优势、高伽马蜡烷指数、低C29甾烷的异构化系数:20S/(20S 20R)峰值比和ββ/(αα ββ)峰值比低(0.12~0.35)的特征,明显区别于成熟油.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油源对比,表明低熟油的源岩为沙一段油页岩.其成藏模式有自源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它源断层垂向运移聚集成藏和混合运移聚集成藏3种.  相似文献   

11.
孙英杰  付广  张然 《现代地质》2003,17(3):318-322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和3套气源岩空间分布面积的比较,以及对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与气源岩大量排烃期的比较,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与3套气源岩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匹配关系及其对天然气聚集程度的控制作用,指出扶杨油层和萨、葡、高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聚集与分布的有利层位。扶杨油层天然气富集程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好于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和黑帝庙油层的天然气富集程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好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油气勘探新领域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海分布着广泛的前新生代地层 ,特别是台湾海峡盆地至渤海海域 ,50 %探井的钻遇此套地层。前新生代地层在海域以沉积岩为主 ,厚度大 ,时代全 ,主要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为背景的新生代沉积基础层。通过地化分析、油岩对比 ,证明前新生代沉积岩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经源岩对比 ,证明源岩对油气的成藏作出了贡献。井的测试结果与储层分析都证明前新生代地层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海域前新生代地层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有广阔的前景。预测存在有前生前储、新生前储及混合 3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气勘探新领域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伟林  王国纯 《地学前缘》2000,7(3):215-226
中国近海分布着广泛的前新生代地层,特别是台湾海峡盆地至渤海海域,50%探井钻遇此套地层,前新生代地民支在海域以沉积岩为主,厚度大,时代全,主要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为背景的新生代沉积基础层。通过地化分析、油-岩对比,证明前新生代沉积岩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经源岩对比,证明源岩对油气的成藏作出了贡献,井的测试结果与储层分析都证明了前生代地层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海域前新生代地层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有广阔的前景。预测存在前生前储,新生前储及混合3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煤系烃源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90年代煤系烃源岩研究取得新成果:未成熟-低成熟油气研究和勘探实践的成功突破了传统的干酪根热降解生烃理论,形态有机质分类体系更加完善,只有无定形体的分类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大量研究表明烃源岩的所有组分都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但不同组分因其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而生烃能力相差悬殊,除了镜质体之外的其它有机组分的反射率(加沥青和动物碎屑体)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多种方法均可用来确烃源岩成熟度,以有机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应用组分组合概念划分的有机质类型,弥补了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经勘探证实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带已有奥陶系潜山、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段及下第三系三个含油气层位。其烃源岩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和下第三系暗色泥岩。本文根据各含油气层中的油气及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确认奥陶系及二叠系中的原油来自石炭—二叠煤系烃源岩,属煤型油。下第三系原油来自本身的烃源岩。奥陶系和二叠系中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为凝析油伴生气,由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提供,属煤型气。  相似文献   

16.
通过漠河盆地北部油气地质调查,圈出了与油气形成密切相关的烃源岩层(含炭泥岩)的分布范围,为下一步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靶区。研究表明:漠河盆地烃源岩类型为黑色泥岩,烃源岩w(TOC)为0.20%~30.30%。圈出26处烃源岩区,面积134.69 km2。烃源岩样品的最高热解温度(Tmax)平均值为442℃,烃源岩演化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漠河盆地西北部的成烃地质条件:中侏罗统沉积岩系为油气储藏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气源;中生代岩浆活动及韧性剪切作用为烃源岩成气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温度条件;张性断裂、裂隙和碎裂岩化构造为油气运移和储存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为哈尔加乌组上段和哈尔加乌组下段,油气藏形成的源控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的分析以及油源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对应源岩的分布范围。分析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优质烃源岩、强充注油源断裂和有利火山岩相带的合理配置。根据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风化壳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在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受风化淋漓作用改造的优质储层中,其中的油气来自下部烃源岩,运移通道为与烃源岩相沟通的油源断裂;另一种模式为内幕型成藏模式,储层为流体溶蚀改造的储层,其中聚集的油气来自邻近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的炭质泥岩。  相似文献   

18.
基于萨利莫斯盆地基础地质条件,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盆地的生储盖条件及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对盆地潜在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萨利莫斯盆地是新元古代末期克拉通内断陷基础上形成的克拉通盆地,形成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和储盖层均发育在古生界序列中。泥盆系然迪亚图巴组页岩是盆地中的主力烃源岩;石炭系朱鲁尔组砂岩和泥盆系俄勒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与石炭系卡让利组、朱鲁尔组的蒸发岩和页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受岩浆侵入的影响,烃源岩的生排烃分为岩浆侵入前和侵入后两个阶段,并以第二阶段为主生排烃阶段;受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最后一期成藏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勘探经验表明,油气田往往位于断裂带周围,并受烃源岩的发育位置控制。因此,认为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区内的断裂带周围是油气田,特别是气田的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9.
西沙海槽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域.该盆地古近系发育有始新统、渐新统两套地层.始新统主要发育一套河湖相烃源岩,其干酪根类型可能主要为I-Ⅱ型,具备较高的TOC含量,该套地层在中部坳陷厚度较大,具备较大的生烃潜力,是一套潜在的优质烃源岩;渐新统主要发育一套滨、浅海烃源岩,其干酪根类型可能以Ⅲ型为主,也是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百口泉百地区天然气赋存特征、组成、类型与来源的分析,明确了佳木河组与石 炭系烃源岩对气藏气的贡献,指出应加强烃源岩地质与地化特征、成气潜力的研究。天然气既有原油溶解气,也有较纯的 气藏气。原油溶解气在二叠系和中生界油藏中均有分布,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与原油同源同期运移聚集而成,属于油型 气。气藏气主要分布在五八区的佳木河组和直接覆盖于佳木河组之上的上乌尔禾组,为佳木河组烃源岩高成熟阶段以独立 气相运移聚集成藏的天然气,属于煤型气,佳木河组气源岩对佳木河组内部及其上覆紧邻地层气藏的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石炭系烃源岩对深部位煤型气有贡献。已发现气藏的构造下倾部位或更深部位应该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是下一步的 重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