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胡建  邱检生  王汝成  蒋少涌  倪培  于津海 《地质学报》2006,80(12):1877-1891
江苏东海地区构造上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南缘,区内出露新元古代片麻状碱性花岗岩,其特征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钠-更长石+霓(辉)石、亚铁钠闪石。地球化学上,该套岩石具有富硅(SiO2=73.43%~77.38%)、富碱(ALK=8.19%~9.53%),铁镁比值高[FeO*/(FeO*+MgO)=0.83~0.94],CaO、MgO含量低,富Ga、Y、Zr、Hf,贫Sr、P、Ti,镓铝比值高(104×Ga/Al=2.76~5.15),轻重稀土分馏显著[(La/Yb)N=2.08~17.89],并具有中—强的铕亏损(δEu=0.12~0.66)等特点。在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它们均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结合岩石具有过碱(AKI=0.99~1.22)和相对贫铝(A/NKC=0.78~0.93)的化学组成特征,表明它们应属过碱性A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这套岩石表现出较明显的Nb、Ta、Ti负异常,保留有先期“弧”岩浆作用产物的地球化学印记,其Y/Nb和Y/Ta值也较高(分别为1.85~9.72和4.71~30.14),在A型花岗岩岩石学亚类判别图解中,它们均投影在产于后造山环境的A2型花岗岩区。根据对矿物化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及产出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这套岩石应形成于从碰撞造山转向伸展塌陷(collapse)的最早阶段,而不应是同裂谷阶段岩浆作用(syn-riftmagmatism)的产物。这一认识对于进一步了解新元古代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深入探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商城汤家坪铝质A型花岗岩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岩石组合为正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上,岩石具有富硅(SiO2=72.94~77.90%)、富碱(ALK=7.9—9.66%),铁镁比值较高(FeO^τ/(FeO^τ+MgO)=0.84—0.97),CaO、MgO含量低,富含Zr、Nb、Ce、Ga、稀土元素(REE)、Y等,贫Sr、P、Ti,镓铝比值高(10^4×Ga/A1=3.78~4.3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8.12~23.56),中等程度负铕异常(8Eu=0.45~0.51)等特点。在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它们均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域,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岩石表现出较明显的Ba、Sr、P、Ti的负异常,保留有先期“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印记,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它们均投影在板内花岗岩区域内,反映其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环境,这与它们具有的A型花岗岩性质相一致。根据对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及产出地质背景的分析,表明岩体应形成于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作为榴辉岩的重要围岩之一,仅分布在高压变质单元和超高压变质单元中.对高压变质单元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这类岩石 SiO2 71.96%~ 77.99%, K2O Na2O 7.59%~8.66%, Al2O3 11.15%~14.50%, CaO 0.10%~0.91%, MgO0.04%~0.73%,Sr 27.3~269 μ g/g,A/CNK 0.97~1.10.相对于 S型和 I型花岗岩,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某些 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岩石明显富硅、富碱质和富高场强元素(如 Zr、Hf、Nb、Ta、Y等),贫 Ca、Mg、Al、Sr等元素,高 Ga/Al比值;在稀土元素特征方面,大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 Eu负异常(Eu/Eu0.06~0.60),(La/Yb)N 2.34~7.87.在岩石成因类型元素判别图解上,面理化(含榴)花岗岩主要落于 A型花岗岩区;构造判别图解和构造学、岩石学特征表明该类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因此,高压变质单元面理化(含榴)花岗岩总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于 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碰撞后构造环境,与大别山超高压 /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赤峰元宝山区碱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与国内外各类型花岗岩对比和判别,认为内蒙元宝山区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微量元素出现Sr,P,Eu,Ti的低谷,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呈右倾、富轻稀土、典型的海鸥式等A型花岗岩特点。利用Eby A型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判断岩体为A1型,而且是与大陆造陆抬升有关的A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敖兰三队侵入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敖兰三队侵入体巨晶正长花岗岩具有低Sr、高Yb型花岗岩特征,其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1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早期侵位形成的。岩石高硅、富碱、高铁镁比、贫钙、贫镁和低钛;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较低的Sr、Ba含量,较高的Yb、Zr和Y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Sr、Ba和Ti的负异常。岩石具有高的Rb/Sr和Rb/Nb,显示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本区巨晶正长花岗岩为低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Y+Nb)-Rb、(Yb+Ta)-Rb、Nb-Y-Ce三角图解,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巨晶正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在中—晚三叠世,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构造体制经历了重要的转变,由挤压体制转变为造山后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减薄。  相似文献   

6.
对大兴安岭兴安地块上发现的斯木科北山"低Sr低Yb"花岗岩进行了研究。斯木科北山花岗岩中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7. 6±2. 2 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全岩主量元素高Si、富碱,低Fe、Ca、Mg,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微量元素Rb、Th、U、Ce、Zr、Hf富集; Nb、Ta、Sr、Ba、P、Ti亏损;基性相容组分Co、Ni、Cr含量较低,Sr、Yb含量低,为"低Sr低Yb"花岗岩;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馏较弱,中稀土亏损(Yb_N Ho_N);具有弱-中等的Ce/Ce*正异常和弱-中等的Eu/Eu*负异常;表明岩石形成于较强的氧化环境。岩石样品点在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位于后碰撞花岗岩区;在10 000Ga/Al比值为基础的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均投入到A型花岗岩区,暗示其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的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花岗岩类以晚古生代花岗岩为主,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研究区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51.5±3.5)Ma,表明其形成于早石炭世.该时代岩石的主量元素具有高硅、略富铝、富碱质、低镁和贫钙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Th、Zr、Nd、Rb、K明显富集,而Ba、Sr、Nb、P、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有明显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花岗岩的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与微量元素Rb-(Yb+Nb)、Rb-(Yb+Ta)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期发育的早石炭世花岗岩为同碰撞与造山期后的环境,结合本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推测研究区内早石炭世花岗岩应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北东向拼合挤压过程由碰撞俯冲阶段向后造山阶段构造转换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大兴安岭中部石场山侵入体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石场山侵入体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1.69±0.72Ma和202.09±0.69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侵位形成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碱性、过铝质系列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硅、富碱、高铁镁比、贫钙、贫镁和低钛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的Zr、Yb和Y含量,较低的Sr、B含量,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Sr、Ba和Ti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石场山侵入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的Rb/Sr值和Rb/Nb值,显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为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岩石构造环境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为受前造山期控制下的伸展、裂解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安徽柯村A型花岗岩岩墙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村岩墙群岩石具文象结构,地球化学上具富硅、富碱、富Ga、Zr、Nb、F,低铝、贫水和Ba、Sr特征。在多种判别图上,均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分析,柯村岩墙群属非造山区裂图1柯村碱性花岗岩岩墙群地质略图Fig.1Thealkalinegranitedykecluster,Kecun.谷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阿尔善布拉格一带出露的碱性花岗岩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综合研究测试,得到锆石U-Pb年龄为297±3 Ma~295.8±1.4 Ma。岩石中普遍含有霓石、钠闪石等碱性暗色矿物,具高硅、富碱,贫Fe Ot、Mg O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85~1.02之间。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Rb、Th、Zr、Hf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稀土配分曲线呈V型,属A型花岗岩,指示了贺根山洋闭合后的造山后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1.
冉皞  张维杰  刘治博 《地质通报》2012,31(10):1565-1575
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富碱,贫MgO、TFeO、CaO,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弱负Eu异常,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Nb、Sr 、P、Ti元素亏损,显示出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特征。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与碰撞后花岗岩区的分界处,以碰撞前为主;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Nb)图解上,样品点落在火山弧花岗岩区;在Rb-Hf-Ta图解上,样品全部落在弧系统岩石区。主体岩石中锆石Th/U值高,显示出岩浆锆石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高,重稀土元素富集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曲线左倾,与岩浆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特征趋于一致。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其年龄为(253.5±7.9)Ma。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相似文献   

12.
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富碱,贫MgO、TFeO、CaO,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弱负Eu异常,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Nb、Sr、P、Ti元素亏损,显示出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特征。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与碰撞后花岗岩区的分界处,以碰撞前为主;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Nb)图解上,样品点落在火山弧花岗岩区;在Rb-Hf-Ta图解上,样品全部落在弧系统岩石区。主体岩石中锆石Th/U值高,显示出岩浆锆石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高,重稀土元素富集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曲线左倾,与岩浆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特征趋于一致。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其年龄为(253.5±7.9)Ma。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相似文献   

13.
扎兰屯西南部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岩相学鉴定为流纹岩组,少量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流纹岩形成于125~129 Ma的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高硅、富碱,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丰度较高(∑REE=128.35×10-6~169.26×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2.17~16.42),弱负Eu异常(δEu=0.43~0.70);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K等相对富集,出现Ba的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r、P、Ti强烈亏损,Nb、Ta相对亏损,与A型花岗岩特征相似.Rb/Sr=0.58~2.06,Ti/Y=6.50~17.98,Ti/Zr=7.49~40.87,基性相容组分Cr、Co、Ni含量较低,Mg#较低,具有壳源岩浆特征.综合考虑扎兰屯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上述特征并结合他人研究成果,认为扎兰屯地区的这套火山岩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非造山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斑状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斑状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及 Sr--Nd 同位素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斑状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的准铝质花岗岩; 岩石富碱、轻稀土和 Rb、Th、U、K、Pb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 Nb、Ta、Ti、Zr、Hf 等高场强元素,具有中等铕负异常。岩石锶初始值为 0. 715 61 ~0. 722 07,εNd( t) 为 -13. 9 ~ -12. 7,Nd 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 025 ~2 153 Ma。揭示欢乐谷地区斑状花岗岩为同碰撞 S 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是 Kalahari 克拉通和 Congo 克拉通碰撞造山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出露于西藏南部岗巴—定日地区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2,Al2O3,Na2O和FeO,MgO等的含量均高,贫CaO和Fe2O3;w(SiO2)介于71.40%~73.06%,A/CNK在1.17~1.34之间,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56.80×10-6~89.12×10-6,(La/Yb)N=6.30~18.26,(La/Sm)N=2.62~3.40,ΣLREE/ΣHREE=2.41~4.6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Nb,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亏损,而Rb,U,La,Nd,Hf,Eu,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石的87Sr/86Sr初始比值较高,87Sr/86Sr为(0.738 71~0.751 12)。综合研究认为,本区花岗岩的成因为陆壳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属陆壳改造型强过铝质花岗岩。本区花岗岩岩浆源区岩石成分主要为砂屑岩,其次为泥质岩,是上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岩石的微量元素标准化曲线图、岩石地R1-R2图解、Rb-(Yb+Ta)和Rb-(Nb+Yb)图解均显示本区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具有同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板块与冈底斯板块的俯冲碰撞导致的地壳增厚,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为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The Burpala alkaline massif contains rocks with more than 50 minerals rich in Zr,Nb,Ti,Th,B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REE).The rocks vary in composition from shonkinite,melanocratic syenite,nepheline and alkali syenites to alaskite and alkali granite and contain up to 10%LILE and HSFE,3.6%of REE and varying amounts of other trace elements(4%Zr,0.5%Y,0.5%Nb,0.5%Th and 0.1%U).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suggest that all the rocks in the Burpala massif were derived from alkaline magma enriched in rare earth elements.The extreme products of magma fractionation are REE rich pegmatites,apatite-fiuorite bearing rocks and carbonatites.The Sr and Nd isotope data suggest that the source of primary melt is enriched mantle(EM-Ⅱ).We correlate the massif to mantle plume impact on the active margin of the Siberian continent.  相似文献   

17.
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位于碧口地块西南部。岩体的SiO2(69.89%~71.69%)和Al2O3(15.01%~16.25%)含量均很高,A/CNK在1.04~1.12之间,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3.13×10-6~150.4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体可能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印支期华北和扬子地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8.
东天山阿拉塔格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中天山地块南缘大黑山地区的阿拉塔格花岗岩体,岩性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66.29%~77.47%)、富碱(w(Na2O+K2O)为6.75%~9.93%)、高铝(w(Al2O3)为10.97%~14.40%)、低Sr(w(Sr)为(28.78~153.00)×10-6,平均为99.23×10-6)、低Ti(w(TiO2)为0.09%~0.77%)的特征。岩石的A/CNK值为1.19~1.50,为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岩石Eu亏损(δEu=0.19~0.51)、LREE富集(LREE/HREE= 6.80~8.45,(La/Yb)N= 6.06~9.03),明显富集Rb、Th、K、Hf(Z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岩石的Ba含量较低,并具有明显的Sr负异常。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岩石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且为壳幔混源的岩浆多期次侵位的复合岩体。  相似文献   

19.
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等特征,对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构造成因研究。该套岩石具高硅、富碱、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且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Nb等元素,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的海鸥式分配样式,总体具有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挤压拼贴后的伸展环境。黑河市五道沟地区A型花岗岩的最新厘定对该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