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张宏飞  骆庭川 《现代地质》1994,8(4):453-458
扬子克拉通北缘的铁船山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其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铁门石花岗岩,岩石富碱质、St、Fe、REE和高场强元素,而贫Al、Ca、Mg、Sr、Ba、Co、Ni等组分,δEu=0.20,A/KNC=0.85,K2O+Na2O/Al2O3=1.09,A·R=9.28,岩石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Nd、Sr和O同位素示踪反映其成岩物质来自于壳幔混合源区。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的张裂构造环境,属活动板块边缘拉张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2.
安徽两条A型花岗岩带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邢凤鸣  徐祥 《岩石学报》1994,10(4):357-369
安徽长江两岸平行对称分布有两条A型花岗岩带。江北为大龙山-城山-黄梅尖岩带;江南为花园巩-茅坦-浮山岩带。它们均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形成年龄约128Ma.这些岩石富碱贫水,全碱含量高达9%~12%,而H2O+只有约0.5%,富含高场强元素,Ga×104/Al比值也高,花岗岩高达2.7~3.8。其形成环境为古裂谷拉张环境。两个岩带的花岗岩是正长岩浆通过AFC(同化混染-分离结晶联合作用)机制演化形成,而正长岩浆则是碱性玄武岩浆通过以分离结晶为主的AFC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3.
A型花岗岩成因模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春生 《地学前缘》2000,7(1):238-238
Collins等 (1982 )根据澳大利亚东南部Lachlan褶皱带中A型与I型花岗岩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 ,提出了两阶段残留源区成因假说 ,即地壳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先产生I型花岗岩 ,然后残留岩进一步部分熔融形成A型花岗岩。然而 ,Rutter和Wyllie(1988)的实验研究发现 ,在地壳长英质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形成I型花岗岩以后 ,残留岩以富集Al,Ca ,亏损K ,Si为其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这无法合理解释世界范围实际观测到的A型花岗岩Al,Ca相对亏损而K ,Si相对富集的基本事实。针对残留源区两阶段成因假说存在的上述困难…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商南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南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商丹断裂北侧,主体侵位于古元古代秦岭岩群变质杂岩中,属于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已获单颗粒锆石蒸发Ph-Ph年龄889±22Ma.岩石类型包括:英云间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以花岗间长岩为主体.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商南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岩石成分演化关系,并具有I型和S型花岗岩的双重特征,以I型为主,属于Castro等的H型花岗岩,成岩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5.
嵩山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良伟  尉向东 《岩石学报》1996,12(1):137-144
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REE等方面讨论了嵩山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其SiO2、K2O、K2O/Na2O、F、Ga、Hf、Rb、Y、Co、Ga/Al、REE高,Al2O3、MgO、CaO、Na2O、Ba、Sr、V、Th低,Eu为0.15~0.27,A/CNKM<1.10,这些岩体是与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相伴生的钾质侵入岩,两者均形成于非造山的大陆裂谷环境,表明华北陆台南缘在古元古代晚期处于拉张的非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南天山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59,自引:23,他引:36  
姜常义  穆艳梅 《岩石学报》1999,15(2):298-308
在南天山褶皱带,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侵位顺序,岩石类型依次为: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精确的锆石U-Pb法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末期。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而二云母花岗岩充分表现了S型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与洋中脊花岗岩相比,它们不同程度地富集K2O、Rb、Th而贫于Ta、Nb、Zr,显示了碰撞造山阶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碱长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和富羟铁云母组分的黑云母组成。它们普遍具有高的SiO2、Na2O+K2O、Nb、Y、REE(Eu除外)丰度和Fe/Mg比值,以及低的CaO、TiO2、Sr、Ba、Eu丰度。从而,系统地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普遍特征。证明它们形成于后造山垮塌阶段。各种岩石的εSr(t)界于+37.75和+2100.7之间,而εNd(t)界于-4.42和-6.51之间,证明它们全部源自于陆壳物质的深熔作用。北天山古洋盆于晚石炭世的闭合导致了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而在早二叠世末期,更大范围的大陆伸展作用与南天山的后造山垮塌作用同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届侯德封奖评选委员会公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内蒙古苏左旗地区古生代造山带中的花岗岩可分成两个序列,即白音宝力道序列和巴颜哈拉图序列。前者主要由角闪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同源岩石组成,化学成分以富FeO、MgO、Na2O、Co、Ni、Sr和贫SiO2、K2O、Rb为特征,稀土分布型式为平坦型,负铕异常不明显,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14~418Ma。后者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化学成分以富SiO2、K2O、Rb和贫CaO、FeO、MgO、Co、Sr为特征,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63Ma。两个序列花岗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均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并平行于其南侧的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带和高压蓝片岩带。白音宝力道序列属于岛弧型花岗岩类(I型),巴颜哈拉图序列属于碰撞型花岗岩类(S型),在构造上它们分别代表古生代期间华北板块相对南蒙微板块俯冲及其互相碰撞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陈斌  徐备 《岩石学报》1996,12(4):546-561
内蒙古苏左旗地区古生代造山带中的花岗岩可分成两个序列,即白音宝力道序列和巴颜哈拉图序列。前者主要由角闪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同源岩石组成,化学成分以富FeO、MgO、Na2O、Co、Ni、Sr和贫SiO2、K2O、Rb为特征,稀土分布型式为平坦型,负铕异常不明显,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14~418Ma。后者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化学成分以富SiO2、K2O、Rb和贫CaO、FeO、MgO、Co、Sr为特征,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63Ma。两个序列花岗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均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并平行于其南侧的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带和高压蓝片岩带。白音宝力道序列属于岛弧型花岗岩类(I型),巴颜哈拉图序列属于碰撞型花岗岩类(S型),在构造上它们分别代表古生代期间华北板块相对南蒙微板块俯冲及其互相碰撞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福建永泰云山碱性流纹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检生  王德滋 《地质论评》2000,46(5):520-529
福建永泰云山破火山石帽山群第三旋回顶部的霏细流纹岩含有霓石、钠铁闪石等碱性铁镁矿物。化学成化富硅、富碱,碱性指数(AKI值)大于0.90,Rb、Th、Zr、Ga等元素的含量高,Ga/Al值大;贫钙、镁、铝和过渡族元素,轻、重稀土比值较小,并具有显著的负铕异常。在K2O-Na2O及以Ga/Al值为基础的多种判别图上均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上述特征与其邻近的魁歧典型碱性花岗岩相似,也可与国外有关典型碱性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克拉通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K-Ar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克拉通腹地山西地块内广泛发育大规模的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通过对晋北地区新平堡镁铁质岩墙群9个样品的K-Ar年龄等时线分析,这些岩墙可能形成于1430Ma.从山西各地所采集的64个镁铁质岩墙群样品的K-Ar表观年龄统计分析可见,华北克拉通腹地内广泛发育的镁铁质岩墙群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1000~1800Ma间,活动高峰期在1200~1600Ma。  相似文献   

11.
葛宁洁  柏林等 《地质论评》2001,47(2):184-187
大别造山带白马尖花岗岩体属燕山期侵入岩,为中生代大别山区岩浆活动的产物,为碰撞后花岗岩,锶,钕,同位素数据及稀土元素数据表明,白马尖花岗岩体为壳幔混合型,1.2-1.7Ga的钕模式年龄为其源岩的平均地壳存留年龄,北大别花岗岩类岩石的物质来源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鲁西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区域地层(体)中部老外部新的环状分布,断裂构造的环状、放射状展布,核部缓倾拆离滑脱构造的发育特点,幔源岩浆活动以及区域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鲁西幔枝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认为鲁西地区北西向陡倾韧性剪切带切割了深部华北地幔亚热柱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导致其减压释荷形成深熔岩浆。岩浆演化序列表现出岩浆基性程度由高变低、侵入深度由深变浅、围岩蚀变由强变弱的总体演化趋势。由于强烈的岩浆上侵使得变质基底隆升、盖层拆离滑脱,形成典型的鲁西幔枝构造,在顶部则发育一系列明显的拆离掀斜断块。  相似文献   

13.
1 The rise of the problem The region of western Shandong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geologists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and it has been well geologically documented (Lin Jingqian et al.…  相似文献   

14.
热林复式花岗岩体,总体为从边部到中部由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边部补充期花岗斑岩5个侵入体组成的燕山期同源岩浆结构演化系列.属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的Ⅰ型向S型过渡特征.成矿类型为蚀变花岗岩、石英脉型和角岩型3种,并划分为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及黄铜矿—石英—方解石脉4个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5.
Platinum group element(PGE) mineralization is mostly related to mafic—ultramafic complexes of the dominant magmatic deposit type.Mineralization of this type mainly relies on two conditions:the abundance of PGE in magma,and the presence of mechanisms favorable to PGE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 from sulfur-saturated magma during magmatic evolution.Mafic—ultramafic complexe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North Xinjiang,including(1) the large-scale copper-nickel deposits of Kelatongke,Huangshan,Huangshan East,and T...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的原型。根据陆内盆地的鉴别标志,提出了二叠纪盆地为陆内裂谷—裂谷期后弱伸展坳陷—弱缩短挠曲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为弱伸展或稳定大陆内坳陷和陆内前陆坳陷或弱缩短挠曲坳陷交替的叠合盆地;(3)准噶尔盆地原型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舢  王涛  肖文交  侯泉林 《岩石学报》2023,(5):1261-1275
造山带演化及增生到碰撞的转变是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中亚造山带被认为是古亚洲洋长期俯冲-增生演化形成的显生宙最大的增生造山带,以发育巨量的面状展布的俯冲-增生相关的弧岩浆岩为特征。并且,由于中亚增生型造山带在潘吉亚最后聚合过程中发生弧弧(陆)碰撞,因此缺乏大规模且跨构造单元的碰撞相关的构造和变质等物质标志。显然,能否识别出大洋闭合期间碰撞作用的岩浆标志成为确定增生造山带增生过程终止的关键之一。本文系统研究确定:中亚造山带东南缘二叠纪到三叠纪钙碱性-碱钙性岩浆在空间分布上显示出由北西向南东迁移演化的特征;在岩浆性质上具有从二叠纪新生地壳来源的弧岩浆向早-中三叠世碰撞挤压背景下古老陆壳组分逐渐增多的高Sr/Y岩浆以及晚三叠世后造山伸展相关的A型花岗岩演化的特征。这些特征提供了俯冲-增生向碰撞造山演变的关键岩浆岩证据。结合区域资料,厘定出增生造山带最后碰撞相关的标志性岩浆为沿缝合带呈零星线性展布的增厚下地壳源区的高Sr/Y花岗岩类,构建了中亚造山带南缘从双向俯冲-增生到增生楔-增生楔碰撞及后造山伸展的三阶段构造-岩浆演化模型。系统对比研究,揭示出增生-碰撞相关的岩浆记录沿横向展布在中亚造山带南缘甘肃北山到吉林中部一带,表明碰撞挤压相关的岩浆作用在中亚造山带南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中亚造山带南缘从增生到碰撞的岩浆演化记录的厘定,证实显生宙最大的巨型增生造山带演化末期经历了碰撞造山作用,对进一步深入探索增生造山演化末期碰撞相关的标志性岩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香花岭花岗岩稀土元素演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香花岭地区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呈逆向演化 ,其演化过程受花岗岩体系中的岩浆主成分、熔体结构相及流体组分变化等影响。花岗岩造岩矿物中稀土元素与各自岩石变化的一致性 ,可能暗示稀土元素的演化受岩浆的制约 ;稀土元素总量随岩浆演化而下降 ,与岩浆体系降温矿物的晶出、熔体相的相对减少、流体相的增加及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等有关 ,而轻稀土富集则是由于岩浆体系向碱性增强方向演化的结果。对于连续演化的花岗岩而言 ,稀土元素的分布样式或许可作为岩浆演化酸碱环境的指向 ;负铕异常的减小除与岩浆主成分的变化有关外 ,还与氧化 还原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在形成后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与右江盆地构成了独特的源- 汇沉积体系,相关的碎屑沉积记录是重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晚期火山序列、揭示大火成岩省岩浆演化的关键。本文对黔西南地区右江盆地北缘下三叠统下部飞仙关组开展了详细的沉积物源研究。飞仙关组泥岩由长石、石英和黏矿物等组成,具有低SiO2、高TiO2含量和低Al2O3/TiO2值的特征,具Eu的弱负异常,微弱的Nb、Ta负异常。基于Al2O3/TiO2和La/Sm物源图解分析,研究样品的主要物源由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高- Ti玄武岩和少量酸性火山岩构成,这与右江盆地晚二叠世的碎屑沉积物源组成一致。碎屑锆石具有~260 Ma 的年龄峰值,对应锆石具有较低的Th/Nb和较高的Nb/Hf值,均支持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作为主要的沉积物源区,而同时存在的>400 Ma的碎屑锆石则对应于峨眉山玄武质岩浆上升时所捕获的华南地壳物质。与上二叠统的碎屑锆石U- Pb年龄组成和锆石化学组成对比分析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在晚二叠世到早三叠世早期剥蚀的火山岩构成了一定的火山序列,反映了该大火成岩省晚期从强烈地壳混染到分异结晶为主的岩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陈晓翠  毛凯楠  杨巍  杨梧  闫俊  李朋  姜海 《地质学报》2023,97(11):3846-3860
锡矿床全球空间分布高度不均,成矿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对花岗岩Sn成矿作用的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准确示踪岩浆源区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过程对理解花岗岩与对Sn成矿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化学组成在示踪花岗岩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对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具有代表性的小龙河锡矿床,对矿区内的花岗岩展开磷灰石原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龙河锡矿区的花岗岩为一套高分异花岗岩,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主要源于地壳物质熔融,花岗岩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富F且含有一定量的Cl元素。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利于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Sn的富集和迁移,说明磷灰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很好地指示花岗岩浆的成因、演化及其物理化学条件,能有效评价花岗岩的Sn成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