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裂变径迹长度测量标准化研究——锆石蚀刻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时间蚀刻的锆石径迹长度测量,确定海南迅速冷却火山型锆石的水平封闭径迹(HCT)平均长度L=10.93 μm,标准偏差为0.93 μm,可作为锆石长度测量的参照标准.对锆石的蚀刻标准进行了探讨,确立垂直C轴的表面径迹宽度Dpar为(1.0±0.5)μm的蚀刻标准,要求Dpar>1 μm和Dpar<1 μm的颗粒数应大致相当,以及封闭径迹宽度DHCT<1.0 μm的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矿物中U、Th及其子核进行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时,剩余重核受到反冲而产生辐射损伤。在适当的条件下经化学蚀刻,这些辐射损伤成为在相干涉反差显微镜下可观测的核径迹。实验证明,蚀刻过程中,Alpha反冲径迹(ARTs)增长数和蚀刻时间成线性关系,随蚀刻时间增加,线性被破坏,最终达到一个“坪”。退火过程表明,Alpha反冲径迹的退火要比裂变径迹的退火容易,其退火率随退火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对其影响显著,在350℃下加热样品20h,退火率达到90%左右,在400℃下加热4h,完成全退火。  相似文献   

3.
裂变径迹长度测量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影响裂变径迹长度测量的主要因素——蚀刻程序和测量误差,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采取统一的蚀刻程序和蚀刻标准,确立长度参照标准。由于锆石铀含量具有差异,蚀刻标准是锆石长度测量标准化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裂变径迹法在金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胡瑞英  郭士伦 《地球化学》1995,24(2):188-192
用裂变径迹法对湖南平江、浏阳一带含金石英脉人工重砂中的石英进行了年龄测定,以石英的化学蚀刻技术进行了改进,选用65%NaOH蚀刻剂效果较好,石英裂变径迹年龄为100-160Ma,同时还分析了新疆某含金石英脉的铀含量及铀的显微分布。  相似文献   

5.
锆石的特点是含铀量高,并作为耐风化的稳定副矿物广泛地产出于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是裂变径迹定年技术中应用最广的矿物之一。锆石径迹定年技术中,关键是选择适宜的制片方法和最佳蚀刻条件对此许多研究者已做过大量探讨,目前采用的蚀刻方法有:375—500℃高温下磷酸蚀刻法,220℃下NaOH或200℃下NaOH+KOH蚀刻法和150—180℃温度下的HF+H_SO_4蚀刻法。因锆石颗粒一般都比较小,为了准确地统计每个锆石颗粒同一内表面上的自发和诱发裂变径迹密度,一般采用的步骤是:先将锆石晶粒固  相似文献   

6.
锆石国际标准样和华南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刘顺生 《地球化学》1989,(3):271-275
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菲什峡谷的凝灰岩中分选出来的锆石,已定为裂变径迹年龄测定方法的国际标准样。本文报道对锆石国际标准样和华南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结果,完成的数据与其他国内外实验室数据在误差范围内吻合,并特别详细介绍了锆石裂变径迹的蚀刻方法。  相似文献   

7.
石英裂变径迹蚀刻条件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 40%的 HF溶液、KOH饱和溶液和 19 mol/L的 NaOH溶液这三种常用方法对大、小颗粒石英进行裂变径迹蚀刻实验的对比发现,用环氧树脂固定的小颗粒石英样品,不宜用 KOH饱和溶液(150 ℃)和 19 mol/L的 NaOH溶液(沸点,约 120 ℃)作为裂变径迹的蚀刻剂,宜用 40%的 HF溶液;三种方法均适宜于大颗粒石英,但不同的蚀刻方法蚀刻效率不同, 40%的 HF溶液(29 ℃)的蚀刻效率最高,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40%的 HF溶液最佳蚀刻时间为: 温度在 4 ℃左右(冬季)时为 40 min,温度在 29 ℃左右(夏季)时为 30 min,可在全年室内常温条件下操作.  相似文献   

8.
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裂变径迹定年的分析方法,实验技术(包括单矿物选、制片、抛磨、蚀刻及径迹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α径迹蚀刻法应用于铀矿研究,可简便有效地研究岩石、矿石中铀的分布状况、存在形式等,寻找岩石和矿石中颗粒细小的铀矿物,研究与铀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等。以通辽地区砂岩型铀矿为例,利用α径迹蚀刻法对矿石中铀的分布形式,铀的富集规律进行研究,根据矿石的α径迹特点得出铀以分散吸附状态和铀矿物两种形式存在,后者通常与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相伴随。  相似文献   

10.
与裂变迹径定年类似,α反冲径迹定年(Alpha-Recoil Track)也是基于天然放射性元素所释放核粒子在固体中产生可蚀刻径迹的积累。铀钍及它们的子体核素进行α衰变时形成α反冲径迹,当发射一个α粒子时,重的剩余核反冲并造成30-40nm的辐射损失痕迹,经过蚀刻α反冲径迹可在干涉相差显微镜下观测。如果在样品形成以后全部迹径被保留下来,那么测定它们的总数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年龄。Α反冲径迹定年是一种刚刚开始研究的新型热年代学核分析技术,研究样品可以是单个小云母片(约0.5mm),定年范围102-106a,该方法对第四纪地质、地理、灾害及考古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硅灰石制备二氧化硅材料过程中的多型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Tr型硅灰石酸解形成二氧化硅材料过程中的多型转变和浸蚀方向。结果表明:1Tr型硅灰石在2mol/LHCl溶液中的酸解浸蚀方向严格受晶体结构控制,酸解初期晶粒首先沿{100}面方向浸蚀,结果导致衍射面的衍射强度增大;随着酸解时间的延长,[SiO4]单四面体与[CaO6]八面体共棱连接方向成为主要浸蚀方向,在XRD图谱中表现为d=0.298nm衍射蜂一直保持较大的衍射强度。特征衍射峰的相对强度变化特征表明.1Tr型硅灰石酸解形成二氧化硅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了由1Tr型向2M型的多型转变,且酸解60min后的XRD图中各衍射峰的相对强度更接近于2M型硅灰石的衍射强度范围,其标志是d=0.299nm衍射峰成为最强衍射蜂。推测d=0.298nm左右的衍射峰强度在40min前主要来自1Tr型硅灰石的衍射面,40min以后变为2M型硅灰石的衍射面,并对1Tr型硅灰石的JCPDS 29-372卡片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钛金属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装饰画领域中得到运用,但目前对其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甚少.本次研究以钛金属运用到首饰表面进行装饰为目的,通过钛金属单纯氧化、氧化基础上的机械方式、化学蚀刻等制作方式对钛金属表面首饰性装饰进行运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机械方式基础之上,对钛金属表面进行化学蚀刻同时结合单纯氧化可以达到钛金属首饰表面装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Geodinamica Acta》2013,26(2):107-123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xtent of etch surfaces depends primarily on the preservation of regolithic remnants and the coincidence in level of weathering front and surface. The occurrence of bornhardts, corestone boulders, flared slopes, basins, gutters and pitting on covered weathering fronts demonstrates that they can be initiated in the subsurface, and where they are preserved on exposed surfaces, particularly in assemblages of such features, they constitute sound evidence of an etch origin. In some instances the location of the front and hence of the related etch surface is determined by subtle variations in degree of weathering. There is some suggestion that the front advances episodically rather than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14.
矿物晶体腐蚀像的新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物晶体腐蚀像是一种研究晶体对称、晶格缺陷等传统的方法。对腐蚀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建立各种不同矿物晶体的腐蚀像立体模型,从而可以在这个模型上进行:①腐蚀像的晶体对称理论意义及其在岩石中矿物晶体定向作用的研究;②腐蚀像所反映的晶格缺陷与定向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③腐蚀像所反映的晶体溶解机理的结晶学各向异性特征的研究。这些研究充分挖掘了腐蚀像在地质学、矿物学中的新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钾-氩和氩-氩定年样品的送样要求及预处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K-Ar和Ar-Ar法定年样品的送样要求及实验室预处理程序,样品粒度以250~180μm为宜;用量则视样品的K含量和年龄情况而定,K含量越高、年龄越老,所需样品量越少,多数样品的用量在几十至几百毫克;对于年龄情况不清楚的样品,10~20g手标本或者1~2g合适粒度的样品可以保证用量。全岩样品常受蚀变和捕虏晶的影响,有效的预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些干扰因素。文章还介绍了用稀HNO3消除碳酸盐、1.7mol/L HF消除轻微蚀变的影响以及电磁选剔除捕虏晶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6.
Pits in ocean basalt glass are often attributed to the activity of microorganisms, however, neither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pits in glass nor the involvement of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experimentation. Experimental abiotic corrosion of basalt glass with 1% hydrofluoric acid (HF), a proxy for more slowly acting organic acids, produces pits that are similar in size, shape, and distribution to pits found in basalt glass collected from the ocean floor and basalt glass incub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This pit formation by HF etching was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secondary electron image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acid treatment. The formation of pits by abiotic corrosion of basalt glass is an alternate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these feature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features as biomarkers may require a resolution of these alternative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