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市大雾气候规律研究表明,每年的十月至次年的四月是杭州城市大雾的多发季节。研究还表明可以把杭州市大雾划分为锋面雾,,平流雾,辐射雾和混合雾四大类。对各类雾的环流形势特征分析表明,由于形成雾的条件不同,各类雾的环流形势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以上一些研究结果,我们运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制了一套杭州市大雾天气客观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2.
鞍山地区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14年鞍山地区大雾天气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多项式趋势法分析了鞍山地区大雾天气的空间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4年鞍山地区年和季大雾日数呈东南部地区多、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各区域大雾日数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东南部山区夏季和秋季(6—10月)为大雾多发季,其他地区深秋和冬季(11月至翌年1月)为大雾多发季;鞍山市各区域大雾日数趋势变化的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的趋势,西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弱增加的趋势,东南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增加的趋势。近64 a鞍山地区区域性大雾过程最长持续时间为7 d,全区性大雾过程较少,一致性大雾过程仅出现8次;鞍山地区大雾天气受地形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平原地区大雾天气少、山区大雾天气多,且山区连续性大雾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鞍山地区大雾过程持续时间多集中在1—2 h,大雾天气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05—06时、08时和20时前后,大雾过程日最长持续时间为20—21 h。在1961—2010年鞍山地区大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中,东南部山区大雾日数呈增加的趋势,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减少明显,东南部地区大雾日数增加显著,区域性差异较大。同时,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反馈影响可能也是鞍山地区大雾天气变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首都机场1998-2005年每小时观测数据和NCEP/NCAR每日4次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首都机场雾发生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合成分析了首都机场大雾形成、持续和消散阶段天气形势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首都机场1998-2005年雾的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夏季、秋季出现轻雾天气过程多;秋冬季节是首都机场大雾的高发期。首都机场轻雾与大雾的日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轻雾过程的日变化特征明显,在13时(北京时间,下同)达极大值,从20时至次日9时能见度较差。能见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的变化有很好的负相关。大雾过程中各要素日变化不明显。对1998-2005年大雾天气过程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雾形成、持续和消散阶段的850hPa形势场均是“一槽一脊”型。大雾形成和持续阶段的地面形势场是鞍形场或均压场,大雾消散阶段的地面形势场是完整的高压前部。在形成阶段,北京受弱暖脊控制,无明显冷暖平流,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辐射降温作用和水汽在近地面层的积聚;在持续阶段,北京区域地面辐合,冷空气在上游堆积,随着850hPa槽脊位置的东移南压,南方暖湿空气输送受阻,高层逐渐转干;在消散阶段,850hPa高空槽过境,完整的高压控制北京区域,强冷空气随北风南下,大雾过程逐渐结束。  相似文献   

4.
以1990~2002年共13年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发生在沿海地区(北海、钦州、合浦、防城和防港五区县)的大范围大雾个例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沿海出现大范围大雾的四种天气形势,分别为锋面北退型,暖低控制型、锋前槽前型、槽后冷高型和副高边缘型,总结出这五种天气形势的特征,并分析了出现大范围大雾前地面各要素的特征,得出大范围大雾出现前24h地面场的有利条件。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立广西沿海地区大范围大雾预报系统,该系统读取欧洲中心,日本和T 213的数值预报产品,自动判断是否符合沿海大范围大雾出现的天气形势特征,当符合沿海大范围大雾出现的天气形势时,进一步判断是否具备大范围大雾出现的有利条件,综合判断沿海地区是否会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并将结果自动输出。  相似文献   

5.
利用濮阳市1971~2004年大雾天气历史资料,分析了濮阳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1月为大雾天气多发季节,日出前后为大雾的最浓时段.500 hPa图上本站受西西北到西南气流控制,未来有浅槽或下滑槽影响,等高线与等温线均较稀疏;700 hPa图上高原东部为西南气流;850 hPa或925 hPa以下存在逆温层;地面图上本站处于均压场中或有小股弱冷空气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濮阳市1971~2004年大雾天气历史资料,分析了濮阳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1月为大雾天气多发季节,日出前后为大雾的最浓时段.500 hPa图上本站受西西北到西南气流控制,未来有浅槽或下滑槽影响,等高线与等温线均较稀疏;700 hPa图上高原东部为西南气流;850 hPa或925 hPa以下存在逆温层;地面图上本站处于均压场中或有小股弱冷空气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武汉市大雾变化特征及2006年一次大雾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近一个时期武汉市大雾的时空变化特征、大气环流背景及有关物理要素场的分布情况,根据1995~2005年武汉市大雾观测记录,统计分析了这一时期武汉市大雾的变化特点,并对2006年3月10日出现在武汉市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1年来,武汉市大雾日数继续下降,冬季大雾出现频率最高,春、秋季大雾频率次之,大雾持续时间明显延长;高空弱的偏西气流,中低层弱的暖湿气流,近地面有逆温层,地面为均压场等条件,是大雾形成的有利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疆蔡家湖气象站1971-2010年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40a大雾天气的年际、年代际、日变化特征以及大雾天气的持续时间特征。研究表明:蔡家湖近40a大雾的年日数年际变化不明显;秋季雾日增多趋势明显,春季和冬季雾日呈减少的趋势;大雾主要出现在冬季,其次为秋季;一日中大雾主要发生在02-08时,其次为8-14时;大雾持续时间大多在3h之内;40a雾的最长持续时间为46.88h,出现在2010年11月;各月平均最长持续时间为14.49h,也出现在11月;最长持续时间季节分布呈秋末和冬季较长,夏季较短;大多月份雾的最长持续时间呈增长的趋势;当出现2d及以上的高湿天气,且日平均气温在一7.O~O℃、日最高气温在一6.0~0℃时,有利于雾的持续。  相似文献   

9.
华南春季一次锋面大雾的边界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能见度天气是影响飞行正常的主要天气。春季华南地区由锋面引起的大雾(能见度<1000m)是造成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白云机场1999年3月24和25日两天的锋面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华南锋面大雾大气边界层的一些特征。1 锋面大雾的产生和天气形势1.1 锋?..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下旬,江淮、江南多大雾天气,其中27日至1997年1月1日,江淮、江南连续6天出现大范围大雾,江西也在其中。大雾天气给交通运输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从天气形势、云图特征、单站探空、测风、数值预报等方面阐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以利雾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005年初春新疆温泉县出现的一次较罕见的持续性大雾天气发现:由于气温迅速回升、冬季偏厚的积雪迅速融化,在特定的天气形势及本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下,水汽长时间达到饱和是此次大雾天气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开封大雾气候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开封市大雾天气分布规律、天气特征,并总结出大雾产生的几种天气形势,找出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开封市大雾天气分布规律、天气特征,并总结出大雾产生的几种天气形势,找出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主要用洛阳15 年冬季能见度资料对比,提出1994 年11 月—12 月出现多日大雾天气在历史上是少见的。通过分析1994 年几例典型大雾形成的具体特点和影响因素及天气形势。指出稳定层的存在,适宜的地面气压场是导致大雾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主要用洛阳15年冬季能见度资料对比,提出1994年11月-12月出现多日大雾天气在历史上是少见的.通过分析1994年几例典型大雾形成的具体特点和影响因素及天气形势.指出稳定层的存在,适宜的地面气压场是导致大雾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挑选出1971—2016年湖南省97个气象站出现大雾和霾的日期,然后对其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湖南省大雾天气先升后降再急速上升,霾天气前期稍下降后期迅速上升;雾霾天气中霾天气12月最多,7月最少,季节从多到少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大雾天气湘西北、湘西南、湘东北多,湘南少,霾天气湘西北、湘中多,湘南、湘东北少;持续3 d及以上雾霾天气过程分别为349次、551次,持续天气最多分别为15 d、57 d,11月最多,7月最少。  相似文献   

17.
高瑜  林巧燕 《浙江气象》2011,32(3):21-23,36
通过查阅1971--2009年缙云站地面气象资料,对缙云大雾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的特征:从年际变化上来看,80年代为缙云县大雾的高发期,近20a有减少的趋势。月际分布上差异较大,大多出现在秋冬季节,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是缙云县出现大雾的集中期,7,8月最少,大多数年份的7,8月份没有大雾天气出现。一日中多出现在清晨,中午前消散。并从大雾持续期间高空及地面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对2010年10月30日-11月2日一次连续4d大雾天气过程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挑选出1971~2016年湖南省97个气象站出现大雾和霾的日期,然后对其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湖南省大雾天气先升后降再急速上升,霾天气前期稍下降后期迅速上升;雾霾天气均霾天气12月最多,7月最少,季节从多到少以此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大雾天气湘西北、湘西南、湘东北多,湘南少,霾天气湘西北、湘中多,湘南、湘东北少;持续3日及以上雾霾天气过程分别为349次、551次,持续天气最多分别为15天、57天,11月最多,7月最少。  相似文献   

19.
以1990-2002年共13年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发生在沿海地区(北海、钦州、合浦、防城和防港五区县)的大范围大雾个例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沿海出现大范围大雾的四种天气形势,分别为锋面北退型,暖低控制型、锋前槽前型、槽后冷高型和副高边缘型,总结出这五种天气形势的特征,并分析了出现大范围大雾前地面各要素的特征,得出大范围大雾出现前24h地面场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南宁市所管辖8个站1965~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宁市大雾天气的分布情况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大雾的平均季节分布为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各月大雾总日数出现频率呈双峰型,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日数的年际变化呈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