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越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常遇有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时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往分区方法基本为定性,不便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及地质灾害区划的直接应用.本文在讨论和比较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等基础上,选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半定量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川藏公路八宿至林芝段8个区和19个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定量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谈工程地质的学科价值与学科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成因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我国近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增大,埋藏加深,地质条件更复杂,由此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表现出显著的新特点,即研究对象大、深、动、热凸现,工程地质过程水、岩、温、化耦合,已有理论遭遇挑战,工程地质过程研究需要扩充。工程地质学科近期需要加强地质体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地质动力过程研究,以及地质环境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力学、工程科学的结合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并重的模式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工程结构和地质结构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工程的规划、选址、方案布署、设计、施工和正常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国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4.
王思敬 《第四纪研究》1992,12(2):178-179
人类的工程活动通常在第四纪沉积物之上或其中进行,因此,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评价应主要基于第四纪研究。第四纪地质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大气圈之间密切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质条件。中国工程设计中地质条件的一般规律可以  相似文献   

5.
马震  夏雨波  王小丹  韩博  高伊航 《中国地质》2019,46(S2):123-129
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以东平原区,100 m以浅地层以冲洪积冲湖积砂层和黏土层为主,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获取了百余个钻孔的地层、标贯、测试等地质数据,形成了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勘查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工程地质钻孔数据库及三维模型,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从工程地质钻探数据获取、数据集成方法、地质资料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工程地质三维结构模型。以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勘查数据集应用的实例,为城市地质调查和数据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前言一个地区的工程地质评价总是和该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和建筑物性质、勘察阶段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海软土层中兴建各种地下工程。如何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目前,大多仍停留在提供一般的、定性的描述,或者提供若干常规的物理力学指标上面,尚未有较好的评价方法。本文根据上海软土层中常见的一种工程地质问题——流砂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试提出一项新的评价指标,即“流砂指数”,作为评判一个地区工程地质条件优劣的依据,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各大陆上工程地质条件水平和垂直上的变化反映出它们的区域性,它受控于该地区的热量、湿度及其比率。这就是在类似地质结构的地区中,不同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原因。引入工程地质区这个概念的目的在于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性。工程地质区一词的意义是指一个大的工程地质地区或省,在其中主要由水的形态决定的岩土状态是均一的并从工程地质观点来看具有区域稳定性。已经确定了以下工程地质区类型:永久性的多年冻土区域、多年冻土和融化沉积共存区域,以及融化和不冻岩石区域,它们再细分为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区域性概念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分区原则、工程地质区域的类型和种类、地球各大陆上工程地质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性、“理想”大陆上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8.
1、工程地质领域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各占多少 ?(1)对地质基础不重视 ,许多新理论 ,创新的论文实质性内容不多。理论占 40 % ;实践占 6 0 % ;(2 )工程地质理论体系问题 ,如何建立一个体系在工程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理论占 70 % ;实际占30 % ;应用是最主要的 ;(3)关心场地工程条件与区域工程地质关系的研究 ;在岩溶区 ,一线的工勘人员往往不善于把握其中关系 ;(4)城市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海洋工程地质问题 ,交通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5 )工程地质理论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 ,或者说工程地质科研…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及各河段枢纽的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区岩性以砂岩、板岩为主 ,地层褶皱强烈 ,活断裂发育 ,地表覆盖厚 ,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讨论了西线工程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如地应力和岩爆、软岩蠕变、突水、碎屑流、活断层的突发性位错及高地温灾害等 ;一期工程的地质问题主要集中在深埋长隧洞和引水明渠方面 ,其中 ,输水明渠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边坡稳定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10.
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爆破作用而产生的诸如岩体失稳、爆破怍用方向改变、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等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作者提出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机制、条件以及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产生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即必须重视和加强爆破工程地质勘测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原理,分析、评价爆破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爆破效果、质量及可能发生的爆破工程地质灾害,有效控制炸药能量与爆破岩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着各个学科的发展,也冲击着工程地质研究领域.这种冲击将涉及到工程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捕捉信息要求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从而将全面动摇传统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和评价原理.从目前国际上工程地质研究动向来看,这种趋向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程地质研究已经从“僵死”的描述阶段发展到工程地质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即把时间因素引入到工程地质作用研究中.因此,对工程地质条件和现象观察、调  相似文献   

12.
尚彦军  李世煇 《地质论评》2013,59(1):113-121
当前我国一系列大型地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预报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需求,使工程地质学面临综合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有关学者提出大成综合理论,从源头上综合了专家的多源知识,从理论上凝炼了工程地质学高度综合的特点.以大成综合理论为基础,作者提出将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判断和测试,建立关系矩阵并加以权重分析和活跃强度等运算,提出了表征工程地质多因素作用关系简便可行途径.其研究难点在于综合认识地质条件的原生、次生和工程作用下的变化.总结复杂地质条件下国内外地质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自然演化和工程扰动下岩体结构动态控制观(DDC).结合工程场地规划和比选,以工程地质分区(EZI)、综合适宜性(CSI)、加固需求度(DRD)等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发展工程施工乃至运行扰动作用下的岩体结构控制论,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工程与环境和谐的高层次决策目标.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实践说明了DDC提出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挑战与机遇: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论工程地质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挑战。在十多年时间内,在复杂地质环境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水位上升100多米条件下,要进行120万人口迁建,迫使工程地质学在理论、概念、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在改造的基础上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开发利用”是三峡工程地质研究的主题。它要求:工程地质应该由传统的场址调查、勘察与评价的狭义范围拓展到工程地质体,特别是复杂地质体的改造、控制和开发利用的宽广领域。  相似文献   

14.
本书结合我国西部特殊的地域地质环境条件、针对边坡高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及工程边坡开挖规模巨大等特点,全面阐述岩石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工程地质基础、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理、岩石高边坡工程地质环境条件、高边坡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15.
杨松青  李万逵  崔东 《岩土力学》2006,27(Z2):615-620
新疆长距离引水工程通过区的各种地质现象极为丰富和复杂,除常规的地质问题以外,各地段的工程地质现象和地质体又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对不同地区的地质体、地质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乌伦古河南岸引水工程中遇到了常规的地质问题以外,还有软岩隧洞、“500”水库大坝下的软基和沙漠风积沙等各种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和不良地质体、地质现象,经过仔细地工程地质勘测工作,该庞大的引水工程体系目前已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但仍有许多工程地质问题如盐胀、冻胀等,在今后的工程运行实践中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程地质分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程地质区域的划分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相同程度把中国领域划分为地域、地带、地区和地段,划分愈细则分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愈近似。而工程地质区域划分的目的乃在于结合各类或单一的工程建筑来评价各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换句语说,即那一区适于那一类型建筑物的修建。我们知道工程建筑类型很多而各类型建筑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又常不一致。因此在分区时使出现一个问题:究竟根据那一类  相似文献   

17.
1974年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L.Müiller教授曾以《工程地质学的今天》为题论述过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间的关系等问题。著者现在又以《工程地质的今天》为题阐述了:(1)工程地质学研究领域应该扩大,它不仅应该为具体的工程建设服务,而且要扩大到包括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开挖、堆积作用在内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治,它已成为与资源、能源探查相并提的地质学两大实践课题之一——防灾;(2)今天的工程地质学研究必须从第一环境研究出发进行第二环境预测,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已经是不可分的;(3)工程地质学今天的任务不仅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应包括与地质体工程活动有关的设计、施工及地质体改造等整个领域,即地质工程领域。著者认为今天的工程地质应该向地质工程方向发展,确切些说可称为环境地质工程;(4)本文明确地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论》是工程地质学或环境地质工程研究的基础理论;(5)文中还论述了岩体改造的原理、方案和技术。最后还概括地论述了2000年时中国工程地质学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湘湖地区为山前堆积、钱塘江冲海积与冲湖积相沉积环境,西南部软土发育,北部和东部砂性土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工程地质层特征、空间展布、物理力学性质和三维工程地质结构分析表明,软土中存在透镜状砂体、粉砂土中夹软土,构成较好的地下水通道和剪切滑动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重点注意软土地基与砂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并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以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有着独特的工程环境特性和工程地质性质。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课题,是近年来为适应珊瑚岛礁工程建设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介绍了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进展,指出应将珊瑚礁体作为工程岩体,进行工程地质环境区带划分及各区带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分析礁岩体结构特征和礁体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礁体工程适宜性、地基及其环境与工程活动相互关系。针对珊瑚礁岩土的土力学特点,加强珊瑚礁颗粒破碎机理及其对工程地质性质影响机制的研究;建立能够代表珊瑚礁应力—应变特性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程地质力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不断解决,工程地质力学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20世纪工程地质力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巨大挑战,详细论述了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工程地质体结构的相对性、工程地质体的连续性、工程地质体的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几何大变形、工程地质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等,展望了未来工程地质力学在大变形灾害工程控制材料研发、工程灾害控制、工程地质体的能量本构关系、工程地质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和地质工程的量化设计方面的走向,指出工程地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