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富铜斑岩岩浆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兴旺  吴琪  黄雪飞  刘杰  张永 《岩石学报》2012,28(2):421-432
斑岩铜矿在现代经济和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自Schwartz(1947)首次使用"斑岩铜矿(porphyry copper deposit)"术语以来,地质学家对其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斑岩铜矿成矿岩浆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回顾。结果显示,富铜斑岩岩浆的形成经历了在洋壳俯冲或大陆岩石圈地壳拆沉机制下形成含矿岩浆,中间岩浆房岩浆的结晶分异与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富集,以及富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岩浆(富矿斑岩岩浆)上侵至地壳浅部结晶固化并与围岩、地下水相互作用等过程,斑岩铜矿是该"生产线"的"终端产品"。最后,本文对斑岩铜矿形成机制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概括。  相似文献   

2.
斑岩铜矿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6个方面:(1)斑岩铜矿与岩浆的氧化状态有关,只有氧化型岩浆才能形成斑岩铜矿,并提出了确定岩浆氧化状态的新标志;(2)岩浆中硫和氯的含量,存在状态,溶解度等对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3)岩浆能否较早达到水过饱和状态,并发生流体相的出溶是成矿的另一个控制因素;(4)俯冲板片释放出的流对对上覆楔形地幔的交代作用是形成含矿岩浆的重要环节;(4)岩浆混合或底侵作用可能在某些斑岩铜矿成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提出了一些新的成矿及找矿标志,如早期磁铁矿蚀变相。  相似文献   

3.
斑岩铜矿是铜矿找矿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最佳类型之一.研究该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对扩大铜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形成斑岩铜矿的物质来源1.作者认为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岩浆,并为上侵岩浆所运载.主要依据有:(1)成岩与成矿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大量地质年龄资料说明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成矿与成岩几乎是同时的,而且所有斑岩铜矿都产在侵入体(?)中或其内外接触带,侵入体的形态产状是控制矿化富集部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东天山土屋-延东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田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及进行针对性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成矿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对成矿构造背景、相关岩浆活动、围岩、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等进行探讨,获得初步认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主要形成于聚合板块活动时期陆缘构造岩浆活动带,与造山带汇聚阶段俯冲-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斑岩铜矿作为一种岩浆热液型矿床,其形成过程与Cu在熔体与流体间的迁移密切相关。而大量研究表明Cl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岩浆中Cl含量的高低或直接决定了岩浆的成矿潜力。俯冲型斑岩铜矿成矿所需的Cl主要来自于俯冲大洋板片,而碰撞型斑岩铜矿形成时则缺乏洋片俯冲,因此其Cl的来源尚不确定。为了进一步推进对上述科学问题的探究,文章总结了常见含Cl岩浆矿物的富Cl特性及岩浆Cl逸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利用磷灰石估算了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岩浆中的Cl含量;计算了新生下地壳角闪石与熔体间Cl和OH的交换系数,以此对冈底斯碰撞型斑岩铜Cl的来源进行讨论。研究显示:(1)成矿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的磷灰石、角闪石和黑云母中的Cl含量可以指示岩浆或流体中的Cl逸度;(2)碰撞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岩浆Cl含量明显低于俯冲型斑岩铜矿;(3)冈底斯出露的新生下地壳作为弧岩浆固结的产物,其中的角闪石可能继承了弧岩浆的高Cl含量特征;(4)印度陆壳俯冲过程中诱发地幔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超钾质岩浆可能含有较高的Cl含量。同时,幔源超钾质岩浆的加入将促进成矿岩浆中角闪石的大量结晶分异,有利于Cl在残余熔体中富集。  相似文献   

6.
智利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利斑岩型铜矿闻名全球,世界上最大的丘基卡马塔和特尼恩特斑岩型铜矿就产于此地,主要分布在圣地亚哥-依基克一带,是地震-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特别强烈的地区,成矿时代为拉拉米期(早白垩世-古近纪).通过对智利斑岩型铜矿区域地质特征和3个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得出智利斑岩型铜矿成矿与多期次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呈南北纵向成带展布、成群出现,成矿时代新、埋藏浅、储量大.Lowell-Guilbert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和Hollister的“闪长岩模式”对智利斑岩型铜矿的勘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姚春彦  郭维民  丁海峰  刘君安  王天刚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13-2022092013
北美斑岩型铜矿集区“大集群”是世界重要铜成矿省之一; 墨西哥北部索诺拉州斑岩型铜矿带,是其在墨西哥的延伸。斑岩型铜矿床主要沿着拉拉米岩浆弧展布。拉拉米造山作用期间(80~40 Ma),由于法拉隆板块向北美板块俯冲角度的减小,岩浆活动中心逐步向东移动,形成76~70 Ma, 63~57 Ma和46~40 Ma 三期岩浆活动高峰期,其中 63~57 Ma 岩浆活动规模最大。通过对区内已有矿床的成矿时代与岩浆活动时限及矿床分布集中程度的对比研究发现,斑岩型铜成矿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3~56 Ma期间。通过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梳理及区域岩浆作用综合分析,笔者等认为拉拉米造山作用是区内形成巨量铜钼富集的主要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化状态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京渤  安芳 《矿床地质》2018,37(5):1052-1064
近年来,成矿斑岩岩浆的氧化状态对斑岩铜矿床成矿潜力和成矿规模的控制作用受到了矿床学家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化状态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各自的适用条件:(1)钛铁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固熔体的组成,适用于含共生岩浆成因钛铁矿-磁铁矿的斑岩体;(2)岩石中的Fe~(3+)/Fe~(2+)含量比值,适用于新鲜的熔融包裹体或未发生热液蚀变和地表风化作用的新鲜岩石;(3)黑云母中的Fe~(3+)、Fe~(2+)和Mg含量,适用于黑云母与磁铁矿和钾长石共生的岩体;(4)角闪石主量元素含量,适用于温度为550~1120℃、压力1200 MPa、氧逸度(f(O2))为-1≤ΔNNO≤+5的钙碱性喷出岩或浅成侵入岩;(5)锆石Ce~(4+)/Ce~(3+)比值;(6)锆石EuN/EuN*比值,斑岩铜矿成矿斑岩为中酸性岩体,其中锆石普遍发育,因此被广泛用于确定岩浆氧化状态。文章还通过收集中国冈底斯成矿带、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中甸岛弧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域和中亚成矿域主要斑岩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逸度资料,讨论岩浆演化状态对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模的控制作用,发现同一成矿带内含矿斑岩的氧化状态明显高于不含矿斑岩,且含矿斑岩的氧化状态与斑岩铜矿床的成矿规模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北美斑岩型铜矿集区“大集群”是世界重要铜成矿省之一;墨西哥北部索诺拉州斑岩型铜矿带,是其在墨西哥的延伸。斑岩型铜矿床主要沿着拉拉米岩浆弧展布。拉拉米造山作用期间(80~40 Ma),由于法拉隆板块向北美板块俯冲角度的减小,岩浆活动中心逐步向东移动,形成76~70 Ma, 63~57 Ma和46~40 Ma三期岩浆活动高峰期,其中63~57 Ma岩浆活动规模最大。通过对区内已有矿床的成矿时代与岩浆活动时限及矿床分布集中程度的对比研究发现,斑岩型铜成矿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3~56 Ma期间。通过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梳理及区域岩浆作用综合分析,笔者等认为拉拉米造山作用是区内形成巨量铜钼富集的主要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8,他引:10  
李光明  秦克章  李金祥 《岩石学报》2008,24(12):2679-2700
中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是中亚型造山带及中亚斑岩铜矿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数十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成群成带分布。主要的斑岩铜矿类型有斑岩铜-金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钼矿,大多具同期火山岩。已建立的热液蚀变分带模式具有碱性蚀变和酸性蚀变两个阶段,已有的硫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该地区的斑岩铜矿形成与多阶段构造演化有关,早古生代的斑岩铜矿与岛弧演化的早阶段有关,而晚古生代的斑岩铜矿与泥盆纪火山—岩浆弧、石炭纪—二叠纪的火山—岩浆弧有关。从中哈萨克斯坦的北西向南东方向,斑岩铜矿的形成时代逐渐变年轻。虽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但该地区的有关斑岩铜矿的精细时空结构仍未建立。因此,含矿斑岩体与蚀变矿化年龄的精确测定、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演化、斑岩铜矿的精细时空结构、与中国邻区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的连接对比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孙德瑜  段家能 《云南地质》2007,26(1):112-117
焦石硐铁铜矿产于燕山期花岗斑岩下盘的矽卡岩带中。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该矿床属陆相次火山-热液高温至中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2.
大脉状产出的卓玛铜铅锌矿,成矿母岩为印支期侵位于图姆沟组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构成的复式岩体。岩体由中心向外,具环状面型的"斑岩型"蚀变特征,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蚀变有关。由中心到外围,由深到浅,形成深部斑岩钼(铜)矿→中部矽卡岩铜矿→外围脉状铜铅锌矿的成矿系列特征,目前发现的矿体仅是斑岩型矿床分带中上部的大脉型矿体部分,深部具有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潜力。  相似文献   

13.
方学芝 《云南地质》2007,26(4):472-479
中甸格咱岛弧带是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我国近年来寻找斑岩铜矿取得重大突破的矿集区之一。文中对中酸性斑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分类、岩石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岩浆演化作了研究,对含矿与非含矿斑岩作了简单对比。对该区基础研究和斑岩铜矿的寻找具有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普朗斑岩铜矿产于印支-燕山早期普朗复式斑岩体中。成矿流体来源广、盐度高,成矿温度从高温440℃到低温120℃,集中在160℃-240℃、280℃-320℃、340℃-380℃三阶段,多期次、多阶段性,与斑岩成矿作用特征一致。硫同位素3δ4SCDT‰T为(-2.23-3.75)‰,显示单一深源岩浆硫。岩体黑云母等40Ar-39Ar和矿石石英-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206.4M a-213±3.8M a,属岛孤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矿床含矿岩系下石炭统依柳组(C1y)火山岩系形成于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具有大陆碱性玄武岩特征。岩系中成矿元素铅、锌(特别是铅)背景值较高,为区内银铅锌多金属矿重要矿源层;岩系因子分析表征:Cu、Pb、Zn、As、Sb、Sn、Ag、Au等元素与Cu、Bi、Sn、Mo、Se、W等元素均代表不同期次成矿作用和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对指导区带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伯恩  罗诚 《云南地质》2012,(2):171-176
赋矿的普朗含矿复式斑岩体,具典型斑状特征及铜、钼、铁成矿专属性,由边缘到中心具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演化关系,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与铜矿关系密切,尤以石英二长斑岩蚀变和矿化作用最强烈。硫同位素表明岩体属幔-壳源硫特征,铅同位素显示岩体铅集中分布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及下地壳、造山带、岛弧重叠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辛荣 《云南地质》2008,27(3):344-350
NW向、近NS向断裂控制矿体展布,NW走向陡倾角断裂对成矿元素富集起主要作用,两组断裂交叉部位以及岩体内外接触带凹部是有利赋矿空间。铜、钼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矿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盖春宽 《云南地质》2008,27(1):12-19
按构造环境控岩控矿特点,划分区内铜镍型成矿(岩)带,分析成矿条件,研究与该类矿床成矿有关的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分布规律及铜镍硫化物成矿特征,指出找矿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中甸雪鸡坪斑岩铜矿地质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鸡坪斑岩铜矿含矿母岩为印支期浅成相同熔型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组成的复式岩株。发育面型蚀变带,经历气成一高温热液、中低温热液及低温热液三次矿液叠加成矿。在钾化带及石英一绢云母化带发育浸染状及网脉状铜矿化。认为普朗及其南部、地苏嘎是区内形成大型斑岩铜矿最有希望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