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区内岩石物性差异明显,为进行高精度磁测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本次工作利用Hc-95型手持式氦(4 He)光泵磁力仪在13451矿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扫面,在划定岩性界线的同时,还识别出了隐伏的中基性火山岩.通过磁法资料的延拓处理,指出了重要的构造边界.磁法数据与地质填图的完美耦合,不仅使物探方法更好地为覆盖区地质...  相似文献   
2.
广东东莞厚街黑头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测定其岩浆结晶年龄为151.6 Ma(晚侏罗世),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化学成分富SiO2(70%),富K2O(4%);相对贫Al2O3(12%~14.4%),贫Sr、Ba、Eu、Ti和P;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型,具明显的负铕异常。多方法综合判断认为黑头山花岗岩具明显的A型花岗岩特征,属弱过铝质A1型花岗岩,应是燕山期岩石圈拉张减薄构造背景下所形成的侵入岩体。  相似文献   
3.
富铜斑岩岩浆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兴旺  吴琪  黄雪飞  刘杰  张永 《岩石学报》2012,28(2):421-432
斑岩铜矿在现代经济和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自Schwartz(1947)首次使用"斑岩铜矿(porphyry copper deposit)"术语以来,地质学家对其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斑岩铜矿成矿岩浆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回顾。结果显示,富铜斑岩岩浆的形成经历了在洋壳俯冲或大陆岩石圈地壳拆沉机制下形成含矿岩浆,中间岩浆房岩浆的结晶分异与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富集,以及富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岩浆(富矿斑岩岩浆)上侵至地壳浅部结晶固化并与围岩、地下水相互作用等过程,斑岩铜矿是该"生产线"的"终端产品"。最后,本文对斑岩铜矿形成机制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概括。  相似文献   
4.
巴音苏赫图二长花岗岩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陆缘增生带与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之间。该岩体由石炭纪及三叠—侏罗纪两期花岗岩组成,均以高硅、富Al2O3、K2O、Na2O,贫MgO、CaO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LILE、亏损HFSE。弱富集LREE,Eu负异常明显。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两期花岗岩早期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碰撞期I型花岗岩,晚期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点。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87Sr/86Sr)i比值较低(0.700 62~0.704 82),εNd(t)为正值(0.9~1.5),岩浆来自于增生的岛弧或年轻的幔源物质,在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87Sr/86Sr)i比值较高(0.709 96~0.710 19),εNd(t)较低,为-0.3~0.3,该期次花岗岩与晚石炭世花岗岩同源,受地壳混染程度相对较高。应用LA-ICP-MS法测得石炭纪花岗岩U-Pb年龄为(296±3.5)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及所测三叠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在晚石炭世,南蒙古额尔德尼查干地区已进入碰撞期构造环境,在三叠—侏罗纪仍有同碰撞花岗岩侵入,晚石炭世以后的碰撞期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表条件下矿产勘探一直是个难题,国外区块更是如此,首次利用XLT一592WZ型便携式XRF分析仪在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额尔德尼查干苏木)13451X草原覆盖地区系统采集数据,分析研究并圈定成矿靶区。初期利用x荧光仪进行扫面勘探,发现有W、As、Ph、Zn、Cu、Fe等元素异常,经过异常查证优选了一个钨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在钨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内通过23条探槽和钻探工程进一步揭露发现一条黑钨矿体;钨矿主要以脉状、团块状或是角砾状形式出现,成矿围岩为花岗斑岩,矿石以黑钨矿为主,白钨矿极少,可见硅化、萤石,推测该区成矿类型为高温热液型黑钨矿。综合来看,在野外利用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是有效的,该方法可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依据广东省中山地区3个标准孔岩心材料的AMS(加速器质谱)14C测年、微体古生物有孔虫、介形类、硅藻分析,海相双壳类、腹足类鉴定,沉积构造、沉积物颜色特征,结合已经报道的万顷沙钻孔研究成果,确定小榄镇—万顷沙地区东西向4个钻孔揭露了珠江河口地区LGM(末次盛冰期)河间地与古河谷区两类古地貌单元。由于处在较闭塞的地理位置,下切河谷从9 ka BP(14C 日历年龄)开始接受泥质沉积物充填,不同于长江三角洲和中国北方沿海平原古河谷充填的砂质沉积;大约7 cal ka BP 出现最大海侵,导致在古河间地LGM风化层之上发生海侵超覆,随后三角洲开始形成。按照河流层序与海面变化对应关系,没有发现海相微体生物的完整河流旋回应该对应MIS(深海氧同位素阶段)3海侵。基于对埋藏阶地的考虑,以及30年来测年技术对这段地层无法取得突破,认为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即区域自上而下第2厚层富铝质红色风化层属于MIS4低水位域沉积,最底部见少量海相双壳类、腹足类的富有机质河口湾沉积单元可能属于MIS5晚期。  相似文献   
8.
郎和都格矿区地表沙土和草原覆盖严重,直接寻找钨多金属矿的信息较少。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钨多金属矿关系密切的是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赋矿围岩主要是二叠纪辉石闪长岩。根据围岩与矿体之间的物性差异,完成了矿区1∶1万地质填图、磁法和重力测量,对数据进行重磁联合反演,识别出3条走向北东、长度800~3 000 m、宽度50~100 m的重要的构造蚀变带(分别对应于负磁异常带),均分布在矿区西北侧的辉石闪长岩中,且平行于辉石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预测了6个综合物探异常区,也位于矿区西北侧的辉石闪长岩分布区,单个异常面积为500 800 m2,异常深度不超过1 0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在3个异常部位发现了隐伏的构造破碎带型钨多金属找矿靶区,钨多金属矿体埋藏深度为150~650 m,单个矿体厚度为2~4 m。表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与重磁联合反演相结合的定位预测方法,在覆盖区寻找钨矿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巨斑状二长花岗岩是蒙古洋板块早古生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花岗岩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揭示蒙古洋板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蒙古国东南部出露的巨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的LA-ICP-MS法定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454.3±3.8) Ma,表明该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花岗岩具高硅特征,其SiO2质量分数为69.82%~75.16%,A12O3质量分数为12.91%~14.49%,Na2O/K2O为0.60~0.77,过铝质,其铝饱和指数为1.11~1.22,Mg#指数为39~44;稀土元素总量为(43.47~158.11)×10-6,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具有明显负铕异常的“燕型”曲线(δEu=0.26~0.49);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中,Rb、Th、U、K、Zr、Hf和轻稀土元素(如La、Ce、Nd和Sm等)富集,Ba、Sr、P和Ti等元素强烈亏损,Nb和Ta具有中等-弱亏损特点;143Nd/144Nd初始比值较高(0.512 449~0.512 507),平均为0.512 477;εNd(t)为0.2~1.3,均为正值。主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巨斑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向后造山构造体制转换过渡的伸展大地构造环境背景之下。伸展构造和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很可能是形成花岗岩的2个最主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一些地区找矿的新发现值得深思,如云南北衙金铜矿外围发现了铅锌矿,文山都龙锡铅锌矿外围发现了钨钼矿,个旧西区铅锌铜矿外围发现了钨矿点,河南栾川钼钨矿周围发现了很多的铅锌银矿,内蒙古东部铅锌银矿深部或外围发现了较多的钨钼矿,安徽池州和胶东地区某些金矿深部及外围也发现了钨钼矿。这些矿床或矿带之间是否存在着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