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层状云的雨滴谱分档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建立雨滴分档模式,结合部分观测资料,对中国北方常见的三类典型层状云系:强锋面抬升层状云系、气旋尺度辐合层状云系及弱锋面抬升层状云系的云中水成物总比含水量、降水强度及地面雨滴谱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雨滴分档模式较一般使用的单参数Marshall-Palmer(M-P)分布的参数化模式更能反映雨滴的自然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卫星云图、水汽图象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一次江淮气旋发展的云系演变和水汽输送情况,并用飞机观测资料分析云系的结构和降水特点。认为卫星云图和水汽图象能及时反映天气演变和水汽输送特征,对飞机增雨作业的时机选择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静止气象卫星的快速区域扫描是监测不同天气过程的有利手段。以获取的风云静止气象卫星快速区域扫描数据为基础,选取2011年台风梅花(1109)及2012年台风海葵(1211)的观测数据,采用Hovm(o|¨)ller分析图、变异系数等参数,研究不同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对台风云系结构特征参数监测的敏感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可见光通道10 min观测时间间隔配以1.25 km空间分辨率可以很好地反映云系演变特征,在相同观测时间分辨率条件下,降低空间分辨率会对云系结构特征的提取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空间分辨率条件下,观测时间分辨率的降低对云系结构及演变特征的分析影响较小;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说明云像元特性在60 min的观测时间间隔下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以60 min为观测时间间隔将会失去较多的云像元变化特征。水汽通道不同观测时间的变异系数差值小于红外通道1,说明云像元在红外通道1的特性演变对观测时间的敏感性高于水汽通道,提高观测频率可获取更多的云像元红外通道1的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滤纸色斑法对2008年7月17日山西省一次低涡云系影响下的汾阳、介休2站的降水雨滴谱进行观测,分析了此次层积混合云降水的云系宏观特征、地面雨滴微物理结构的平均特征和连续演变特征,并对手动雨滴谱、自动雨滴谱仪观测估算雨强与自动雨量计实测雨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面站、卫星产品和多普勒雷达基数据等观测资料,检验分析了国家人影中心下发的GRAPES_CAMS模式对2016年6月30日—7月1日发生在贵州省的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预报效果。将GRAPES模式预报产品与实况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式对贵州的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检验结果表明:针对此次降水过程,综合预报产品的云系发展演变特征、云系宏观特征、云系性质、降水场检验分析,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此次降水过程。在云系的发展演变、移动路径和降水落区等方面的预报效果较好,而云系的移动速度和雨量与实况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云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也是反映天气变化最直观和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它的演变与天气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有了看云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变幻无穷的云彩中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十多年来,上海宝山县气象站坚持对云的演变进行细致的观测、记载和分析,并在县站预报中加以应用。本刊将陆续发表他们的部份经验,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种卫星研究台风“艾云尼”宏微观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姝慧  周毓荃 《高原气象》2010,29(5):1254-1260
利用FY-2C静止卫星、TRMM卫星和Cloudsat卫星分析了台风"艾云尼"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台风眼区、外围雨带降水和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位置及台风降水的垂直廓线具有不同特征,台风降水云系的5 km高度存在不连续的亮带结构并且亮带以上云系发展较为旺盛,台风云系中的冰水含量和冰粒子数浓度等微观物理参量分布特征对分析台风降水具有一定的帮助。多个卫星的共同观测可以为深入研究台风内部结构、发展演变及降水提供重要的观测实事。  相似文献   

8.
刘士忠 《气象》1989,15(6):9-9
如果本站出现浓雾和层云,如何正确判断其上的云层是比较困难的。当早晨出现大雾和层云,其上层往往记载为稳定性云系,可是过不多久,忽然闻雷,便将上层改为积雨云。这样观测记载显然是不正确的。 怎样才能正确判断浓雾与层云之上的云  相似文献   

9.
对云贵静止锋云系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庠 《气象》1982,8(3):43-45
去年,贵州省气象局在《贵州气象》上组织了关于云贵静止锋云系的专题讨论。同志们依据实际观测资料和工作经验,各抒己见,展开探讨与争鸣,最后由赵恕工程师作了题为“贵州静止锋云系的特点”的小结。通过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云贵静止锋云系的特点,活跃了学术空气。现将这次讨论(包括给本刊的来稿)的主要观点综合介绍如下,供进一步研究探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79─1993年气象卫星的云图资料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云系、沙漠雨迹进行了分析探讨。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水汽来源、水汽输送的宏观现象和事实,总结出云系演变规律。预报着眼点和大降水落区。  相似文献   

11.
李献洲 《气象》1987,13(5):9-13
本文概括出5种飑云型及其5种云系演变型式,并绐出飑云系形成发展时天气系统配置的概念模式。尝试使用卫星云图识别和预报飑线天气,对中尺度强对流云区与天气尺度云系间的关系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雷达能够探测到相当详细的大面积雨量分布,一个先进的雷达系统能测得三维的降水分布情况。用大尺度天气预报方法对降雨的细节和精度的预报有一定限度,而利用雷达并结合卫星观测降雨系统和云系的细结构,则可以使用对实况演变趋势外推的办法作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陆MCC特征和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发生在我国大陆上的28个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进行了云系特征、生成源地和移动路径的分析;结合常规观测资料讨论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构成MCC的生成条件;通过MCC云区内外各种物理量场的计算,给出MCC的结构特征;并提出MCC演变过程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4.
邓之瀛  束家鑫  王承澍 《气象》1988,14(10):25-28
卫星云图描述的主要是云顶的温度及外形情况,地面测云可观察到局地云系的细微结构。将地面测云与卫星云图相结合,对云系进行全面观测,有利于认识云的结构,分析云与天气系统及其变化的关系。本文利用1983年初夏季节暴雨过程的云天试验观测资  相似文献   

15.
王玮  孔凡忠 《山东气象》2000,20(2):31-32
利用卫星云图及天气资料,分析了太行山背风波、华北冷切变 地热力作用造成的菏泽地区对流云团的演变和降水特征,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本地冬夏降水云系的送别,对更好地把握本地中小尺度云团发展的特征,指导预报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象台站目测云状一般从云的外形着眼,即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云底高度来判断。但由于云的外形变化多端,某些云如As 与St、Cb 与Ns 在外形上又有相似之处,如不仔细辨认往往导致观测记录的差错。为了提高云状目测水平,交流云天观测经验,现根据本人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季节性降水云系的观测及其云状目测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不同季节降水云系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来说,各地不同季  相似文献   

17.
梅雨锋云系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姚秀萍  于玉斌  赵兵科 《高原气象》2005,24(6):1002-1011
利用逐时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和地面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2003年6月22~26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的演变、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云系为一条TBB的低值带,稳定少动,其上分布着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而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不同尺度、不同强度.的对流单体(包括中β和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组成的,从而使得梅雨锋云系产生不均匀的降水分布(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在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充分体现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所包括的3类组织结构形式。梅雨锋云系与中高纬度云系或热带辐合带云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梅雨锋云系的维持和发展与强大的黄淮气旋云系直接相关,它是江淮流域上空冷暖气流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FY-2E和Cloud Sat卫星资料、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春季2次西南涡云型、云系结构和雷达回波演变、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1)2次西南涡形成都伴随有高原槽东移和高原东侧偏南低空急流增强,偏南低空急流增强对低涡形成和东移起重要作用;(2)西南涡云系结构与低涡环流密切相关,西南涡形成和东移初期,低涡环流结构呈椭圆形,西南涡云系表现为叶状云系或逗点云系,随着低涡后部冷空气入侵加剧,低涡云系形成典型的"S"型后边界。低涡云系的结构形式和边界形状,对低涡形成和东移、急流发展有指示作用;(3)低涡降水分布与低涡云系结构有一定关系,低涡水平云系分布为叶状云系时,降水中心位于其东南部,低涡云系水平分布为逗点云系时,降水中心位于其逗点云内;(4)受低涡云系结构影响,低涡云系降水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涡暖区降水,回波带呈反气旋弯曲,向东移动并向东北方向旋转;第2阶段中层干冷空气下沉加剧,干冷和暖湿气团交汇形成西南—东北向带状回波,雷达回波上"人"字形回波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温州地区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温州新一代气象雷达资料等,对"南川""狮子山"外围云系对温州造成的大风和强降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台风外围云系影响时大风和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可根据雷达基本速度场中的强径向风、地面气压梯度的增大区和台风路径、移速等判断大风;可在...  相似文献   

20.
一次西风槽过程过冷云水分布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冷云水生消演变规律是云物理学和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研究领域。根据Hobbs 1974年提出的假定,利用飞机、卫星、雷达和雨量计等观测资料,对2012年9月21日河北一次西风槽天气过程进行观测研究,分析其过冷云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槽前云系过冷水区宽厚并且过冷水含量较高,云滴浓度和均立方根直径较大并且均匀,冷云区厚而且没有分层,没有暖云配合;近槽云系中冷云区小粒子浓度降低但云滴直径增大,冷云区夹有干层,云系变厚出现暖云配合,冷暖云液态水含量较高,冷暖云区大粒子和降水粒子浓度和尺度增大,中尺度云团移动较快;槽后云系中云滴浓度最大,但云滴均立方根直径明显减小,过冷水区出现的高度下降、厚度很薄、过冷水含量较低,冷、暖云之间有干层,暖云对应的大粒子浓度和降水粒子浓度非常大,地面降水主要由暖云过程产生;云水(过冷水)含量峰值常出现在云内逆温层的上方;利用云粒子测量系统(PMS)资料分析过冷云水生消演变特征与卫星和雷达资料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