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0月12日,北京市石景山区(39.95° N,116.16° E)发生了一次ML2.1地震,震源深度约6.2 km.此次地震发生在北京市区内,尽管震级较小,但有感范围较大,曾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即根据近场强震台加速度记录和首都圈宽频带台站记录数据,对此次地震加速度影响场进行计算分析,并与震源机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强震或较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判定震害影响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考查了1962~2010年间华北地区和江苏及邻区中强地震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变化的统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华北地区所有的强震(MS≥6.0)都发生在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期及其后半年时间内,并且63%的地震都发生在上升期开始4年之后。江苏及其邻区11次中强震(MS≥5. 2)中有10次发生在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期及其后半年时间内,并且64%的地震都发生在上升期开始后的3年10个月后。  相似文献   

3.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_S8.1级地震,给人们的提示是:在发生过强震的地方,有可能再次发生同样强度的地震。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台湾就发生过两次M_S8.0级大地震,遗憾的是对两次强震均未获得强震加速度记录。上海是目前世界上高层建筑最多的城市。本文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台湾M_S8.0级大地震,通过合成得到加速度时程来估算对上海产生的地表面波强度。将来台湾一旦发生M_S8.0级大地震,其面波对上海高层建筑的影响也将最为显著,本文给出的估算强度旨在为地震应对和应急救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与台湾强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5.5以上地震是否发生为标记, 划分华南地区的活跃和平静时段, 结果显示与华南地区2级以上地震频次的应力调制时间过程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 另外, 在活跃和平静时段华南地区的震级频次特点显著不同。 华南地区在中强震发生前有4级左右地震频繁活动和小震群频发的特点。 华南地区的中强震与云南地区7级地震的发生相关。 统计20世纪以来台湾强震与华南中强震的对应关系, 台湾西带6级强震后1年内华南中强震的对应率近0.5, 地区影响似有由东至西逐渐减弱的趋势。 台湾7级地震后2年内华南中强震的对应率只有0.3, 对应地区除台湾海峡、 福建和广东东部地震外, 也有几次对应广西和北部湾地区的地震, 与6级相比, 台湾7级强震影响范围大。  相似文献   

5.
高华根 《地震研究》1993,16(1):73-79
台湾地震东带是我国地震活动性最高的地区。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台湾地震东带1947—1990年间的年最大地震构成的时间序列,建立了台湾强震(M_s≥7)的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其地震发生时间的预测模型为:(?)~(1)(t+1)=(47.74+790.30)e~(0.060786t)-790.30外推结果,本带下一次Ms≥7的地震事件将发生在1996年前后。经检验,本模型的拟合精度属第一级“好”。  相似文献   

6.
1986年11月15日在我国台湾省花莲海域发生了一次7.6级强烈地震及其随后的一系列余震。这是台湾经历了8年(1979—1986年)地震相对平静期后,发生的一次强震。除台湾省台北、花莲、宜兰等地遭受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外,福建、广东和浙江三省的沿海地区也受到波及,有感半径达600—700公里。这次地震前闽赣水位观测网的深井水位异常特征明显。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高频GNSS实时地震学与地震预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如何提高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给出了国际上GNSS位移记录、强震动加速度记录、测震速度记录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现状,并总结了各自的特点,归纳出围绕高频GNSS地震学在震级与破裂过程实时反演中的几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1)引入北斗系统,基于高频GNSS(GPS/BDS)双系统的实时位移解算方法来提高实时单站位移解算精度,使实时解算精度达到厘米级;(2)开展强震仪加速度记录基线偏移校正研究,弥补地震近场GNSS站密度不足问题;(3)强震仪加速度记录与GNSS位移记录特点不同,开展强震仪加速度数据与GNSS位移数据实时融合处理研究,快速获得包含丰富地震形变和速率的波形数据;(4)测震学方法可快速估算震级,但是在强震发生时会出现震级饱和现象,造成震级估算偏低.需要开展基于GNSS位移时间序列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实时震级估算方法研究,通过与地震学方法比较和结合,来得到精度高、计算快的震级估值算法;(5)基于高频GNSS、断层初始模型快速选取、断层尺度、参数自适应调整是快速判断断层破裂方向的基础,在断层破裂过程自适应准实时反演算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分析,表明基于高频GNSS地震学的震级快速确定、震源破裂过程准实时反演算法的发展将对我国地震预警系统从"二网融合"到"三网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地震甘肃强震记录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甘肃省甘东南地区也成为地震的受灾区."十五"期间在甘东南地区共架设了20个固定强震台站,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其中最大加速度峰值为184.9 cm/s2.本文展示了全省20个台站所记录的共60道强震记录信息,并初步分析了加速度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9.
2003年1月4日新疆伽师5.4级地震的强震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4日新疆伽师县发生了5.4级地震,其宏观烈度为Ⅵ度。布设在伽师县城的强震固定台记录到5.4级主震及1次4.2级余震的加速度,其中一个地震的最大加速度值(水平分量)为66.12gal。初步分析这次强地震运动特性,得出两点结论:(1)强运动记录检验了投入使用的GDQJ-1A型仪器性能良好;(2)加速度时程记录表明垂直向P波初动尖锐、强震持时较长,最长约达7.5s,而水平向P波初动弱、强震持时较短,仅约2.5s。  相似文献   

10.
收集了台湾强震观测计划(TSMIP)台站记录的2010年袭击台湾南部的甲仙地震(M6.4)的强震加速度图,用来对我们提出的短距离地震预警(EEW)方法进行离线测试。2010年的甲仙地震表明了人们对短距离地震预警的迫切需求。所测试的短距离地震预警方法是一种基于阈值的方法,依赖于滤波后的垂直位移的幅度。我们的结果显示,与台湾当前针对短距离警报的地震预警系统(EEWS)相比,所测试方法的地震预警提前时间有了显著提高。对于震中距约为25km的地方,地震预警的提前时间比强地震动加速度到达时间早了2~4s。我们认为,这种基于阈值的地震预警方法也许可用于目标地区和全球孕震区附近急需地震预警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