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SAS统计软件拟合了大鳍Hu的体长生长方程和体重生长方程:Lt=79.5(1-3^0.0533(t+2.0982),Wt=3370(1-e^-0.0533(t+2.0982)^2.7744,并估算了其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应用Beverton-Holt模式,研究了嘉陵江水系大鳍Hu的资源状况,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定从东海区渔轮拖网渔获中取样的299 尾绿鳍马面魨的全长和体重,用其脊椎骨的第3 节椎体作为观察和测定年轮的材料,测出各年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算出各年龄鱼的平均逆算全长,结合全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求出生长参数,分析全长、体重生长情况,再根据绿鳍马面魨的自然死亡系数M= 0.257 和1992 年的捕捞死亡系数F= 1.319,用B-H 模型进行资源评析,评估资源利用程度及最佳利用方案。结果表明:东海绿鳍马面魨资源已过度开发,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控制网目尺寸、将开捕年龄推迟为3 a(对应全长224 m m 、体长190 m m )等措施来保护其资源。  相似文献   

3.
测定从东海区渔轮拖网渔获中取样的299尾绿鳍马面Tun的全长和体重,用其脊椎骨的第3节椎体作为观察和测定年轮的材料,测出各年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算出各年龄鱼的平均逆算全长,结合全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求出生长参数,分析全长、体重生长情况,再根据绿鳍马面Tun的自然死亡系数M=0.257和1992年的捕捞死亡系数F=1.319,用B-H模型进行资源评析,评估资源利用程度及最佳利用方案。结果表明:东海绿鳍马面Tun资源已过度开发,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控制网目尺寸、将开捕年龄推迟为3a(对应全长224mm、体长190mm)等措施来保护其资源。  相似文献   

4.
应用类比法构造一类三阶非线性微发方程线x=p(y),y=q(x)p(y)+g(z),z=--f(x)-h(x,y)的Liapunov函数,得到该系统全局稳定性的定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胸鳍覆盖处的体表鳞片为研究勒笛绸年龄的鉴定材料,判断年轮的依据是以环片切割现象为主,结合环片排列的疏密现象。鳞径(R)与体长(L)的关系为L=19.8159+63.3696R。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表达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为L=469.8[1-e-0.2425(t+0.3762)]、Wt=3366.6[1-e-0.242 5(t+0.376 2)]3,生长拐点tr=4.15a。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勒氏笛鲷捕捞年龄应定在4龄以上,人工养殖年限以2~3龄最好。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二长棘鲷生长、死亡及其群体组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北部湾渔业商业捕捞底拖网和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长、死亡及其群体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优势体长70~140 mm,占82.2%;优势体重为20~60 g,占54.29%;ARSS分析表明雌雄生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繁殖期性比为1.21∶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分别为:L∞=292.8 mm,K=0.167,t0=-1.116;体重的生长拐点为5.463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041 4、0.282 8和0.752 6,当前开发率为0.728。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大规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中8个航次4个季节的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生物学测定资料,运用FAO开发的最新体长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竹筴鱼的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进一步应用Beverton-Holt模式对南海北部竹筴鱼的最新资源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竹筴鱼的叉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2.282 8×10-5L2.915 4.(2) 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近叉长L∞=31.2 (cm),渐近体重W∞=426.5 (g),生长系数K=0.42,t0=-0.376.(3) 总死亡系数Z=2.15,自然死亡系数M=0.91,捕捞死亡系数F=1.24,开发率E=0.58.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南海北部竹筴鱼的最佳可捕规格为叉长14.8 cm.  相似文献   

8.
应用渐近比较的方法研究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y+p(t)g(y)=0解的性质,得到该方程的所有解y(t)均满足估计式的条件。其中G(y)  相似文献   

9.
根据20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短尾大眼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31.5cm,K=0.60,t0=0.4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39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94,1.07和1.87。当前开发率为0.64,处于资源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长江安庆段洄游汛期内刀鲚(Coilianasus)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方法】于2018年4-7月在长江安庆段采集刀鲚样本392尾,并开展其年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刀鲚平均体长为(25.09±2.05)cm,平均体质量为(51.43±15.61)g,体长(L)、体质量(m)呈幂函数相关,拟合方程为m=0.0013L3.286 6,生长接近匀速生长特征;样本体长与鳞径呈线性相关,拟合方程为L=4.2503R+14.008;其生长特征适合Von Betalanffy生长方程:L_t=32.75[1-e~(-0.397 3(t+0.674 3))],m_t=124.19[1-e~(-0.397 3(t+0.674 3))]3.286 6。样本群体由1~4冬龄个体组成,优势年龄组为2龄,占总数的47.96%;生长拐点年龄为2.32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22.79 cm和37.69 g。【结论】掌握长江禁捕前长江安庆段刀鲚种群特征,可为刀鲚资源保护及资源恢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斑鳠几种常见天然饵料的营养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饵料营养测试分析入手 ,化学和生物学方法相结合 ,综合评价了斑几种常见天然饵料的营养价值 ,结果表明 :水蚤、水蚯蚓、野杂鱼均是斑优质的饲料蛋白源及良好的能源物质 ;三种饵料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同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同为赖氨酸 ;斑苗种培育效果比较 ,水蚤组显著优于水蚯蚓和野杂鱼组 ,而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珠江斑鳠3批次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描述及记录了胚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所需时间。斑鳠的成熟卵子呈圆形,黄色,卵子直径为3.1~3.8 mm,吸水后最大卵径为4.0~4.2 mm,受精卵黏性很小。珠江斑鳠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于盘状卵裂。在水温(27.5±0.5)℃时,受精后约1 h 10 min进入胚盘形成期,受精2 h 15 min后进入卵裂期,受精后7 h 50 min,进入囊胚期,再经约13 h 45 min进入原肠期,受精后21 h15 min,胚孔封闭,当受精39 h 5 min后,心脏开始出现搏动,受精后55 h,仔鱼开始孵出。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海水温度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水温为20℃和32℃,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30℃。水温[t(℃)]与孵化率[H(%)]间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H=-5.333+2.583 t(R2=0.247,F=7.213,P<0.01);虎斑乌贼幼体对温度的耐受力最低和最高临界温度分别为12和32℃,存活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温度[T(℃)]和处理时间[t(h)]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虎斑乌贼的存活率[S(%)]有显著的影响(P<0.01),其函数关系可表示:S=60.526+1664 T-0.588 t(R2=0.572,F=39.407,P<0.01)。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盐度(0、5、10、15和20)、pH(5、6、7、8和9)和体质量(1.93±0.08、3.43±0.12、7.95±0.34、11.74±0.41和15.84±0.61 g)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窒息点的影响,并建立温度、盐度、pH、体质量与罗非鱼窒息点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温度t、盐度S、pH和体质量m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窒息点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分别为25.28℃、3.6、8.06、6.3 g时,窒息点(DAP)最低,回归方程为DAP=0.000 9 t 2-0.045 5 t+0.726 6(R2=0.952 1),DAP=-0.000 1 S 3+0.004 2 S 2-0.023 9 S+0.111 9(R2=0.922 8),DAP=0.009 3 pH2-0.149 9 pH+0.7174(R2=0.976 8);DAP=-0.000 3 m3+0.011 1 m2-0.104 3 m+0.362 8(R2=0.948 4)。在溶氧不足情况下,温度25.28℃、盐度3.6、pH 8.06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提高幼鱼耐低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产养鱼池塘中白鲢鱼苗鱼种阶段的生长特性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表明:1、白鲢鱼苗鱼种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全长和时间的关系均呈直线相关(L=a bt)。鱼种全长以7-8两月生长最快。日增长率、瞬时增长率以鱼苗阶段居高,鱼种阶段次之。2、白鲢鱼苗阶段体重和时间呈指数相关(W=ae~(bt)),体重生长之速度(dw/dt)和加速度(d~2w/dt~2)与时间成正比。3、鱼种阶段体重与时间呈“S”形曲线相关(W=K/1 ae~(-bt)),体重的生长则以7~9月间最快。生长曲线拐点在t=-1n(1/a)/b;W=k/2。体重生长之速度和加速度分别呈“正态”和“正弦”曲线形。日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和相对增重率亦以鱼苗阶段较大,鱼种阶段次之。  相似文献   

16.
线纹尖塘鳢的胚后发育大致分为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期。初孵仔鱼仅2.875mm。前期仔鱼混合营养期短,仅2~3d。后期仔鱼为器官发育、奇鳍条基本形成期,历时10d,平均全长从4.31mm增至8.97mm。稚鱼为器官分化完毕,奇偶鳍条分节、鳞被形成期,历时27~29d,长至平均全长27.79mm。早期幼鱼鳞被等发育完善,进入生长时期。仔鱼开口饵料为150~200μm轮虫,其摄饵大小与口宽呈正相关。15mm后稚鱼可驯饵摄食人工混合料。对仔、稚、幼鱼的生长测定结果显示,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5289t-0.7354(r2=0.9720),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0.8236e0.1267t(r2=0.9611),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曲线回归方程W=0.0045L3.2527,b=3.2527,属匀速生长型。采用池塘培水,添加外源饵料生物系列,稚鱼全长15mm时开始驯饵。2002-2005年共培育全长2.2~3.4cm早期幼鱼523.7万尾,仔鱼培育成15mm稚鱼的成活率为26.8%,培育成早期幼鱼的成活率为75.7%。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花斑蛇鲻生长死亡参数估计及开捕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 ,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南海北部大陆架L∞ =4 5.5cm ,K =0 .2 8,t0 =- 0 .4 6 0 ;北部湾L∞ =4 0 .0cm ,K =0 .30 ,t0 =- 0 .4 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6 3;北部湾为 0 .6 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 0 .79,北部湾为 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3cm增加至 2 0 .0cm ,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0 .79放宽至 1.0 ;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 13.5cm增加至 19.0cm的同时 ,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 1.11放宽至 1.5。  相似文献   

18.
设α<0,0<β≤1, 则下面奇异边值问题x″+p(t)xα+q(t)(x′)β=0, 0<t<1x(0)=0, x′(1)=γ>0有C1[0,1]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αp(s)∈L[0,1],q(s)∈L[0,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